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六號牘校釋

    2014-04-29 00:00:00陳淑珍田河
    絲綢之路 2014年12期

    [摘要]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簡牘自1973年發(fā)掘以來,許多專家學(xué)者進(jìn)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依據(jù)圖版,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上,對六號牘作了校釋,并對漢代遣冊與告地策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作了簡要闡釋。

    [關(guān)鍵詞]江陵鳳凰山簡牘;遣冊;告地策

    [中圖分類號]H028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4)12-0048-02

    1973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長江流域第二期文物考古工作人員訓(xùn)練班在湖北江陵楚故都紀(jì)南城南鳳凰山發(fā)掘了9座西漢早期的土坑木槨墓,其中十號墓棺槨保存較好,墓葬形制跟八號墓相似,只是規(guī)模比較小。墓中出土隨葬品200多件,包括竹簡170枚、竹牘6枚。竹牘長23~23.5厘米、寬4.6~5.8厘米、厚0.3~0.4厘米,除一枚一面有字外,其余皆兩面書寫,墨書隸體。其六號木牘內(nèi)容為遣冊。①《湖北江陵鳳凰山西漢墓發(fā)掘簡報》一文附有該遣冊圖版,只對個別文字加以釋讀。弘一《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簡牘初探》一文對與該遣冊同版合書的告地策部分文字作了釋讀。②黃盛璋《江陵鳳凰山漢墓簡牘及其在歷史地理研究上的價值》一文對該遣冊文字和對應(yīng)名物作了較為完整的釋讀。③此后,裘錫圭先生也對十號墓出土簡牘做過深入研究。④李均明、何雙全《散見簡牘合輯》(下文簡稱《散見》)一書收有該遣冊,個別文字與上引學(xué)者的釋文略有不同。本文依據(jù)圖版,結(jié)合上述學(xué)者釋文,對個別文字略作考釋。

    [釋文]

    竹笥二

    望笥一

    圖一

    大奴一人

    大婢二人

    大食卑=一具

    (以上為正面第一欄)

    尺卑=一具

    會卑=一具

    食檢一具

    櫝一具

    小于(盂)一具

    (以上為正面第二欄)

    案一

    布橐食一

    縑橐米二

    布帷一長丈四二福(幅)

    瓦器凡十三物

    (以上為正面第三欄)

    脯二束

    豚一

    柯一具

    赤杯三具

    黑杯五

    (以上為正面第四欄)

    酒柙二斗一

    四年后九月辛亥,平里五夫=(大夫)倀(張)偃敢告地下主,偃衣器物所以蔡(?)具(?)器物囗令會(?)以律令從事。

    (以上為背面)

    [校釋]

    竹笥二:黃盛璋釋為“笥二”,裘錫圭釋為“竹司(笥)二”,《散見》釋為“竹笥二”。從圖版看當(dāng)以釋“竹笥二”為是。

    圖:黃盛璋釋為“ (箸筩)”,裘錫圭釋為“(?)”,《散見》釋為“函”。其實該字當(dāng)釋“圖”。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遣冊8號簡有“版圖一”的記載。

    大食卑=一具:黃盛璋釋為“囗(大)食卑=(虒)一具”,認(rèn)為“卑=”不是重文,皆表“卑虒”,“一具”當(dāng)為“一雙”。裘錫圭釋為“大食卑=一具”?!渡⒁姟丰尀椤班磬肀?一具”。按:“卑”下有合文符號,所記肯定是漢代遣冊習(xí)見的“卑虒”,但如何將“卑”字離析卻是疑難。牘文“卑”字右下部分與漢簡“支”字寫法相近。如馬王堆三號漢墓遣冊396號簡“支”作。我們懷疑“卑=”當(dāng)釋為“卑支”。“支”讀為“虒”,“支”為章母支部字,“虒”為心母支部字,心母與章母一為齒音、一為舌音,但二紐相近。如從“虒”得聲的“ ”字為書母,屬舌音?!蚌俊睂僬履肝⒉孔?,再如“隹”屬章母,而從“隹”得聲的“雖”、“睢”屬心母。因此“支”可通“虒”?!氨爸А奔础氨疤尅?,是一種淺邊的盤子。

    尺卑:首字黃盛璋釋為“尺(次)”,裘錫圭釋為“尺”。從圖版看,此為漢簡“尺”字習(xí)見寫法,當(dāng)以釋“尺”為是?!俺弑?”即“尺卑虒”?!俺弑疤尅币惨娪邙P凰山一六七號漢墓遣冊27號簡、一六八號漢墓遣冊22號簡,指徑尺之盤。鳳凰山一六八號漢墓出土漆盤十件,口徑22.4厘米,與漢代1尺相近。正與簡文“尺卑虒五只(雙)”記錄吻合。⑤

    會卑=:首字黃盛璋釋“食”,裘錫圭釋“會”,當(dāng)以釋“會”為是。“會卑=”即“會卑虒”,“會”讀“膾”。鳳凰山一六七號漢墓遣冊37簡作“膾卑虒二〔雙〕”,吉林大學(xué)考古小分隊考釋說:“膾,《說文》:‘細(xì)切肉也。’一六八號墓遣策作‘會’。隨葬盛有肉醬狀食品的漆盤二對。”⑥馬王堆一號漢墓遣冊214號簡記載“畫卑虒桱(徑)八寸卌其七盛干窆郭(?。┦?、卅一盛(膾)載(胾)”,也能印證卑虒可用來盛膾。

