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體育運動技戰(zhàn)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發(fā)展,體育比賽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攻擊性行為越發(fā)頻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然而事后每個人又都存在一套對這種行為的自我解釋。研究表明,個體的運動行為與其的道德心理相關。對此,研究者開始關注運動領域的道德心理與體育運動攻擊性行為的問題。本文根據文獻資料,從相關的運動道德推脫五個維度入手,通過調查研究和數據統(tǒng)計,論述運動道德推脫人口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與體育攻擊性行為的關系。
關鍵詞 運動道德推脫 體育攻擊性行為 運動員
一、前言
運動道德推脫是指運動員個體所產生的一些特定的認知傾向,包括其在認知上重構自己的行為使其傷害性更小和最大程度地減少自己在行為后果中的責任以及降低對受傷者的認同等。
在運動領域中,道德推脫有著八種機制歸納的成果,按研究需要和較常出現的道德推脫把其分為五個維度:
第一類,道德辯護。如“在運動中,為了保護隊友、維護團隊榮耀或榮譽,而從事違規(guī)和欺騙行為,因此其行為被認為是合理的”。
第二類,有利比較。如“用語言攻擊對手與用肢體攻擊對手相比的話,并不怎么嚴重”。
第三類,非人性化。在運動中的例子,如“他就是一頭野蠻的動物,受到這樣的對待是應該的”等。
第四類,委婉標簽。在運動中委婉標簽的例子:當運動員違反規(guī)則時會將其稱為是“靈活運用規(guī)則”或者“發(fā)泄一下而已”。
第五類,責任轉移。在運動中責任轉移的例子,如“這不是我的錯,是教練安排的戰(zhàn)術”等。
體育攻擊性行為就是體育運動中發(fā)生的以故意傷害他人的身體或精神為目標的、有外顯的語言或身體動作的行為,表現為動作暴力或者是以語言刁難辱罵、諷刺等。體育攻擊性行為是一種有意識的故意行為,受動機驅使。同時,還包括了傷害或危及他人身體、精神及剝奪損害他人物品等方式。
體育運動中的攻擊性行為,不僅涉及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與觀眾,而且會涉及到團體、國家的名譽,事關全社會。因此,對體育運動中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道德推脫的類型更是復雜的。而作為體育運動中攻擊性行為最普遍、最直接的群體來說,運動員的道德推脫的差異和攻擊行為關系是一個比較值得研究的方面
二、研究目的
研究運動道德推脫在不同運動項目類型、和訓練年限等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揭示運動道德推脫與體育攻擊性行為(隊友和對手)之間的相關性。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1、對象
以武漢體育學院、華師體院、武漢理工大學運動員為對象,共發(fā)放量表167份,回收151份,剔除無效量表29份,回答有效量表122份,有效回收率為80.8%,有效樣本運動員平均年齡20.30€?.62歲,平均訓練年限4.35€?.42年。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調查對象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
2、研究工具
(1)文獻資料法
研究過程中,作者查閱了體育社會學、體育行為學、運動心理學、體育統(tǒng)計學等方面的書籍,同時通過清華期刊全文數據庫和維普科技期刊數據庫檢索了近十幾年來有關的運動心理學、體育行為等方面的文獻。
(2)運動道德推脫量表
該量表由作者編制,量表共有20個項目,分為五個維度,即道德辯護、有利比較、非人性化、委婉標簽和責任轉移。量表采用Likert-5點計分,計分范圍從“完全不同意”得1分至“完全同意”得5分。該量表信、效度良好。
(3)體育運動攻擊性行為量表
該量表由作者編制,量表共有13個項目,分為兩個維度,即對隊友和對手的攻擊性行為。量表采用Likert-5點計分,計分范圍從“從來沒有”得1分至“非常多”得5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很好的測量體育運動中的攻擊性行為。
3、測試
采用分發(fā)紙質和網絡鏈接的方式,由作者以統(tǒng)一書面指導語指示被試填答問卷的形式進行測試。
4、數據統(tǒng)計
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收回的有效量表數據進行統(tǒng)計。
四、結果與分析
1、運動道德推脫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
(1)運動道德推脫的運動項目類型(群體和個體)差異
將運動道德推脫數據以運動項目類型(群體項目:足球、籃球、排球;個體項目:跆拳道、拳擊、摔跤、散打)分組,各組數據經檢驗,發(fā)現各組數據服從正態(tài)分布,故可以以運動項目類型為自變量,對運動道德推脫進行方差分析檢驗,結果見表3。
表3 運動道德推脫的運動項目類型差異
注:P < 0.05 為顯著, P <0.01 為非常顯著
從表3中呈現的數據可以發(fā)現,道德辯護和有利比較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P值分別為0.024,0.031。
