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我們的物理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物理教師應該充分把握住這次難得的機遇和挑戰(zhàn),為此,我們必須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促進物理教學的發(fā)展。本文主要探討新課改背景下物理課堂教學研究,旨在為物理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新課改 物理課堂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167-01
新課程改革標準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新課改迫在眉睫。新課改注重知識與技能,強調技能與知識同等重要,更加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而不是片面的看重學生的成績和學習的結果,增強了人文素質的教育。
一、改革教學理念
傳統(tǒng)的物理課堂教學,一節(jié)課45分鐘下來,幾乎全都是教師在講教材理論,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學生在課堂上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學生長期處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漸漸的養(yǎng)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不再積極的拓展思維、科學探究,一味的等待教師的教學,不主動思考,忽視了對學生科學探究的培養(yǎng)。而且實行的是統(tǒng)一教學,對待全班學生,實行統(tǒng)一指導、統(tǒng)一評價,缺乏針對性,忽視了地區(qū)差異和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礎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統(tǒng)一采取相同的方式進行教學,勢必滿足不了部分同學的需求,阻礙這些同學的發(fā)展和學習。而我們的新課程改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了。針對新課標的要求,物理教師應該進行適當?shù)恼{整和改革,首先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教學不是任務,而是義務和責任,教師不能夠為了完成任務而教,為考試而教,這樣的教學是毫無意義的。現(xiàn)代教學,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教師應該尊重學生,鼓勵和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所需,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意思維的培養(yǎng)。物理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生活中物理隨處可見,要培養(yǎng)學生多觀察、多思考的好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現(xiàn)象,更多的了解物理,形成物理概念。
二、注重學生發(fā)展的教學
(一)關注每一位學生
課堂教學并不是針對某一個學生來進行的,而是一大群學生,這個群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著自己的個性,有著自己獨特的特質,但是所有的學生都有著一個共性,那就是他們都是有尊嚴、求發(fā)展的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心每一位學生,時刻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多給予學生關愛和尊重,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要懂得容忍,還要積極的引導他們改正錯誤,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鼓勵他們自主學習,教會他們做人的基本原則和道理,讓他們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
(二)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物理課內容有些抽象性,有些學生認為這門課程很枯燥無味,不愛學習。實則相反,物理課是非常有樂趣,只要我們讓學生發(fā)現(xiàn)物理的“美”,學生就一定會喜歡上物理的學習,愛上物理課堂。教師應該努力讓物理的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讓課堂成為學生樂于享受的場所。
1.融洽的課堂氣氛
教與學是平等的,教師的教學應該是和學生的學習相互配合的,如果教師的教學得不到學生的回應,那么教學將會變得沒有意義。在課堂上,教師要主動走進學生的內心,和學生多溝通,鼓勵學生和自己交流,和學生真心相待,努力讓學生成為和自己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獲取學生的信任,雙方之間建立良好的友誼。同時,在物理課堂上,教師應該及時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尤其是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他們更加需要教師的肯定,一個小小的鼓勵就能夠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2.在教學中應盡量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情趣
物理的教學課堂之所以調動不了學生的積極性,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教學內容對學生而言沒有吸引力,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讓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例如,將抽象的教材內容變得具象化、故事化。在教學《磁場》這一課時,很多學生會覺得難以理解,因為磁場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沒有直觀的感受,學生難以對這一知識點有一個形象的認識。針對這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在課前引入一個小故事,以此來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比如說:大家都知道漢武帝嗎?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時,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江山業(yè)績。漢武帝年輕時雄才大略,但是到了晚年,卻非常迷信。有一天,有一位叫奕大的人求見,說是有一寶物要敬獻給漢武帝。奕大拿出一對棋子,振振有詞的說到,這叫斗棋,放在一起爭斗不已。漢武帝覺得很神奇,棋子哪里還能斗?于是命人拿來棋盤,奕大把兩只棋子靠近擺在一起,果然能夠‘相距不休’。不一會兒,奕大又換了個法子,讓兩顆棋子相互吸引,怎么樣也分不開。這斗棋引得漢武帝哈哈大笑,他感覺如獲至寶,立馬大賞奕大,封官賞爵。殊不知,這斗棋就是利用了磁場的原理,同學們都玩過“吸鐵石”吧?石頭為什么能夠互相吸引?你們想知道嗎?創(chuàng)設出這樣一個情境,勾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著再以多媒體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上的強烈沖劑,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指導學生“實驗探索”,體會學習的樂趣
教材中的知識點,往往都是經過了科學家不停的實驗探索而得出的結論,我們的教學,只是利用這些已經被研究出的成果來進行,而學生的學習也只是以這些理論為藍本。其實,世界上還有很多我們未知的事物和規(guī)律,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多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實驗,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探索精神,追求更深遠的知識。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物理課堂教學不應該繼續(xù)以片面的傳授理論知識為教學目標,不能夠把中高考作為教學目的,而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最終實現(xiàn)探究式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慧君.中學教師物理教學科研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9
[2]廖強.中學物理課堂中演示實驗有效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06)
作者簡介:
謝生強(1980-),男,本科,江蘇南京人,研究方向:物理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