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
張琳是北京城里最早玩煙斗的一批人,其位于后現(xiàn)代SOHO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室。除了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煙斗,還有不少他四處收集來的古色古香的物件。十幾年來,他從喜歡玩煙斗、收藏煙斗,發(fā)展成自己設計、制作煙斗,每支煙斗幾乎都是剛一做成就被斗友們“搶”走。他說,制作煙斗是自己對煙斗之美的一種表達方式。
煙斗是男人的玩具
有這樣一種說法在煙斗客中很流行:香煙是妓女,享受過后就丟掉;雪茄是情人,需要大量的金錢;煙斗是老婆,不棄不離悉心收藏。還有人用時間來體現(xiàn)抽煙斗所需要的從容:一支8厘米的香煙,大約燃燒8分鐘。而享用一斗煙絲,則需要40分鐘甚至更久。
張琳覺得,之所以有那么多男人迷戀煙斗,除了因為抽煙絲時帶來享受,還在于它是男人的一個玩具,可以細細把玩,慢慢欣賞。雖然從裝填煙草,點煙,保持不熄火,抽畢清理煙斗,到煙草的保存,窖藏陳化,以及煙嘴的翻新、松緊調(diào)整等,無不需要豐富的相關(guān)知識與經(jīng)驗,但男人們偏偏沉迷于此,樂此不疲。
優(yōu)質(zhì)手工煙斗,大多是用上等的石楠根制成的。石楠根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為適合制作煙斗的材料,石楠多生長于地中海沿岸的山坡及巖壁上,生長極其緩慢。制作煙斗所采用的是其深入地表的根瘤,起碼要15年以上的根瘤才可以制作煙斗,根瘤的樹齡越高,木質(zhì)愈好,木紋愈美,價格也愈貴,也有更好的煙草燃燒品質(zhì)。以石楠根為原料制作出來的煙斗堅固耐用、木質(zhì)細密、木紋漂亮、透氣散熱、阻燃力強。
煙斗不僅選材苛刻,之后的工序更體現(xiàn)了木、石雕刻藝術(shù),銀器鍛制工藝等,總共需要5個階段75個步驟才能完成全部斗身成型與處理。一把好的煙斗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收藏價值,更成為煙斗客的重要精神樂園。曾有人說:“一個煙斗客至少有七八把煙斗,抽上一天,至少要放上三天,待其陰干。沒有一個斗客只有一把煙斗?!?/p>
做煙斗就是玩煙斗
1995年開始他在朋友的介紹下玩上煙斗,并一發(fā)不可收拾,隨后又萌發(fā)了自己也做一支煙斗的愿望。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做出能讓自己滿意的煙斗。雖然那些售價昂貴的煙斗很漂亮,但自己總能挑出些毛病,為何不自己動手做呢?張琳從小喜歡手工,他并不擔心自己的動手能力,但那個時候的他沒有一點制作煙斗的經(jīng)驗,甚至連車床都不會操作。而且那時能制作煙斗的人還很少,很難獲取相關(guān)知識。張琳一邊從網(wǎng)上和圖書館找國外的資料,一邊去一一拜訪那些制作煙斗的前輩。
很多步驟是需要自己琢磨的,因為沒有人會把最關(guān)鍵的步驟告訴你。沒有現(xiàn)成的工具,必須找到合適的替代品,染色的材料配方是找不到資料的,得自己研究到底用什么材料才能著色好看又持久。原材料石楠根的選擇也是很有學問的,此外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外部形狀,整體線條,前后比例,整體的協(xié)調(diào)性,手法,上色,拋光……
他說,那個時候自己應該是全中國做煙斗水平最低的人,因為別人至少是坐在椅子上做煙斗,而他因為屋里地方太小,只能坐在門前的地上磨煙斗。旁邊店里的小姑娘奇怪地問他每天這么費勁是在磨什么?他脫口而出,“我在磨自己??!”在他看來,做煙斗也是一個修行的過程,既然喜歡就要把這件事做好,經(jīng)歷了磨難也許就會看到光明。
那幾年,張琳的腦子里每天琢磨的全是關(guān)于煙斗的事兒,“制作過程很艱苦,而且對意志力是一種煎熬,到了比較難的部分,有時邊做邊賭咒發(fā)誓,再也不做這樣的煙斗了,尤其是起棱線的煙斗,在打磨,上色和拋光時很麻煩,工時是一般煙斗的兩三倍,經(jīng)常會磨到你想放棄,可結(jié)果還是抵御不了誘惑?!?/p>
