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狄娜 劉旭
【摘要】目的:探討腔鏡下甲狀腺手術的護理方法及其對策。方法:回顧并總結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123例經(jīng)腔鏡下甲狀腺腫物切除患者的護理經(jīng)驗,對其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結果:123例病人全都康復出院,取得滿意療效并且無嚴重的手術并發(fā)癥狀。結論:積極的術前護理和對病人的心理輔導、術后護理以及對病人并發(fā)癥的臨床觀察是腔鏡下甲狀腺手術的成功進行的重要保證,且精心的護理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關鍵詞】腔鏡下;甲狀腺手術;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245-02
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以來,我院開展123例腔鏡下甲狀腺腫物切除術,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將手術患者的護理報告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123例患者,為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進行腔鏡下甲狀腺腫物切除術的病人,男女人數(shù)分別為,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85例;其中年齡最小16歲,年齡最大62歲,平均年齡為36.3歲;另外,甲狀腺濾泡性腫瘤32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29例、橋本氏甲狀腺炎12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伴出血、囊性變例17、甲狀腺乳頭狀癌7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伴濾泡性腺瘤結節(jié)形成12例、甲狀腺功能亢進9例、甲狀腺濾泡腺癌5例;患者瘤體直徑最小0.7cm,最大6.8cm;患者住院時間5-12天,平均住院時間6天。所有資料無會造成分析結果偏差的顯性差異(P>0.05)。
1.2方法
1.2.1手術方法
手術前,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手術中手術體位為,病人取仰臥位且兩腿分開,頸肩部位略微墊高一些,監(jiān)視器擺放于病人頭部位置,而手術醫(yī)師則是站立于病人兩腿之間,相關助手則是站立在病人的左側(cè)位置,相對應的器械以及術中護士位于病人右側(cè)。手術中,開三個小切口,一個先于乳頭水平乳溝之間切約12mm的皮膚切口,目的是插入無損傷穿刺棒,分離皮下組織,以建立置管通道以及需要的手術空間。荷包縫合切開的切口,將10 mm 和30b 10 mm 的腹腔鏡放入中間,同時收緊荷包,注入二氧化碳,其壓力至6mmHg,為方便插入抓鉗和超聲刀等,在左右乳暈上緣個各切開一個10mm和一個5mm的切口。整個手術過程在電視直視下進行操作,術后置傷口引流管一條,并從乳暈切口引出。
1.2.2術前護理
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向病人展示成功病歷的圖片以及相關資料,簡單講解一下腔鏡下甲狀腺腫物切除手術,將以具有效果極佳的美容效果、手術切口移至隱藏區(qū)和出血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不高、恢復快、痛苦少為主的一系列優(yōu)點講與病人知道。同時對術后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相關的護理對策告訴患者以便患者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術前的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護士主動且耐心的回答病人提出的問題,必要的時候給予一定安慰,并給予病人家屬一定的心理支持,這回起到很好的控制不良刺激以及減少病人激動、情緒暴躁等情況的發(fā)生,同時給予病人術前常規(guī)安眠藥,以便病人以最佳狀態(tài)迎接手術的進行。
配合做好心、肝、肺、腎功能的檢查以及三大常規(guī)檢查,進行甲狀腺B型超聲檢查,術野備皮、皮試以及交叉配型備血,準備好床邊備氣管切開包,吸氧以及吸痰裝置。若患者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以及高血壓或糖尿病一類合并癥者,須先進行內(nèi)科會診,手術必須在病人的生理指標以及術前術中可以保持基本正常狀態(tài)的情況下進行[1]。
術前的皮膚護理也特別需要注意,由于微型腔鏡下甲狀腺腫物切除術需要在胸前建立隧道,在皮瓣的分離中有可能會順壞皮下脂肪,甚至是皮下小學館或真皮層,這一類的狀況發(fā)生時很容易引起皮下軟組織感染[2],因此術前準備中的皮膚護理特別重要且需特別小心。
另外,尿管帶入手術室待到病人麻醉后再插以減輕病人相應的痛苦,術前病人同樣需要配合請五官科會診檢查聲帶功能,對于部分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術前需要口服硫氧嘧啶類藥物,直到能夠基本控制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癥狀后改服碘劑兩周,同時醫(yī)護人員須耐心同病人解釋使用藥物的意義,同時對病人正確的服藥方法以及注意點和相應的服藥后的不良反應進行輔導。
1.2.3術后護理
對腔鏡下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患者的術后護理包括一般護理、病人的飲食與活動護理、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和對病人的出院指導。
首先術后的一般護理為,手術選擇全麻的患者,待到患者清醒后轉(zhuǎn)到普通病房,按照全麻術后護理進行常規(guī)護理,一般情況下為病人測一次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平均每半小時以此,連續(xù)三次左右,待到病人的情況相對平穩(wěn)之后改成兩到四個小時一次,若這中間發(fā)生病人有任何異常情況須及時告知醫(yī)生。
在病人的飲食與活動方面,在手術六小時后可進食相應溫冷流質(zhì)食物,飲食切忌過熱。在病人術后四十八小時內(nèi),切忌病人瓶頸不活動和談話。
對病人術后并發(fā)癥的患者和護理中,首先是觀察病人是否出現(xiàn)呼吸困難與窒息等狀況 [3],護理中應當觀察病人胸上部予彈力繃帶包扎松緊,觀察是否繃帶過緊導致的呼吸受阻,這種情況須叮囑家屬不可自行松開。另外則是觀察病人是否有出血狀況發(fā)生,出血狀況通常發(fā)生在病人術后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時內(nèi),尤其集中在二十四小時內(nèi)的比較多,護理中經(jīng)常使用0.5千克重的沙袋平鋪壓制于患者胸前二十四小時。針對患者傷口感染的狀況發(fā)生,可及時更換敷料,而縱隔氣腫以及皮下氣腫則一般不需要特殊護理,。
最后則是對病人的出院指導,對于即將出院的病人,醫(yī)護人員也應當給予相應的輔導,勸導病人出院后保持心境開朗并避免過度的神經(jīng)緊張。出院后囑咐病人出院后要定期回醫(yī)院復查,若有任何不適狀況的發(fā)生,應當及時回院復診。
2.結果
123位病人皆順利進行手術,并且五到八天康復出院,無嚴重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
3.討論
腔鏡下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是近年來開展的術式,其有別于傳統(tǒng)的甲狀腺手術,更具有美容效果明顯、安全、微創(chuàng)、恢復快等優(yōu)點,更成為甲狀腺外科最有前景的手術之一。術前必須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術后則是需要進行相應的并發(fā)癥觀察和防護,專業(yè)的護理手段更可以為手術成功以及術后患者的恢復提供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 王存川.實用腹腔鏡外科手術學[ M ] . 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 297- 305.
[2] 王存川.腔鏡甲狀腺切除術并發(fā)癥防治[ J ] . 臨床外科雜志, 2004,12( 10) : 594-595.
[3] 曹偉新. 外科護理學[ M] .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 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