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典籍英譯近年來在中國發(fā)展迅速,在實踐和理論研究方面成績斐然。國內(nèi)譯界不僅有學者探討翻譯專業(yè)碩士學位(MTI)教學中如何開展典籍英譯教學的問題,也有學者從英語專業(yè)本科的教學實踐出發(fā)討論開展典籍英譯教學的問題。有關典籍英譯教學的教材也相繼出版。本文討論典籍英譯對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的意義。
【關鍵詞】典籍英譯 本科教學 英語專業(yè) 意義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6-0018-02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典籍。但是,這些蘊含著豐富中國文化的典籍被外譯的數(shù)量卻不多。與此相反,西方的文化作品卻源源不斷地被譯成中文,成為中國的外語學習者和研究者的必讀之作。很明顯,這種文化的雙向交流是不平等的?!霸诼L的‘西學東漸’過程中,中國文化一直處于接受和被動的地位?!睆?900~2000年的100年間,中國全盤翻譯的西方文、史、哲、政、經(jīng)、法、數(shù)、理、化等書籍近10萬冊,但是西方完整翻譯中國的書籍不到500冊。令人欣喜的是,經(jīng)過好幾代人的努力,中國開始高度重視典籍英譯,如《大中華文庫》《大師經(jīng)典文庫》《漢英對照中國古典名著叢書》等都對東學西漸做出了貢獻。不少國內(nèi)學者和翻譯家也日益重視典籍英譯。進入21世紀后,典籍英譯發(fā)展迅速,成果頗多,特色鮮明,方向清晰,令人深受鼓舞,已形成諸如研究內(nèi)容的民族性與地方性、研究形式的合作性、研究成員的學科交叉性與國際性等特點。整體而言,中國的典籍英譯發(fā)展勢頭良好。
一 典籍英譯與本科教學研究的現(xiàn)狀及趨勢
從研究范圍來看,目前,國內(nèi)學者對典籍英譯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文本,包括對同一作品不同英譯版本的對比研究,有的結合本體論、功能主義理論、后殖民翻譯理論、詮釋學等理論進行翻譯批評研究,有的從創(chuàng)作取向、譯者主體性視域、歸化、東方情調(diào)化、邏輯調(diào)適、敘事角度等角度研究典籍翻譯的方法。從文本類型來看,對儒家經(jīng)典、詩歌和小說的研究居多。這些研究對于推動典籍英譯事業(yè)的發(fā)展大有裨益,但目前來看,對典籍英譯和本科教學的探討并不多。黃中習提及典籍英譯和研究生的教學,但沒有進行深入的討論。藍仁哲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導讀、國學概論等“這一類人文課程目前是外語專業(yè)的缺項,至少是很薄弱的環(huán)節(jié)”?,F(xiàn)在有兩本關于典籍英譯的教材,一本是王宏印編的《中國文化典籍英譯》,另外一本是汪榕培、王宏編的《中國典籍英譯》。前者是全國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系列教材之一,對于本科學生來說偏難;后者是翻譯專業(yè)本科生系列教材之一。王宏、付瑛瑛論述了《中國典籍英譯》的編寫理念、編排體系和教材特色。筆者認為,該教材在國內(nèi)首次對典籍英譯總的標準“傳神達意”進行了詳細闡釋,另外該教材還根據(jù)不同的文本類型,探討了古典散文、古典詩歌、古典戲劇和古典小說英譯的基本原則。但遺憾的是,編寫的體例按照散文、詩歌、戲劇和小說等文學體裁安排,而沒有按照歷時的順序給讀者清晰的線索,也未能收錄《孫子兵法》等著名篇目。針對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的典籍英譯教材仍很匱乏。
二 典籍英譯對本科教學研究的意義
有學者指出,“黃禍論”“中國威脅論”等言論都是源于對中國文化缺乏真正的了解。據(jù)報道,2006年訪美期間,應邀向耶魯大學師生發(fā)表演講的胡錦濤主席,向耶魯大學贈送了精心挑選的567種、1346冊中國圖書。在胡錦濤主席所贈的圖書當中,就有《大中華文庫》中的《論語》《老子》《禮記》等,因此,典籍英譯的研究可以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讓世界了解中國。從國家建設文化軟實力的現(xiàn)實需求和典籍英譯的現(xiàn)狀來看,許多典籍的翻譯還是需要由中國譯者來做。但翻譯人才的現(xiàn)狀是,“高級翻譯人才,無論是口譯人才還是筆譯人才(如國際會議同聲傳譯、互譯人才、專題翻譯人才、文學翻譯人才、文獻翻譯人才、科技翻譯人才),尤其是漢譯外人才更是奇缺”。也就是說,目前根本沒有足夠多合格的典籍英譯人才。專業(yè)翻譯教學雖然不可能培養(yǎng)出直接可以從事典籍英譯的譯者,但既然承擔著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級翻譯人才的任務,如果不考慮典籍英譯的這一需求,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
學習外語的學生,特別是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在花費大量時間閱讀英美國家的作品之后,母語水平會下降,用中文書寫的時候,往往提筆忘字,更不用說去理解一些深邃的經(jīng)典名句了。針對這種情況,藍仁哲認為,“外語專業(yè)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應當是既掌握熟練的外語技能,同時又具有寬厚的專業(yè)知識、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善于創(chuàng)新思辨的通識性人才?!币虼?,典籍英譯與本科教學的研究可以弘揚中國的民族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
本科英語專業(yè)的八級考試以及新聞記者發(fā)布會等大量口譯材料都不乏典籍之作。因此,在本科階段開設典籍英譯的選修課程,要求學生選取某些典籍片段,或是整篇(部)典籍進行翻譯。這樣的課程學習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漢譯英能力,也可以扎實學生的英漢語言功底,還可以促使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翻譯技能,幫助學生順利通過專業(yè)考試,圓滿完成口譯任務。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元素,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中國文化意識和用英語表述中國文化的能力,典籍英譯尤其如此。
三 結束語
典籍英譯在弘揚中華文明、促進世界各國文化交流和融合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對漢語典籍的英譯和傳播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國。在本科階段開設典籍英譯實踐課程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漢譯英能力,扎實學生的英漢語言功底,還可以促使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多去了解中國哲學、歷史、文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
參考文獻
[1]王宏印.中國文化典籍英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2]汪榕培、王宏.中國典籍英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李正栓、楊麗華.21世紀初中國典籍英譯小議[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6)
[4]藍仁哲.高校外語專業(yè)的學科屬性與培養(yǎng)目標——關于外語專業(yè)改革與建設的思考[J].中國外語,2009(6)
[5]韓子滿.典籍英譯與專業(yè)翻譯教學[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