有時候一只煙斗從選材到設計都非常滿意了,可做到一半時打孔打歪了,這時候想死的心都有了。有時候看到一塊有著美麗紋路的木頭,立刻心跳加速,心想可是找到了一塊好材,可翻過來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小的蟲孔。經(jīng)歷的多了,張琳的性格慢慢沉穩(wěn)下來,不急不躁不急于求成。有時設計有了,但為了找到一塊合適的木頭,他寧可等上幾年。
2000年,張琳成立了伍佰煙斗俱樂部,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幾年了。開始時,朋友們常常擠在他20多平方米的小店中聊到深夜,雖然條件不好但充滿了歡樂。直到小店被迫搬走,幾經(jīng)周折才有了現(xiàn)在的工作室,張琳多年來的愿望——做一個帶工作室的真正的煙斗俱樂部,并且讓喜歡動手的朋友可以一試身手,終于實現(xiàn)了。
很多人在挑選煙斗時,非常在意煙斗的造型和外表,但是在張琳看來,煙道對煙斗最重要?!耙恢煻肥墙o你天堂的美妙感覺還是地獄般的煎熬,都是靠煙道和斗室的配合來決定的”,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研究最多的。對于煙斗,他認為理想狀態(tài)是,煙斗的魅力和把玩的快感,只在你不用的時候存在,一旦使用的時候,這支煙斗最好是不存在的:1.最好可以輕得像羽毛;2.最好咬嘴可以薄得像樹葉;3.冷得像沒點火;4.順得像沒有煙斗!
除了煙斗,張琳還喜歡研究玉雕、古董家具、瓷器、紫砂壺等,在他看來,這些都蘊含著中國文化,與自己心中一直想做出的“中國風格”煙斗息息相關(guān)。他說,就像明式家具之所以登峰造極,絕不單是工匠手巧,而是當時眾多的文人墨客把自己的審美、文化和情趣注入其中了。
木工要對樹林負責
現(xiàn)在的張琳做煙斗越來越少了。他說,技術(shù)達到一定熟練程度,追求的東西就回到了內(nèi)心深處,而不是表現(xiàn)手段和方法了。每一只煙斗都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不斷構(gòu)思、修改,能將自己的設計意圖表達完美后才肯動手。一只煙斗“做完”并不等于“做好”。在切割、打磨的過程中,有生命的木頭仍在發(fā)生變化,如果做得太快,木性就不能充分釋放。米開朗琪羅說:“大衛(wèi)不是我雕刻出來的,是他本來就在這塊石頭當中,我只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而已?!睂埩諄碚f,做煙斗也是一樣,“拿到一塊木頭,我會始終把它放在那兒,沒事了就拿起來看一看,直到我能看到這支煙斗就在木頭里。”在張琳眼中,木頭也像人一樣,有的溫順,有的頑劣。好木頭紋理清晰明確,一看就能想到煙斗的形狀。有的木頭紋理卻不盡如人意,且無法改變,在平常人眼中就是不完美的。但對于張琳來說,木頭就像人一樣,缺點可能就是特點,如果能讀懂它,跟隨它,結(jié)果也許出乎意料。
四處旅行也是張琳尋找靈感的過程,有一次他在國內(nèi)跑了一大圈,從南到北走了十幾座城市,歷時四個多月。看了很多,想了很多,畫了很多,卻越來越下不去手了,他說:“思緒就像蠶絲,越多手越緊,像繭,作繭自縛。不過,我喜歡這種感覺,我把這理解為沉淀,繭是要自己去破的?!?/p>
對于煙斗的入門級選擇,張琳覺得在自身條件的范圍內(nèi),還是建議新手盡量選擇一只質(zhì)量較好的手工斗。有人認為剛開始抽煙斗,就買一把便宜的練手,免得把好煙斗用壞了。其實質(zhì)量越好的煙斗越不容易用壞,而且它能讓你充分享受煙斗帶來的樂趣。此外第一只煙斗也可以收藏起來,因為是它為你開啟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木工要對樹木負責,因為樹木所失去的生命要在木工的手中獲得重生?!边@是著名的木匠George Nakashima的一句名言,也是張琳時時告誡自己的一句話。尊重每一塊木頭,讀懂它們,才開始動手,哪怕耗費幾年的時間。他對待煙斗的執(zhí)著態(tài)度,最終用自己的作品做了最好的詮釋,也得到煙斗客們的一致認可。而來自專家的肯定更令人鼓舞,在上海舉辦的煙斗大會上,很多煙斗客拿著自己做的煙斗,請國際煙斗協(xié)會的會長評價,他都點頭說好,只有在看了張琳的煙斗后問他:“你的這些煙斗賣嗎?”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