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長春西汀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心理狀態(tài)、神經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方法 選擇腦卒中伴有抑郁和焦慮患者7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予以營養(yǎng)腦細胞及改善腦微循環(huán)等治療,觀察組在此治療基礎上予以長春西汀聯(lián)合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治療,對照組在此治療基礎上予以單純長春西汀治療,兩組療程均為2周。 結果 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HAMD和HAMA評分均有明顯下降(P < 0.05或P <0.01),且觀察組下降的幅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 < 0.05);同時兩組患者CNS評分較前明顯下降,F(xiàn)MA評分和MMSE評分均較前明顯上升(P < 0.05或P < 0.01),且觀察組下降或上升幅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 < 0.05)。 結論 長春西汀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利于患者抑郁和焦慮癥狀的改善,促進患者神經和運動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減少患者致殘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 腦卒中;抑郁;焦慮;長春西汀;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4-0112-03
抑郁和焦慮是腦卒中伴有最常見的情感障礙,發(fā)病率高達20%~45%,可減緩患者神經及運動功能恢復,引起患者認知功能下降,因此,對伴有抑郁和焦慮癥狀的腦卒中患者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經及認知功能[1,2]。長春西汀是從植物中提取的一種腦血管擴張劑。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其具有改善腦卒中患者神經及認知功能的作用[3]。本文觀察了長春西汀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心理狀態(tài)、神經及認知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神經科住院治療的74例腦卒中伴抑郁和焦慮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符合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4],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排除標準:伴有嚴重意識、認知、語言功能障礙患者;以往有抑郁、焦慮等癥狀及神經精神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將納入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6例;年齡42~89歲,平均(71.5±7.2)歲;病程12~46 d,平均(35.8±7.8)d;腦梗死28例,腦出血9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8例;年齡40~88歲,平均(70.8±6.9)歲;病程14~49 d,平均(36.2±7.5)d;腦梗死30例,腦出血7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和腦卒中類型等比較,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 > 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予以營養(yǎng)腦細胞及改善腦微循環(huán)等治療,觀察組在此治療基礎上予以長春西汀聯(lián)合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單純長春西汀治療,兩組療程均為2周。具體方法:長春西汀針(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10224)30 mg加入0.9%氯化鈉溶液250 mL靜滴,1次/d。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的具體內容包括:①心理干預:通過傾聽、關注和同情取得患者的信任,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臨床癥狀,積極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及心理疏導,消除其心理壓力,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②認知干預: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腦卒中的基本知識,采用認知功能重建和新建的方法,改變患者既往有關腦卒中錯誤的認識,建立主動認知的新模式;③康復干預:根據患者病情的程度及病程不同階段及患者的神經、運動、肌力和認知狀態(tài),采用積極有效早期康復訓練方法,逐漸恢復神經、認知及運動活動能力。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和焦慮等心理癥狀、神經、運動及認知功能的變化。
1.3 觀察指標
1.3.1 抑郁和焦慮癥狀評定[5]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分別評定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癥狀。
1.3.2 神經、運動和認知功能評估[6] 采用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表(CNS)、簡化Fugl-Meyer運動評分(FMA)和簡明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評分(MMSE)分別評定患者神經、運動和認知功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和焦慮癥狀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HAMD和HAMA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 > 0.05)。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HAMD和HAMA評分均較前明顯下降(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t = 2.22、2.39,P < 0.05或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t = 2.89、2.31,P < 0.01),且觀察組下降的幅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t = 2.28、2.35,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運動和認知功能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CNS評分、FMA評分和MMSE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 > 0.05)。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CNS評分較前明顯下降,F(xiàn)MA評分和MMSE評分均較前明顯上升(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t = 2.37、2.24、2.15,P < 0.05或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t = 3.41、2.97、2.89,P < 0.01),且觀察組下降或上升幅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t = 2.23、2.39、2.14,P < 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腦卒中的發(fā)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也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腦卒中后伴有抑郁、焦慮障礙的發(fā)病率很高,不但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不利于患者神經、運動及認知功能的恢復,給患者及家屬帶來較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需積極有效地進行早期處理[7]。目前研究已證實腦卒中后抑郁、焦慮障礙是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各種因素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心理因素起著極其重要作用[8,9]。因此,對伴有抑郁、焦慮癥狀的腦卒中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加用心理護理干預,能促進患者心理癥狀的改善,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減少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神經、運動及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10,11]。
長春西汀是從夾竹桃科小曼長春花中提取并合成的一種阿撲長春胺酸乙酯制劑,能選擇性抑制cGMP-磷酸二酯酶,使血管平滑肌細胞內cGMP濃度上升,促進血管平滑肌擴張,從而使椎基底動脈和頸內動脈血供增加,改善患者腦微循環(huán),進而使大腦對缺氧及缺血的耐受力增加[12];同時長春西汀也是一種乙酰膽堿促效劑,能使腦干5-羥色胺及去甲腎上腺能的活性增強[13]。沈濤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長春西汀能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神經、認知和社會活動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預后。陳炳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長春西汀能明顯改善腦梗死患者的神經、運動及認知功能,有利于認知功能改善和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兩組HAMD和HAMA評分均有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下降的幅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同時兩組患者CNS評分較前明顯下降,F(xiàn)MA評分和MMSE評分均較前明顯上升,且觀察組下降或上升幅度與對照組比較更顯著。提示長春西汀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抑郁和焦慮癥狀的改善,促進患者神經和運動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減少患者致殘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與預后。
總之,長春西汀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抑郁和焦慮癥狀的改善,促進患者神經和運動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減少患者致殘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預后,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永珍,龍潔. 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學研究現(xiàn)狀[J]. 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0,8(6):340.
[2] Joosten-Weyn, Banningh L, Vernooij-Dassen M,et a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coping with an uncertain label[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8,23(2):148-154.
[3] 曹燕滔,李振洲,劉燕,等. 長春西汀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觀察[J]. 山東醫(yī)藥,2008,48 (41):65-66.
[4] 陳清棠.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 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6.
[5] 蘇占清,康冰,朱運齋,等. 腦卒中后情緒障礙的臨床分析[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 16 (7):471-473.
[6] 胡昔權,竇祖林,朱洪翔,等. 認知干預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隨機單盲法研究[J]. 中國臨床康復,2003,7(10):1521-1522.
[7] Liu M, Wu B, Wang WZ, et al. Stroke in China: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s trategies[J]. Lancet Neurol,2007,6(5):456-464.
[8] Joubert J, Reid C, Joubert L, et al. Risk factor management and depression post-stroke: The value of an integrated model of care[J]. J Clin Nearosci,2006,13(1):84-90.
[9] Hsieh Lp, Kao Hi. Depressive symptoms following ischemic stroke: a study of 207 patients[J]. Acta Neurol Twsiwan,2005,14(4):187-190.
[10] 安中平,王艷,王景華,等. 腦卒中后焦慮和抑郁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0,36(9):562-564.
[11] Jaillard A, Grand S, Le Bas JF, et al. Predicting cognitive dysfunctioning in nondemented patients early after stroke[J]. Cerebrovasc Dis,2010,29(5):415-423.
[12] 管雅琳,于長申,紀勇. 長春西汀治療腦梗死后認知障礙的分析[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24):2997-2998.
[13] 郝晉東,王梅康,武程程. 長春西汀對血管性癡呆認知功能障礙改善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9):699-701.
[14] 沈濤. 長春西汀治療腦卒中后認知障礙30例[J]. 醫(yī)藥導報,2009,28(2):195-196.
[15] 陳炳,劉曉萍,楊勇,等. 長春西汀治療腦梗死后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4):61-62.
(收稿日期: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