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語》作為傳統(tǒng)經(jīng)典故事,已經(jīng)滲透到日本社會文化各個層面。不了解這樣一部經(jīng)典之作,勢必會影響到對日本文學、文化的深入思考。
《源氏物語》因被譽為中國版《紅樓夢》而廣為人知,《平家物語》因堪比《三國演義》而受到國人矚目?!镀郊椅镎Z》是13世紀成型的日本長篇歷史戰(zhàn)爭小說。在日本家喻戶曉,與《源氏物語》并稱為日本古典文學的兩大巔峰巨著。
12世紀末,平安王朝走到尾聲,天皇與貴族掌握實權的中央集權制日益衰落,擁有領地和私人武裝的封建武士集團全面抬頭。源氏和平家作為在朝廷和地方都握有重權的兩大武士集團,因盤根錯節(jié)的復雜恩怨,以及對統(tǒng)治權力的覬覦,終于在公元1156年至1185年爆發(fā)了激烈的戰(zhàn)爭?!镀郊椅镎Z》以史書編年體為主軸,站在平家的角度,詳細敘述了源氏和平家爭奪權力的全過程。
這是一個以平清盛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前6卷描寫了平氏家族的榮華鼎盛和驕奢霸道,后7卷著重描述了源平兩大武士集團大戰(zhàn)的經(jīng)過,渲染了平氏家族終被消滅的悲慘結局。隨著平氏家族被滅,作品的悲劇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示,敘述中時時夾雜幾句作者的議論與點評。因為原書成書歷經(jīng)時間持久,而且并非只經(jīng)一人之手,作者構成復雜,所以無論對平氏衰亡原因的分析,還是對作品人物的評價,都不局限于某一立場或視角,佛教等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隨處可見。這為中國當代讀者了解日本文化傳統(tǒng),提供了一個豐富而又形象的文本。
可以說,《平家物語》圍繞平氏集團由盛至衰這一中心線索,藝術地再現(xiàn)了平安王朝末期舊的貴族階級日趨沒落,逐漸為新興武士階層所取代,而上升到政治舞臺上的武士集團由于被貴族同化,又被地方上擁有實力的武士集團所吞沒的波瀾壯闊歷史畫卷。
《平家物語》作為日本歷史小說和軍記物語的扛鼎之作,最大的藝術成就是塑造了之前王朝文學中不曾有過的披堅執(zhí)銳、躍馬橫槍的英雄人物。這些形象的出現(xiàn),標志著日本古典文學開創(chuàng)了與王朝文學迥異的新傳統(tǒng),給后世文學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同時,《平家物語》的文化價值也同樣不容錯過。全書采用日文和漢文混用的形式,藝術結構宏大,文筆華美、意蘊深厚。不僅反映了日本中世紀的社會生活面貌和思想文化,也透視出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密切聯(lián)系。
《平家物語》和中國文化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其成書時期相當于中國南宋嘉定年間,比《源氏物語》晚問世二百年左右,因而所汲取的中華文明的養(yǎng)分,比《源氏物語》更為深厚。
全文以日語假名、漢字混合使用,眾多段落采用“七五調(diào)”和對仗工整的駢辭儷句,再與散文體相融合,注重聲調(diào)的節(jié)奏,形成VPv7ufXI6qCw58acjZOy78maQpwbx5gQ5JOHhaEjLhY=了獨特的韻散交錯、音律鏗鏘的文體。
《平家物語》將中國歷史與全書內(nèi)容進行了巧妙的銜接。據(jù)統(tǒng)計,全書引用中國詩文典故共124處,直接引用原典文句的有72處,借用漢文典故的52處。引文有確切出典的108處,所涉及的古籍范圍極廣,從先秦到唐代,經(jīng)史子集可謂無所不包?!抖Y記》《周易》《呂氏春秋》《史記》《漢書》《貞觀政要》等,都能在書中找到直接引用的例子。所涉及的中國歷史人物,古圣先賢、文臣武將有七十余人。此外,還有四十余則中國史事被引用。
儒家的道德觀在《平家物語》里也得到了著力強調(diào)。通過平重盛這個典型的“忠孝仁義”俱全的正面人物,將儒家禮治、德政,以及仁恕之道盡可能多地展現(xiàn)在作品中。在倡導仁、德、禮的同時,《平家物語》還突出贊美了“愛”的力量。
