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成本收益視角下中國參與東亞貨幣合作前景探究

      2014-03-14 10:45:59鄭立文崔蕊
      商業(yè)經濟研究 2014年7期
      關鍵詞:成本收益合作模式中國

      鄭立文+崔蕊

      內容摘要:東亞區(qū)域于1999年開始貨幣合作,是在單一貨幣聯盟框架下最終建立亞元區(qū)的合作模式,而現在處于停滯狀態(tài)。在金融危機后,人民幣在東亞區(qū)域的流通量明顯增加,是貨幣替代框架下最終東亞人民幣化的合作模式。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參與兩種貨幣合作模式的收益和成本,認為東亞人民幣化模式對中國凈收益最大,并對中國參與東亞貨幣合作的政策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東亞貨幣合作 中國 成本收益 合作模式

      東亞有兩種貨幣合作模式,一種是東亞建立單一貨幣聯盟——亞元模式,這種合作模式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開始,卻由于各國(地區(qū))合作的政治意愿不強烈而處于停滯狀態(tài);另一種是東亞區(qū)域內貨幣替代聯盟模式——東亞人民幣化模式,在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fā)、亞元模式止步不前的情況下,隨著中國自身實力的增強、市場的自發(fā)演進和政策的推動,人民幣已經走出中國國境,在東亞區(qū)域成為儲備貨幣、計價貨幣和貿易結算貨幣。兩種貨幣合作模式下中國的收益與成本的比較對中國參與東亞貨幣合作的政策取向具有重要意義。

      亞元模式下的中國成本收益分析

      (一)中國的成本分析

      1.過渡成本分析。過渡成本是指中國加入亞元模式的貨幣合作區(qū)所發(fā)生的一次性或短期成本,具體包括兩項:第一,進入轉換成本。在加入亞元區(qū)一次性支付的硬件及軟件方面的成本,包括統一貨幣支付結算系統等硬件設備的轉換,加入貨幣區(qū)要將人民幣轉化成亞元,要遵循區(qū)域貨幣合作的新金融法規(guī)、制度實施、監(jiān)管制度,遵守和監(jiān)督新型金融法規(guī)、制度的人員培訓等產生的成本。第二,進入調整成本。中國加入亞元區(qū),也就意味著中國人民幣與東亞其他國家(地區(qū))貨幣和平行貨幣——亞洲貨幣單位(ACU)保持固定比例,或者后來直接采用貨幣區(qū)的單一貨幣——亞元。中國必然存在人民幣匯率平價的調整成本,同時本國經濟要隨之進行消化。

      2.維持成本分析。維持成本是指中國加入亞元區(qū)后需要長期承擔的成本,包括以下幾項:第一,喪失匯率政策工具。中國加入亞元模式下的貨幣區(qū)后,對于亞元區(qū)內國家(地區(qū))間的國際收支平衡無法通過改變匯率予以調整,這將增加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調節(jié)的難度和代價。第二,喪失政策獨立性。中國加入貨幣區(qū)后,其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會完全喪失,即使成為基軸核心國家,也要喪失部分貨幣政策獨立性,同時財政政策的獨立性也會下降。第三,人民幣作為國家主權象征所引發(fā)的成本。這種成本包括勸說成本和失信成本。對于放棄人民幣的中國,加入亞元區(qū)喪失了貨幣發(fā)行權,也就喪失了獲得鑄幣稅的權力,而經過有些學者(劉振華,2011)計算,2009年中國境內的鑄幣稅收入占GDP比例位于全球第一,約為4.3%,所以中國的鑄幣稅損失在東亞區(qū)域成本最大。

      3.退出成本分析。退出成本是指一旦出現嚴重的金融危機和金融動蕩,中國被迫退出亞元區(qū)所發(fā)生的成本,具體包括以下三項:第一,退出轉換成本,它與過渡成本項目中的進入轉換成本對應,是中國一旦退出亞元區(qū)所發(fā)生的各種轉換成本。第二,退出調整成本,是中國退出亞元區(qū)時發(fā)生的經濟調整成本,包括人民幣重新定價的成本和中國如果退出貨幣區(qū)通常伴隨著經濟上的大幅度波動成本。第三,退出損失成本,退出亞元區(qū)而產生的成本,也就是加入亞元區(qū)獲得的收益,包括進入收益和潛在收益。

