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松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所謂教師的主導作用,意在于啟迪引導,俾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如,非教師滔滔講個不停,學生默默聆聽.”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得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和能力提升的快慢.筆者認為要使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師在發(fā)揮主導作用中應把握以下幾條目標線.
一、把握建構知識體系的目標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教一個人某門學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所以教師要充分備課,明確知識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結構. 例如,在“整式的加減”中,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數(shù)、合并同類項和去括號實際上就是利用有理數(shù)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在“整式的乘法”中,各種法則實際上就是有理數(shù)加、減、乘、除、乘方的混合運算時將數(shù)字換成字母的一般情形;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性質、分式的運算也完全可以看作分數(shù)的相關內容的拓展;在“二次根式”中,將二次根式化為最簡二次根式后,二次根式的加減也就類同于整式的合并同類項.在“空間與圖形”領域,從感性直觀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靜止狀態(tài)的認識發(fā)展到對運動狀態(tài)的認識,從定性描述向定量刻畫過渡.
二、把握學生認知過程體驗的目標線
數(shù)學課不能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要關注學生思維的形成過程.“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比結果更重要.
案例 §6.2二次函數(shù)圖像及性質(1)(蘇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目標是用描點法畫出二次函數(shù)y = x2的圖像,知道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是拋物線.
活動一 用描點法畫出二次函數(shù)y = x2的圖像.
過程:1. 圖像上的點都滿足y = x2,滿足y = x2的點都在函數(shù)圖像上.你能找一個函數(shù)y = x2圖像上的點嗎?
學生甲:(1,1);學生乙:(2,4);學生丙:(3,9)……(7,49). (學生全找的是正整數(shù)點)還可以找出與此不同類別的點嗎?
(0,0)(-1,1)(-2,4)(-3,9)……點越來越多,怎樣清楚表示這些點呢?
學生說:列表.
評析:學生自己找點,體會找這些點的原因,避免什么函數(shù)都找這些點;體會為什么列表,避免程序化的操作,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此處沒找非整數(shù)點,考慮學生怕麻煩不必強求,放在連線過程探究.
2. 說明:我們不可能把圖像上所有點列出,同樣也不可能描出所有點,那么你看第一個點應該描哪個點呢?
學生依次描出點(1,1)(2,4)(3,9)(0,0)(-1,1)(-2,4)(-3,9).
此時不要忙著連線,引導學生觀察圖像,你能看出函數(shù)y = x2的圖像大致是什么樣子?
學生說:“U型” “V型” ……
評析:函數(shù)y = x2的圖像是拋物線的形狀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不是直接拋給學生,體現(xiàn)形成的過程,而不是給學生一個結果.
3. 這些點位置有什么特點?
學生:關于y軸對稱.
4. 你能看出函數(shù)y = x2的圖像有什么特點?
學生:也關于y軸對稱.
5. 教師:想不想進一步知道函數(shù)y = x2的圖像?
學生:想.
教師:怎樣進一步描述函數(shù)y = x2的圖像?
學生:再找一些點.
教師:函數(shù)y = x2,x在0~1之間的點在不在線段OA上?為什么?
學生:線段OA所在直線可表示為:y = x(是一次函數(shù)),在線段OA上的點的橫坐標、縱坐標相等,所以函數(shù)y = x2,x在0~1之間的點在不在線段OA上.
教師:那么函數(shù)y = x2,x在0~1之間的點是在線段OA上方還是下方,或者有的在上方有的在下方?
師生共同計算找出x分別取點0.1,0.2,0.3,0.4,
0.5,0.6,0.7,…的位置(如圖2).
根據(jù)圖像的對稱性左邊的圖像也相應畫出.
同樣探究函數(shù)y = x2,x在1~2之間的點在不在線段AB上(圖3).
評析:進一步探究函數(shù)y = x2的圖像,使學生體會連線用平滑的曲線連線,不能用折線連線.函數(shù)y = x2圖像上的點在不在線段OA,AB上運用“圖像上的點必須滿足表達式”,滲透圖像與表達式相互轉化的數(shù)形思想,為后續(xù)學習做準備.
點評:描點完后不是直接連線,設計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兩個問題中涉及一次函數(shù)與二次函數(shù)的交點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列方程組求解,而是采用找點驗證的方法,符合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也符合本節(jié)課的要求.問題的解決也使學生清楚地認識了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整個認識過程中學生是由“未知”到“輪廓”再到“非常清楚”,具有過程性、層次性,不是一蹴而就.
總之,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對二次函數(shù)圖像及性質的探究過程,改變以前§6.2二次函數(shù)圖像及性質(1)教學學生模仿、畫圖的過程.
三、把握學生認識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線
“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呈現(xiàn)出與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中“拋定理,大量練習鞏固”完全不同. 學生要經歷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加以解釋、應用. 不可“有活動,沒體驗”,活動是外在多于內在,情境與目標內容相脫節(jié).
總之,課堂教學是把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一個再創(chuàng)造過程.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正視新教材的特點,緊扣課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有效開展課堂探究活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能動、真動、多動中張揚個性,展示思維過程,有效達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