這樣一部東瀛巨著,在出版界自然是不可錯過的,已知的中文譯本就有五個。一是周作人譯《平家物語》,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僅有前六卷內(nèi)容。二是周啟明、申非譯《平家物語》,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6月版。譯者署名中的周啟明,即周作人,此版前六卷整理自周作人譯本(但事實上與周氏原文比照,可發(fā)現(xiàn)譯文和注釋都有較大改動),后七卷由申非單獨翻譯。受早年條件限制,該版本在日期、人名、地名、佛教名詞等方面的翻譯硬傷錯誤達近百處。三是申非譯《平家物語》,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2月版。此版錯字漏字較多。四是云南某出版社2002年3月版。此版本在申非譯本上略作改動,譯文及注釋幾乎與申非譯本一樣,但譯者署名不是申非,客觀說來有欠嚴謹。五是申非譯《平家物語圖典》,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年8月版。這是個節(jié)選本,全書以圖片為主,譯文內(nèi)容僅為原著的十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見,雖然之前已經(jīng)出版的版本眾多,但始終沒有一個完整優(yōu)質(zhì)的全譯本,不能不說是出版界的一大遺憾。
《平家物語》一經(jīng)問世就引發(fā)了日本讀者極大關注,而且對后世日本文學的走向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不論古代還是近代以降,都有很多同類題材作品相繼問世,比如近代大家吉川英治就曾撰著過多卷本長篇小說《新平家物語》。由此可見,《平家物語》作為傳統(tǒng)經(jīng)典故事,已經(jīng)滲透到日本社會文化各個層面。不了解這樣一部經(jīng)典之作,勢必會影響到對日本文學、文化的深入思考。
身為一位科班出身的日本文學類編輯,我始終認為,有義務也有責任填補類似空白,為中國讀者和研究學者們奉上一個相對值得認可的版本。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原典文本的選擇問題。這類古典佳作由于歷時久遠,原典版本質(zhì)量也是參差不齊。我們這次精心選取了讀本系13卷《平家物語》為底本,參?!皣鴷D書館本”以及讀本系統(tǒng)的延慶本、長門本等,加以認真翻譯、注釋。在譯文風格上,盡量遵循讀本系文白并用的特點;書中人物的對話,根據(jù)其身份和所處的環(huán)境,或半文言、或白話,力求使譯文既古雅又不失明白暢曉。對于書中需要注釋的地方,逐條查閱相關書籍及互聯(lián)網(wǎng),細心勘證,務求做到?jīng)]有任何差錯。因各個版本的《平家物語》在內(nèi)容上存在較大差異,某些文字段落或對白情節(jié)此本有而彼本無。為了還原一個最完整的《平家物語》,我們集合讀本系的各版《平家物語》,逐句逐段進行了合校。合校主要是針對各本中有差異的內(nèi)容,先比較、考證,再去除訛誤、衍脫,最后拾遺補缺、擇善而從,以使該譯本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十三卷全譯足本。
此外,我們還從《明星大學藏〈平家物語〉繪本》《源平合戰(zhàn)繪圖》《源平合戰(zhàn)屏風繪》《安德天皇緣起繪圖》,以及部分相關浮世繪里選取了大量彩色圖片作為插圖。以畫面為敘事語言,物語繪、屏風繪、白描繪、扇面繪等應有盡有;內(nèi)容以人物群像為主、自然景物為輔,希望讀者通過這些彩圖能夠更為直觀地感受這部恢宏壯偉的史詩巨著。
由于歷史因素限制,名副其實的《平家物語》中文全譯本在國內(nèi)出版界始終是個空白,此次十三卷全足譯本的出版在及時彌補這一缺憾的同時,但愿也能為中日文化交流事業(yè)盡到綿薄之力。
該書從選題策劃到正式出版發(fā)行,歷時超過三年,就一本翻譯類文學書籍來說,時間跨度確實不算短,但在出精品思路的指導下,耗時長短只是相對概念,要出一本經(jīng)得起推敲、足以存世的好書,我們耐得住寂寞,等得起時間。2011年,該書被納入中國“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并成為上海文化發(fā)展基金資助項目,2012年再獲亞太出版商聯(lián)合會學術類銀獎,且毫無疑問地當選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年度優(yōu)秀好書。一再的鼓勵和肯定,是對這本書最佳的贊許,身為編輯,有種面對好書,春暖花開的感覺。
(作者單位:上海譯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