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主】山東萊州第一中學,2014年高考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在全省考生中,奪得山東省文科原始分第一、第二名,理科原始分第二名。15人達到清華、北大錄取線,其中13人被錄取,約占煙臺市一半。共有250多人被985高校錄取。
【守擂】馬霄楠,2014年高考山東省文科第一名,總分695分,曾在《作文與考試》高中版上發(fā)表《回到唐朝與巾幗對望》一文。
【攻擂】郭佳佩,2014年高考山東省文科第二名。總分688分。
擂臺
曾經做過一檔話題節(jié)目的主持人,所謂話題節(jié)目,就是請來一幫嘉賓,針對一個話題,爭論起來,耳機里傳來導演的小聲提醒:不要說話,讓他們再爭論一會兒。導演是最清醒的:收視高點就在吵得最厲害的那一段。
所有人都在說話,持不同意見的嘉賓來到節(jié)目中,只為找到合適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每一個人都試圖讓其他人聽見自己,電視機前面的觀眾也可以參與討論,他們可以通過短信或者微博,變成談話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所有人都在說話。這多像整個時代的縮影。有時看著他們爭辯,我會突然在心里問,誰在聽啊?
如果所有人都在說話,那么,聽眾在哪里?
在這個散亂的世界,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卻獨獨少了那位坐在對面,認真聆聽你的聽眾。我們所有人,陷入了言語世界帶來的悲涼。狂歡,原來是一群人的孤單。
安靜與專注是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最為稀缺的東西,經常,不由自主地,我們就成為了眾聲喧嘩的一部分。
所以,常常提醒自己,可不可以安靜下來,先從做一名認真聆聽的聽眾開始?
要求:根據(jù)上述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星show場
【例文一】
靜心聆聽" 心蓮花開"" 上榜理由:★★★★★
□山東萊州第一中學" 馬霄楠
這世界越來越喧囂,有些人不間歇地激烈爭吵,有些人急哄哄地表達觀點,到最后似乎只為了說而說,迷失了心靈的思考。這時候,我們真該靜靜地坐下來,用一種平常的心境,聽一聽這世界擁有的獨語。
生活應該這樣過:用一些時間去聆聽,用一些時間去表達,形成交流的首尾相合。一定要留一些時間去聆聽,做聽眾是最美的,如白雪般安然睿智,我只想勸你歇一歇,偶爾跳出言語狂歡,或許說得太多,心靈才不免迷失,人也變得淺薄。
靜想當下人們?yōu)楹螣嶂杂凇罢f”而非安靜地“聽”呢?恐怕出于“存在感”作祟。社會之車輪飛速前行,物欲大潮裹挾著你,無論想或不想都要向前走,每個人都害怕被淹沒。仿佛不說便沒了自己存在的證明,不說別人便不會關注自己。而在我看來,聆聽才是一種更為深層次的存在。表達的是希望別人看見自己的存在,而聆聽時你自己才能更為清晰地感受到自己靈魂的存在。因為你安靜了下來,并在思索著,同時也在吸收著別人的思索,因而聆聽何嘗不是一種存在的證明?
常常提醒自己,安靜下來,做一名認真聆聽的觀眾,是因為這世上并沒有完人,沒有終極真理,你總是在表達便總有無力的一天,而聆聽卻會使你吸收別人的長處,充實自己的翅膀,磨礪更為完美的利劍,翱翔于最美的星空。我國著名翻譯家馮亦代先生總是在完成文稿時找一群年輕人來討論,靜靜聆聽他們的想法,從而完善自己的文章,讓一部部智慧之書流傳。倘若閉目塞聽,從不聆聽別人的想法便會越走越窄,無法完善自己想法中的不足,改變那些心靈中不甚清晰的地方。聆聽,將別人的“說”被咀嚼、被紀念、被轉化,成為自己的磚石,來建構心靈的宏偉建筑,從而做到畢淑敏所說的“沒有任何風暴,可以凍結心靈深處的噴涌溫泉,沒有某種天災人禍,可以在秋天讓心的田野顆粒無收”。
真正的睿智絕不是只想將自己的想法傾倒而出的言語狂歡,而是與安靜聆聽互補而成的循環(huán)體系,相生而成。學會聆聽,會讓你在閉上喧囂閘門的同時收獲寧靜,獲得當下稀缺的理性與冷靜,在這份冷靜中,你會有超人的果敢與決斷力,從而一往無前地奔跑。在通用汽車公司高層會議上,斯隆在說完規(guī)劃后總是等待大家發(fā)言,沒有發(fā)言便休會后再次進行會議,正是這份聆聽的誠意讓他獲得別人“說”的智慧,保持理性,冷靜決策,從而推動通用占據(jù)美國市場,成為傳奇。在生活中亦然,聆聽別人,控制過多說的欲望,還心靈一份寧靜,收獲天地之大美。
