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瑋
有一種東西叫做命定。放在姻緣里,可以像韓劇里嬌嗔的女主角對歐巴來一句“你是我的命運”。從因果的角度來說,這是源與流的關(guān)系。有怎樣的前世,一定能在今生里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不信,你去翻一翻學校的校史,肯定會有有趣的發(fā)現(xiàn),化作嘴邊恍然大悟的微笑。
中國人民大學的前世是1937年誕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lián)合大學和華北大學。現(xiàn)在的人大和當時的陜北公學體系已大有不同,但歲月的印記還在,時光的饋贈也還在。一年又一年,風景曾諳。
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chǔ)合并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學典禮,成為新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guī)大學。
人大學生頗自豪這個“第一”,這也是一直傳承著的“紅色本色”。人大現(xiàn)在的主樓群明德樓的建筑都是朱紅色磚瓦,被人大學生親切地稱之為“人大紅”。人大本科畢業(yè)的學士服也是人大紅,雖然獨樹一幟,其實并不規(guī)范。因為學士服的領(lǐng)子顏色有既定的區(qū)分,比如綠色代表農(nóng)學學士,粉色代表法學學士、文學學士,白色代表醫(yī)學學士等。
前世的第一段,是從1937年~1950年的陜北公學,后來人大一直有的“中共第二黨校”之說,正來源于這個階段。這所紅色大學,孕育了后來的人大、北外、北理工等諸多院校。它不算嚴格意義上的普通高等院校,更多以各種干部短訓班為主,承擔了黨校的職能。
上世紀40年代的大學一般分成三種,國立大學(包含省立、市立)、私立大學和教會大學。國立大學如清華、北大、北師大、中山大學,主要由國家教育??钪?,學費低廉、相對難考;私立大學如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借助個人捐贈或者基金會補貼等,學費中等;教會大學如協(xié)和、輔仁、上海圣約翰等,是貴族學校,學費昂貴。
人大后來吸收了國立、私立和教會大會的成分。最先吸收的是私立大學的部分。新中國成立后,人大并入了被停辦的私立中國大學、私立朝陽大學和私立中法大學的文科部分。這些私立大學與孫中山、宋教仁等都頗有淵源。私立朝陽大學則是1949年以前中國最好的以法律教育為基礎(chǔ)的私立大學,與東吳大學并稱“北朝陽、南東吳”。人大法學院一直獨立鰲頭,早有淵源。
除了私立大學,人大的國立大學和教會大學背景集中地體現(xiàn)在了新聞系上。身為教會大學的燕京大學,在1952年院系大調(diào)整的時候,文科、理科多并入了北京大學,工科并入了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并入中國政法大學,校舍則由北京大學接收。而1958年北大新聞系則整體并入了人大,使得人大的新聞系融入了北大、燕京大學的兩股血液。人民大學新聞系長期獨霸江湖,有著“北人大,南復旦”的美稱,正來源于此。
前世的第二段,能在人大的老校區(qū)找到些許痕跡。1950年10月3日,中國人民大學開學典禮在鐵獅子胡同1號隆重舉行。鐵獅子胡同1號(今張自忠路3號),俗稱鐵一號,始建于明末清初,曾作為清雍正第五子府邸。人大女生們最喜歡在拍攝畢業(yè)照的時候,先穿著現(xiàn)代的學士服拍照,再穿著旗袍去老校區(qū)拍照。
鐵一號在改成清陸軍部和海軍部時,邀請曾在英國留學的建筑師沈琪主持設(shè)計,由中國營造廠施工建造。東西兩組西洋式磚木結(jié)構(gòu)樓群,現(xiàn)在看來仍獨具美感,上世紀初中國的建筑設(shè)計水平可見一斑。在一個封建王朝的軍事衙署里面,大膽采用西洋古典建筑風格,西風東漸,正是當時歷史之寫照。
近代中國政治云譎波詭,鐵一號先是成了北上孫中山的辦事處,后來,門前留下了袁世凱和他的內(nèi)閣們的合影,隨即又成了段祺瑞臨時執(zhí)政的辦事處,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也發(fā)生在這里。1949年后,新組建的人大在鐵一號開課。目前西院仍為中國人民大學校區(qū),東院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所有。鐘樓、回廊、欄桿、磚雕裝飾、便于通風采光的“老虎窗”、城堡式的主樓女兒墻、山墻上的石獅子、斑駁的墻面和嫩綠的青草……人大的老校區(qū)默默見證了中國近代風云政治。
人大前世的第三段,與兩個校長有關(guān)。被尊稱為“延安五老”之一的吳玉章是人大的第一任校長,也是負責組建人大的校長。吳玉章保護過因為胡風案被牽連的副校長謝韜,保護過轉(zhuǎn)入人大的林昭……現(xiàn)在人大最高類的學生獎學金就以“吳玉章”冠其名,對老校長的尊崇可見一斑。
“文革”中人大一度關(guān)閉停辦。當時,大批師生被下放到江西余江縣劉家站五七干校接受改造?!拔母铩焙?,主管科技和教育工作的鄧小平曾說:“人民大學是要辦的,主要培養(yǎng)財貿(mào)、經(jīng)濟管理干部和馬列主義理論工作者。”1963年調(diào)來幫助吳玉章主持工作的第二任校長郭影秋為了人大的復校東奔西走。1978年人大復校,郭影秋帶病出任副校長。郭影秋一直明確學校的中心任務(wù)是教學,尊重和愛護師生。如今,兩個老校長的雕像佇立在學校里,似乎時刻提醒師生,尊重學術(shù)、尊重平等。
有正史,也有軼事,隨手摘兩則。據(jù)說關(guān)于人大的英文譯名,曾經(jīng)爭執(zhí)不下。最初選用的是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但后來覺得“人民”用“People”,似乎并不貼切,也容易引發(fā)誤解?,F(xiàn)在官方用的是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RUC。
人大的?;帐侨齻€人同方向地站在一起,是“人民、人本、人文”的意思??偰芸吹接袑W生在校門前三個三個地擺成?;赵煨秃险?,挺有意思的。以至于在任何場合看到三個連在一起的東西,我都想說一句:“我大人大的?;照媸菬o處不在。”
人大的辦校宗旨,是要建成“人民滿意、世界一流”的大學。引來學生們樂于吐槽:“網(wǎng)速這么慢,食堂這么難吃,怎么做世界一流呀?”當然,這是一種只有自家學生才可以指手畫腳、對母校的撒嬌和嗔怪。
人大里的不少樓群,還存留了“紅色”的印記。靠近東門的最老的學生住宿樓,就叫“東風樓”,大概是“東風壓倒西風”的那個“東風”。后來在其他更高更新的學生宿舍的對比下,東風樓顯得破舊不堪,被學生們笑稱為“東風破”。但畢業(yè)生們真要走了時,對東風樓又是各種不舍,是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音音皆入我心。
一年又一年的學生,一屆又一屆的歡歌笑語,揉碎了,全部灑進這小小不足一千畝的校園里。但是學校不老,人大不老,任是無情也動人。真正的大學精神也如青春一般,不老,不朽。
責任編輯:張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