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九月,張佛泉的文集《自由與權利——憲政的中國言說》終于在中國大陸面世。該書列入“漢語法學文叢”,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六百多頁,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收錄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張佛泉發(fā)表在《國聞周報》、《獨立評論》雜志上的幾乎所有文章,第二部分收錄了張佛泉赴臺后出版的兩個集子《民主與選舉》、《無法出讓的權利》中的大部分文章,第三部分則是張佛泉的代表作、被視為中國自由主義經(jīng)典文獻的《自由與人權》。在港臺,都沒有出版過張佛泉文集或者全集,因此該書完全可以看作張佛泉文集,是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的重要史料。
翻閱這本文集,發(fā)現(xiàn)幾處史實性錯誤。王進文為該文集所作序言介紹作者張佛泉的生卒年是一九零七至一九九三年,此恐有誤。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自由與人權》一書介紹張佛泉“民前四年生于河北省寶坻縣”,“民國元年”是一九一二年,民前一年為一九一一年,民前四年應為一九零八年。此外,臺灣中國政治學會編輯出版的《政治學報》第三十期(一九九八)刊載張佛泉先生英文論文一篇,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dea of “General Will”,文后附有他曾經(jīng)的學生、東海大學副教授張玉生撰寫的小傳一篇,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張佛泉教授一九九四年一月十六日在加拿大去世,享年八十六歲”,是我見到的最為確切的卒年記載,倒推回去正好是一九零八年。遺憾的是,這些都只是推測,沒有更確切的信息。但是一九九四年去世的信息應該是確切可信的,文集序言介紹的一九九三年去世的信息恐也不確切。
在該書序言中,王進文還談到張佛泉“早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后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事實上,張佛泉于一九三二年八月底赴美,進的不是普林斯頓大學,而是位于Baltimore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師從著名的觀念史大師洛夫喬伊(Arthur O.Lovejoy)。張佛泉遺作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dea of“General Will”一文中還提到:“這一領域(指觀念史)是近幾十年才新開辟出來的,其先驅(qū)者恰好是筆者的老師亞瑟·洛夫喬伊,霍普金斯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睆埛鹑抖磐逃枷肱c中國教育前途》(載《大公報》,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一日)一文末尾署“一九三二年末,于Johns Hopkins”,張佛泉《中國教育基本問題——讀國聯(lián)教育專家之“中國教育改造”書后》(載《國聞周報》第十卷第二十四期,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九日),文末署“一九三三年五月三日寫成于Johns Hopkins”,張佛泉《論國民政治負擔》文末署“六月六日于Baltimore”均是有力證據(jù)。事實上,文集收錄后兩文時保留了這些信息,但是似乎沒有引起作序者王進文先生的注意,殊為可惜。
王進文序中還提到“佛泉先生早期著作以政論時評為主,《民主與選舉》、《無法出讓的權利》及《主權之謎》等均為學理政論文章之結集”。該表述恐也有表述不確之處?!睹裰髋c選舉》、《無法出讓的權利》均為文章結集固然不錯,但是《主權之謎》是一篇學術論文,據(jù)筆者所知,張佛泉似乎也沒有以“主權之謎”命名的文章結集。因此,此處表述似不確。
除序言有如上史實可疑之處,筆者覺得有必要向大家報告一批沒有收進該文集的張佛泉著述。張佛泉從燕京大學畢業(yè)之后,曾任職于天津《大公報》社,從一九三一年九月四日起為《大公報》編《現(xiàn)代思潮》周刊,主要介紹西方新思潮,直至一九三二年八月二十七日??菜氖牌?。最活躍的撰稿人有張抱橫、張東蓀、李安宅、張又亨、郭本道等人。經(jīng)筆者考證,張抱橫是張佛泉的筆名(張洪彬:《張佛泉先生筆名考》,載《胡適研究通訊》第六期)。以張抱橫的名義發(fā)表的小書《哲學與近代科學》(世界書局一九三四年三月版)及《現(xiàn)代思潮之趨勢·從有定論到無定論——從因果律到概然率》(《大公報》,載《現(xiàn)代思潮》第一期,一九三一年九月四日)等大量文章,可見張佛泉早年政治思想的哲學基礎,應引起注意。此外,因為種種原因,張佛泉赴臺后寫作的有些文章未能收入該文集,只以“存目”的方式出現(xiàn)在文集中;另有一些重要著述可能編選者沒有注意到,也是理解張佛泉后期政治思想的重要資料,如《民權初步釋義(附:加強推動民權初步辦法)》(中央文物供應社印行一九五五年版)、論文《亞洲人民反共的最終目的》(《自由中國》一九五四年七月六日)、《“人權”與所謂“公民權利”》(《共黨問題研究》一九七七年四月)、《言論自由與“百家爭鳴”》《自由中國》一九五六年十月一日)、《論自由之限度——答殷海光教授》(《祖國周刊》一九五七年六月)、《主權之謎》(《東海學報》一九六零年六月)、《政治哲學與語文》(《東海學報》一九六二年六月)、《梁啟超國家觀念之形成》(《政治學報》一九七零年九月)、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dea of “General Will”(《政治學報》一九九八年),均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