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乒乓球運動作為熱門休閑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深受廣大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青睞。本文系統(tǒng)的剖析高職院校乒乓球課的開展情況,找出一套適合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教學方式,為有效發(fā)展高職體育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高職院校 乒乓球教學 改革趨勢
一、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的開展現狀
(一)當前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的現狀
乒乓球運動是高職院校大學生主要的課余體育活動,尤其是對于女生來說,參加乒乓球活動的人數幾乎是男生的一倍。因為在乒乓球運動過程中,沒有身體接觸和對抗,運動量可大可小,大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體能隨時調節(jié)運動量。據調查顯示,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根據乒乓球教學大綱,制定授課計劃。無論學生基礎強弱,學生的特點怎樣,教師均采用講解、示范、學生練習的教學模式來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對學生在有限學期內熟練掌握運用專項技術有一定的時間制約,另一方面也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個性需求和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方法比較陳舊,無法吸引學生在上課期間的注意力,還有場地器材等缺少、維修和補充等現象嚴重,學生對乒乓球選項課的積極性不高。
(二)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形式陳舊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式依舊沒能打破原先教學體制的影響,還繼續(xù)著原先的教學程序——開始、準備、基本、結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的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方式,只重視對學生運動技術的提高,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喜好和特長的培養(yǎng),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進而不利于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從而導致了乒乓球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主動學習能力不高的現象,進而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的教學質量也不能很好的提高。所以,必須創(chuàng)新和改革乒乓球的教學方法。
2、區(qū)別對待不到位,考核方式較簡單
在實踐教學中,大部分高職院校的乒乓球課嚴重的受到了競技體育和應試教育的現實影響,其主要任務就是遵循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規(guī)定,將乒乓球的訓練技巧以及乒乓球的基本知識傳授給學生。然而,教師往往只重視技術,將技術標準作為衡量學生水平與能力的唯一指標,無視或者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學生厭倦感增強。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通過對學生的技術定量考核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考核標準中沒有體現出學生的綜合素質,單純依賴技術考核,會挫傷學生學習態(tài)度,無法貫徹終身體育教育思想,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3、體育器材缺乏嚴重,設備維護措施不健全
據調查,由于體育場館的產業(yè)化受到經濟轉型的沖擊,導致現階段我國的一些高職院校在體育場館的建設方面缺乏資金,從而不能有效的提高我國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的建設水平。我國的高職院校大多數都是聘請一些非專業(yè)的“臨時工”來對場館進行保養(yǎng)和維修,所以在對乒乓球器材或場館進行保養(yǎng)和維修時可能容易造成維護不當的現象。因此,要嚴格的篩選場館的管理人員,才能有效的對場館進行保養(yǎng)和維修。
二、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一)改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
第一,要實行差異化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分層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愉快的情緒,極大優(yōu)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效率。第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將多媒體教學融入乒乓球的教學中。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教學對象,并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師生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第三,將競賽活動融入到乒乓球常規(guī)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安排個人和團體形式的比賽,通過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互相學習,查找不足。因此,正確、科學的教學方法在高職院校的乒乓球教學中尤為重要。
(二)靈活運用區(qū)別對待,科學優(yōu)化考核方式
目前,在我國高職院校的體育選項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和愛好來選課。在乒乓球教學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學生的接受能力各異,有的學生入學時基礎就比其他同學好,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打比賽。所以,針對這種基礎參差不齊的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差異化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考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參與熱情、參與程度、努力情況和進步幅度,比賽中是否積極,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主動參與意識、積極的參與情緒等。評價結果教師要根據學生分層的情況進行分層次考核,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變化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使得不同層級的學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
(三)大力配置體育器材,有效維護體育設備
因高職院校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學生的數量也隨之增加,但高職院校將大部分經費均投入到學校的基礎設備建設和吸引人才上,而只是將很少一部分的資金用于乒乓球場館的設施建設上,從而導致學校缺乏體育場館、體育器材等現象,這自然就不利于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與普及。所以,乒乓球教學在以后的發(fā)展中,要加對場館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引進更多的專業(yè)教師,從而推動乒乓球教學的持續(xù)發(fā)展。
三、結論
綜上所述,當今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應以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為導向,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乒乓球教師應以提高學生乒乓球能力為目標,設計課程內容和高效的訓練方法,可適當采用“多球”訓練法和“分層次”分組教學法進行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并總結教學經驗和教學模式,把“教、學、做”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季紅英.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的思考[J].蘇州市職業(yè)大學學報,2007,(4):123-125.
[2]劉振江.淺談高職乒乓球改革[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1):113-114.
[3]倪斌.高職院校提高乒乓球教學的策略分析[J].體育世界,2013,(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