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在溫哥華的小學已經(jīng)讀了半年多,這學期以來,我一直在觀察兒子每天在學校里到底學了什么。
關(guān)于分班
兒子飛飛是從幼兒園開始在加拿大上學的,去年9月升一年級,經(jīng)歷了分班過程。我先介紹一下加拿大學校是如何分班的。幼兒園最后一學期快結(jié)束時,老師會發(fā)表格給每個孩子,讓他們填下你最想和哪些孩子在一個班,又不想和哪些孩子在一個班,另外也會征求家長的意見和要求。當時老師就告訴我們,飛飛和某某一定不會分在一個班,因為他們在一起會有很多的問題和麻煩。我個人覺得這種分班形式還是很人性化的。有個很有意思的小插曲,飛飛一年級老師的女兒Ella和兒子是幼兒園的同班同學,當時兒子在一年一次給老師寫感謝卡的活動中,特別多做了一張送給Ella(原本只寫給自己班里的老師)。沒想到這次正好分到Ella媽媽的班級,曾經(jīng)小小的舉動為他贏得了老師的一個好印象。
Phonics
Phonics,也稱為原音拼合法,是針對兒童學習特點,適合兒童學習英語語語音的注音系統(tǒng)。它的核心是建立字母(letter)與語音(sound)之間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不用借助音標,看著字母就可以直接讀出該詞的發(fā)音,解決單詞不會讀、無法拼的問題。孩子在熟悉這套規(guī)則后,可以依照讀音,猜出該詞的拼寫,做到看詞能讀,聽音會寫。這是北美學校教英語的基礎(chǔ)方法。一年級開學,老師就發(fā)了一個本子,上面寫著每周要學會的10個單詞,我注意到這些單詞是按照讀音分組的,相似讀音的放在一起,比如:hot,pot,top,mop,sock,hat,pat,tap,snap,this is Tom……每周四老師都要給孩子們聽寫其中的一組,于是前一天下午我們會提前給他復習一下,這算是兒子現(xiàn)在唯一的家庭作業(yè)。他們的聽寫紙也是很有意思,每次都是一張畫讓孩子們涂色,感覺畫是主要的,聽寫是次要的。
社交活動
加拿大學校非常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在每次的成績單中也會寫到這部分內(nèi)容。飛飛的社交能力稍有欠缺,老師說他對自己喜歡的事參與度很高,不喜歡的事就堅決不參加;曾經(jīng)一段時間情緒也控制不好,經(jīng)常要瘋狂、憤怒一下,突然就大聲說話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后來校長還專門組織幾個老師與我們開了一次長會,一起討論如何幫助飛飛提高社交能力。比如用一些簡單的指令提醒他,不管你喜不喜歡,都要先聽完別人的講話再離開。一段時間以后,飛飛進步明顯。我感覺老師在這方面還是很負責任的,也非常重視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這對6歲的孩子來說,比文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
體育鍛煉
加拿大人很看重身體的鍛煉。學校每天都安排好幾次室外自由活動和跑步練習,不管是否下雨,每周還有一次在體育館上課。飛飛已經(jīng)練了一年多的跆拳道,這對他運動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我們還收到過飛飛獲得的某項運動的學習證書,不過說實話,他的運動協(xié)調(diào)性還是無法和當?shù)爻錾暮⒆觽儽?,有一項叫monkey bar(供兒童攀爬游戲的猴架)的運動,就是身體掛著只用雙手拉著杠向前進。剛來加拿大時,飛飛拉兩秒鐘就掉下來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向前移動兩格。但當?shù)睾⒆犹珔柡α?,很輕松地就完成,像猴子一樣靈活。
手工勞動和數(shù)學
加拿大小學還很注重對孩子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開學前,老師會給家長一個清單去買齊所要求的文具:各種不同的水彩筆、膠水、活頁夾、橡皮、小剪刀等,共有20種之多!在學校里,孩子們每天都在制作新東西,教室里也貼滿了他們的作品。飛飛前段時間自己做了一本書,有封面,有章節(jié),有內(nèi)容,故事情節(jié)圍繞他看過的樂高電影里的幾個人物。雖然單詞拼寫錯了很多,也亂用標點符號,但我們能看出這是他自編的完整故事。
關(guān)于數(shù)學,不得不說加拿大教得太淺,一年級還在學10以內(nèi)的加法和1-100的數(shù)數(shù)。我有時會自己教他,好在兒子也喜歡學,只要稍稍加以引導,他就能掌握。目前,他已經(jīng)會做2位數(shù)乘2位數(shù)的乘法,理解了除法的意義。飛飛這幾天迷上了iPad上一個數(shù)學游戲——Springbird,這個游戲不僅是做加減法,還有一些排列組合和對錢幣的認識,非常不錯。
總的來說,加拿大小學一年級基本上沒教什么文化知識,也沒有家庭作業(yè),每天6個小時的學校生活主要是玩,學習如何交朋友,如何參加集體活動,如何動手做自己創(chuàng)造的東西,如何遵守規(guī)則等。我喜歡看著兒子在玩中成長,順著人的天性自然地發(fā)展,先學會怎么做人,再去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然后簡單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