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作林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我國教學方法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在初中數學中,怎樣讓學生對未學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預習,在課堂上有效地談論問題、探究問題、展開等活動對舊知識的鞏固。就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小組合作
無論在任何一項工作中,合作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合作,是集體工作的凝聚力,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這一教學方式,能夠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并且將社會心理學融入其中,對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幾年的實踐中,數學課堂都有可喜的改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含義
小組教學就是說把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小組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合作關系能夠實現,是小組合作教學是否具有效果的兩個關鍵點。同時,小組教學不僅僅是學習方式的推廣,更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手
段,這也是為以后學生社會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
新課標提出的合作教學方法,具有針對性,因為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不僅僅只會出現一個觀點,會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學生能夠學習他人的見解,展開思維,讓自己想問題更加全面。
二、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
1.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能夠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合作性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參與到學習中,給每個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小組學習不斷地交流、探討,讓學生能夠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觀點,更為學生能夠想到新的想法打下基礎。但是上面所說的一切都應該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那就是學生能夠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小組合作式學習,并不是說學生不用自己思考,而是大家都思考去解決同一個問題,學生應該在自己能獨立思考問題的基礎上參與小組學習,這樣學生都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fā)展。
由于學生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影響很深,一直都是出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他們很少自己思考,所以讓他們進行自己思考的時候,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想,更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情況就要求老師耐心地對待學生,先幫助學生應該怎樣思考,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學習中敢想、敢做、敢說。
2.要培養(yǎng)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能夠分工合作的學習習慣
顧名思義,合作,并不是一個人的行為,是一種集體行為,這就要求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要有團隊意識。曾經有個關于三個和尚的故事,就是說當廟里就有一個和尚的時候,是挑水喝的,當又來了一個和尚之后,他們是抬水喝的,但是當有三個和尚的時候竟然沒水喝。由此可見,要想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成功的展開,每個學生都必須要有分工合作的意識。例如,在學習統(tǒng)計概率的時候,讓學生在班級統(tǒng)計下家里不是獨生子女的人數,這時就需要有人詢問,有人計數了,首先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分好工,決定誰詢問,誰去計數,然后再讓學生合作。
分工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做自己的事,可是這并不是那么容易,因為在初中數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這時就要求對學生的分工也不能相同,所以如何分工這個問題在建立小組之前,老師就應該讓學生先進行協商,老師在一旁進行引導,教會學生應該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圖形的時候,讓每個小組都準備16個小的正方體,然后老師給出數據,讓學生動手粘出正方體或者長方體。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必須要合作才能完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3.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交流
現在在許多的課堂上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一個學生正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的學生并沒有認真地聽該學生回答,而是一直舉手大喊:“老師,我來”。交流是實現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的重要前提,通過在交流中學會展現自我。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生從個體走向集體的過程,給學生帶來更加廣闊的視野。并且交流也具有平等性,每個學生都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能夠對學生的主動性和平等性的特質發(fā)展起到促進的作用,而且有也可以讓學生從個體思考通過交流變成集體智慧。
三、對合作過程進行科學的評價
教師要對學生合作的過程進行科學的評價,對學生合作的評價要注重合作過程和合作結果這兩方面進行評價,前者更加注重學習過程,因為這能體現小組的合作情況,后者是對小組合作情況的檢驗。老師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綜合評價,提高每個學生的信心,增加課堂效率。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還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需要老師通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改進方式,使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取得更大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1]龐國斌,王冬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6.
[2]王坦.合作學習:一種值得借鑒的教學理論[J].普教研究,2008.
(作者單位 貴州省冊亨縣第二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