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紅 張光映 楊曙霞
(大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云南大理 671003)
“三生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社團思想政治工作探略
王澤紅 張光映 楊曙霞
(大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云南大理 671003)
“三生教育”以生命、生存和生活為主要內容,全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大學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而高校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的“晴雨表”,是高校學生工作的“熱點”,更是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三生教育”視野下開展大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高校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具有深遠的意義。
大學生社團;三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簡稱。所謂“三生教育”,就是要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為過程。也就是要通過整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力量,激發(fā)學生的主體認知和行為實踐,最終達到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目標過程。
具體來說,生命教育是有關生命的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健康地發(fā)展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通過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認知生命價值,認知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保護生命。生存教育是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通過開展與生命保護和社會生存有關的一系列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向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生存的知識和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意識、生存能力和生存態(tài)度,樹立科學的生存價值觀,促進學生個體自由全面健康發(fā)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過程。通過生存教育,使學生能夠懂得生存之道,從而去適應生存、學會生存、挑戰(zhàn)生存。生活教育就是整合教育資源,是學生系統(tǒng)地認知生活與教育的關系,明確社會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價值取向,熟悉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積淀形成的基本生活常識,掌握適應現代自然生活、社會生活發(fā)展需要的使用生活技能,強調在教育中生活以及在生活中教育。通過生活教育,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生活意義,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為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努力、而奮斗。
總之,通過“三生教育”,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第一是要促使學生去崇尚真理、認知真理、實踐真理、捍衛(wèi)真理,做真人,求真知,行真事;第二是要促使學生愛自己、愛他人、愛團隊、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愛自然;第三是要促使學生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家庭的幸福、團隊的幸福、民族的幸福、人類的幸福。
隨著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特別是學分制的改革,學生社團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的“熱點”,更是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社團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社團是與廣大學生聯(lián)系最緊密的學生組織,它是校園文化的“晴雨表”,校園學生中的熱點、焦點都可以從社團活動表現出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就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實施“三生教育”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一切工作都要以學生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和諧及全面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通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確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自身價值和思想感情,啟發(fā)引導其內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從而形成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思想政治教育觀。
(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本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而“三生教育”深化了這一主題?!叭逃奔仁墙逃?guī)律的反映,又是教育本質的回歸。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作用。做到啟之以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煉之以意、樹之以信、導之以行,使受教育者能夠“知生理、調心理、守倫理、懂哲理、明事理,促進他們的主動發(fā)展、健康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真正把人引向生命領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來,促進人的自身和諧發(fā)展、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薄叭逃痹诒举|上“是一種人文性、價值性和德性的教育”。它充分體現了“關愛自然生命,關懷精神生命和關注價值生命”的和諧統(tǒng)一。
(二)強化人文關懷和心理健康教育。強化人文關懷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生活世界。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著名教育思想,即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fā)生作用。在以“三生教育”為背景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這一思想能夠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和運用。當代大學生面對各種壓力,在思想上、心理上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困惑與煩惱,有的同學甚至出現了種種心理障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強人文關懷,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要回歸學生的生活實際。要以生為本,工作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要突出實踐活動;要廣泛深入開展談心活動,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輔導,引導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改革大學生社團的教育模式。目前,高校學生社團主要實行“以團組織為主,以學生社團和指導教師為兩翼”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模式。這樣的教育模式比較單一,在很多方面還有漏洞和不足,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想進一步發(fā)揮高校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教育模式方面還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要進一步改革教育模式。需要黨組織、團組織、社團聯(lián)合會、學生社團等機構的多層次參與,需要指導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全員參與,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政治教育網等多渠道影響,并形成有利機制,合力實效,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只有主動關心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才能幫助學生提升其生命的價值和實現生命的意義。
(四)完善大學生社團的工作機制。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發(fā)展,不僅要改革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還要不斷完善大學生社團的工作機制,促進高校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各要素的協(xié)調發(fā)展,進一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一是要建立健全社團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二是要理順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體制。三是要建立社團的考核機制。四是要完善社團的激勵機制。只有建立健康、有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工作機制,才能以生為本,使學生真正做社團的主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提升大學生社團活動的內涵。高校學生社團之所以能夠吸引大學生,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社團生機活潑的活動形式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學生通過參加社團活動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社團活動內容的好壞、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因此,要發(fā)揮大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然要注重社團活動的質量,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用優(yōu)秀的活動鼓舞人。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心理、情感、思維方式等,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六)優(yōu)化大學生社團的教育環(huán)境。優(yōu)化大學生社團的教育環(huán)境,就是指充分利用環(huán)境的積極因素并將環(huán)境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使各種環(huán)境因素形成合力。一是要優(yōu)化學生社團的外部教育環(huán)境。學校要進一步理順關系,明確責任,為學生社團提供相應的軟硬件保障,為社團活動的開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二是要優(yōu)化學生社團內部的教育環(huán)境。高校社團文化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更深刻,外延更擴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適應大學生的需要,能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目標和任務。
[1]《我的教育觀》——2013年1月22日,羅崇敏在2012年度搜狐教育盛典上的演講.
[2]羅崇敏.生命?生存?生活.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第五版).
[3]鄭曉江.知識性科學教育與人文性價值教育[J].廣東社會科學,2011(01).
[4]萬淼.生命關懷:高校德育工作的應然追求[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5]冉育彭.“三生”教育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宜賓學院學報,2012(11).
[6]郝文軍.三生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14).
[8]李雪梅.實現大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徑[J].池州學院學報,2012(0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nsheng Education"
Wang Ze-hong, Zhang Guang-ying, Yang Shu-xia
(Marx's College of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671003, China)
"Sansheng Education" takes life, survival and living as the main content, fully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life, survival and living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 is the "barometer" of campus culture, is the "hot spots"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nsheng Education",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talents cultivation.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Sansheng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412.62
A
1000-9795(2014)02-0057-02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2-24
王澤紅(1981-),男,白族,云南賓川人,講師,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學生德育和學校教育管理研究。
云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立項課題,高?!叭逃闭n的延伸——對“大學生校園熱點問題”開設情況的調查研究(Y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