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武漢 430205)
手機移動學習在大學教育中的應用
馬蜂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武漢 430205)
手機與移動互聯(lián)網的聯(lián)姻開辟了移動學習的廣闊空間。當代大學生是數(shù)字時代的“原住民”,具有泛在化、個性化和交互性特征的手機移動學習深受他們青睞,手機移動學習兼具了天時、地利、人和,在大學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指日可待。
手機;移動學習;大學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術與教育結合,將對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21世紀的通信技術革命將人類帶入無線新紀元,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的。移動互聯(lián)網蘊藏著數(shù)字金礦,它與智能手機這一便攜式移動終端的聯(lián)姻,給移動學習開辟了廣闊空間,“你可以利用手機學習任何東西”正在變?yōu)楝F(xiàn)實。[1]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4年5月我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總數(shù)達到8.2億戶①中國行業(yè)研究網.2014年5月我國通信業(yè)經濟運行情況分析[EB/OL].http://www.chinarn.com/new/20140620/135221464.shtml.,互聯(lián)網向移動化全面遷移。當代大學生是數(shù)字時代的“原住民”,他們人人擁有手機,且機機聯(lián)網,手機移動學習勢必在大學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
移動學習是依托無線移動網絡、國際互聯(lián)網和多媒體技術,通過移動通信設備(如手機、PDA、筆記本電腦等),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的學習,它所使用的移動通信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地呈現(xiàn)學習內容并且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2]顧名思義,手機移動學習就是以手機為載體,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的學習。
手機移動學習是現(xiàn)代通信技術、無線網絡技術和教育的有機結合,是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它除了具備方興未艾的電子學習(Electronic Learning)所具有的數(shù)字化、多媒體化、網絡化、智能化特征之外,還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優(yōu)勢。手機移動學習不再拘囿于桌椅、電腦和網線,而成為“隨時、隨地、隨身”行為,泛在化、個性化、交互性是其典型特征和突出優(yōu)勢。
(一)學習時空泛在化
泛在學習基于泛在計算技術的“3A學習”,即任何人(Anyone)能夠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意地點(Anyplace)學習。手機隨身攜帶,網絡隨時隨地連接,學習主體作為不斷移動的個體,學習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教育環(huán)境,家、學校、圖書館、工作場所、商業(yè)娛樂中心、公共交通工具都可成為學習地點,無論坐著、躺著,還是行走途中,掏出手機就可學習,學習真正無人不可、無處不在、無時不能。
(二)學習方式個性化
手機移動學習唱響著追求個性的時代主旋律。其一,學習者能夠根據(jù)個人興趣愛好、學習習慣和學習需求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內容,并能根據(jù)學習效果反饋適時調整學習進程;其二,學習者能夠自由選擇與老師或學習伙伴交流互動的方式和節(jié)奏;其三,智能化的信息推送能夠依據(jù)學習者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特點,為其呈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資源,跟蹤記錄學習過程,自動搜集學習數(shù)據(jù),構建個性化的學習發(fā)展模型。[3]
(三)學習活動交互性
與傳統(tǒng)媒體單向傳播信息模式不同,手機這種大眾媒體的信息傳播是雙向互動的?;谶@一特性,手機移動學習不僅支持學習者與手機交互、學習者通過手機與學習內容交互、學習者與現(xiàn)實世界及物理環(huán)境交互,而且注重學習者與其他人的社會性交互。學習者可以采取同步或異步方式與專家、教師、學習伙伴等進行交互,既可以通過手機短信定制與反饋學習信息,又可以通過論壇、群組、微博、微信等隨時發(fā)表見解與他人分享。
(一)手機移動學習契合了大學生的期待視野
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3G時代湖北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研究”項目組于2014年4~5月對武漢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漢東湖學院、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天門職業(yè)學院等6所高校的1 232名大學生展開了抽樣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對象只有1 072人進行手機閱讀,占比87.01%。在1 072個進行手機閱讀的樣本中,78.08%的樣本希望所屬高校通過手機主動向自己傳遞教育教學信息,82.18%的樣本希望大學圖書館為自己提供SMS(手機短信)服務和WAP(手機上網)服務,78.64%的樣本愿意通過手機學習微課程。這組調查數(shù)據(jù)有力地說明了大學生對手機移動學習的期待。
國外眾多研究表明,手機移動學習使學生從教育消費者轉變?yōu)閯?chuàng)造者,從而使他們獲得創(chuàng)造的樂趣和高度情境化的學習體驗,隨時隨地為他們提供所需要的學習內容和學習反饋,豐富了學習內容和學習手段,減輕了他們的認知負荷,能夠較好地支持協(xié)作學習,增強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互,因而深受大學生青睞。[1]18
