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姜拮抗性內(nèi)生細菌的篩選

      2013-12-31 00:00:00袁建軍
      科技資訊 2013年12期

      摘 要:從樂山市售生姜根狀莖中分離純化內(nèi)生細菌,并以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腸桿菌 (Escherichia coli (E.coli))、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為靶標菌進行抑菌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生姜中存在大量的內(nèi)生細菌,分離獲得的9個菌株對四種靶標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2個菌株(SJ1 and SJ9)抑菌效果非常顯著,相對抑菌率超過170%。

      關鍵詞:生姜 內(nèi)生細菌 分離 拮抗作用 篩選

      中圖分類號:S4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c)-0154-03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在中藥中是一種很重要的藥用植物,由于其性辛辣的特點,有發(fā)汗、驅(qū)寒、止嘔、解毒等多種功能[1],生姜中的一些代謝產(chǎn)物還具有良好的降膽固醇、抑菌、抗衰老、抗癌、防血凝、抗氧化及防腐等作用,如姜黃、姜精油[2]。生姜內(nèi)生細菌是指存在于生姜組織和器官內(nèi)部的細菌,根據(jù)相似相溶原理,生姜內(nèi)生細菌可能具有生姜相同的抑菌效果[3],可作為重要的天然抑菌材料來源進行研究。

      由于生姜的病變很少,本研究基于生姜內(nèi)生細菌可能具有抑菌功效的思想,從生姜組織中分離純化內(nèi)生細菌,并篩選對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腸桿菌 (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有抑菌作用的菌株,為利用植物內(nèi)生細菌資源開發(fā)抑菌新藥物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從樂山各市場購買市售食用生姜。

      1.2 靶標菌

      S.aureus、E.coli、B.subtilis、MRSA,由本校病理實驗室提供。

      1.3 培養(yǎng)基

      馬鈴薯葡萄糖培養(yǎng)基(分離純化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5 g,瓊脂粉16 g,純凈水1000 ml,pH自然[4]。

      馬鈴薯瓊脂培養(yǎng)基(PDA)(拮抗篩選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削皮煮汁,葡萄糖5 g,瓊脂粉20 g,水1000 ml,pH7.0[5]。

      1.4 生姜內(nèi)生菌的分離純化

      生姜的表面消毒:取無病無霉變的完整生姜塊根(約30 g),用自來水沖洗5 min,沖洗表面的泥土等污物,放于已滅菌的培養(yǎng)皿中,無菌水反復沖洗3~5次,5%次氯酸鈉洗滌3次,無菌水沖洗3~5次,收集最后一次沖洗液做無菌檢驗[6]。

      分離純化:在無菌條件下,分別用滅菌后的解剖刀切割表面消毒完全的生姜塊根成直徑為0.5 cm方形的小塊,用無菌鑷子將姜塊放于馬鈴薯葡萄糖培養(yǎng)基上不同的地方,每個平板均勻擺放3~4塊,置于28 ℃培養(yǎng),每隔12 h觀察一次,培養(yǎng)2~3 d時間。待培養(yǎng)皿上出現(xiàn)單菌落時,根據(jù)菌落的形態(tài)、顏色、大小將其分類后采用平板劃線法接種到新鮮平板上培養(yǎng),直到獲得單菌落為止[7~8],純化后的菌株保存于斜面中備用。

      1.5 平板對峙法初篩

      內(nèi)生細菌活化后涂布接種在平板上培養(yǎng)24 h后,在無菌條件下用0.5 cm打孔器制打成菌餅[9~10],將菌餅放置于涂布接種有四種靶標菌的平板上,28 ℃培養(yǎng),每隔12 h觀察一次,培養(yǎng)48 h后用十字交叉法測定抑菌圈的大小[11~12],每處理重復三次,以無菌的培養(yǎng)基打孔代替菌餅做為對照(CK)[13]。相對抑菌率(%)=(抑菌圈直徑-菌餅直徑)/菌餅直徑×100%。

      1.6 牛津杯法復篩

      直接垂直插上已滅菌的牛津杯,輕輕加壓(注意不能與培養(yǎng)皿底部接觸)[14],使其與培養(yǎng)基接觸無空隙,每個平板插4個牛津杯,將初篩中有拮抗活性的菌株菌懸液100 ul加入到牛津杯中,置28 ℃培養(yǎng)48 h[15],十字交叉法測量抑菌圈直徑大小,記錄數(shù)據(jù)。每種處理重復三次,以向牛津杯中加入100 ul的無菌水代替菌懸液做為對照(CK)。相對抑菌率(%)=(抑菌圈直徑-菌餅直徑)/菌餅直徑×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生姜內(nèi)生細菌的分離純化

      通過反復分離純化,并按照菌落、菌株形態(tài)、大小、顏色等特征進行區(qū)分,共獲得9株可培養(yǎng)的內(nèi)生細菌,依次編號為SJ1-SJ9。

      2.2 拮抗菌株的初篩

      對分離純化得到的9株生姜內(nèi)生菌菌株進行了皿內(nèi)對峙法拮抗試驗,9個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有7個菌株對四種病原細菌的抑菌圈直徑均大于12.5mm,相對抑菌率均超過150%(如表1)。

