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丹丹
【中圖分類號】R271.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01048-01
1 崩漏是婦女不在行經期間,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xù)不下,淋漓不斷者稱為崩漏,亦稱崩中漏下。一般以來勢急出血量多為崩,來勢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盡者為漏,是婦科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雖然崩與漏的癥狀表現(xiàn)不同,但發(fā)病機理是相同的,在疾病演變過程中,兩者常相互轉化。崩可治漏,漏可變?yōu)楸?,故統(tǒng)稱崩漏。但崩漏每多挾瘀,尤其崩漏日久而不愈者,多為瘀血侵居血室而致不歸經。舊血不去,新血不歸,經血妄行,溢而不止,故治療時"塞流"強堵,實非善治。雖然止血,是治崩的首要大法。若見血止血,圖功一時,必留后患。筆者在臨床運用中采用的“通因通用”法來治療血瘀崩漏常收到很好的效果。
2 一般資料:
本組67例,年齡最大42歲,最小19歲;病程最長的1年左右,最短的3個月左右。均經B超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
3 治療結果:
本組67例,15天為一療程,一療程治愈的14例;二療程治愈的19例;3療程~3 個月治愈的14例,3 個月到半年治愈的10 例,一年左右治愈的10 例,無效的無。
4 病案舉例
4.1 李某:女, 39歲,職員。2003年4月初診,五個月來月經淋漓不斷,時多時少近日來加重,量多,色紫黯有塊,小腹涼,疼痛拒按,遇冷則痛,遇溫則緩,兩脅脹痛,舌紫黯,邊有瘀點,苔薄白,脈細澀。辯證屬血瘀崩漏,治療給予活血祛瘀,止血調經。
藥用 :當歸25克,紅參10 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蒲黃10克,五靈脂10克,黃芪50克,乳香9克,沒藥9克,元胡15克,益母草10克,丹參10 克,烏賊骨10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5劑,崩漏稍減,少腹脹痛減輕,再按原方加三七1,5克,血竭10克.再服5劑,癥狀明顯減輕,經量小,色變淺,血塊無。又連服6劑 ,崩漏則止,但小腹仍有輕微脹痛,協(xié)肋脹痛消失。繼服上方3 劑,小腹脹痛消失 ,余癥消失。繼用上方加減“澄其源”而善后。
4.2 袁某:女,43歲,干部。2009年5月5日初診,該患平素易怒。近三個月來,月經來潮淋漓不斷10余日左右方凈,近二日來,月經大下,量多。昨日服用“止血藥”未見好轉?,F(xiàn)小腹發(fā)涼,脹痛拒按,色發(fā)黑,血塊甚多,小腹及協(xié)肋脹痛,血塊下痛則減。舌暗紅,邊有紫瘀,脈弦澀。辯證屬寒凝瘀阻,肝郁血瘀之崩漏。治宜:流肝解郁,活血調經。
藥用:當歸15克,川芎10克,黃芪30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紅花10克、蒲黃15 克,五靈脂10 克,地榆10克、益母草25克、丹參15克、香附10 克、元胡10克、甘草15克 五付水煎服。
二診2009年5月12日,服上方后、月經經量減少,小腹脹痛減輕、但經色仍發(fā)黑。 原方加三七粉1.5克吞服,木香10 克,繼服三劑后,月經偶有,色淡無血塊,仍有協(xié)肋脹痛 。再按原方加 夏菇草15克服五劑后 月經無,協(xié)肋脹痛消失。后又繼服上方加減“澄其源”而固本。
5 體會
崩漏主要是瘀阻沖任 ,血不歸經,瘀血導致出血,出血加重血瘀.血瘀既是崩漏的主要病因,導致崩漏都有不同程度的瘀血現(xiàn)象.瘀血內阻胞宮,致新血不得歸經,如此惡性循環(huán),以致久而不愈.可見瘀血留阻是崩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治療崩漏當先考慮以活血化瘀為主。崩漏雖以出血為主要見癥,但病因不一,表現(xiàn)各異,必須審證求因。雖說“塞流、澄源,固本”為治崩三大步驟。必須針對病情輕重之緩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靈活應用“塞流,澄源,復舊”之法。塞流既是止血,是治療崩漏的首要大法,然而塞流之法并不是一味的固澀,而是根據當時胞宮瘀血的病理情況,采用活血逐瘀止血。澄源就是澄清本源,找出病因。復舊就是調理善后。筆者從事婦科數(shù)十載,遵循古訓,靈活運用中醫(yī)理論辨證施治在深悟前人“離經之血,必為瘀血”的觀點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臨床實踐經驗,認為導致崩漏的諸多因素,均可致瘀血。瘀血既是疾病過程中的病理產物,同時又是新的致病因素,并提出“崩漏”成因雖錯綜復雜,然瘀血的存在乃是各證型所共有的特征。一定要分清病情輕重之緩急,病程長短和出血量多少。但如果妄用塞流之品以強求止血,雖血暫可止,而瘀血相繼而生,甚至愈堵愈溢,后期必將血大下不止。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指出:“出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崩漏日久, 失血傷陰致瘀,肝氣郁結,氣機不暢,氣滯而瘀?;蚓貌馓摕o力運血 ,氣虛致瘀,皆可致經血非時而下,發(fā)為崩漏。崩漏病情發(fā)展中也能致瘀,即所謂久漏必瘀。又如《婦人民方大全》說:“血崩,一二日不止”,便有結瘀之血,凝聚成窠臼,更有以藥塞住,轉見增劇,即崩漏之證,雖出血為主證,但以瘀血為主,若塞流強堵,雖可一時見效,但瘀血不去必致反復。故筆者在治療崩漏證時,少用止血之品。又如唐容川曰:“瘀血不行,則新血斷無生理,然又非去瘀是一事,生新是另一事也。蓋淤血去則新血已生,新血生則瘀血自去。”必通因通用,活血祛瘀,使瘀積速祛,崩漏自止。可不用止血之劑,而用活血祛瘀之劑,會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很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