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琴
摘 要:語文教學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開發(fā)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學生的精神空間。從生活中,活動中去體驗情感,從教材中去感受情感,從課堂中去享受情感。在教學中注重情感美教學,更能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情感教育; 創(chuàng)設情境; 傾情投入; 課堂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3-013-002
當前的語文教學,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課文中字、詞、句的分析,而忽略了情感。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學習積極性一點都沒有,更不要說學習效果會有多好了。語文教學中缺少情感教育。新課標也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情感是影響教育教學活動重要的因素之一。結合個人語文教學實際,我認為語文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情感教育:
一、走入生活,開展活動,體驗情感
要讓學生解讀課文,就首先要讓學生解讀生活中與之相似的、看似平淡的主題。在積極、自主解讀生活的基礎上,再來探究作者在課文中如何解讀生活的這一側面的。
教學《背影》一課時,我先布置給學生一項特別的家庭作業(yè),觀察家人在不同情景下的背影半小時,觀察時要用心去體會。
作文課上,同學們根據(jù)觀察完成了命題作文《背影》,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了進去。課堂中出現(xiàn)了少有的埋頭寫作的情形,只聽見沙沙的落筆聲。我捧著學生的作文,欣喜地翻看著,總有令我心動的發(fā)現(xiàn)。一位同學寫道:“我從沒如此關注地偷偷望著父親沉思時的背影。昏暗的燈光沒有掩蓋他高大強健的身影。我知道這高大強健的身影曾負擔過家庭的負擔,也曾為他贏得了很多榮譽,更為我們營造了現(xiàn)在這個溫馨美滿的家。然而……我仿佛看到父親在風風雨雨中艱難跋涉的身影。我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用我所能做到的一切,暗中為父親走過眼前這段艱苦的歲月助上兒女的一臂之力?!庇忠晃煌瑢W在文中寫道:“傍晚放學回家,看著媽媽為一家人忙碌的身影,她雖年輕,但略顯憔悴的背影,我的眼圈紅了。父母是平凡的,但在點滴的關愛中讓我感受到了愛的無私和偉大。也體會到朱自清《背影》中父愛的偉大?!蔽易x著學生的作文,他們的文字雖顯稚嫩,但真摯的感情一次一次地感動著我。對寫得好的作文,我把它反映給家長,促進了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從而教育學生感恩親人,努力學習,孝敬尊重師長。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要適時地組織學生參加語文課外活動,為他們提供一個個情感培養(yǎng)、內化的機會。
每年,我都要帶領學生進行春游、秋游,到尚湖去看看牡丹,到寶巖去品品楊梅,到沙家浜去體驗軍旅生活,到蔣巷村去感受農家樂,從中了解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欣賞家鄉(xiāng)的秀美風光,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感情。
每個學期都要開展講演、辯論、故事會等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痘实鄣男卵b》一文通過一個昏庸無能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受騙上當?shù)墓适?,揭露和諷刺了統(tǒng)治者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結尾,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揭開了荒誕無稽的騙局,揭開了皇帝的新裝的奧秘,戳穿了游行大典的真相。可是,皇帝和大臣們依然不會自愿放棄他們的愚蠢與私欲而承認真理,仍就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態(tài)。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解讀課文,我讓學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再現(xiàn)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親身體驗故事中的人和事。還讓學生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續(xù)寫結尾,就可使學生在深入了解當時生活內容的基礎上,掌握皇帝和大臣們的性格,體會文章主旨。也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使聯(lián)想更具豐富性、深刻性、清晰性。有個學生這樣寫道:當時參觀游行大典的人群中有許多人是農民起義軍。第二天,他們又給皇帝送去了一大車從各國各地收集來的漂亮衣物,乘著皇帝挑選新衣服的時機,起義軍攻占了皇宮。
在生活和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語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情感
