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對比高千伏(HKV)和DR攝片診斷和檢出塵肺結果。 方法 對183例塵肺患者分別使用HKV和DR進行檢查與診斷,對兩組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 兩組塵肺總檢出率經卡方值檢驗,χ2=0.127,P = 0.721>0.05,Ⅰ期檢出率χ2=0.193,P = 0.661>0.05,Ⅱ期檢出率χ2=1.880,P = 0.170>0.05,Ⅲ期檢出率χ2=0.232,P = 0.630>0.05,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結論 HKV片和DR診斷結果無顯著差異,且都具高檢出率特點,臨床可廣泛應用數字化DR攝片,并作為診斷塵肺的主要篩查手段。
[關鍵詞] 高千伏;DR;塵肺;診斷
[中圖分類號] R816.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5-0060-03
HKV radiography and DR ra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ontrast analysis of 183 cases of pneumoconiosis
HAN Yang 1 GU Lianbing 2
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Hangzhou City Preventive Health Care Clinics,Hangzhou 310014,China;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Tumo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HKV radiography (HKV) and DR ra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silicosis and detected results. Methods In 183 cases of pneumoconiosis patients respectively using HKV radiography and DR for inspection and diagno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two groups. Results Two groups of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chi-square value was 0.127,P = 0.721>0.05;Stage Ⅰ detection chi-square value was 0.193 ,P = 0.661>0.05;Stage Ⅱ detection chi-square value was 1.880,P = 0.170>0.05. Stage Ⅲ detection chi-square value was 0.232,P = 0.630>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HKV radiography and DR diagnosis result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have the high detection rate, clinical can be widely used DR digital radiography, and as the main screening of diagnosis of pneumoconiosis.
[Key words] HKV;DR;Pneumoconiosis;Diagnosis
針對主要職業(yè)病的檢查和診斷,我國具有相應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其中要求塵肺X 射線檢查必須使用高千伏(HKV)攝影技術,以清晰顯示1 mm以下的小陰影及肺間質改變。HKV攝影時,由于人體對X射線吸收以康普頓效應為主,故產生大量散射線;DR(數字化X線攝影)使圖像寬容度和清晰度更高,不僅銳利度增加,圖像信息豐富,密度分辨力也大為增加,因縮短曝光時間和減少曝光量,同時也減少了運動偽影和散射線對圖像質量的影響,以及受檢者的接受劑量,但缺點是對比度降低[1]。由于塵肺等慢性職業(yè)病具有遲發(fā)特點,一旦發(fā)病往往難以治愈,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影響勞動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對這類職業(yè)病患者進行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和預防在先尤為重要。為了在實際操作中更廣泛推廣和使用DR或胸部CT 檢查等多種輔助檢查手段,及早掌握塵肺發(fā)病及并發(fā)癥狀況,對癥治療,延緩病情發(fā)展,本研究將183例患者分別應用高千伏X線胸片與DR片檢查,對其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從而使塵肺病診斷在不斷發(fā)展的數字化攝影實踐和應用中不斷完善,并進一步考證DR對矽肺的檢出和分級準確度。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按照塵肺診斷標準[2],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在我防制中心已經確診的183例患者作為自愿參加研究的受檢對象,分別進行HKV(高千伏)和DR檢查。其中男177例,女6例;年齡28~64歲,平均年齡(48.20±7.30)歲;接觸二氧化硅粉塵微粒史2~30年,平均(17.90±4.90)年。臨床確診Ⅰ期116例,Ⅱ期39例,Ⅲ期28例。
