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各舉辦城市一直飽受氣候困擾,索契也不例外。研究表明,隨著氣候變暖,到本世紀末,19個前冬奧會舉辦城市中,將剩6個還具備舉辦條件。索契冬奧會的尷尬,已經(jīng)給冬奧會的組織者以及申辦城市提了醒,這其中即包括正在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北京和張家口。
南方周末記者 馮潔
南方周末實習生 唐悅 發(fā)自廣州
“一切都取決于天氣”
墨鏡、海灘、比基尼,高頻出鏡的“索契三寶”。在俄羅斯大部分地區(qū)還天寒地凍的時候,最該冷的索契卻熱出了世界紀錄——動輒19攝氏度的高溫,甚至熱過2004年夏天的雅典。
為防體溫過高,參加女子10公里越野滑雪賽的美國隊員蘇菲·考德威爾和薩迪爾·比約恩森一身短打出場,大雪地搭配無袖衫亮瞎全場。
為避免氣溫升高發(fā)生意外,2014年2月14日的高山速降比原定時間提早一小時開賽,障礙滑雪則推遲五小時。
即便如此,對于空中技巧、U形池等雪上項目而言,多余的溫度是致命的,選手摔傷事故頻發(fā)。這其中就包括中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隊隊長劉忠慶。
不僅索契,冬奧會各舉辦城市一直飽受氣候困擾。
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暴雨加缺雪,組委會負責人甚至進寺廟祈雪。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因為缺雪,商鋪和飯店打出“想念雪”的牌子。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冬奧會,組委會不惜動用300輛卡車和數(shù)架直升機運雪。
中國國內(nèi)的冬運會也不能幸免。2012年初在吉林舉行的第12屆冬運會,因吉林市正經(jīng)歷暖冬造成的缺雪,北大壺滑雪場提前幾個月就出動幾十臺造雪機,24小時不間斷人工造雪,還組織人力背雪上山,代價高昂。
用技術手段應對冬奧會“雪荒”已是常態(tài)。
2013年索契遭遇“暖冬”時,組委會就已經(jīng)準備開始一場“冰雪保衛(wèi)戰(zhàn)”——斥巨資在賽場附近修建了儲雪設施,花費一年時間囤積了45萬立方米的積雪,還購置了500套造雪機,以備不時之需。
按照國際奧委會發(fā)言人馬克·亞當?shù)恼f法,“一切都取決于天氣”。
被忽視的氣候變暖
索契冬奧會的比賽開始前,一個由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和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管理中心的學者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fā)布了最新研究,而該研究則為冬奧會的未來描繪了一幅暗淡圖景。
從2013年春天開始,研究團隊的丹尼爾·斯科特教授和羅伯特·斯泰格爾博士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收集和分析冬奧會的歷史數(shù)據(jù)。此前他們在氣候變化和旅游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已經(jīng)有相關的背景資料和一個模擬無人造雪情況下日常積雪深度的模型。
這項名為全球變化與旅游業(yè)的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暖,有條件舉辦冬奧會的地方會越來越少。
如果全球變暖的預測相對準確,到本世紀末,19個前冬奧會舉辦城市中,將只剩6個還具備舉辦條件,而索契將不在名單中。即便基于最保守的預測,幾十年后,也將只剩11個還能勝任。
而那些適合比賽的、更冷的山區(qū)城市可能不具備容納眾多運動員、觀眾和組織者的基礎設施?!岸瑠W會合適地點數(shù)量的減少,也意味著一些傳統(tǒng)的冬季旅游區(qū)域處于危險中?!绷_伯特·斯泰格爾博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這也表明,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我們選擇低排放還是高排放模式,對這些冬季運動區(qū)域的影響會很不同”。
另一個數(shù)據(jù)也觸目驚心。冬奧會舉辦地2月的白天平均氣溫,從1920年到1959年的0.4℃,經(jīng)過了1960年到1990年的3.1℃,在本世紀內(nèi)預計將上升為7.8℃。到本世紀中,前冬奧會舉辦地還要升溫1.9℃到2.1℃,到本世紀晚期,這一升溫更是高達2.7℃到4.4℃。