(二)手機移動學習具備了較為成熟的物質技術條件
從手機硬件條件來說,第一,由于移動互聯(lián)網盛行,智能手機一般設計為可觸摸彩屏,且推選5英寸大屏幕為標準配置,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更大屏幕的手機也紛紛問世;第二,當今主流的智能手機屏幕分辨率一般為5英寸的1080P(1920×1080),有的手機分辨率甚至可以高達2K(2560×1440);第三,手機內存容量大,且一般支持大容量存儲卡擴展,目前2GB、RAM(隨機存取存儲器)四核的高運行內存已經成為眾多新品機型的標準配置;第四,手機CPU(處理器)90%以上采用ARM架構,每個內核的主頻速度達到2.5GHz,這樣的手機計算速度相當于數(shù)年前的電腦計算水平,能夠輕而易舉完成復雜的運算,流暢地應用多媒體。
就手機軟件技術而言,手機應用軟件的不斷開發(fā)和嵌入豐富并增強了手機移動學習的功能。隨著手機CPU性能的迅速提升,以及GPRS(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技術)、3G技術的開發(fā)利用,眾多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都為各種多媒體軟件安裝及運行架構了良好平臺。許多公司致力于開發(fā)手機應用軟件,且常常免費提供給用戶。學習者除了借助各種輔助學習軟件,如基于移動通信的GPRS業(yè)務(手機上網和彩信)、手機閱讀軟件、語音輔助學習類手機應用軟件等等,在手掌上涉獵各方面知識,攝取豐富資訊外,還可以在手機上安裝臉書(Facebook)、即時通信(IM)、博客(Blog)、維基(Wiki)等社會性軟件,為移動學習搭建更好的交互平臺。
手機軟硬件技術日新月異,帶來智能手機的疾速普及、屏幕分辨率的增加、手機運行速度的增快,以及3G時代向4G甚至5G時代闊步邁進,手機移動學習必將迎來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三)海量的手機移動學習資源正在被開發(fā)
內容為王,泛在移動學習需要唾手可得的學習資源,這已經不是夢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s,簡稱“幕課”)。目前,最具影響力的Coursera、edX、Udacity等“慕課三巨頭”已經進入我國,同愛課程、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中國公開課、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等十余個頗具影響力的在線課程網站一起集聚“慕課”網,使之成為國內專業(yè)的“慕課”公開課在線教育平臺。和“慕課”一樣席卷教育領域的“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精、趣味性強的特征,也與碎片化的手機閱讀一拍即合,用手機上“微課”在大學生中日漸流行,眾多教育機構也爭先恐后開發(fā)微課程。由中國教育學會、全國高等學?,F(xiàn)代遠程教育協(xié)作組、學習與發(fā)展聯(lián)席會聯(lián)合百余家學校共同組建的“微課程資源共建共享聯(lián)盟”課程網匯聚了覆蓋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等領域的豐富優(yōu)質“微課”資源。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主辦的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就征集到12 000多個參賽作品,眾多優(yōu)秀作品在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網上紛紛呈現(xiàn),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作品正在征集中。國家開放大學2013年開通匯聚優(yōu)質微小課程資源共享、學習的公共平臺——“5分鐘課程網”,現(xiàn)有10 000多個5分鐘課程,計劃到2015年建成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涵蓋數(shù)百個學科領域的30 000個“5分鐘課程”教學資源。學習者登陸該平臺學習后,能夠通過國家開放大學的學分銀行進行成果轉換,由此獲得學歷教育、職業(yè)培訓或文化休閑教育等學分。此外,眾多大學、教育培訓機構、投資教育的企業(yè)等也在聯(lián)手開發(fā)移動學習資源,如鳳凰“微課”。這些課程網站適應手機訪問需要,設計了手機互聯(lián)網接口,學習者可以利用一切碎片時間進行個性化的學習。
成熟的手機終端提供了自由便捷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方式,海量的在線資源豐富了學習者的認知體驗,手機移動學習兼具天時、地利、人和,在大學教育中的廣泛運用指日可待。目前其學習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通過校園無線網絡開展學習
校園無線網絡是指在整個校園或某一學習區(qū)域的無線局域網絡,它具有布設靈活、高帶寬和無線接入等優(yōu)勢,突破了有線網絡節(jié)點限制,能夠滿足多人同時上網的需求,方便在校師生及時便捷地獲取信息。校園無線網絡的建設浪潮正席卷全球,我國各大學也都實現(xiàn)了無線網絡覆蓋,這為手機移動學習開辟了通途。教師可以通過校園網絡平臺傳送視頻、音頻的動態(tài)教學內容,發(fā)布各種輔助教學資料,供學習者隨時查閱、視聽,學校也可開通移動圖書館,開發(fā)相應的手機軟件,購置電子書借閱機,針對手機用戶提供檢索、查閱等多種服務,在手機上實現(xiàn)電子閱讀。
(二)基于WAP技術進行學習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無線通訊協(xié)議)是一個開放式的標準協(xié)議,它在因特網和移動通信技術之間搭建了一座應用平臺,將各類網站信息和業(yè)務引入到支持WAP的手機、PDA、筆記本電腦等無線終端中,目前已在國內吸引了數(shù)億用戶。無論何時何地,學習者只需在手機等無線終端中輸入WAP網站的URL就可訪問該網站,瀏覽網頁,進行電話通訊實時交互等,類似于個人計算機上的學習方式。通過手機訪問WAP網站的移動學習擺脫了網絡結構、網絡類型和終端設備的拘囿,突破了學習時間及物理空間的限制,學習從課堂延伸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實現(xiàn)了學習的隨身移動,這種學習方式也憑借其移動性、靈活性、個人化及信息的實時性和豐富性而受到大學生手機用戶熱捧。