      (二)中國的收益分析

      1.進入收益分析。進入收益是指中國加入亞元區(qū)就可以獲得的收益,具體包括如下項目:第一,節(jié)約中國的外匯儲備。由于外匯儲備的收益率低,并且要承擔匯率風險,截止到2011年12月末,中國持有的外匯儲備量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第二,減少匯總損失。由于中國同東亞國家(地區(qū))彼此間匯率固定或者貨幣統一,消除了匯率變動風險,組建亞元區(qū)能夠減少或者消除區(qū)內中國同其他國家(地區(qū))的貨幣兌換損失。第三,促進中國同東亞區(qū)域的貿易。由于亞元區(qū)內部消除了匯率風險,減少了匯總成本以及彼此間的貿易限制,組建貨幣區(qū)將會擴大區(qū)內中國同其他國家(地區(qū))的貿易往來。第四,促進中國同東亞區(qū)域的跨國投資。由于消除了匯率風險,因此中國同亞元區(qū)內國家間跨國投資的規(guī)模會放大,投資會更為集中。

      2.潛在收益分析。潛在收益是指當亞元區(qū)達到或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和水平時,中國才可能獲得的收益。具體包括如下項目:第一,更好地實現內外均衡。中國通過使用亞元與區(qū)域其他國家(地區(qū))的貿易、金融合作,亞元區(qū)將促進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和良性運轉,是一種中長期才可能顯現的收益,歐共體委員會(1992)稱這種效應為“動態(tài)激活效應”。良性運轉的貨幣區(qū)會帶來中國物價長期保持穩(wěn)定、就業(yè)水平明顯提高,高持有成本、低收益率的外匯儲備降低到合理水平,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結合合理,中國實現內外雙均衡。第二,亞元成為國際貨幣的收益。由于東亞區(qū)域整體實力的增強,亞元有可能成為國際貨幣。中國可以通過本國人口和實際GDP規(guī)模分得相應的區(qū)內和國際鑄幣稅收入,同時有助于中國國內金融市場走向國際化。由于亞元將成為國際定價和結算貨幣,能夠促進中國對全球的投資和貿易,壯大中國在對外貿易和投資的定價發(fā)言權。

      東亞人民幣化模式下的中國成本收益分析

      (一)中國的成本分析

      由于不對稱的制度安排和經濟關系,中國的成本相對較少,只有一項。雖然中國要通過鑄幣稅分享機制激勵其他國家(地區(qū))加入貨幣區(qū),但由于分享的鑄幣稅是人民幣化的國家(地區(qū))轉移到中國自身的,所以這部分分享收益不能算作中國的成本。在人民幣化的過程中,中國要考慮到實施貨幣政策時與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間的政策協調,這構成了成本,但要遠小于中國加入亞元區(qū)下失去貨幣政策自主權的成本。

      (二)中國的收益分析

      1.節(jié)約外匯儲備。人民幣化后,中國同東亞貿易的往來采用人民幣即可,雖然同歐美的貿易還要繼續(xù)采用美元和歐元等國際貨幣,但可以節(jié)省部分外匯儲備。

      2.促進中國參與區(qū)內貿易。由于東亞區(qū)域同中國的貿易往來采用人民幣,能夠促進中國與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的貿易往來,加強東亞區(qū)域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例如,拉美美元化下,拉美國家對美國的對外貿易占其全部貿易的比重均在30%以上。中國通過從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進口初級產品,加工后向區(qū)域外發(fā)達國家(地區(qū))出口工業(yè)制成品,獲得豐厚利潤。endprint

      3.促進中國在區(qū)域內的跨國投資。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對中國開放資本市場是一個必然結果,同時貨幣匯兌風險消除,中國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的投資會因貨幣區(qū)的建立而顯著增加。美國對阿根廷的投資,美元化后是美元化前的5倍。中國也會因為獲取壟斷地位,通過對人民幣化國(地區(qū))廉價的生產要素的投資,獲得豐厚的回報。

      4.更好地實現內外均衡。首先,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貿易和投資的增加有利于中國經濟發(fā)展,有助于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第二,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的商品出口,特別是工業(yè)制成品出口的增加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機會,有助于充分就業(yè)目標的實現;第三,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廉價初級產品的進口有利于中心國物價水平的降低和控制,有助于物價穩(wěn)定目標的實現;第四,中國與人民幣化經濟間的貿易分工關系能夠改善中國的經常賬戶的巨額盈余,有助于國際收支平衡目標的實現。

      5.成為區(qū)域貨幣乃至國際貨幣的收益。一是強化了中國人民幣的區(qū)域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利于中國人民幣繼續(xù)“走出去”;二是通過繼續(xù)走出去可以獲得國際鑄幣稅收益。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結算中的定價權力將會因此極大擴張,中國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格局的地位將極大提升。