1.2 檢查方法
HKV攝片使用GE silhouette VR系列 X光機,攝片條件為125 kV,100 mA,曝光量3~10 mAs,用小焦點(一般1.0 mm 以下);DR檢查使用日本產東芝數字化攝影系統(tǒng)E7252,條件為120~ 140 kV, 100 mA, 用小焦點,攝片距離1.8 m,曝光時間短, 后前位胸片不超過0.1 s,曝光量一般在2~8 mAs。
1.3 評價標準及方法
由本中心5位職業(yè)病診斷醫(yī)師,嚴格按照GBZ70-2009《塵肺病診斷標準》進行胸片評定及出具診斷結果。
塵肺Ⅰ期:肺野有確定的矽結節(jié),直徑2 cm肺內可見十個左右較集中結節(jié),直徑約1~2 mm,尚伴兩肺紋理普遍增多,增粗及網狀影,肺門影可增大。Ⅱ期:矽肺結節(jié)增多,增大,分布范圍達四個肺區(qū),結節(jié)可融合為團塊,直徑1~2 cm,肺門影增大。Ⅲ期:矽肺結節(jié)融合成大陰影,呈長圓形塊狀影,最大直徑2 cm以上,明顯肺氣腫,胸膜增厚、粘連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HKV 與DR檢出塵肺比較
2.1.1 HKV 與DR總體檢出塵肺比較 183例受檢者中,運用HKV攝片確診塵肺患者149例,檢出率81.42%;運用DR檢查檢出塵肺患者158例,檢出率86.34%。見表1。
表1 受檢者使用HKV和DR檢出率比較[n(%)]
經χ2檢驗,χ2=0.127,P = 0.721>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尚不能認為兩種檢測方法檢出率有差異。見表2。
表2 HKV和 DR檢出塵肺總體結果χ2檢驗
2.1.2 HKV 與DR對I期塵肺檢出比較 經χ2檢驗,χ2=0.193,P = 0.661>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尚不能認為兩種檢測方法在Ⅰ期塵肺中檢出率有差異。見表3。
表3 HKV和 DR檢出I期塵肺比較
2.1.3 HKV 與DR對Ⅱ期塵肺檢出比較 經χ2檢驗,χ2=1.880,P = 0.170>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尚不能認為兩種檢測方法在Ⅱ期塵肺中檢出率有差異。見表4。
2.1.4 HKV 與DR對Ⅲ期塵肺檢出比較 經χ2檢驗,χ2=0.232,P = 0.630>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尚不能認為兩種檢測方法在Ⅲ期塵肺中檢出率有差異。見表5。
表5 HKV和 DR檢出Ⅲ期塵肺χ2檢驗
2.2 DR檢查結果描述
183例受檢者中,142例肺野肺紋理增多,肺內有彌漫分布的小結節(jié)陰影,直徑2~10 mm不等,邊界不清楚,以中下肺野密集為主,少部分有融合。120例上、中肺野內有多發(fā)斑片狀陰影,邊緣欠規(guī)則,密度不均勻;35例肺內大片狀陰影內有空洞影;13例發(fā)現彌漫的肺氣腫;14例肺門淋巴結腫大;26例肺門和縱隔內有淋巴結鈣化;9例中下肺內有網狀陰影;12例有胸膜增厚等。
高千伏片 DR胸片
圖1 高千伏圖像和DR圖像的對比
無塵肺胸片 Ⅰ期塵肺胸片
圖2 無塵肺和I期塵肺圖像對比
3 討論
3.1 塵肺已成為職業(yè)病之首
從希波克拉底時代,矽肺就被認為是由職業(yè)接觸所致,這種古老的疾病一直在危害著礦工和從事有害粉塵作業(yè)的工人[3, 4]。衛(wèi)生部數據顯示,我國有約1 600萬家企業(yè)存在有毒有害作業(yè)場所,約2億勞動者在從事勞動過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職業(yè)病危害。其中塵肺發(fā)病率高居職業(yè)病之首。截至2010年底,全國累計報告職業(yè)病74.99萬例,其中塵肺病67.65萬例,占比90.21%,病死率超過20%。但有關專家調查發(fā)現,能夠做職業(yè)病診斷并在疾控中心登記的,僅為塵肺患者10%~20%。而矽肺是因長期吸入含大量游離二氧化硅粉塵微粒而引起的,以硅結節(jié)形成和肺廣泛纖維化為病變特征的塵肺,是塵肺中最常見、進展最快、危害最嚴重的一種[5]。我國每年新增矽肺病例約上萬例,現有矽肺病人44萬多例[6]。因此,早期診斷和檢測發(fā)現塵肺患者尤為重要。
3.2 塵肺診斷應用標準日趨完善
我國現擁有DR系統(tǒng)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日益增多,但從事職業(yè)病體檢、診斷的專業(yè)機構較少,鮮見相關報道。日本學者已在塵肺病診斷中應用CR、DR 和傳統(tǒng)高千伏X線攝影,并進行相應對比,制定出世界第一套塵肺病診斷數字化X線標準片[7],美國與德國也發(fā)表過相關報道[8,9],我國在這方面正積極研究與探討。據最新消息,中國將會很快出臺屬于本土的數字化DR塵肺診斷標準片,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數字化X線塵肺診斷標準片的國家。
3.3 兩種塵肺檢查方法的對比與確診
