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等能力的綜合體現。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钡?,大多數小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寫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缺乏個性。本文是從學校低段作文教學策略入手,以提升小學作文教學的實效為目的,挖掘貼近小學生生活、貼近學校、貼近社會實際的作文教學內容,更好地加強起步作文教學的策略研究,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探究出適合低年級學生心理特征的作文起步教學模式。
一、增強信心,消除恐懼,培養(yǎng)作文興趣
老師要鼓勵學生自由、大膽地想、大膽的寫,激發(fā)學生用自己方式記錄生活中所感興趣的事與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充分表現、展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要發(fā)動學生說話練習之后動筆寫一寫,只要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完整,我們就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堅持表揚、鼓勵為主,盡可能用激勵性的評語,把佳作在班上大聲朗讀,增加孩子們作文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每學期讓學生挑一二篇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作品,分發(fā)到每位學生家長的手中,既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又讓學生在家長那里得到一種新的激勵,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也使每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以及全班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積累作文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中十分強調語言的積累:“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也決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也學不好語文?!弊魑木褪呛穹e薄發(fā)的創(chuàng)造活動,低年級學生積累的好詞佳句不多,生活經驗貧乏,在習作中遇到的困難也就越多。
1.以社會為課本,指導學生觀察生活。
作文教學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時我們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美好的人和事。通過觀察,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陶冶學生的情操。
2.以活動為平臺,組織學生參與生活。
有意識組織活動,使學生有可能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這不僅關系到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也關系到能否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過程中,深化作文主題。讓學生的表現意識得到培養(yǎng),才華得到展示,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3.以實踐為契機,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實踐出真知。我們從作文教學的需要出發(f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素材而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實踐的感受,引導學生善于把這一切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
三、說寫結合,發(fā)展學生語感
1.說話。低年級小學生對于語言的理解、句子結構形式的把握正處在培養(yǎng)、發(fā)展、提高的時候,我們應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注重言語的規(guī)范。他們對“句”的概念比較模糊,因此,首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在頭腦中有“完整句”的印象,要由淺入深地進行,也就是先說后寫。
2.寫話??陬^表達到位后,更重要的是書面練寫。低年級書面語言的練習要從興趣著手,立足生活與教材,設計一些輕松、簡單的練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得到發(fā)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循序漸進寫作,多種方法練筆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選取學生喜于接受、愿于表達、樂于動筆的話題和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寫作的束縛,循序漸進寫作,多種方法練筆,使學生敢于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進入最佳的寫作狀態(tài),產生最優(yōu)的學習效果。
1.句子排序。在作文起步教學階段,不適宜馬上放手,而應先“遵法而入”,然后才能“破法而出”,也就是說要先教給學生寫話的一些方法,其中句子間的有序性尤其重要。
2.連詞成句。從每課中挑幾個詞語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由于是給熟悉的字詞篩選、重組、加工、整合,學生從未感到這是一件苦差使,反而每次坐在那兒苦思冥想,想方設法找到這些詞語間的聯系,產生出全新的的信息。
3.學寫作文。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話”源泉,只是學生不曾留意而己。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睜大眼睛觀察生活,捕捉寫作素材,使他們懂得觀察越認真、越仔細、越深入,內容就寫得越具體、越生動、越感人、越富有生活氣息。
4.仿寫短文。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仿寫也是扶著學生走向成功作文的一條捷徑。有課文句式作鋪墊,學生寫起來就覺得輕而易舉。
5.續(xù)寫課文。課文中有許多地方是作者留給讀者揣摩、回味的空白之處,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對此挖掘、延伸,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時傾吐自己的見解,張揚自己的個性,可謂一舉多得。
6.看圖寫話。實踐證明,看圖寫話是培養(yǎng)初入學兒童向觀察事物過渡的一個橋梁和憑借,是提高低年級學生讀寫能力的好形式,是培養(yǎng)兒童提高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好途徑。
7.展示作品,促進提高。由于孩子的表現欲望十分強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被展覽,抓住孩子的這種表現欲望,把他們的作品通過學習園地、玻璃櫥窗等的形式展現出來,供每位同學們欣賞、學習、借鑒與評價,逐步引導,促進習作水平的提高。
總之,對于如何讓小學地段孩子喜歡上作文,把自己所思、所想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如何培養(yǎng)好孩子們習作的良好習慣,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思考與總結。
參考文獻:
[1]《小學作文步步高:中段》 張玉仁主編 天地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
[2]《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筆記》 王有聲 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06月第1版
[3]《小學心理學》胡振坤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申紀云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04月第1版
[5]《作文循序教學法》包全杰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8年第一版
[6]《黑河教育》,2002.05, 董江華
[7]《文章例話:葉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課》,葉圣陶,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版
[8]《教學藝術論》,汪劉生、百莉,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
[9]《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