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來順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作為三維目標之一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有效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起高尚的人格與健康的價值觀,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本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首先簡要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探索具體有效地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實施策略
擁有情感是人類作為高級動物的一種特性,培養(yǎng)健康積極的情感也是人發(fā)展的重要一部分。語文是一門融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的學科,它既承擔著傳遞文化知識的任務,又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重任,而后者往往容易被忽視。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顯然缺乏情感教育,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務必明晰情感教育之必要性,務必加大改革力度,加緊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融情感教育于小學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新的課題。這種必要性來自于兩方面:首先,這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語文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性,諸多的文章作品都包含著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因此語文學科的性質為情感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三維目標的提出,促進教育工作者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最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是必要的,更是由于這種方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與價值觀,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教師應當言傳身教,通過語言與動作使學生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
所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的言行舉止是一本活的教科書,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這種影響雖然無形,然而是極其有效的。因此,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培養(yǎng)起健康、積極的情感與價值觀。在這個基礎上,通過言傳身教,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除此之外,教師要重視重構師生關系,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民主與平等。這要求教師懷抱一顆仁愛之心,用語言與行動關愛學生,營造出一種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具體來說,在學生取得進步與突破時,教師應當積極贊賞學生的優(yōu)勢與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與樂觀精神;在學生遇到挫折,停滯不前時,教師要給予恰當有效的鼓勵與支持,幫助學生培養(yǎng)知難而進、戰(zhàn)勝困難的積極精神。教師的言行舉止與精神狀態(tài)會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因此教師必須立足自身,培養(yǎng)起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并主動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和諧溫馨的氛圍中更好地受到精神感染。
(二)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營造恰當真實的情感氛圍。
空洞說教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感染,教師要避免進行枯燥說教,積極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營造恰當真實的情感氛圍。這種情境能快速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反映與印象,從而實現(xiàn)情感教育目的。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組織生動形象、富有感情的語言插入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設備,通過呈現(xiàn)圖片、播放音樂對學生的視覺及聽覺產生一定刺激;還可以開展小型游戲,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受到精神感染。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時,這組課文包括《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與我國旅游景點與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教師可以展示相關圖片,如巍峨壯觀的長城、風景秀麗的頤和園等,使學生在欣賞圖片中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思想情感。
(三)認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幫助學生在閱讀與口語中接受情感教育。
語文教材內容豐富,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特征,作者的人文素養(yǎng)與高尚情感閃耀其間,因此,教師要認真?zhèn)浣滩?,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片面重視傳授知識與技能,更加突出語文的工具性特征,極大忽視了語文的情感因素與人文性。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務必以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為導向,深入研讀教材,挖掘作者的內心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情感熏陶,培養(yǎng)起高尚的人格與健康的價值觀。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周恩來心憂中華、立志報國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領悟周恩來高尚的人格,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集體精神。教材中鮮活的名人事例具有真實性與直觀性,愛國主義這個宏觀、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的例子,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受到精神感染,從而萌發(fā)向偉人學習的決心。面對市場經(jīng)濟下多元化的價值觀,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敬畏自然,尊重他人等,使學生透過生動事例,受到健康情感的感染。
(四)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情感教育貫穿學習與生活之中
情感來自于生活體驗,這就決定了情感教育的進行不能脫離生活現(xiàn)實,否則只能成為空洞乏味的說教,無法使學生真正受到精神感染。除此之外,根據(jù)個體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與規(guī)律,小學生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情感教育與道德說教,無法產生心理共鳴。因此,這兩點決定了情感教育必須聯(lián)系生活實際,教師在開展教學中要巧妙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情感教育與生活實際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請學生們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說說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回顧家庭生活,暢所欲言,分享愛的故事,體味父母的艱辛與付出,感受親情的偉大。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學走向了生活化,情感教育走向了生活化,學生既有效地掌握了文化知識,又受到精神的洗禮,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整合。
結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入情感教育,既符合語文學科的性質,又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升華學生的精神品質。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努力。首先,教師應當言傳身教,通過語言與動作使學生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第二,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營造恰當真實的情感氛圍;第三,認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幫助學生在閱讀與口語中接受情感教育;最后,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情感教育貫穿學習與生活之中。
【參考文獻】
[1]龔虎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4(01)
[2]梅仕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
[3]楊會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側率[J].課外語文.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