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 本文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引導、誘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為依托,探討了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性教學策略.
[關鍵詞] 學生興趣; 教學; 初中數(shù)學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有效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縱觀當前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首先考慮的是教師和數(shù)學教材的關系,然后才是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生主體地位的失衡仍是目前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 針對這一突出的情況,筆者提出了“教師引導型、學生主體型”的教學模式,意在“還課堂于學生”,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
的學習積極性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誘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最根本途徑. 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自然而然會積極性高漲,并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 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喚醒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從而使他們對數(shù)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1. 經常引用數(shù)學故事
故事憑借精彩的情節(jié)和生動形象的語言,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數(shù)字故事經常性地運用,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眼界,還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比如,學習“多邊形”時,教師可以借以下故事來開展教學:每一張紙均有兩個面和封閉曲線狀的棱,如果一張紙,它有一條棱,而且只有一個面使得一只螞蟻能夠不越過棱就可從紙上的任何一點到達其他任何一點,這有可能嗎?事實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條紙帶半扭轉,再把兩頭貼上就行了. 這是德國數(shù)學家麥比烏斯在1858年發(fā)現(xiàn)的,自此以后,那種帶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麥比烏斯帶. 在這個故事中,學生不僅能自己動腦筋、動手操作,還能學到教材中沒有的知識,能充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2. 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其將圖片、動畫、圖像、聲音等要素融入課堂,將學生從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使課堂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動靜結合的特點,從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在課堂上適當?shù)厥褂枚嗝襟w技術,往往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參與的情緒. 因此,教師要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輕松、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 比如在制作幻燈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生動的圖片作為背景,使學生在學習知識中身心得到愉悅. 聲音的運用,可以瞬間使學生從疲勞的狀態(tài)中恢復過來,重新被吸引. 必要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自己制作Flash動畫,化靜為動的教學方法能夠緊緊地抓住學生的眼球,提高他們的注意力. 在多媒體的運用中,教師還需要選定一定的主題. 筆者認為,在拋物線的繪制、反函數(shù)的繪制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將點的軌跡采用動畫的效果表述出來,將對稱軸的對稱關系用多媒體動畫表現(xiàn)出來,這樣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而對于某些動態(tài)變化的題目,也可以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演示,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如下面一道題.
例題1?搖 已知二次函數(shù)y=x2-3,-5≤x≤6,點P為函數(shù)圖象上一點,求點P到直線l:y=2x-12的距離的取值范圍.
此題的解決過程需要配合圖形的變換,其中點P為動點,點P的變化決定了其到直線l的距離的取值范圍. 我們可以以此為依托,通過flash動畫,將P點的變動制作為動畫,學生觀看完動畫后,會對此題有直觀的認識,并能對其中的特殊點進行有效判斷. 教師以此為引導,讓學生自己來解答,往往比教師在黑板上唱獨角戲的效果好得多.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出一些類似的題目,讓學生回家后自己做練習,利用學生好奇的心思來引導學生,讓其參與到教學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對該類題的理解能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動力和內驅力,所以我們應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只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并進行引導,讓學生自愿學習,學生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另外,利用學生對多媒體的興趣,能為“教師引導型、學生主體型”教學模式的開展做好充足的鋪墊和準備.
■ 加強引導,誘發(fā)學生主動參與
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正確認識自己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淡化權威色彩和主導性功能,增強引導性作用,從而實現(xiàn)由“園丁”向“導游”這一角色的轉變. 引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誘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使“教”與“學”兩個主體在一條線上;二是能夠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有效地培養(yǎng)數(shù)學精神.
1. 強化問題的引導作用
問題的設置是誘發(fā)和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的最直接方法,但需注意的是,教師在問題的選擇時,一定要注意所選的題目是否具有探索價值. 從所設問題的內容來看,首先要體現(xiàn)探索性的特點,即這一類問題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或深入思考. 其次,問題要有一定的啟發(fā)性,不要為了“問問題而設問題”,要使學生能從題目中得到一定的啟發(fā)或領悟,或為接下來教學的開展做好鋪墊. 另外,問題要體現(xiàn)出綜合性的特點,要多方面地考查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比如下面的例題.
例題2?搖 已知二次函數(shù)y=x2-(m+1)x+m的圖象交x軸于A(x■,0),B(x■,0)兩點,交y軸正半軸于點C,且x■+x■=10. 問:是否存在過點D0,■的直線與拋物線交于點M和點N,與x軸交于點E,使得點M,N關于點E對稱?若存在,求出直線MN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這是一道存在探索型問題,學生單靠眼睛觀察是得不到結論的,因此就要通過動手來尋找答案. 在實際探索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梳理,而且能優(yōu)化自己的解題思路,從而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 學生通過自己的“滾打摸索”,不僅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鍛煉,還能完善思維,培養(yǎng)勇于探索的精神.
2. 積極引導討論
討論是構建“教師引導型、學生主體型”課堂的重要體現(xiàn)和重要環(huán)節(ji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和課堂討論的機會,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暢所欲言,避免教學陷入形式化和僵硬化. 課堂討論的內容主要是某一道題的解題思路或解題方法,特別是在一題多解的題目之中,其往往具有多個答案,具體的解題思路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別. 而通過討論,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完善解題方法,使數(shù)學更具周密性,比如下面的例題.
例題3?搖 平面上一點到圓的最大距離、最小距離分別是6和2,求圓的直徑.
這道例題表面看上去非常簡單,這也就強化了學生的“輕敵”心理,從而輕易地得出答案4. 實際上,這道題有兩個答案,學生只考慮到了其中的一種情況.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這一類題目中,往往很容易犯錯誤. 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看看是否存在另一種可能. 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見,不僅能營造熱烈的氛圍,而且他們的思想會在討論的過程中互相碰撞,能有效地起到優(yōu)勢互補的效果,彌補由于考慮不周而導致的漏解現(xiàn)象.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要加強引導和指導,特別是當學生遇到瓶頸的時候,教師要耐心地進行引導.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的技巧,不能直白地告訴學生答案.
■ 強化師生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往往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輸入. 這種忽視學生發(fā)展的知識輸入模式不僅抑制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教”與“學”兩大主體被割裂開來,課堂效率十分低下.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提供師生雙方交流的平臺和媒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以能夠快速地在教學計劃中作出調整.
比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邀請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上臺來做“小老師”,并根據(jù)學生在講臺上的表現(xiàn)做出點評,對于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進行一定的獎勵,并授予“優(yōu)秀小老師”的稱號. 教師也可以建立師生互評機制,學生可以在課后針對課上教師沒有講清楚的地方或者教學上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納入到平時的成績中,也可以定期邀請學生到辦公室,就最近學習情況進行探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當然,教師也可以采用競賽、辯論、課堂小游戲等教學形式進行教學. 當然,除了學生小組間的辯論、課堂小游戲之外,還可以組織老師和學生進行一些數(shù)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數(shù)學游戲中. 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不僅可以增進雙方之間的感情,還可以有效地淡化教師的權威性色彩,使學生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真正地構建學生自己的課堂.
■ 結束語
素質教育使學生和教師有了全新的角色定位,它削弱了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強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作用.
“教師引導型、學生主體型”教育模式的提出不僅適應了當今教育的發(fā)展方向,而且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和綜合型人才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它更注重學生參與課堂的過程,通過教師有意識、有目的性的引導,能使學生對數(shù)學保持飽滿的熱情,從而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使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