美麗而浩瀚的青海湖鑲嵌在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我國最大的內(nèi)陸咸水湖。每當在高原上行駛的汽車駛入剛察縣境時,遙遠的天邊定會有一幅懸浮的深藍色的巨幅飄帶撲入你的視野,甚至令你驚訝得大呼高叫。這個時刻,你千萬不要以為在天邊懸浮的深藍色的巨幅飄帶也是別樣的天空,其實這就是鑲嵌在青藏高原上的美麗的青海湖。隨著距離的拉近,浩瀚無邊的青海湖的容顏也就一目了然了,這個時刻,你用“從天而降的藍寶石”來形容和贊美它,是一點兒也不過分的。如果說青海湖是“從天而降的藍寶石”,那么,令人心馳神往的鳥島就是坐落在這枚碩大無比的藍寶石西北隅的一位飛來仙客。說到底,游人探訪青海湖的終極目的,就是奔著群鳥嘰嘰喳喳而熱鬧非凡的鳥島而來的。不信請聽,就在距離鳥島很遠的地方,你準能聆聽到嘰嘰喳喳、音色各異的鳥叫聲。這對于久在鋼筋水泥筑造的城市里生活慣了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天籟般的享受。
人們向往的鳥島,包括西邊的蛋島和東邊的鸕鶿島。我首次探訪鳥島,是2007年的7月初,舊地重游正值2011年的“五一”,在不同的季節(jié)探訪,均有異樣的景觀和收獲。
蛋島原名海西山,面積較小,形似駝峰,是斑頭雁、棕頸鷗、魚鷗的世襲領地。每年春天,大批的斑頭雁、棕頸鷗、魚鷗等鳥類一同飛赴這里,它們來不及洗刷身上的塵土,顧不上片刻的歇息,便在島上嘰嘰喳喳地搶占地盤,忙忙碌碌地筑巢建窩,熱熱鬧鬧地安家落戶。我首次探訪是2007年的7月1日,當時正是群鳥產(chǎn)蛋的黃金季節(jié),為了不驚動鳥媽媽孵育后代的自在生活,游客是不能接近群鳥的,只有隔著地道中的觀賞玻璃向外看過去,才能觀賞到蛋島的風景。映入眼簾的是,天上、島上,盡是鳥兒的身影。群鳥舒展著翼翅在不停地飛起又落下,落下又飛起,嘰嘰喳喳地游弋追逐,真是熱鬧喧騰的樂園。島上的鳥蛋窩窩相連,如兒童的拳頭般大小的鳥蛋密密麻麻地擺布在細沙亂石間,不可勝數(shù)。如果你用照相機的長焦鏡頭拉近來看時,還會發(fā)現(xiàn)鳥窩里剛出殼的雛鳥正咿咿呀呀地張著嫩黃的小口等待慈愛的媽媽親昵喂食呢。
急匆匆觀賞過蛋島后,便沿著木制的棧道大步流星地駛向東面的鸕鶿島去觀賞別樣的風景。鸕鶿島原叫海西皮,地勢東高西低,狀如跳板。面積比蛋島要大好幾倍。島的東面是瀕臨湖面的懸崖峭壁。島的西面是一處緩坡地帶,與蛋島緊緊毗連。島的前面有一塊嶙峋突兀的巨石高高矗立湖中,周遭波光粼粼,倒影清晰壯觀。另有一道人造的碼頭從緩坡處伸入湖水中,在碼頭的盡頭系拴著一架游船,供游客搭乘或拍照留影。當你登上觀景臺想看個究竟時,只見嘰嘰喳喳的群鳥盡情地追逐嬉戲在蔚藍的天空和碧藍的湖水之間,有的振翅高飛,在藍天上掠過一道道白色的蹤跡;有的追逐嬉戲,在碧透的水面劃下一道道銀亮的波紋;有的安詳?shù)馗≡诤嫔希殡S著湖水的波浪上下起伏;有的成雙成對地比翼齊飛,卿卿我我地談情說愛;還有的擺著七平八穩(wěn)的架勢,在湖岸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特別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碼頭灣里棲息于湖水邊的那些機靈可愛的斑頭雁們,更是嘰嘰喳喳地鳴叫不止,扇動翅膀飛上飛下地追逐不已。它們在湖水邊熱鬧歡騰的目的,就是毫不羞澀地等待好奇的童男童女們爭先恐后地向它們拋撒美食呢。孩子們把食物撒在湖邊,它們就膽大妄為地俯沖到湖邊爭著搶食;孩子們把食物拋向空中,它們就機敏地張著大嘴騰空而起攔截食物,始終展示給人們的是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勝利者的姿態(tài)。海西皮是鸕鶿的王國,尤其是島前的那塊形似特大饅頭狀的巨石上,鸕鶿窩密密麻麻地排列著,鸕鶿們一個個守護在自己的窩巢里,有的安詳?shù)厮X,有的靜靜地佇立巡視,有的相互梳理羽毛,有的張著大口仰天長嘯,有的振翅在高空巡視一周后又躋身在自己的伴侶身旁。整個饅頭狀的巨石,儼然就是一座鸕鶿的城堡,數(shù)十萬鸕鶿的大家園。
由于青海湖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加之繁多魚類的誘惑和國家保護政策的關照,鳥島理所當然也就成了群鳥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園。當然,人與動物的距離拉近了,國家保護自然的政策也就不是一句空話了。還是請我們慕名觀光的游客們共同來關愛和珍惜群鳥的這片理想家園,縮短人與鳥之間的距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