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 劉紅霞
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可由多種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一種病原體可引起多種臨床表現(xiàn),同一種臨床表現(xiàn)又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同時可并發(fā)多系統(tǒng)、多器官的損害[1]。為了了解本市兒童呼吸道感染狀況,明確診斷,指導臨床用藥,筆者對2011年10 -2012年5月在本院兒科診治的3286例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九種病原體IgM抗體聯(lián)合檢測,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0月-2012年5月本院門診及住院患兒3286例,年齡1個月~6歲,均存在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持續(xù)性咳嗽、發(fā)熱、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肺部聽診可聞及細濕啰音等;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增高或正常。其中男1799例,女1487例。
2.2 方法與試劑 采取靜脈血3.0 ml,離心分離后,提取血清測定。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IFA)。待測樣本中的抗體與吸附在載玻片上的抗原發(fā)生反應,洗去未與抗原結合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抗體復合物與熒光色標記的抗人球蛋白發(fā)生反應,用免疫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每次實驗均設定陽性和陰性對照,保證試劑的有效性。呼吸道聯(lián)檢試劑PNEUMOSLIDE-M,用于檢測IgM 抗體,為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產(chǎn),購自鄭州安圖綠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同時檢測的九種病原體為:(1)嗜肺軍團菌1型;(2)肺炎支原體;(3)Q熱立克次體;(4)肺炎衣原體;(5)腺病毒;(6)呼吸道合胞病毒;(7)流感病毒甲型;(8)流感病毒乙型;(9)副流感病毒1、2、3型。
2.1 一種病原體感染IgM抗體檢測結果 通過對3286例患兒血清進行呼吸道九種病原體IgM抗體聯(lián)合檢測,患兒血清樣本病原體IgM抗體陽性1154例,陽性率35.1%(1154/3286)。一種病原體感染633例,占受檢人數(shù)的19.3%(633/3286),占異常例數(shù)的54.8%(320/663)。其中肺炎支原體感染最多,占一種病原體感染的50.5%,見表1。
2.2 兩種病原體感染IgM抗體檢測結果 兩種病原體合并感染345例,占受檢人數(shù)10.5%(345/3286),占異常例數(shù)的29.9%(345/1154),肺炎支原體合并乙型流感最多發(fā),占兩種病原體感染例數(shù)的48.41%(167/345),見表2。
2.3 三種病原體感染IgM抗體檢測結果 三種及以上病原體合并感染176例,占受檢人數(shù)的5.36%(176/3286),占異常例數(shù)的15.3%(176/1154),其中肺炎支原體、乙型流感、腺病毒合并感染最多見,占本組感染例數(shù)30.11%(53/176)。未發(fā)現(xiàn)嗜肺軍團菌感染。結果顯示本地區(qū)病原體多發(fā)依次肺炎支原體、乙型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病毒五種,見表3。
小兒呼吸道感染后臨床表現(xiàn)為起病急、進展快、病程長、易反復,可引起多系統(tǒng)、多器官的損害。通過呼吸道聯(lián)檢試劑,同時對患兒血清中九種病原體進行IgM抗體檢測,既能確定致病因子,又可發(fā)現(xiàn)多種病原體的合并感染。并且肺炎支原體、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副病毒的IgM都在一周左右出現(xiàn),因此IgM可作為近期感染的一個有效指標[2-3]。
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超濾過性病原微生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界[4]。主要致病機制為進入呼吸道后在黏膜表面與呼吸道上皮細胞緊密附著,釋放代謝產(chǎn)物氨、過氧化氫、蛋白酶及神經(jīng)毒素等造成相應黏膜上皮的破壞,同時造成免疫損傷,導致呼吸道感染[5]。愈來愈多的證據(jù)表明,當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機體可產(chǎn)生相應組織的自身抗體,并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肺外并發(fā)癥[6]。本研究中,肺炎支原體是最常見的感染病原體,無論是一種病原體感染還是合并感染,感染率都是最高的,共發(fā)現(xiàn)766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占總陽性例數(shù)的66.4%。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在秋冬季節(jié)多見,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本文的調(diào)查正處于這個季節(jié),又以嬰幼兒為主,由于幼兒園的人口相對集中,人員密切接觸,造成密集型感染,引起陽性率增高,但是這也表明肺炎支原體感染在本地區(qū)呈高發(fā)趨勢。
表1 一種病原體感染IgM抗體檢測結果
表2 兩種病原體感染IgM抗體檢測結果
表3 三種及以上病原體感染IgM抗體檢測結果
引起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另一大類病原體是病毒。本研究中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乙型流感、副病毒和甲型流感五種病毒,在總陽性患兒中,檢出834例感染過病毒,其中以乙型流感的感染率最高,占總病毒感染例數(shù)的68.8%,其余依次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病毒和甲型流感,與文獻存在差別[7-9],這可能與不同地區(qū)、氣候、環(huán)境之間的差異有關。本研究521例混合感染患兒中,除嗜肺軍團菌外,其余全部參與。肺炎支原體合并病毒感染445例,占總混合感染例數(shù)的85.4%,又以肺炎支原體合并乙型流感最多見,為318例,占總混合感染例數(shù)的61.0%,高于文獻報道的47.4%[10]??赡苁菣C體免疫功能狀況與干擾素含量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所致[11]??紤]兩者都是以空氣飛沫傳播為主,容易引起合并感染。
通過以上分析,肺炎支原體、乙型流感在本地區(qū)小兒呼吸道感染中高發(fā),IgM是早期感染的敏感指標。九種病原體IgM抗體聯(lián)合檢測只需一份血清樣品,可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病原檢測,既可以區(qū)分患兒感染的類型,又能幫助臨床早期有針對性的作好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以防止抗生素的濫用。
[1]王敏.呼吸道聯(lián)檢試劑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4,33(1):74-75.
[2]劉江平,俞蓮花,胡大康.兒童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的檢測[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0,20(9):2309-2312.
[3]陳舒,何蕊,宋秀軍,等.九項呼吸道病原體IgM檢測500例分析[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2,28(12):1319.
[4]李玉華,黃若谷,肖智輝,等.807例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患兒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6):2472-2474.
[5]趙芳興,馬巖.400例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感染病因分析及防治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5):2091-2092.
[6]余華,冷倩,王冬寧,等.152例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8,30(2):166-167.
[7]車大鈿,陸權,陸敏,等.2000年上海地區(qū)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學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4,6(2):136-138.
[8]周曉聰,徐強,董琳等.439例小兒肺炎呼吸道病毒抗原檢測[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8,20(1):60.
[9]金玉,李宇寧,段紅梅,等.蘭州地區(qū)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病毒病原學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1,3(3):315-316.
[10]廖世芳.小兒急性支氣管肺炎非細菌性病原學分析[J].西部醫(yī)學,2008,20(4):852-853.
[11]陳沙力,傅文永,郭惠君.1017例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學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1993,11(6):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