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淵科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即建立發(fā)展性課程評價體系。語文課程評價也應如此。為此,要認真研究發(fā)展性課程評價的內涵,樹立語文課程評價的新理念,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新評價體系。
關鍵詞:發(fā)展性;課程評價;學生主體
一、樹立課程評價的新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边@一評價改革目標體現了新世紀對教育評價的新要求。發(fā)展性評價的最終目標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發(fā)現學生潛能,發(fā)揮學生特長,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教育者要善于從多個不同角度去評價學生,從正面去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長,以促進所有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的發(fā)展。
1.評價主體互動化。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币虼嗽u價應從單向轉為多向,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fā)展,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本人、學生同伴、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家長開放日。
(1)教師評價: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轉變評價觀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是把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是把學生看作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的潛力發(fā)展,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主體。
(2)個人自評:素質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教育評價的主體,學生自評的過程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反思自省的過程,是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的過程,通過學生自評,可以讓學生既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不自卑,又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缺點,不自滿,塑造了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3)學生互評:小學生評價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容易看到自已的優(yōu)點,不易看到自己的缺點。他們比較善于評價別人,不善于評價自己。我們引導學生在學會評價別人的基礎上,學會正確評價自己。更重要的是互評可以使學生通過角色變換獲得自尊感的滿足,提高比較鑒別和判斷是非的能力,看到別人的閃光點,學習別人的長處,進而促進自己的提高。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使用語言的機會增多了,愉快的情感體驗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和集體協(xié)作能力。
(4)家長參評: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為了完善學校教育,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有效發(fā)揮家長的監(jiān)督功能,形成教育合力,我們把家長評價納入學生評價之中。家長評價的主要內容是:了解學校與孩子的學習情況。如:談自己的老師;談在課堂的表現;給家長就故事或朗讀課文等。請家長根據小孩在家的學習、完成作業(yè)情況等給予評價或寫出評語。由于有了家長的積極性評價,學生漸漸地養(yǎng)成學習的自覺性,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
2.評價內容多元化。
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尤其是創(chuàng)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fā)展,關注被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發(fā)展的不同需求,給予積極評價,發(fā)揮學生多方面潛能,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fā)展的獨特性。以質評為基礎,應用先進的評價方法,如成長記錄評價、日常行為觀察、實踐操作、學習契約等。
3.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
不僅關注結果,特別強調對被評價者學習活動過程的評價,重視被評價者在活動過程中的態(tài)度、情感、行為表現,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重視被評價者在活動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chuàng)意等,針對學生對不夠理想的評價進行學習補救性評價,給予多次評價機會,其目的在于要使好學生意識到可以更好;中等生感受能夠更好;后進生意識并感受到正在變好,如口頭評價、作業(yè)評價、成長記錄袋等。
二、課程評價
1.評價指標。
三個維度:(1)知識與能力;(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上三個維度中的“知識與能力”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過程與方法”是語文學習的重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語文學習的動力,也是人的發(fā)展所必須具備的?!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痹u價指標緊扣“三維”目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2.評價途徑。
(1)課內學習。課內學習是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發(fā)展的主渠道,教學評價是課內教學的一個內在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應是多方面的,應該通過老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互相的評價來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不管是情境性的學習活動,還是常規(guī)性的學習活動,教師都要從營造學生的評價氛圍方面努力,從提供學生的評價時空方面給予保證,讓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進行反思比較,明辨是非,揚長避短。
(2)課余活動。學生的課余生活富有個性色彩,只要能合理地進行評價,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還有助于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收集學生課余活動資料進行,如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工具性資料、作業(yè)本、筆記本、摘錄本等。學生通過反思課余的學習過程和評判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評,通過交流課余的學習成果進行互評,家長通過觀察記錄孩子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檢驗孩子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