目前,國內外都在研究DR技術應用于塵肺病診斷的可行性,高千伏胸片和DR胸片的塵肺診斷結果一致性比較是其中重要一環(huán)。為避免胸片質量對診斷結果的影響,本次研究對DR胸片和高千伏胸片的拍攝和沖洗過程進行嚴格控制。對于DR胸片,除了X線機和打印機的設置外DR工作站上的灰度和圖像增強等圖像后處理參數的設置至關重要。對比合適和光密度佳主要與灰度參數有關,紋理清晰與灰度和圖像增強參數均有關系。本研究183例患者的高千伏檢查結果與DR檢查結果對比分析顯示,不論是兩組塵肺檢出率總體比較還是Ⅰ、Ⅱ、Ⅲ各期比較,經卡方檢驗,P均>0.05,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使用兩種方法所拍胸片診斷與檢測結果相似。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在保證胸片質量和降低讀片差異后DR胸片和高千伏胸片在診斷塵肺的期別和總體密度上有較好的一致性,說明DR胸片在解決胸片質量等技術問題后,可以用于塵肺病診斷。
3.4 DR數字化攝片將應用于塵肺病診斷
很多職業(yè)病特別是塵肺病為漸進不可逆性疾病,無法根治,但卻完全可以預防[10]。塵肺病的診斷方法正在實踐和應用中不斷完善[11],建議在塵肺的診療中盡量使用DR聯合高千伏攝片和胸部CT檢查,多種手段并用,將更加有利于保障塵肺的診斷質量和準確率。當前,在塵肺病數字化X線攝影的國家標準片尚未出臺前,DR攝片影像雖不能作為診斷塵肺的唯一標準,但其檢查結果可作為臨床篩查塵肺的重要手段。對有確切職業(yè)性粉塵接觸史和矽肺臨床表現的患者,雖然進行質量達標的HKV攝片對診斷矽肺病具有無可替代的方法和依據[12],但傳統(tǒng)的HKV攝影不僅要求技術人員須有高度責任感、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范等,還要具備熟悉設備性能、選擇最合適投照條件,訓練受檢者有效配合,以及熟練掌握暗室技術、顯影和定影液新鮮度,定期清洗和維護自動洗片等。相對于高千伏攝片而言,DR操作簡便,圖像質量好,層次豐富和信息準確,可清楚地顯示肺部細微結構,甚至肺野外帶直徑2 mm的血管影像能清晰可見,更易達到塵肺篩查的理想效果[13]。在后處理功能、簡化工作流程和存儲傳輸方面,降低患者吸收劑量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X線高千伏片。DR攝片將成為數字化X射線攝片的主流[14,15],不久的將來完全可替代高千伏胸片應用于塵肺病的診斷。
[參考文獻]
[1] 姜輝. X線數字攝影(DR)的臨床應用研究[J]. 實用醫(yī)技雜志,2005,12(4):428-429.
[2] 衛(wèi)生部. GBZ70-2009《塵肺病診斷標準》.
[3] 劉世杰. 為實現“全球消除矽肺國際規(guī)劃”而奮斗[J].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1998,(6):325-326.
[4] 靳清漢,李慶海,萬恩廣,等. 矽肺發(fā)病機理研究進展[J]. 濟寧醫(yī)學院學報,2008,31(4):332-334.
[5] 岳偉玲. 45例矽肺患者的X線胸片診斷分析[J]. 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10(24):98-99.
[6] 李世友,張華. 矽肺病X線高千伏胸片與CT的影像學診斷分析[J]. 臨床肺科雜志,2013,18(2):375-376.
[7] Takashima Y,Suganuma N,Sakurazawa H,et al. A flat-panel detector digital radiography and a storage phosphor computed radiography: screening for pneumoconioses[J]. J Occup Health, 2007,49(1):39-45.
[8] Zhringer M,Piekarski C,Saupe M,et al. Comparison of digital selenium radiography with an analog screen-film system in the diagnostic process of pneumoconiosis according to ILO classification[J]. Rofo, 2001,173(10):942-948.
[9] Franzblau A,Kazerooni EA,Sen A,et al. Comparison of digital radiographs with film radiograph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pneumoconiosis[J]. Acad Radiol,2009,16(6):669-677.
[10] 張啟鑫,王煒鈺,邱堅衛(wèi),等. 不同作業(yè)場所石工矽肺臨床和X線征象分析[J]. 職業(yè)與健康,2011,27(7):755-756.
[11] 李燕,趙德發(fā). 職業(yè)病臨床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探討[J]. 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12,27(6):376-377.
[12] 戴世明. 100例煤工塵肺的胸部X線與CT征象分析[J]. 臨床肺科雜志,2012,17(9):1592-1593.
[13] 陳春華,陳劍,甘琦,等.130例采礦工的矽肺影像學分析[J]. 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1):75-76,91.
[14] 楊立新,尹光平,楊文雨,等. 數字化X線攝影(DR)在塵肺篩查中的應用評價[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7):44-46.
[15] 陳來榮. 高千伏DR在塵肺病診斷及篩查中的應用研究[J]. 黑龍江醫(yī)藥,2012,25(6):923-924.
(收稿日期:20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