    櫝一具:黃盛璋認(rèn)為“櫝一具”指墓中所出6枚木牘。按:考慮到“櫝”置于盤、奩、盂、案之間,“櫝”可能用其本義,《說文·木部》:“櫝,匱也?!薄秲x禮·聘禮》:“啟櫝取圭?!标懙旅麽屛模骸皺常??!蔽覀儜岩蔂┪牡摹皺场笨赡苁侵敢环N木函。

    脯二束:最后一字黃盛璋釋“于”,不確,裘錫圭釋“束”。 相似的記錄也見于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遣冊33號簡和湖北江陵高臺18漢墓所出木牘(35:丁牘)。

    酒柙二斗一:簡文略顯模糊,黃盛璋認(rèn)為簡文所記是指墓中所出“漆鈁”。需要指出的是,黃先生所言“漆鈁”實即墓中所出“漆扁壺”。裘錫圭先生在《說鈚、榼、椑榼》一文中對“柙”有詳細(xì)考證。⑦

    “四年后九月辛亥”以后牘文模糊,此從裘先生釋讀。牘文屬告地策。 漢代個別遣冊還與告地策伴岀,兩者之間似乎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如:荊州高臺M18牘乙告地策:

    七年十月丙子朔庚子,中鄉(xiāng)起敢言之,新安大女燕自言:與大奴甲、乙、大婢妨徙安都,謁告安都。受名數(shù)。書到為報。敢言之。十月庚子,江陵龍氏丞敬移安都丞 。 亭手。⑧

    長沙馬王堆M3所岀告地策:

    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奮移主(葬)郎中,移(葬)物一編,書到光(壙)(),⑨具奏主(葬)君。⑩

    告地策是一種虛擬的冥世文書,這些告地策多與遣冊伴岀。鳳凰山M10告地策與遣冊書于同一木牘。高臺所岀告地策與遣冊捆綁在一起,類似當(dāng)時的書函。告地策所言“名數(shù)”、“(葬)物一編”、“牒書所具”、“蔡(?)具(?)器物”,似乎是指“遣冊”或“遣冊”所記內(nèi)容。尤其是馬王堆M3“告地策”所記“葬物一編”指遣冊的可能性很大。告地策與遣冊似乎成了配套使用的冥世文書。劉國勝認(rèn)為,包山278號簡是告地書應(yīng)該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告地策是向地下鬼神通告亡人之歿亡,求得地下鬼神的接納和保佑;買地券是向地下鬼神購買葬地以得到地下鬼神的保佑;{11}從“具奏主(葬)君”看遣冊似乎是向鬼神通告自己所挾財產(chǎn),漢晉遣冊常帶有虛擬夸張的成分,也能說明這一點。

    [注 釋]

    ①長江流域第二期文物考古工作人員訓(xùn)練班:《湖北江陵鳳凰山西漢墓發(fā)掘簡報》,《文物》,1974年第6期,第41~61頁。

    ②弘一:《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簡牘初探》,《文物》,1974年第6期,第78~84頁。

    ③黃盛璋:《江陵鳳凰山漢墓簡牘及其在歷史地理研究上的價值》,《文物》,1974年第6期,第66~77頁。

    ④裘錫圭:《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考釋》,《文物》,1974年第7期。又收入裘錫圭《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版,540~563頁。本文引用后者。

    ⑤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鳳凰山一六八號漢墓》,《考古學(xué)報》,1993年第4期,第501頁。

    ⑥吉林大學(xué)歷史系考古專業(yè)赴紀(jì)南城開門辦學(xué)小分隊:《鳳凰山一六七號漢墓遣冊考釋》,《文物》,1976年第10期,第40頁。

    ⑦裘錫圭:《說鈚、榼、椑榼》,載《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87頁。

    ⑧湖北省荊州博物館編:《荊州高臺秦漢墓——宜黃公路荊州段田野考古報告之一》,科學(xué)出版社2000年版,第222~229頁。

    ⑨陳松長釋作“先質(zhì)”,認(rèn)為“質(zhì)”是驗對的意思。(詳見《馬王堆三號漢墓木牘散論》,《文物》,1994年第6期,第68頁。)李家浩引李學(xué)勤說釋為“光”,讀作“壙”?!垛犓螐V韻》宕韻:“壙,墓穴也?!备崳骸?,??谘ㄒ??!保ā段阕?、縱及其它》,《著名中年語言學(xué)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43頁)

    ⑩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墓》(第1卷),文物岀版社2004年版,第238頁。

    {11}參看黃盛璋:《江陵高臺漢墓新岀“告地策”、“遣冊”與相關(guān)問題發(fā)覆》,《江漢考古》,1994年第2期,第41~44頁;劉國勝:《高臺漢牘“安都”別解》,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xué)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24輯,中華書局,第444~448頁;魯西奇:《漢代買地券的實質(zhì)、淵流與意義》,《中國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47~68頁。

    大厂| 喀什市| 昭通市| 天峻县| 台州市| 鄂托克前旗| 乌拉特后旗| 德庆县| 巫溪县| 清水县| 新平| 交口县| 南皮县| 延寿县| 潍坊市| 西城区| 襄垣县| 永年县| 堆龙德庆县| 二手房| 温宿县| 凯里市| 江永县| 桐柏县| 望奎县| 探索| 荣昌县| 灵宝市| 忻州市| 琼海市| 福鼎市| 包头市| 宜宾市| 高淳县| 搜索| 卢氏县| 海丰县| 井陉县| 沂南县| 都兰县| 葵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