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又稱合作學習)于70年代率先興起于美國,目前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生學習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當前教育界所認可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如何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下做好歷史課堂的學生評價,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已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歷史課堂 評價 小組 合作 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48-01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睔v史新課程倡導了三大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在形式上有別于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它有力地挑戰(zhàn)了歷史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隨著歷史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怎樣對學生素質做出評價,并且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搞好歷史教學,是擺在合作探究方式教學改革下的一個突出問題。
一、原來的歷史課堂評價方法弊端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評價體系注重老師,忽視學生在歷史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學生的自覺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的發(fā)揮?;诂F(xiàn)代教育理論,評價方式應該體現(xiàn)這樣一個原則——那就是“以人為本”,要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作為評價的終極目標。要從觀念上真正“以學生為中心”,使評價能準確、公正、科學,真正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小組合作探究是一種學習方法,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往的學習方法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學習的革命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二、小組合作探究下的具體的評價方法
(一)學生發(fā)展的“潤滑劑”——學生之間的坦誠評價
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作用是巨大的。特別是在發(fā)揮同學之間的激勵作用時,發(fā)揮同伴的評價,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學會欣賞其他同學,婉轉地為其他同學提出要求,而不是只盯著同學的缺點,忽視同學的進步與優(yōu)點。這個可以通過組際互評來實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轉向大家合作達標。通過這種評價,可以使學生增強集體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并進一步提高其分析能力。這樣的組際互評,不但評知識掌握,而且評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一方面增強了參與合作的意識;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師評學生聽的局面,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拔业谋憩F(xiàn)你來評,你的表現(xiàn)我來議”,一來二去中,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能更加積極主動地發(fā)展。
(二)學生進步的“強化劑”——教師的激勵評價
教師的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保證??蓮娜矫嬷郑?/p>
1.對學生個人表現(xiàn)進行評價。教師對個人進行評價的首要意識是: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fā)展,重視評價的激勵功能。我們知道,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被肯定、被賞識的需要,每個人仿佛都是為了受賞識而生存。為此,教師應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tài)去尋找學生點滴的閃光點,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使他們的心靈在教師的賞識中得以舒展,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越來越自信。實踐表明,及時有效地呈現(xiàn)激勵性評價,能有效引起師生情感的共鳴。走進學生的心靈,使每個學生把小組合作學習當作展示自我的舞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獲得一種自我滿足感和成功感,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驗著理解、信任、友愛、尊重和鼓勵。
2.對合作狀況進行評價?!墩n程標準標》指出:“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參與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思考的發(fā)展水平等方面?!苯處熥鳛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要把課堂教學的著重點放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上,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精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關注學生合作狀況,關注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態(tài)度,及時作出合理的評價,即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
3.對合作效果進行評價。對合作效果的評價,主要是評價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有沒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否相互幫助,共同進步。評價的著力點定位在學生能否不斷進步與提高上。自己與自己的過去比,只要比自己過去有進步就算達到目標,即效果良好。
(三)學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劑”——學生的自我評價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嘗謂教而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币_到這樣的目的,必須使學生具備自我評價的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自我評價是被評者按照一定的評價目的與要求,對自身參與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等方面進行價值判斷。學生的自我評價,能使他們按既定的目標和標準,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檢測,作出正確的評價,是學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劑”。
三、具體的小組合作探究下的評價方法舉例
為了更好的實施小組合作探究下歷史課堂的評價問題,特舉例如下:
在《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這一節(jié)可提供如下收獲展示臺:
綜上所述,對學生素質的評價,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個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各自的優(yōu)勢智能領域,并運用評價促進學生將其優(yōu)勢智能領域的優(yōu)秀品質想其他智能領域遷移;應該注重對學生建構知識時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評價,把評價作為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應該采用師對生、生對生及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機制。而上述種種評價方式或指導思想上的轉變,無不體現(xiàn)著這樣一個原則——那就是“以人為本”,要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作為評價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周永林,《淺析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J],《今日中國教研》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