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司法實務中,大量的保險理賠糾紛都涉及到保險人是否依法履行了提示與說明義務,因此,界定保險人提示與說明義務的范圍、明確保險人提示與說明義務的履行標準,對于迅速、合理地解決保險理賠糾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格式條款 免除保險人責任條款 提示義務 明確說明義務
一、引言
保險人的提示與說明義務發(fā)生在訂立保險合同的階段,是一種先合同義務。保險合同訂立時,多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且訂入保險人免責條款,而投保人在保險專業(yè)知識上普遍匱乏,因此保險人對保險合同條款尤其是免責條款作出的提示與說明將直接影響到投保人對保險條款內(nèi)容的理解,繼而影響到投保人決定是否投保。另外,在司法實務中,發(fā)生保險理賠時,保險人與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間的一大爭論焦點在于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是否盡到提示說明義務,該免責條款是否發(fā)生效力。因此,為了防止訂立合同時顯失公正,為了迅速、合理地解決理賠糾紛,為了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合法利益,我國2009年《保險法》明確了保險人提示與說明義務。
二、《保險法》對保險人提示與說明義務的規(guī)定
《保險法》關于保險人提示與說明義務的規(guī)定在第十七條,“訂立保險合同,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的,保險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單應當附格式條款,保險人應當對投保人說明合同的內(nèi)容。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nèi)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chǎn)生效力?!?/p>
另外,《保險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了無效格式條款,“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訂立的保險合同中的下列格式條款無效:(1)免除保險人依法應承擔的義務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的;(2)排除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
三、保險人提示與說明義務的范圍
首先,對格式條款內(nèi)容的說明義務,即第十九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當然,首先這里的格式條款不屬于第十九條規(guī)定的無效格式條款。該項規(guī)定無論在原《保險法》還是在《合同法》中均未涉及,是新《保險法》的新增規(guī)定。但是,新《保險法》中并未規(guī)定保險人違反該規(guī)定的法律責任,因此,可將該款規(guī)定的保險人對格式條款的一般說明義務理解為一項倡導性規(guī)定。豍
其次,對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的提示與說明義務,即第十九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這里涉及到對“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的界定,目前實踐中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即為除外條款,僅限于保險合同中明確標明在免責事項部分的條款,在其他部分出現(xiàn)的減輕或免除保險人的責任的條款不屬于免責條款,僅是合同約定的其他合同義務。豎第二種觀點是,“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任何限制或免除保險人責任、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施加特別義務的條款,無論出現(xiàn)于保險合同的哪一部分,均屬免責條款,因為這些條款將構成對保險人單方有利。豏全國人大法工委組織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釋義》中認為:所謂“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是指保險合同中載明的保險人不負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責任的范圍的條款。免責條款主要體現(xiàn)在保險單責任免除一欄。除此之外,散見在保險單其他條款中的涉及部分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等也屬于本條所規(guī)定的“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豐第三種觀點是,是否屬于“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應該結合保險合同的特點和具體案情進行分析。對于免責條款的判斷應該從條款內(nèi)容的實質(zhì)上進行判斷,而不應從形式上認定。豑
綜合現(xiàn)行法的規(guī)定和立法精神,我比較傾向于第二種觀點,認為“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不應局限于保險合同中約定的“除外責任”條款,還應該包括約定在合同其他部分的限制或免除保險人責任、增加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義務的條款。
四、保險人對“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的提示義務
根據(jù)《保險法》的規(guī)定,提示的程度應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根據(jù)《合同法》的規(guī)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在這里,“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和“采取合理方式提請對方注意”是相一致的。關于“采取合理方式”,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合同法的司法解釋(二)》中有規(guī)定。該司法解釋的第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對格式條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內(nèi)容,在合同訂立時采用足以引起對方注意的文字、符號、字體等特別標識,并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格式條款予以說明,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條所稱“采取合理的方式”。實踐中,具體來說,比如,可以對免責條款的文字使用不同的字體或設置不同的顏色、大小,或者以加下劃線等符號方式進行標識。總之,要顯著明了,使投保人一望即知。