王國維說:“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保ā度碎g詞話》)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愛讀或流傳不衰,不僅因為其語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滲透著作者熾熱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境界,是進行體驗情感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教學《背影》一文時,“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親的背影,“父親”過鐵道為“我”買橘子時的一系列動作(“蹣跚”、“攀”、“縮”、“傾”、“探身”、“爬”等),不僅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經歷,而且體現(xiàn)了“父親”的慈愛之心。我利用多媒體等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體驗每一個動作的內涵,將心比心,一定不難感悟那份催人淚下的、刻骨銘心的父愛。學生不僅僅感受這種真摯的親子之愛,而是更加真正的體會到這篇名文所蘊涵的真精神。
教學《三峽》一文時,我使用了信息技術手段,在多媒體課件的片頭,導入了壯美秀麗的三峽影像,伴著深沉悠遠的簫曲,不時還傳出幾聲猿啼,將學生帶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凄涼意境,引導學生迅速而順利地投入教學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來演示文本中的情境,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文本的情感美。教師的示范性的朗讀,演示性的表情,對于學生理解課文,進入意境至關重要。教師在做范讀時要感情充沛,注意抑揚頓挫。
教學《最后一課》一文時,韓麥爾先生宣布放學的情景時,我用充滿感情的抑揚頓挫的音調朗讀課文,聲音哽咽,神情呆滯,充分顯示出愛祖國、恨敵人的悲憤感情,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
對于語文教育教學來說,教師的感情投入,較之其他學科更為重要。因為課文本身都飽含著豐富的感情。語文教師要以感情浸潤學生的心田,無論是思想教育,還是語言知識訓練,都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創(chuàng)設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情緒氣氛。根據(jù)教材進入文章角色或境地,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為自己真實的情感,用自己的歡樂痛苦去感染學生。激昂時,昂奮動情,令人肅然;悲壯時,如泣如訴,為之動容,引導學生從“有我”進入“無我”。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關鍵是激發(fā)學生的藝術想象力。進行合理想象,通過自己的藝術想象去領悟、體驗教材博大精深的內容。這樣,學生不僅陶冶了心靈,凈化了思想,感知了美,而且語文知識也會在美的欣賞中較扎實地掌握。
教學《甜甜的泥土》一文時,首先我讓學生對人物形象和場面進行合理想象,在學生想象時我敘述道:在北風呼嘯的一個冬天的早晨,她一位離異的母親,宛如一座雪雕,倚靠在校門口的一棵楊樹旁,眼神黯淡,然而又是那么熱切——隨著我緩慢、低沉的敘述,教室里氣氛肅然,非常寂靜,同學們表情戚然,可以看出他們已完全投入到了作品的情境里了。
情注課中,課堂生輝。同樣在面對一篇篇血肉俱豐的課文,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中把握貫穿于作品中的心理體驗和深刻內蘊,領略語言藝術的光輝。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中,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樂、共傷悲,愛其愛,憎其憎,感其情。
三、傾情投入,享受情感
課堂教學中,情感是協(xié)調師生關系的紐帶。如果師生關系融洽、和諧,則有助于教學;相反,則消極地影響教學。教師對學生充滿尊重、關心和期待,以一顆愛心去包容學生,學生也會給教師以相應、積極的情感回報,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也促進了學生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格的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只要用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學生,就會營造一片平靜和安寧。即使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也要面帶微笑,充滿自信地面對學生,這樣的教學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氣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睘榇宋覍ψ约禾岢鲆螅紫炔粠Ю榫w進教室,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走進教室面對學生;其次,和學生講民主講平等,不再高高在上,有時還要和他們同甘共苦——共同做題;再次在批評學生時,不忘表揚學生,在指出不足時,也指出他的長處;第四,如果在語文課堂遇到突發(fā)事件,要冷靜分析,從熱愛學生出發(fā),尊重學生為前提,切勿簡單急躁。
綜上所述,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情感的教育,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的努力。讓我們從教材、課堂、生活中去體驗情感,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完成新課標形式下語文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讓學生踏上情感之旅,讓他們的情感像那風和日麗、山清水秀、百花爭艷的美妙的春天。
參考文獻:
[1]劉永康,翟啟明主編.《中學語文教學論》,天地出版社出版
[2][美]林格倫著.《課堂教育心理學》,云南人民出版社
[3]唐思群等著.《師生溝通藝術》,教育出版社
[4]《語文教學之友》,199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