      2.3 拮抗功能菌株得復篩

      對初篩得到的7個菌株進行牛津杯法復篩,結(jié)果表明7個菌株對四種病原細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SJ1和SJ9的抑菌效果比較明顯,對四種病原細菌的抑菌圈直徑超過13 mm,相對抑菌率超過170%(表2)。

      3 結(jié)論與討論

      (1)因生姜內(nèi)生細菌大多數(shù)具有抑菌作用,其中SJA和SJI抑菌圈的直徑大于等于13.7 mm,具有較強的抑菌效果。在初篩過程中SJA對大腸桿菌、MRSA、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的抑菌圈大小依次為:13.8 mm、14.5 mm、13.7 mm、13.3 mm。在復篩過程中SJA對大腸桿菌、MRSA、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抑菌圈的大小依次為:13.7 mm、13.7 mm、13.7 mm、13.8 mm。在初篩過程中SJI對大腸桿菌、MRSA、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抑菌圈的大小依次為:13.1 mm、12.7 mm、13.4 mm、13.2 mm。在復篩過程中SJI對大腸桿菌、MRSA、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抑菌圈的大小依次為13.7 mm、13.8 mm、13.8 mm、13.6 mm。

      (2)本試驗中,判斷抑菌作用強弱的是抑菌圈的大小,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只能定性判斷內(nèi)生細菌對靶標菌有無抑菌效果,不能確定內(nèi)生細菌抑菌的機制。

      (3)生姜內(nèi)生細菌大多數(shù)具有很強的抑菌效果[16],在醫(yī)學方面新藥的研發(fā)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是一種重要的天然來源。

      (4)本試驗只是對生姜莖的內(nèi)生細菌進行了分離和篩選,而葉等器官沒有進行內(nèi)生細菌的分離和篩選,還等進一步進行研究。

      (5)本次試驗中,SJ1和SJ9初篩和復篩過程中抑菌圈大小存在差異,二者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還不確定。

      參考文獻

      [1]劉杰鳳,周天,王穎,等.小白菜內(nèi)生菌的分離及菌核菌拮抗菌的篩選[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7,13(50):2676-2679.

      [2]余波,趙力,曹建波,等.植物內(nèi)生菌活性物質(zhì)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8,14(3):31-32.

      [3]周濤,肖亞中,李妍妍,等.茜草內(nèi)生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抗菌活性物質(zhì)研究[J].生物學雜志,2007,2(24):1-12.

      [4]馬艷,趙江濤,常志州,等.西瓜內(nèi)生枯草芽孢桿菌BS211的拮抗活性及盆栽防效[J].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2006,22(4):388-399.

      [5]戴傳超,余伯陽,趙玉婷,等.大戟內(nèi)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與宿主相關性研究.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5,7(16):1290-1294.

      [6]張淑梅,沙長青,王玉霞,等.大豆內(nèi)生細菌的分離及根腐病拮抗菌的篩選鑒定[J].微生物學通報,2008,35(10):1593-1599.

      [7]楊鳳珍,高兆銀,李敏,等.黃皮果實炭疽病病原菌鑒定及其拮抗內(nèi)生菌篩選[J].中國南方果樹,2008,6(37):48-50.

      [8]蘆云,羅明.哈密瓜內(nèi)生細菌的分離及拮抗菌的篩選[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2):104-109.

      [9]黎起秦,盧繼英,林緯,等.辣椒內(nèi)生菌拮抗細菌的篩選[J].廣西農(nóng)業(yè)生物科學,2004,4(23):304-306.

      [10]易有金,尹華群,羅寬,等.煙草內(nèi)生短短芽孢桿菌的分離鑒定及對煙草青枯病的防效[J].植物病理學報,2007,37(3):301-306.

      [11]曹榮花,劉曉光,高克祥,等.蘆葦內(nèi)生真菌Choiromyces aboriginum M1w1c6的拮抗作用及其生物防治潛力[J].植物保護學報,2008,2(35):107-112.

      [12]王剛,李志強.小麥內(nèi)生細菌的分離及其對小麥紋枯菌的拮抗作用[J].微生物學通報,2005,32(2):20-24.

      [13]李萌,張海濤,虞星炬,等.蔬菜內(nèi)生菌的分離及其生防功能初探[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03(5):60-64.

      [14]劉曉光,高克祥,谷建才,等.毛白楊內(nèi)生菌優(yōu)勢種毛殼ND35室內(nèi)拮抗作用的研究[J].林業(yè)科學,1999,5(35):57-61.

      [15]袁紅旭,周錦蘭,鄭向華,等.內(nèi)生細菌生物效應分析[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5,3(27):62-65.

      [16]孫霞,方濤,秦燕.生姜莖基腐病病原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天津農(nóng)業(yè)科學,2012,18(5):29-31.

      芜湖市| 清涧县| 土默特右旗| 高阳县| 静宁县| 新平| 都安| 华池县| 河西区| 新巴尔虎右旗| 额济纳旗| 石渠县| 巫山县| 临高县| 西充县| 巴中市| 渝北区| 万年县| 泊头市| 平谷区| 富平县| 连平县| 江达县| 黎川县| 马边| 河源市| 鄄城县| 屏南县| 伊宁市| 大足县| 乐清市| 尼勒克县| 兴义市| 丹东市| 梓潼县| 邢台县| 三亚市| 罗平县| 唐山市| 芜湖县| 金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