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維
矮小的石楠是作綠化裝飾之用,形狀整齊,枝頭露著尖尖的紅葉,陽光熹微,葉片灼灼,令人為之一振,紅色的刺激瞬間點燃了遠離陽光長久沉浸書本的神經。四月的天,微雨輕下,簌簌的雨滋潤了石楠的葉片,即便你依然一個人站在天宇下,因為石楠的精神,你的孤獨和落寞也就有了某種豐富的含義,而不是那種病態(tài)的、痛苦的徘徊……
而很多古人對石楠寄予了太多的深情,讀之甚覺沉重。唐朝權德輿《石楠樹》云,“石楠紅葉透簾春,憶得妝成下錦茵。”睹物思人,窗外石楠紅葉子通透的紅,擊中了主人公的痛點,往事聯(lián)翩,盈盈中喚起了舊時的記憶。而下兩句堪稱經典:“試折一枝含萬恨,分明說向夢中人?!陛p折一枝石楠,捧在手中,萬恨穿心,情何以堪?其實,我想不必,月光灑滿小院,千里嬋娟,天涯共此時,失去了的并不是真正的失去,它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于各自的心隅里,不必去翻撿,各自安好……
當我還停留在石楠紅葉抖擻的世界里時,另一方的石楠花已盛開了。曾經無知的我以為石楠不會開花,很多的植物我們都想當然地認為它們不會開花,比如玉樹,可玉樹卻悄悄開花了,驚艷了一方天空。
有一天,散步某一處公園,滿目石楠花,遠觀,枝頭蓬勃,花冠累累,花枝簇擁,挨挨擠擠;近看,花色潔白,花絲細長,花藥點點,花瓣片片精致。有月光的夜里,站在石楠花下,皎潔的月光灑落在枝頭,仰頭觀望,清風徐來,花影晃動,此情此景,歸有光的“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的名句瞬間躍出。
相傳唐明皇在迫不得已殺掉楊貴妃后,思念成疾,竟將愛思寄托于石楠花。石楠花的清麗端莊讓他想起了楊貴妃,于是他將石楠花改為了“端正樹”,因為在京都楊貴妃梳頭的地方叫端正樓。不管后人如何評說楊貴妃,唐明皇的心里始終認為楊貴妃如石楠花那樣的清媚、端莊。在石楠花這里,寄寓了他對愛妃的款款深情。我輕輕緩步走過石楠花叢,花兒輕掃衣襟,暗香盈滿鼻息,幽靜如斯,煩心頓消!
石楠花又名千年紅、扇骨木,石楠一年四季都是不衰敗的,常綠灌木,因而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特別是它密密挨擠的冠狀花,殊勝其他花木,引得眾多詩人為它傾倒,唐朝王建有詩云:“留得行人忘卻歸,雨中須是石楠枝。”使行人流連忘返的是靜靜佇立的石楠花,她默默佇立,沒有雨潤,依然翠綠;沒有金風,儼然透紅。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我常想,石楠,石楠,“石”字仿佛在昭示她倔強的性格,鏗鏘是也;而花的秀麗無不詮釋生命的多姿,繁華是也。其藥用價值也很高,具有鎮(zhèn)靜解毒之效。對于環(huán)境,有凈化空氣、吸附霧霾的作用。
石楠花的花語是“孤獨寂寞、莊重威嚴、索然無味”,石楠花沒有桃花的妖嬈,沒有牡丹的華貴,沒有櫻花的漫天飛舞。她只是莊重、矜持地看著這個世界,不會招蜂引蝶,樸實無華,內斂穩(wěn)重。微風吹來,頻頻頷首,儀態(tài)萬方,卓爾不群?!安恢艺咧^我何求,知我者謂我心憂”,她的孤獨未必被世人理解,她的莊嚴也未必被流俗接納,故,可能也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
《述異記》記載:“曲阜城有顏回墓,墓上石楠二株,可三四十圍。土人云,顏回手植之木?!鳖伝匾缘滦兄Q,孔門弟子的首賢,居陋巷而不改其節(jié),英年早逝,孔子慟哭欲絕。其墓上的石楠樹不管是手植還是后人栽種,都跟顏子的孤獨、寂寞不被人了解的性格吻合??鬃佣蛴陉?、蔡,困頓不堪,子貢換米來,顏回做飯,有塵埃掉入粥中,顏回不舍,食之。
被子貢誤解,只有孔子一直信他,幸虧后來大家知道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