在羅伯特·斯泰格爾博士看來,新技術的發(fā)展將抵消一部分氣候變暖對滑雪場的影響,比如更不易融化的人造雪。但這樣一來,冬奧會是否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就成了問題。
事實上,即便不缺天然雪,為了保持硬度又不易融化,從跳臺到雪道,人工造雪等技術在冬季運動會中的應用已經(jīng)相當廣泛?!安扇∪斯ご胧┑谋匾栽从跉夂蚨嘧?、變化幅度的增加,以及冬奧會本身的重要性。”羅伯特·斯泰格爾表示。
這意味著,對于賽事組織者而言,將氣候因素導致冬奧會項目取消的風險降到最低的關切遠勝于氣候變化本身。
正是看到了巨大反差——冬奧會組織者一邊花大價錢臨時解決技術問題,一邊忽視長期的全球變暖,全球變化與旅游業(yè)研究團隊希望通過奧運會這樣一個處于風險中的全球性體育競賽,引起人們對氣候變化的真正重視。
為此,上述研究小組建議將冬奧會的舉辦權(quán)給予那些氣候上適宜且有高標準環(huán)保法律的地方?!耙蕴烊谎榛A的旅游業(yè)比冬季奧運會本身更具未來,因為它們能夠在冬奧會之后,更久且更實際地使用奧運場館。”
樂觀的中國,“不確定”的氣候
索契冬奧會的尷尬,已經(jīng)為其他冬奧會申辦城市提了醒。
2013年11月,中國奧委會宣布支持北京、張家口聯(lián)合的“北張組合”,以北京的名義申辦2022年冬奧會。很快,“北張組合”的場館規(guī)劃選址揭曉,如果申辦成功,北京將主要負責冰上項目,張家口則承擔大部分雪上比賽。
2014年2月9日,信心滿滿的北京市副市長楊曉超還代表聯(lián)合申辦代表團在索契冬奧會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公開闡述申辦思路。
在又一次的申奧熱情下,北京期待重演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巨大成功,張家口則寄望于搭上奧運概念拉動當?shù)亟?jīng)濟。
和其他申奧城市一樣,北京和張家口早早就做起了氣候預測方面的準備。
北京市氣候中心曾對外解釋,冰上項目均在室內(nèi)進行,對氣溫、降雪要求不多,北京足以勝任。而計劃承擔雪上項目的張家口,地處蒙古高原邊緣,是燕山、太行山山脈余脈的交匯處,當?shù)氐匦螚l件利于冬季降水。
讓張家口樂觀的還有每年1月到2月份平均8場的降雪數(shù)據(jù),而1、2月份,按慣例正是冬奧會舉辦的時間。張家口冬季較長,從11月初持續(xù)到來年4月初??赡軐⒆鳛槎瑠W會滑雪場的崇禮地區(qū),近10年雪季累計降水量達到514毫米,年均降雪厚度達1米以上,積雪期長達8個月。
此外,張家口位置更靠北,冬季氣溫較北京低,積雪時間更長,也利于雪場進行人工造雪。此前,張家口市市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shù)卣趯嵤┑脑浦菟畮煺{(diào)水工程,蓄水量1億立方米,年可調(diào)水0.3億立方米,可保障人工造雪用水。在出現(xiàn)降雪極端偏少年份時,可以通過造雪滿足冬奧會對雪量的要求。
相對于北京和張家口兩個申辦城市的熱情樂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提示注意“不確定性”。巢清塵在中國氣象局工作多年,也是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科學家。
據(jù)她介紹,本世紀以來全球溫度仍是上升的。全球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14個最暖年份中,除1998年以外,其余13個均出現(xiàn)在本世紀。中國的變暖仍然明顯。但2001-2010年冬季(12-2月)東北和華北北部溫度是變冷的,張家口和北京位置處于華北中北部。再具體到冬奧會舉行的時間,比如北京今年1月-2月15日都是比常年偏暖,但2月1-15日是偏冷。
“這些都是過去的規(guī)律,對未來的預測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需要仔細分析?!背睬鍓m依據(jù)當年曾參與過北京奧運會天氣保障的經(jīng)驗認為,冬奧會的時間選擇需要分析后給出天冷的可能性最大的時間段。
北京林業(yè)大學綠色傳播中心主任李鐵錚看到的則是,“大家都很關注冬奧會,卻很少想到氣候變化會讓冬奧會無雪可滑?!?/p>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申辦成功)八年后的氣候變化是否會影響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的比賽很難預測,雖然人工造雪等技術手段可以解決一些賽事難題,但他提醒注意兩個字,“代價”。
(南方周末實習生彭揚剛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