另外,關于提示注意的衡量標準,存在不同的學說??陀^說認為,提示注意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客觀問題,凡是提示注意的程度足以提請一般相對人注意的即可。折中說認為,提示注意的程度原則上以正常理智的社會上的一般人的認識水平為標準,但兼顧個別相對人系智力缺陷、文盲、盲人等的特殊情況。豒目前,實踐中,考慮到格式合同簡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的優(yōu)越性,多采客觀說。但是,就平等保護每一個具體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利益來說,折中說更顯公平合理。
五、保險人對“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的明確說明義務
關于保險人對“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的明確說明義務,《保險法》的規(guī)定是“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除此之外,對于保險人履行說明義務沒有其他要求。
首先,如何判斷“明確說明”的標準呢?理論上存在主觀說和客觀說之分。主觀說,以說明者的自我感覺為判斷標準;客觀說,以相對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為標準。豓主觀說以保險人的理解為基準,即只要保險人訂約時認為其已將保險合同條款向投保人做了適當解釋,就可以認為是履行了說明義務,而不論投保人是否理解。該說是建立在投保人與保險人居于同等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的假定基礎之上,而忽略了保險合同的高度專業(yè)性。這容易導致保險人說明義務的的隨意性和武斷性,甚至導致權力濫用,損害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正當權益。這顯然違背了保險法設立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宗旨,因此,主觀說不可取。我國目前采取客觀說,客觀說以相對人是否理解保險合同條款內(nèi)容為標準,此處又可分為兩種標準:(1)投保人標準或個別標準,即以具體保險合同中,特定投保人條款的理解為準。但是由于每個具體投保人的教育背景、知識結構、生活經(jīng)驗、所處立場、看問題的角度等方面的不同,會使每個具體投保人對保險條款的理解各不相同,這會大大增加保險人履行說明義務的成本,也使保險合同喪失了格式合同的優(yōu)越性。(2)一般人標準或普通人標準,即以通常情況下具有一般知識的人對保險合同條款的理解為準,而不考慮具體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個體差異。豔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以一般人標準為主,同時兼顧具體投保人的個體差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征求意見稿)》第八條規(guī)定:“保險人根據(jù)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條款時,應當以普通人能夠理解的程度為限,但是可以根據(jù)投保人的投保經(jīng)驗作不同程度的解釋?!必X
其次,保險人明確說明義務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呢?對此《保險法》并未作出規(guī)定。2000年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針對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保險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的問題的請示報告》作出答復,答復意見為:這里所規(guī)定的“明確說明”是指保險人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之前或者簽訂保險合同之時,對于保險合同中所約定的免責條款,除了在保險單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還應當對有關免責條款的概念、內(nèi)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釋,以使投保人明了該條款的真實含義和法律后果。豗
另外,保險人應以何種方式來履行明確說明義務呢?對此《保險法》籠統(tǒng)地規(guī)定了“口頭或書面形式”。實踐中,保險人在進行說明時,既可以采取晦澀難懂的術語逐文解釋;也可以采用選擇判斷方式予以說明,比如,免責、限責條款是否明知或是否理解,是否存在疑點、難點需要解答等;還可以在主合同的附注中,特別提示投保人應當認真閱讀的事項,以及寫明允許提出疑義和修改要求的合理期間,以便于投保人對是否要投保作出正確選擇。豘
注釋:
沈暉,時敏.保險經(jīng)營中的告知義務—判例·問題·對策[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16.
王曉瓊.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問題[J].人民司法·應用,2008,23(44).
曹興權.保險締約信息義務制度研究[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225-226.
安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定)釋義[M].法律出版社,2009:47-48.
于海純.論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標準[M].楊華柏主編.保險業(yè)法制年度報告 2007年[M].法制出版社,2008:323.
溫世揚.保險人訂約說明義務之我見[J].法學雜志,2001(2):17.
于海純.論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標準.楊華柏主編.保險業(yè)法制年度報告 2007年[M].法制出版社,2008:330.
張俊巖.保險法熱點問題講座[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63.
沈暉,時敏.保險經(jīng)營中的告知義務—判例·問題·對策[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13-14.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注解與配套[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16.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