(2)運動道德推脫的訓練年限差異。
將運動道德推脫數據以訓練年限(3年以下、4-6年、7年以上)分組,各組數據經檢驗,發(fā)現各組數據服從正態(tài)分布,故可以以訓練為自變量,對運動道德推脫進行方差分析檢驗,結果見表5。
表5 運動道德推脫的訓練年限差異
注:P < 0.05 為顯著, P <0.01 為非常顯著
在表5中所呈現的數據可以發(fā)現,不同訓練年限的委婉標簽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其P值分別為0.045。
2、運動道德推脫與體育攻擊性行為的相關分析
將運動道德推脫與體育攻擊性行為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6。
表6 運動道德推脫與體育攻擊性行為的pearson相關
從表6中的數據可以看出,運動道德推脫與體育攻擊性行為(隊友和對手)之間都存在高度顯著性正相關。
在運動道德推脫具體維度方面,道德辯護與體育攻擊性行為(隊友和對手)之間存在高度顯著性正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341、0.417;有利比較與體育攻擊性行為之間存在高度顯著性正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214、0.231;非人性化與體育攻擊性行為之間存在高度顯著性正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275、0.244;委婉標簽與體育攻擊性行為之間存在高度顯著性正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365、0.379;責任轉移與體育攻擊性行為之間存在顯著性,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112、0.079。
五、討論
(1)在運動項目的類型上,群體項目發(fā)生攻擊性行為和道德推脫的頻率和強度都要高于個體項目類型。
(2)在訓練年限上,攻擊行為總體上會隨訓練年限的升高而降低,在發(fā)生攻擊性行為時,運動員訓練年限越高道德推脫行為更加明顯。
(3)運動道德推脫與體育運動中攻擊性行為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也是普遍存在的。它不僅發(fā)生在競爭對手之間,也發(fā)生在隊友之間,調查研究發(fā)現,發(fā)生體育攻擊性行為后,對自己行為的道德推脫的都高度存在,但相對于隊友來說,這種表現會更集中在對手身上作出的解釋。
六、結論
(1)在運動項目類型的顯著性差異同樣主要表現在道德辯護和有利比較維度上,其P值分別為0.024、0.031。
(2)訓練年限上的差異則主要表現在委婉標簽的維度上,其P值為0.045。
(3)道德推脫與體育攻擊性行為相關性研究中,道德推脫的五個維度與體育攻擊性行為都存在相關聯(lián)系。但道德辯護、委婉標簽機制的運用尤為顯著,相關系數較其他兩個維度更高。
(4)作者調查研究結果在參考以往學者的研究結果后,發(fā)現存在相似性,充分論證了以往研究者的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1].Tenbrunsel,A.E. Messick, D.M.(2004).Ethical fading:The role of self-deception in unethical behavior.Social Justice Research,17(2),223-236.
[2].楊繼平,王興超,陸麗君,張力維.道德推脫與大學生學術欺騙行為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0(4):364-370.
[3].Bandura,A.(1986).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
[4].楊繼平,王興超,高玲.道德推脫的概念、測量及相關變量心理科學進展[J].2010, 18(4): 671–678.
[5].Bandura,A.(1999).Moral disengagement in the perpetration of inhumaniti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3,193-209.
[6].Boardley, ID and Kavussanu,M (2008) The moral disengagement in sport scale-short[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6(14).pp.1507-1517.
[7].Bandura,A.(2002).Selective moral disengagement in the exercise of moral agency[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31,101-119.
[8].楊寶,劉生杰. 運動員攻擊性行為產生的成因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研究生論文???,2008,23(3).
[9].陳堅,姒剛彥.《運動中任務定向與自我定向問卷》與《學業(yè)中任務定向與自我定向問卷》的初步檢驗[J]. 湖北體育科技,1998,17(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