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細胞”實驗造假
【本刊訊】(實習記者 孫愛民)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年輕科學家小保方晴子成為科學界的焦點。一個獨立遺傳分析小組通過基因檢測后得出結論:小保方晴子研究的“萬能細胞”(STAP干細胞)不存在。
6月4日,小保方晴子同意撤銷這一震驚學界的“成果”。該論文發(fā)表在1月30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此前,她已同意撤回另一篇補充論文。這兩篇論文首次公布了STAP細胞的制作方法和其萬能性。論文刊發(fā)后在短時間內引起了極大反響。
以小保方晴子為第一作者的論文指出,其所在的科學家團隊成功培育出了能分化為多種細胞的新型“萬能細胞”。“萬能細胞”是將體細胞放入弱酸性溶液中,通過施加刺激后制成的,因此被命名為STAP(刺激觸發(fā)多能性獲得)細胞。
小保方晴子所在的實驗室共創(chuàng)建了八個STAP干細胞系,并聲稱這些細胞具有和胚胎干細胞相同的特性,但制作方法更為簡單安全。2012年因培養(yǎng)iPS細胞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山中伸彌將其視為“產生類iPS細胞的新方法”。美國生物學家Rudolf Jaenisch稱,該技術未包含任何基因操作,“這令人非常驚訝”。
然而,質疑者認為論文中使用的圖片存在不自然的線條,“似乎是合成圖像留下的痕跡”;有兩處實驗手法與其他論文酷似卻沒有說明出處,有抄襲的嫌疑。
能重復試驗是檢驗一項科學成果是否真實的最可靠手段。該領域內的十多支研究團隊試圖重現(xiàn)STAP干細胞,結果均以失敗告終,這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團隊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團隊。周琪表示,他的團隊使用的大部分小鼠細胞在進行酸處理后都死亡了,但“我不會單憑我實驗室無法再現(xiàn)這項技術就懷疑該工作的真實性”。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yī)學院的干細胞研究人員Paul Knoepfler在博客上建立了一個網頁,希望那些試圖重復這一技術的科學家能夠在這里報告他們的試驗結果。然而沒有人能成功復制這一技術?!蹲匀弧氛归_的調查同樣顯示,有十位杰出的干細胞學家均表示無法重現(xiàn)這一研究結果。
迫于全球學術界的質疑壓力,小保方晴子所在的日本理化研究所對其論文展開調查。4月1日,日本理化研究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小保方晴子不服提出上訴,理化研究所否決了她的上訴請求,并要求她撤回兩篇論文。
據日本媒體報道,此前的3月份,論文合作者之一、山梨大學的若山照彥曾要求小保方晴子提供用某一品系的小鼠細胞制備的STAP細胞。若山照彥對細胞進行了簡單的遺傳分析后發(fā)現(xiàn),小保方晴子給他的干細胞是由其他品系的小鼠細胞制備的。
為了驗證他的結論,若山照彥將20個干細胞系(包括論文中提到的8個),寄送給了一家匿名的獨立遺傳分析小組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所有STAP干細胞系都與論文聲稱的小鼠品系不符。
第二軍醫(yī)大學教授孫學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質疑,STAP細胞至今沒有任何第二家科研機構進行證實,“過去支持小保方睛子的哈佛大學導師也要求撤回論文,從這個角度推測,這種細胞不存在的可能性很大。讓人奇怪的是,如果不是真的,(論文)怎么最終發(fā)表出來的?”
英國研究人員最新研發(fā)的微型機器人,可深入子宮內為胎兒拍下3D照片,甚至進行精確外科手術,增加胎兒存活機會。
全球每1000名胎兒在母體發(fā)育過程中,就有1名會出現(xiàn)神經管缺陷疾病脊柱裂,一般要等到懷孕26周,醫(yī)生才能為胎兒做產前手術修補。專家相信,使用該微型機器人后,將可把治療脊柱裂的時間,由現(xiàn)時26周大大提前至16周,為治療這項先天性缺陷提供革命性改進。新技術還可用于其他子宮內手術,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并可減低對孕婦的風險。
想要好記憶,得有好睡眠?,F(xiàn)在,美國科學家找到了其中的奧秘:當人進入深度睡眠時,大腦神經元會長出新的突觸,加強神經元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鞏固和加強記憶。
這個研究進一步表明,不是所有睡眠都對記憶重要。比如,做夢的睡眠對記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慢波睡眠。在慢波睡眠過程中,像電影重放一樣,原來學習時活躍的那些細胞,重新活躍起來,從而長出新的突觸。突觸并非隨意生長,學習新技能時,突觸只在特定分支上生長,對其中的原因,目前研究人員還不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