      基于成本收益比較的中國參與兩種貨幣合作模式前景分析

      可以將亞元模式和東亞人民幣化模式下的成本收益列表比較,如表1所示。

      在東亞人民幣化模式下,中國不需要放棄本國貨幣,不存在“進入轉換成本”、“貨幣作為國家象征所引發(fā)的成本”、“鑄幣稅損失”和“退出轉換成本”;由于未來依附于中國的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的經濟政策對中國的影響較小,不存在中國要完全放棄貨幣政策自主權力的分享機制,損失成本極??;獲得的收益雖然節(jié)約外匯儲備數量少于亞元模式,但成為國際貨幣和區(qū)域貨幣的收益由中國獨立分享,獲得的收益更大。所以東亞人民幣化模式與亞元模式的收益基本持平,而成本卻要遠小于亞元模式??紤]到最后的凈收益,中國應該盡可能推動東亞人民幣化的貨幣合作模式。

      結論

      目前,歐債危機持續(xù)影響尚未消散,因而對亞元模式貨幣合作存在爭論,從上文的分析發(fā)現東亞人民幣化模式更有利于中國,中國的收益大、風險小,借鑒歐債危機的啟示,中國作為東亞貨幣合作的主導國家,應從以下幾方面推動東亞人民幣化模式下的貨幣合作:

      第一,近期內,中國自身實力必須強大,否則難以支撐和取信于東亞區(qū)域。中國目前可從以下幾方面增強自身的實力:拓展對區(qū)域國家(地區(qū))的經貿往來,力爭成為東亞區(qū)域最大的出口市場;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和外貿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轉變成消費需求拉動經濟的內生增長模式;政府投資目前是推動經濟發(fā)展的主力,但目前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過高,且80%的貸款來自銀行,形成金融系統和政策風險的累積,容易以危機的形式釋放,未來要有效控制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使財政制度透明化;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要深入開放,擴大與區(qū)域成員國的投資規(guī)模,深化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

      第二,中期內,在東亞人民幣化的貨幣合作模式成立后,中國在吸收新的成員加入時,必須對整個東亞國家(地區(qū))進行包括貿易、金融、產業(yè)結構等綜合實力的多方面考察,因為一旦經濟實力落后的國家(地區(qū))與中國組成貨幣區(qū),進行部分或是完全的人民幣貨幣替代,其必然面臨貨幣政策自主權的喪失和鑄幣稅收入的減少等生存壓力,如果綜合實力較弱,進行貨幣替代后容易陷入困境和危機。

      第三,遠期內,在對東亞區(qū)域的成員國進行救助時,中國不要違反財政紀律,購買危機國家(地區(qū))的劣質資產,以免在施救過程中形成利益與損失的聯動,導致自身金融脆弱,將無法啟動危機國家(地區(qū))的退出機制或是下一步的救助機制。東亞一旦出現包括中國在內的區(qū)域金融危機,整個區(qū)域貨幣合作將面臨終結。

      參考文獻:

      1.石建勛,鐘建飛,李海英.外部供需沖擊視角下的東亞貨幣合作可行性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2(3)

      2.李曉,付競卉.中國作為東亞市場提供者的現狀與前景[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2)

      3.李曉,丁一兵.東亞區(qū)域貨幣合作與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4.周寂沫.世界三大貨幣—經濟全球化中的貨幣戰(zhàn)略[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endprint

      3.促進中國在區(qū)域內的跨國投資。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對中國開放資本市場是一個必然結果,同時貨幣匯兌風險消除,中國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的投資會因貨幣區(qū)的建立而顯著增加。美國對阿根廷的投資,美元化后是美元化前的5倍。中國也會因為獲取壟斷地位,通過對人民幣化國(地區(qū))廉價的生產要素的投資,獲得豐厚的回報。

      4.更好地實現內外均衡。首先,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貿易和投資的增加有利于中國經濟發(fā)展,有助于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第二,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的商品出口,特別是工業(yè)制成品出口的增加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機會,有助于充分就業(yè)目標的實現;第三,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廉價初級產品的進口有利于中心國物價水平的降低和控制,有助于物價穩(wěn)定目標的實現;第四,中國與人民幣化經濟間的貿易分工關系能夠改善中國的經常賬戶的巨額盈余,有助于國際收支平衡目標的實現。

      5.成為區(qū)域貨幣乃至國際貨幣的收益。一是強化了中國人民幣的區(qū)域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利于中國人民幣繼續(xù)“走出去”;二是通過繼續(xù)走出去可以獲得國際鑄幣稅收益。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結算中的定價權力將會因此極大擴張,中國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格局的地位將極大提升。