郭沫若說:“個人最傷心的現(xiàn)象莫過于自身努力的淪亡。”而在我看來,當下大家失去對聆聽的敬畏,何嘗不是一種令人傷心的淪亡?我們需要停下喧囂,才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表達什么,我們需要學會聆聽,才知道這個世界完整的樣子,或許還有完整的自己。"""""""""""""""""""""""""""""""""" (指導教師:于津霞)
【例文二】
多一些聆聽""""""""""""""" 上榜理由:★★★★★
□山東萊州第一中學" 郭佳佩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說:“上天賜予人兩個耳朵一張嘴,就是要我們多聆聽少說話?!比嘶钤谑郎?,表達與聆聽是兩件要務。表達與聆聽像是鯤鵬的兩只翅膀,只有相互協(xié)調配合,才能“扶搖直上九萬里”。然而人們似乎早已習慣了一味地表達,真正愿意聆聽的人少之又少,當所有人都陷入言語世界帶來的悲涼,那么狂歡也變成了一群人的孤單。趁當今世界還未偏離太遠,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在眾聲喧嘩中保持聆聽者的姿態(tài)。
學會聆聽是一種尊重他人的美德,是一種積極親和的姿態(tài),是一種虛懷若谷的智慧,更是一種妙不可言的心境。
多一些聆聽讓我們不自滿,在謙遜中成長,提高自身修養(yǎng)。雪萊說:“淺水是喧嘩的,深水是沉默的?!瘪雎牽梢院B(yǎng)人的性情,曠達人的胸襟。季羨林曾做客央視《百家講壇》,當主持人問起如何才能擁有豐厚的文化積淀和美德修養(yǎng)時,季老說:“在這個問題上,我不知道是否有捷徑可走,以我之見,學會聆聽當是最好選擇?!奔纠媳环顬椤皣鴮殹薄皩W術泰斗”“國學大師”,可他并未自滿,仍然懷著謙卑的心在眾聲喧嘩中選擇聆聽,始終保持著聆聽者而不是講說者的姿態(tài),溫文儒雅,默默前行,讓季老多了一份獨特的人格魅力。
多一些聆聽讓我們不狹隘,在學習中成長,了解外部世界。聆聽可以增加生命的高度,開拓人們的視野。在當下,人們稍有學識便迫不及待地想去表達,以求揚名立萬,卻因此耽誤了自身的成長與發(fā)展。在這種社會氛圍下,林清玄卻能遠離塵世的侵染,上山聆聽茶農的生活感悟。在聆聽中,林清玄懂得了生命的智慧,他認為人活在草木之間,應學會灑脫,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無欲無求,求得一生的寧靜。學會聆聽便是學會了在茫茫塵世中參悟人生,“處處留心皆學問”,聆聽為我們打開了認知的大門,讓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而高遠。
多一些聆聽讓我們不浮躁,在沉靜中成長,避免失去自我。處于靜中,一切沐浴著閃亮的光環(huán),然而現(xiàn)實恰恰相反??谌魬液拥男v仿佛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特征,每個人都急于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本身沒錯。但,如果時時刻刻都在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去聽取他人的意見,那便是浮躁左右了心理,牽扯了行為,亂了心,攪了興……沒有人安靜聆聽的時代是可悲的,因為每個人都在不停地說,思想多但卻失去了交融,觀點新卻沒有了碰撞。人們缺乏理性的支配,喧鬧,炒作,互黑,抨擊,人人叫喊著、嘶吼著,盡自己所能發(fā)出最大的聲音,但最后卻都歸于無聲——沒有人聽到他在說什么。這樣的時代即使表面繁華,但令人心生悲涼;表面多元,但人們內心空乏。
如今有誰還會認真聆聽他人的聲音不去打斷?有誰還會克制內心的沖動將意見保留到最后?有誰還會甘心做一位默默無聞的聽眾?時代缺乏這樣的聆聽者,卻又不能沒有這樣的聆聽者,是他們讓這個社會脫去浮躁的外殼,回歸原本的社會。
時代前行,每個人都應該做眾聲喧嘩中的聆聽者,不要再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用耳朵聆聽,用心靈感受,專心、耐心、虛心、用心、細心,讓聆聽的一切入畫、入詩、入夢,讓生命的月光盈盈淺淺,讓聆聽猶如節(jié)奏明麗的鼓點,敲打你我的心靈,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前行。"""""""""""""""""" (指導教師:于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