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雯
摘 要:英語的發(fā)音、用法和單詞,組成了英語學習的三種要素;而在這三者之中英文詞匯占據著主要位置。然而空乘專用英語的單詞量很大,這就導致了許多同學僵化記憶單詞,卻收不到良好的實效。這樣的現狀,削減了學生在英語科目上的熱情,也挫傷了他們的信心。對于高職中空乘專業(yè)的同學而言,依靠純粹的背誦,是難以準確記下大量英文單詞的。因此學生有必要了解記憶和運用單詞的技巧,提高詞匯積累過程的策略性。
關鍵詞:空乘專業(yè)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
通過調查某學院乘務專業(yè)的同學,了解了空乘專業(yè)同學在學習、運用和歸納英文單詞方面的大致情況。調查結果表明:這一專業(yè)的同學整體詞匯學習方法不明確,對于各類策略的運用程度低;空乘專業(yè)同學善于運用情感關聯的詞匯方法,這與他們的專業(yè)性質相關;英語成績差距較大的同學,在單詞策略的掌握方面也有差別。因此有必要訓練空乘專業(yè)同學在認知、聯想、歸類和構詞等領域的技能,以提升他們的信心,提高單詞學習的實效性。
一、選取樣本
抽樣的方式,指的是從一個總體的調查對象中,選取那些代表性很強的樣本,用來判斷調查對象的某方面特性。選取樣本的方式,可以被分成隨機和不隨機兩個大類。在我們開展的空乘專業(yè)調查中,選擇了非隨機類型的樣本抽取。這種方式,又可以被分成判斷型、定額型和方便型的樣本抽取。
方便型的樣本抽取,是指調查人員隨意抽取調查對象,通常是就近選取對象;判斷型的樣本抽取,是指調查人員依據某種判斷來選擇樣本,這種判斷是來自調查者對于整體的認識的,憑借的是對有關研究方式的熟悉;定額型的樣本抽取,是指將調查對象依據特殊標準來劃分類別,然后再決定各個種類中可以選取的樣本數量。從每個類型中選擇樣本的時候,調查者可以依據判斷,自主選擇某些個體來構成樣本。
二、具體的策略安排
在調研了空乘學生英語單詞學習的狀況之后,就可以針對同學們的困惑來具體地安排單詞學習策略了。這樣做可以幫助同學們了解具體策略可以運用的時間點,并改進效率低的識記方法,提升英語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1.元認知的方法
元認知的學習途徑,屬于詞匯學習的管理性策略,它比普通的認知途徑層次要高。這種元認知途徑,關系到設定目標、選取方式、安排學習詞匯的時間、評價認知手段的效果,以及調整認知方法等。恰當采取元認知的方法,可以確保英語單詞識記的良好效果??粘藢W生在掌握詞匯上的學習質量,通常取決于運用元認知的效果。如:教師在講解元認知的方法時,可以將操作途徑劃分成如下步驟:第一步,帶領同學們明確各個階段中的詞匯規(guī)劃;第二步,指引同學設置可行的具體規(guī)劃,明晰如何擴展英語詞匯量、通過什么途徑來識記單詞、用于記憶單詞的時間計劃等,增強學習的自覺性;第三步,指導同學選擇單詞學習的層次,依據某個單詞在英文篇目中出現的頻繁程度來確定識記這一單詞所用的精力;第四步,在完成每天的單詞學習之后,提醒同學評價自己的學習狀況,思考成功識記單詞的經驗,或者學習成果不佳的根源。
2.聯想的方法
英文單詞的聯想識記方法,指的是學生從一個英文單詞聯想到某種事物,或者從生活中的事物聯想到特定的英文單詞??粘藢I(yè)學生掌握單詞的過程,并不是單純輸入詞匯,而是構建新單詞與現有單詞的橋梁,通過經驗的互動來完成的。要關聯起現有的單詞與需要掌握的單詞,并認真構建二者的聯系方法。學生在識記某個英語詞匯的時候,可以在頭腦中創(chuàng)建出一幅圖片,將這個單詞放在整體的情境中來識別。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同時用語言和印象來了解單詞,可以強化輸入的單詞信息。如:教師在介紹緊急搶救病人的課程內容時,為了幫助同學們識記大量有關身體部位的詞匯,可以向學生展示直觀的人體圖示,方便他們運用直觀視覺來輔助記憶。
3.趣味識記的方法
趣味性強的事物,容易給人長期的印象。在聯想的過程中并非依照既有的邏輯關聯,而是整合多樣的關系。在某些情況下,學生在看到一個詞匯時,就會產生出與慣常邏輯不吻合的趣味性想象,但是這種想象往往可以有效加深詞匯的印象。如:學生在識記“steep”這個單詞時,可以首先想到“step”這個表示“臺階”的詞語,然后想象后加進來的那個e,表示臺階的高度又增加了,也就是坡度更陡峭了。
空乘專業(yè)的獨特屬性,決定了這一專業(yè)同學的文化課基礎相對薄弱,多數同學沒能形成學習單詞的好習慣。許多空乘專業(yè)同學認為:專業(yè)的英語單詞十分生僻,識記起來很困難;即便是能夠背誦這個單詞,也難免在短時間內遺忘掉。因此,學生慣用應試型的單詞學習手段,不能了解詞匯在出現頻率方面的差異,并區(qū)分來識記。在這樣的情況下探討高效的英語單詞學習方式,有利于培育空乘學生在外語學習領域的興趣,并鍛煉他們運用英語單詞的實際能力。
參考文獻:
狄蘇.職業(yè)院??粘藢I(yè)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空中乘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