(三)通過手機短信息開展移動學習
短信息的種類主要有SMS(短消息業(yè)務)、EMS(增強消息業(yè)務)、MMS(多媒體消息業(yè)務)。SMS是最基本的短信息功能,用戶只需在手機上輸入文字和數(shù)字發(fā)送即可。EMS是在SMS基礎上,在文本信息中加入簡單的圖片、聲音、動畫。MMS則包含圖片、音頻、視頻,或者組合各種多媒體文件。目前,一般智能手機都具有MMS功能,這就為移動學習提供了廣闊的信息傳播空間。[4]大學適宜構建手機短信息學習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里,教育者可以創(chuàng)建學習群組,創(chuàng)建文本形式或語音形式的知識庫,能夠給群組學習者或個別學習者定制學習內容,能夠隨時發(fā)短信息或者語音留言給學習者群組或個體;學習者則能定制學習內容短信息,設定其接收的密度和頻率,并能定制學習內容復習策略,還可以通過手機的MMS功能適時向教育者求教,與學習伙伴進行異地交流等。[5]清華大學甚至開發(fā)出了基于手機短信的課堂應答系統(tǒng),設置了選擇題、分類匯總、問題回答、競賽模式、學生討論等五個不同模式,應用在各種多媒體教室中,滿足課堂及時互動要求。
(四)利用社會性軟件開展交互式學習
社會性軟件能夠反映和促進真實社會關系和交往活動,因其開放性、靈活性、集成性、高協(xié)作性和用戶的高體驗性,成為大學生遨游網絡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零技術障礙優(yōu)勢及其語音和視頻功能為移動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不僅擴展了學習空間,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更廣的學習渠道,而且突破了時空限制,為學習搭建了交流協(xié)作的平臺,能夠實現(xiàn)各種動態(tài)的非正式知識獲取和及時靈活的信息溝通,方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協(xié)作。例如,學??梢酝ㄟ^優(yōu)酷視頻上傳課程教學、講座或活動視頻,告知學生隨時收看,讓學生隨時了解校園事件;使用騰訊QQ、Face-book中文網和Twitter中文官網等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討論區(qū),就文本、視頻、圖片等開展適時的集體討論,帶來真正意義上的集體思維和集體行動,實現(xiàn)教師和眾多學生的協(xié)作學習。學生也可通過社交網絡在第一時間找到各領域的專家,向他們求教,補充課堂知識和經驗。
當然,手機移動學習并非萬能的學習方式,并不適合所有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無法取代傳統(tǒng)課堂學習,只能作為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我們正處在以信息化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無疑是當代教育所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和機遇,推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是大學教育的歷史使命。面對大學生移動學習這一熱潮,研究、利用手機這一大眾傳播媒介,使之服務于學習,提升學習質效,是大學的不二選擇。
[1]L·約翰遜,S·亞當斯貝克爾,V·埃斯特拉達,A·弗里曼,等.新媒體聯(lián)盟地平線報告(2014高等教育版)[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14-36.
[2]王曉東,李彥敏.基于手機短消息服務的移動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07(1):114-117.
[3]車蓮鴻.對大學生基于3 G手機移動學習的冷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7):137-140.
[4]熊明珠.智能手機應用于教育教學的研究綜述[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5):35-38.
[5]曾玲.基于手機短消息服務的移動學習系統(tǒng)方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5(5):55-57.
Applications of Mobile Learning in College Education
MAFeng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Wuhan 430205,China)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obile-phones and mobile Internet opens upabroad space of mobilelearni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the indigenous people ofthe digitaltimes.And mobile Learning,which has qualities of ubiquitous,individualismand interaction,is popular amongthem.Applications of Mobilelearning with favorable climatic,geographical and human harmony in college education are nowwithin our grasp.
mobile-phone;mobilelearning;college education
G424
A
1673-2022(2014)04-0028-03
2014-08-16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3G時代湖北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研究”(14G569)
馬蜂(1966-),男,湖北天門人,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校長,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