      基于成本收益比較的中國參與兩種貨幣合作模式前景分析

      可以將亞元模式和東亞人民幣化模式下的成本收益列表比較,如表1所示。

      在東亞人民幣化模式下,中國不需要放棄本國貨幣,不存在“進入轉換成本”、“貨幣作為國家象征所引發(fā)的成本”、“鑄幣稅損失”和“退出轉換成本”;由于未來依附于中國的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的經濟政策對中國的影響較小,不存在中國要完全放棄貨幣政策自主權力的分享機制,損失成本極??;獲得的收益雖然節(jié)約外匯儲備數量少于亞元模式,但成為國際貨幣和區(qū)域貨幣的收益由中國獨立分享,獲得的收益更大。所以東亞人民幣化模式與亞元模式的收益基本持平,而成本卻要遠小于亞元模式。考慮到最后的凈收益,中國應該盡可能推動東亞人民幣化的貨幣合作模式。

      結論

      目前,歐債危機持續(xù)影響尚未消散,因而對亞元模式貨幣合作存在爭論,從上文的分析發(fā)現東亞人民幣化模式更有利于中國,中國的收益大、風險小,借鑒歐債危機的啟示,中國作為東亞貨幣合作的主導國家,應從以下幾方面推動東亞人民幣化模式下的貨幣合作:

      第一,近期內,中國自身實力必須強大,否則難以支撐和取信于東亞區(qū)域。中國目前可從以下幾方面增強自身的實力:拓展對區(qū)域國家(地區(qū))的經貿往來,力爭成為東亞區(qū)域最大的出口市場;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和外貿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轉變成消費需求拉動經濟的內生增長模式;政府投資目前是推動經濟發(fā)展的主力,但目前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過高,且80%的貸款來自銀行,形成金融系統和政策風險的累積,容易以危機的形式釋放,未來要有效控制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使財政制度透明化;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要深入開放,擴大與區(qū)域成員國的投資規(guī)模,深化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

      第二,中期內,在東亞人民幣化的貨幣合作模式成立后,中國在吸收新的成員加入時,必須對整個東亞國家(地區(qū))進行包括貿易、金融、產業(yè)結構等綜合實力的多方面考察,因為一旦經濟實力落后的國家(地區(qū))與中國組成貨幣區(qū),進行部分或是完全的人民幣貨幣替代,其必然面臨貨幣政策自主權的喪失和鑄幣稅收入的減少等生存壓力,如果綜合實力較弱,進行貨幣替代后容易陷入困境和危機。

      第三,遠期內,在對東亞區(qū)域的成員國進行救助時,中國不要違反財政紀律,購買危機國家(地區(qū))的劣質資產,以免在施救過程中形成利益與損失的聯動,導致自身金融脆弱,將無法啟動危機國家(地區(qū))的退出機制或是下一步的救助機制。東亞一旦出現包括中國在內的區(qū)域金融危機,整個區(qū)域貨幣合作將面臨終結。

      參考文獻:

      1.石建勛,鐘建飛,李海英.外部供需沖擊視角下的東亞貨幣合作可行性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2(3)

      2.李曉,付競卉.中國作為東亞市場提供者的現狀與前景[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2)

      3.李曉,丁一兵.東亞區(qū)域貨幣合作與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4.周寂沫.世界三大貨幣—經濟全球化中的貨幣戰(zhàn)略[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endprint

      3.促進中國在區(qū)域內的跨國投資。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對中國開放資本市場是一個必然結果,同時貨幣匯兌風險消除,中國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的投資會因貨幣區(qū)的建立而顯著增加。美國對阿根廷的投資,美元化后是美元化前的5倍。中國也會因為獲取壟斷地位,通過對人民幣化國(地區(qū))廉價的生產要素的投資,獲得豐厚的回報。

      4.更好地實現內外均衡。首先,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貿易和投資的增加有利于中國經濟發(fā)展,有助于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第二,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的商品出口,特別是工業(yè)制成品出口的增加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機會,有助于充分就業(yè)目標的實現;第三,對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廉價初級產品的進口有利于中心國物價水平的降低和控制,有助于物價穩(wěn)定目標的實現;第四,中國與人民幣化經濟間的貿易分工關系能夠改善中國的經常賬戶的巨額盈余,有助于國際收支平衡目標的實現。

      5.成為區(qū)域貨幣乃至國際貨幣的收益。一是強化了中國人民幣的區(qū)域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利于中國人民幣繼續(xù)“走出去”;二是通過繼續(xù)走出去可以獲得國際鑄幣稅收益。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結算中的定價權力將會因此極大擴張,中國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格局的地位將極大提升。

