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實證研究探討注意在英語搭配習得中的作用。20名高中生被隨機分在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的例句呈現(xiàn)形式類似于索引行。兩次后測和訪談的結(jié)果表明:(1)索引行比平常行更能讓學生注意目標搭配;(2)實驗組和對照組中注意到目標搭配的學生后測成績明顯好于沒注意到的學生;(3)就后測成績而言,索引行比平常行更優(yōu)越,但短期作用更明顯;(4)注意力在搭配習得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搭配習得 注意 語料庫 索引行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102-02
1.引言
學習搭配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觀察在文本中反復出現(xiàn)的大量例子。語料庫索引程序雖然提供眾多例子,但這些例子未經(jīng)預處理,學習起來比較費勁。詞雖然出現(xiàn)在豐富的語境中,但是語境中很多詞本身又是生詞。本實證研究筆者擬探討注意在英語搭配習得中的作用。研究問題如下:
(1)索引行比平常行更能讓學生注意目標形式嗎?
(2)實驗組和對照組中注意到目標形式的學生比沒注意到的成績更好嗎?
(3)就后測1的成績而言,索引行比平常行更優(yōu)越嗎?
(4)注意和能力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5)就后測2的成績而言,索引行還能保持對平常行的優(yōu)勢嗎?
2.研究方法
2.1被試
某英語夏令營的20名高中生全程參加了這項研究。他們被隨機分在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十人,準高二和準高三的學生各占一半。他們平均學了7年英語,閱讀能力足以理解多數(shù)語料輸出。
2.2過程
2.2.1前測
筆者首先讓學生閱讀新概念英語第四冊“運動精神”一文,在所有學生都不認識的詞中,筆者利用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四版(Summers,2003)附帶可讀光盤的索引程序,選擇了以下五個搭配模式(每個關鍵詞一個)作為研究材料:(1)amazed at; (2)inclination to do sth.; (3)deduce from; (4)be a disgrace to; 5.at a rate of sth.
2.2.2設計后測
測試的形式是單句改錯。所用句子確保難度相當,沒有生詞。Gass等(2003:506)聲稱,“改錯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到問題區(qū)域?!?/p>
2.2.3處理
所有被試參加了前測。實驗處理和后測1于次日進行。講義上的實驗材料同樣選自光盤。兩組被試的講義內(nèi)容相同但形式不同。實驗組的例句以目標搭配為中心對齊,并用黑體呈現(xiàn)目標搭配,類似于索引行?!袄猛伙@的顏色、粗體、下劃線、動態(tài)效果等多模態(tài)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對形式的有意注意”(劉升,2012:58)。
對照組例句中的目標搭配未作特殊處理。
任務結(jié)束筆者立即訪談每位被試(訪談1),了解他們是如何學習例句的,注意了哪些內(nèi)容。隨后進行后測1。最后,每位被試交卷時再一次被訪談(訪談2),了解他們是怎樣應對后測1的。
后測2于40天后進行。結(jié)束后筆者才對被試講解所有實驗材料。
2.3評分過程及分析
因為學習不能總是用二分法來測量,筆者試圖通過評分捕捉到“知識程度”的概念,特別是當回答不完全正確時。于是筆者對不正確的答案給0分,部分正確(找對錯誤但未改對)給1分,完全正確給2分。滿分為20分。
3.結(jié)果與討論
E2 =準高二實驗組;T1 =后測1;T2 =后測2;C2 =準高二對照組;E3 =準高三實驗組;C3 =準高三對照組
實驗組所有被試都在訪談1中提及目標搭配。在訪談2中,準高二60%的被試(A、B、D)和準高三80%的被試(K除外)提到了。“人們在對語言理解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記憶效果會更好”(王寅, 2010)。
而在對照組中,無人在訪談1中提到目標搭配。在訪談2中,準高二20%的被試(G)和準高三40%的被試(P、Q)提到了。該研究表明索引行比平常行更能讓學生注意目標形式。盡管實驗材料沒有明示被試注意目標搭配,還是有三人注意到了。學習無論有沒有外部引起的關注都能發(fā)生,這有利于強化自然進程,彌補學習者自己無法做到的(Gass等,2003:531)。輸入增強可由外部或內(nèi)部驅(qū)動。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條件分別反映了外部和內(nèi)部驅(qū)動的增強。
兩組中注意力被吸引到目標形式的被試人數(shù)共計13(G、P、Q和實驗組全體被試)。他們兩次后測分別取得16.3和12.5的均分。沒注意到的平均分只有8.9和7.3。從上述結(jié)果來看,注意力在搭配習得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注意的確能帶來能力的提高。
看來通過多種數(shù)據(jù)引發(fā)的方式探索學習者的內(nèi)部過程能夠獲取必要的證據(jù),以便更好地了解被試是如何完成特定任務的。如果本研究只進行訪談1,筆者就會少算三個注意到目標形式的被試。
后測1準高二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成績分別為15.2和11.2,而準高三則分別為17.6和10.8,整個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為16.4和11。因此,就后測1的成績而言,索引行比平常行更優(yōu)越。準高二對照組相對較高的平均分主要歸功于G被試的高分。這涉及到個體差異及其對注意的效應。在所有被試中,G就讀的高中最著名。
后測2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成績分別為11.5和9.9,具體而言準高二分別為9和10,準高三分別為14和9.8。雖然總體上索引行還能保持對平常行的優(yōu)勢,但差距已經(jīng)明顯比后測1小了。
除了N得滿分外,實驗組中的所有被試在后測2中退步很大。也許學習者在讀索引行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比較被動。在測試項目中,后測1的第2題和后測2的第10題正確率最低。講義上的目標搭配是“inclination to do sth. ”,只有“inclination to”用了黑體。多數(shù)實驗組被試無法識別后測中“inclination to doing sth.”的錯誤。
如果學生在讀正常顯示的例句時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現(xiàn)并總結(jié)內(nèi)在的規(guī)則,這種認知深度會使學生對知識記得更長更好。與實驗組的情況相反,對照組兩次后測成績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4.結(jié)論
本研究支持對目標形式的意識和其后續(xù)的識別、學習之間存在正面關系,從而印證了Schmidt的“注意假說”?!皼]有集中注意力的干預學習也能發(fā)生”(Gass等,2003:526)。注意在搭配習得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在突顯目標搭配的同時,教師能講清規(guī)則背后的道理,就可以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由于學生有權隨時退出英語夏令營,筆者必須防止他們對本研究感到厭倦,否則就無法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紤]到被試人數(shù)較少,本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可能不具普遍性。雖然所有被試隨機分成兩組,準高三最優(yōu)秀的兩個學生M和N碰巧都在實驗組。即使分在對照組,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和在實驗組同樣出色。
學習者偏好的學習風格或智力等學習者變量都可能影響結(jié)果,日后值得對這些變量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Gass, S.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ttention. Language Learning, 2003,53(3):497-545.
[2]劉升.更新教學理念,探索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模式——2012“英語語法教學與研究研修班”綜述.中國外語教育,2012,5(4):56-60.
[3]Summers,D.(director).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CD-ROM). 2003.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4]王寅.《認知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柳軼群(1979-),男,江蘇無錫人,中央音樂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和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