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科普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0A-
0072-01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科普文相較于其他課文沒有生動的情節(jié)與豐富的情感??破瘴牡慕虒W常常是學生讀課文,教師講概念,教學過程索然無味。其實,教師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輔助措施,同樣可以使科普文的課堂教學引人入勝、扣人心弦。
一、擬人化,讓童趣飛揚
兒童天生富于表現(xiàn)力和想象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階段科普文擬人化的表達特征,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本劇表演(輔以一定的道具)等方法,將文中角色“擬人化”,拉近文本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引導學生在富有趣味性的表達中學習科學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人類的“老師”》時,教師利用道具呈現(xiàn)一只可愛的蝙蝠形象,通過讓“蝙蝠”說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同學們,我是一名老師,我將自己最獨特的本領毫無保留地教給了聰明的人類。人類學了這項本領之后,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可以讓飛機在天空中安全地飛行。你們知道人類從我這里學到了什么本領嗎?”另外,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擬人化的表達中理解和吸收科普文知識,也是喚醒童趣、將學生帶入文本的有效措施之一。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航天飛機》一課中,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年之后,飛機與航天飛機再一次相遇了,飛機興奮地喊道:“嘿,航天飛機,你知道嗎?我也有我的長處呢!……”你知道飛機和航天飛機接下來會說些什么嗎?教師引導學生想象飛機與航天飛機的第二次對話,讓學生在一問一答中理解了飛機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繪圖畫,讓形象鮮活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具體可感知的事物容易引發(fā)他們的興趣和關注??破瘴闹械闹R,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解釋、說明,學生常常難以充分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依據(jù)課文內容進行繪圖,通過直觀的手段理解文本的條理和邏輯。
根據(jù)課文內容和學生思維特點,可以靈活地安排繪圖和讀文兩者之間的次序。一是先畫后讀:在呈現(xiàn)課題之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畫出自己心目中課題提示的形象,再通過閱讀進行對照和修正,從而讓形象更加豐滿鮮明。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水上飛機》一課,筆者先讓學生畫一畫他們想象中的水上飛機是什么樣子。有的畫出了帶有船槳的飛機,有的飛機帶著風帆,還有的拖著鐵錨呢。接著教師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象與課文中的飛機進行對比映照,讓學生理解水上飛機設計上的一些簡單原理。二是先讀后畫:通過閱讀,讓學生在腦海中勾勒出畫面,再讓他們用畫筆畫出來。比如學習了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海底世界》一課后,學生們畫出了像星星一樣的深海魚、慢慢爬行的海參、比火車還要快的梭子魚等,神秘的海底世界在他們眼中變得更加奇妙,這充分勾起了他們探索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三、制名片,讓重點突出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制作名片,讓學生主動地尋找課文重點,將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以較為新穎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教師要對制作名片的要求、過程進行指導,讓他們知道名片的基本格式。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恐龍》一課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中一種恐龍,根據(jù)其特點繪制成風格各異的名片。教師適時組織學生交流,同學間互相交換名片,介紹自己喜歡的恐龍的體型特征和生活習性,學生在交流中發(fā)展了表達能力,提升了整體認知水平。學生在文本的二次創(chuàng)編過程中,自主閱讀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激活,為科普文教學增添了樂趣。
四、列表格,讓脈絡明晰
列表格是對課文內容的條理性歸納,便于學生記憶、對比和思考,它能將閱讀信息濃縮成簡練的文字,并進行合理地擺放,是學生對科普文理解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表格的制作不要求千篇一律,要更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個性體驗;不要求特別規(guī)范,應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允許別具一格。如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霧凇》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完成如下表格,學生在填寫表格的過程對霧凇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
根據(jù)表格信息集中、條理清晰的特點,還可以利用表格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區(qū)分異同。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金蟬脫殼》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蠶姑娘》中的內容,通過列表的形式,對比兩種小動物在生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特征,讓他們初步體會大自然中奇妙無比的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
科普文的教學形式應當不拘一格,教師對各種形式的靈活運用,應強調學生對閱讀信息的獨立思考和個性理解,突出形式上的新鮮和多樣,引發(fā)學生對科普文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欲望。
(責編 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