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吃了一顆圍棋子,我會不會死?。俊蹦翘煜掳嗷丶?,才走到樓下就聽到兒子的大哭聲,趕快跑到樓上,打開門,兒子一下?lián)涞轿覒牙铩?/p>
兒子7歲了,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尤其喜歡用嘴去嘗試一切,除了食物——食物是用鼻子聞,對味了,再放嘴里。橡皮、紐扣、筆套……凡是能放嘴里的,全無例外,要嘗一嘗。
我告訴兒子:這些東西不能往嘴里放,萬一不小心咽肚子里了,很危險的。但兒子卻堅持和我對著干,這絕對是考驗我耐心的時候,我從苦口婆心地勸阻,到大聲制止,再到厲聲呵斥,發(fā)展到最后是,一巴掌把嘴里含的東西打出來。
他自得其樂,我堅持不懈,于是,這種游戲從1歲一直做到7歲,直到那一天下班回來。
兒子哭得很傷心,他很怕吃了不該吃的東西而死去,奶奶在旁邊嚇得臉色蒼白,我也是很害怕,不知道該怎么辦?但我想,首先應該是安慰孩子的情緒。
我摸著兒子的頭說:“兒子,沒關系的,你現(xiàn)在感覺嗓子卡得難受嗎?”
兒子哭著說:“不難受,奶奶讓我喝了一大杯水?!?/p>
奶奶告訴我,兒子躺在床上玩圍棋,嘴里含著一顆,手里拿著一堆,突然聽到奶奶喊他,忙應聲答應,結果那顆圍棋子就順勢進入他嗓子里去了,他嚇得大叫奶奶,用手指著嗓子,一個勁地“啊”,奶奶不知道怎么回事,趕快端出一大杯水來給他喝,他也就當服藥似的,咕咚咕咚,邊喝邊仰頭往下咽,一口氣喝下去一大杯水。
我馬上打電話給一個當醫(yī)生的朋友,朋友問:他現(xiàn)在難受嗎?我說:不難受。朋友答:這種吞咽不明物最可怕的不是咽進肚子,而是嗆入氣管,如果沒有進入氣管,孩子情緒一切正常,說明物體沒有卡在食道,問題不會太大。到醫(yī)院來檢查的話,醫(yī)生會建議拍個片子看看,但我建議你們先不要拍片子了,就觀察一下吧,圍棋不會消化,過幾天會隨大便排出,你們仔細觀察一下他這幾天的大便。給他多吃一些粗纖維的東西,比如韭菜之類,利于大便。
我用醫(yī)生的話再次安慰兒子。
兒子晚上很配合地吃了韭菜炒雞蛋。這倒讓我暗自高興,以前,他可是半點綠色都不沾的。
第二天,送他去上學,囑咐他,一定不能在學校大便,要憋到家里,否則老師不會查看你大便的,他老老實實點點頭。我告訴老師這件事,希望老師中午能督促他多吃菜。
晚上,他大便了,我拿著小棍,左撥拉右撥拉,沒有看到。
第二天大便里依舊沒有。接他時,竟然聽到他向同學吹牛:我吃了一顆圍棋子。同學不相信:真的,是白的還是黑的?他答不上來:我也不知道。同學們一個勁地哄他:吹牛吹牛。兒子滿臉不服氣,猛地回頭看到我:媽媽,你告訴他們,我是不是吃了一顆圍棋子?
第三天大便還是沒有,我開始著急了。再次打電話給醫(yī)生朋友,她說:應該是會排出來的,你現(xiàn)在到醫(yī)院來,估計也是拍片子,建議你還是等一下,再多吃粗纖維,同時觀察大便。
第四天,我查看完大便,孩子他爸再查一遍,依舊沒有。我們互相懷疑,是否根本就沒有吃下去,是兒子自己的想象?找來兒子問,兒子咬定吃了,奶奶也不確定,因為她當時不在身邊呀。
都四天過去了,難道已經(jīng)排出來了,我們沒發(fā)現(xiàn)?
心慌慌的,孩子他爸已經(jīng)有些沉不住氣了,說要去醫(yī)院拍片子。我制止了他,兒子并無半點不舒服,應該沒什么大問題,我們再等等吧。
第五天,我們到公園游玩,兒子上竄下跳,玩得非常開心,突然,他說:肚子疼,我要大便。一家三口打著車往家奔,這時候的大便可是非常珍貴,一點不能流落在外邊呀。
兒子大完便后,老公拿小棍撥了半天,然后失望地說:還是沒有,去醫(yī)院吧。然后把便盆里的大便往馬桶里倒,就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希望——那顆黑色的圍棋正靜靜地呆在盆底。老公大叫,我飛奔過去,兒子也飛奔過去,擠在我倆中間看,看完后大聲說:哈哈,我知道我吃的圍棋是什么顏色了,明天告訴我同學去。
通過這次“吞圍棋事件”,我覺得自己做媽媽的經(jīng)驗又豐富了,有些心得也想與媽媽們分享:
1、當孩子吞了異物后,家長情緒不要急躁,這很可能會傳染給孩子,加重孩子的恐慌心理。
2、觀察孩子,如果神色不那么痛苦,說明沒有卡到食道處,進入胃里反倒是相對安全。
3、如果不是尖狀異物或有毒物質(zhì),則無需急切送醫(yī)院,一般說來,對于這種無危險異物,醫(yī)生所做的一是拍片看異物進入哪里了,二是囑咐多吃粗纖維,以利大便通暢。
4、大致四五天內(nèi),異物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父母要隨時觀察大便。
5、以上所說,都是基于異物無危險、孩子無任何不適感受的狀況,并且只是我兒子的個案,具體情況還要結合家長自己的判斷,如有不妥,一定要去醫(yī)院求助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