      基于成本收益比較的中國參與兩種貨幣合作模式前景分析

      可以將亞元模式和東亞人民幣化模式下的成本收益列表比較,如表1所示。

      在東亞人民幣化模式下,中國不需要放棄本國貨幣,不存在“進入轉換成本”、“貨幣作為國家象征所引發(fā)的成本”、“鑄幣稅損失”和“退出轉換成本”;由于未來依附于中國的人民幣化國家(地區(qū))的經濟政策對中國的影響較小,不存在中國要完全放棄貨幣政策自主權力的分享機制,損失成本極??;獲得的收益雖然節(jié)約外匯儲備數量少于亞元模式,但成為國際貨幣和區(qū)域貨幣的收益由中國獨立分享,獲得的收益更大。所以東亞人民幣化模式與亞元模式的收益基本持平,而成本卻要遠小于亞元模式??紤]到最后的凈收益,中國應該盡可能推動東亞人民幣化的貨幣合作模式。

      結論

      目前,歐債危機持續(xù)影響尚未消散,因而對亞元模式貨幣合作存在爭論,從上文的分析發(fā)現東亞人民幣化模式更有利于中國,中國的收益大、風險小,借鑒歐債危機的啟示,中國作為東亞貨幣合作的主導國家,應從以下幾方面推動東亞人民幣化模式下的貨幣合作:

      第一,近期內,中國自身實力必須強大,否則難以支撐和取信于東亞區(qū)域。中國目前可從以下幾方面增強自身的實力:拓展對區(qū)域國家(地區(qū))的經貿往來,力爭成為東亞區(qū)域最大的出口市場;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和外貿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轉變成消費需求拉動經濟的內生增長模式;政府投資目前是推動經濟發(fā)展的主力,但目前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過高,且80%的貸款來自銀行,形成金融系統和政策風險的累積,容易以危機的形式釋放,未來要有效控制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使財政制度透明化;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要深入開放,擴大與區(qū)域成員國的投資規(guī)模,深化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

      第二,中期內,在東亞人民幣化的貨幣合作模式成立后,中國在吸收新的成員加入時,必須對整個東亞國家(地區(qū))進行包括貿易、金融、產業(yè)結構等綜合實力的多方面考察,因為一旦經濟實力落后的國家(地區(qū))與中國組成貨幣區(qū),進行部分或是完全的人民幣貨幣替代,其必然面臨貨幣政策自主權的喪失和鑄幣稅收入的減少等生存壓力,如果綜合實力較弱,進行貨幣替代后容易陷入困境和危機。

      第三,遠期內,在對東亞區(qū)域的成員國進行救助時,中國不要違反財政紀律,購買危機國家(地區(qū))的劣質資產,以免在施救過程中形成利益與損失的聯動,導致自身金融脆弱,將無法啟動危機國家(地區(qū))的退出機制或是下一步的救助機制。東亞一旦出現包括中國在內的區(qū)域金融危機,整個區(qū)域貨幣合作將面臨終結。

      參考文獻:

      1.石建勛,鐘建飛,李海英.外部供需沖擊視角下的東亞貨幣合作可行性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2(3)

      2.李曉,付競卉.中國作為東亞市場提供者的現狀與前景[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2)

      3.李曉,丁一兵.東亞區(qū)域貨幣合作與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4.周寂沫.世界三大貨幣—經濟全球化中的貨幣戰(zhàn)略[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歡
      成本收益合作模式中國
      “經濟人”的行為選擇
      法制與社會(2017年4期)2017-03-01 22:48:14
      河北省兩種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模式對比研究
      內蒙古肉羊養(yǎng)殖成本收益分析
      “346”產教深度融合中地方政府與行業(yè)企業(yè)的作用與做法
      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試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與發(fā)展
      職教論壇(2016年24期)2016-11-14 08:50:28
      適應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職業(yè)(2016年10期)2016-10-20 22:04:21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農民工城鎮(zhèn)落戶政策及影響因素分析
      商(2016年8期)2016-04-08 09:24:53
      英媒:“中國”成美國網絡威脅敏感詞
      神木县| 永平县| 大名县| 朔州市| 阿坝| 文昌市| 崇文区| 兰坪| 富蕴县| 奉节县| 平南县| 勃利县| 青川县| 保亭| 三原县| 菏泽市| 寻乌县| 新竹县| 石城县| 洛隆县| 山阴县| 普洱| 三河市| 维西| 布尔津县| 丹江口市| 日照市| 仙居县| 依兰县| 湖口县| 桓台县| 海宁市| 兴安县| 城市| 渭源县| 图们市| 阜新市| 万年县| 衡阳市| 石河子市|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