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通過個人和家族的遭遇展現(xiàn)民族的歷史
    ——讀沈?qū)帯秵顓葻焿m》有感

    2013-11-15 14:30:33劉紅林
    世界文學評論 2013年2期
    關(guān)鍵詞:汪先生汪精衛(wèi)嗩吶

    劉紅林

    通過個人和家族的遭遇展現(xiàn)民族的歷史

    ——讀沈?qū)帯秵顓葻焿m》有感

    劉紅林

    《嗩吶煙塵》這本書,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甚至有些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jié),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陶希圣和陶氏家族。通過這一人物和這一家族的故事,揭開了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展現(xiàn)了民國50年的鐵幕風云。通過個人的、家族的真實經(jīng)歷,展現(xiàn)一個民族的歷史,是這本書最大的成功之處。

    沈?qū)?《嗩吶煙塵》 陶希圣 高陶事件

    Author: Liu Honglin,

    female, 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literature researcher.

    前不久,收到沈?qū)幍男掳孀髌贰秵顓葻焿m》。認識沈?qū)?,有十多年了,都是在各種華文文學的研討會上見面、交談,會后通通E-mail,他還把他全家照、雪中家園照發(fā)給我看,秀他的幸福與安寧。他個子高高,長得挺帥,在美國軍校當過教官,有幾分軍人氣質(zhì),但又平易、溫和,透出與生俱來的儒雅。

    說“與生俱來”,并非筆者溢美,但的的確確是沈?qū)幍某錾碓炀土怂罨镜男摒B(yǎng)和氣質(zhì)。他是名門之后。沈?qū)幍母赣H沈蘇儒,著名的翻譯家,浙江嘉興人。吳越沈氏自古以來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如南北朝時期的沈約、唐代的沈既濟、元代的沈和、明代的沈周、現(xiàn)代的沈雁冰(茅盾),等等。沈蘇儒的堂兄,就是我國著名的民主人士沈鈞儒。沈?qū)幍哪赣H陶琴薰的家族更是聲名不凡,可以上溯到東晉末期的陶淵明。陶琴薰的父母陶希圣、萬冰如出身于湖北黃岡的三大家族——夏家(萬冰如的母親出自夏家)、萬家、陶家。萬冰如的堂兄萬耀煌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指揮過致使紅軍走上長征路的第五次圍剿,參加過抗日的淞滬會戰(zhàn)。陶希圣的哥哥陶述曾是著名的土木工程專家,抗戰(zhàn)時期,組織與參加修建滇緬公路、中印公路和昆明機場等工程;抗戰(zhàn)勝利后,主持了花園口堵口復(fù)堤工程;1954年長江泛洪,他指揮保住了武漢三鎮(zhèn);建造武漢長江大橋,他擔任副總指揮。陶琴薰本人也是地地道道的淑女名媛,早在高中畢業(yè)前夕,她就以長文《我家脫險的前后》名動天下。她的大學同窗好友,隨便舉出一個來都不是泛泛之輩,如陳布雷的女兒陳璉,馬寅初的女兒馬仰蘭,蔣百里的女兒蔣和,豐子愷的兒女豐華瞻、豐陳寶,榮毅仁的妹妹榮墨珍,楊憲益的妹妹楊靜如(楊苡)。

    當然,最是鼎鼎大名的還屬陶希圣。陶希圣是位歷史學家,曾任中央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創(chuàng)辦《食貨》半月刊,在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方面與郭沫若齊名,屬大師級人物。20世紀20年代末,陶希圣發(fā)起“中國社會史論戰(zhàn)”,言論遠播海內(nèi)外,日本學界一度稱此期的中國為“陶希圣時代”。這是陶希圣的學術(shù)身份,而他的政治身份則復(fù)雜得多。他曾追隨過汪精衛(wèi),是著名的“高陶事件”的主角之一;又成為蔣介石的“文膽”,負責國民黨的文化宣傳工作。有人罵他是漢奸,有人則贊他為抗戰(zhàn)功臣,更有人貶他是首鼠兩端的投機文人。他還是新華社于1948年12月25日公布的43名戰(zhàn)犯中的第41名。

    《嗩吶煙塵》(又名《刀口上的家族》),作者定義為“母親的故事”,其實正是作者母親陶琴薰家族的經(jīng)歷,從1899—1949年的中國歷史,50年間的血雨腥風都濃縮在這個家族生活的種種變遷之中。沈?qū)幷J定這部書屬長篇小說,筆者則有不同看法,小說當以虛構(gòu)為主,即使歷史線索和主要人物都是真實的,但情節(jié)、細節(jié)、故事發(fā)展等,都以虛構(gòu)的元素為多。筆者曾就這一點問過沈?qū)帲f《嗩吶煙塵》“從情節(jié)到細節(jié),所有發(fā)生的大小故事,全部屬實,虛構(gòu)只是部分對話,穿衣坐車等”。由此判斷,《嗩吶煙塵》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小說,當屬長篇紀實文學。沈?qū)幦颂蘸闵诖藭男蜓灾姓f這部書經(jīng)過“戲劇化的處理”,有這個因素,但也不能否認,陶琴薰家族的這段歷史本身就具備戲劇化的因素,加上作者適當?shù)慕M織和剪裁,就使這部紀實文學跌宕起伏、懸念四起,和小說一樣好看,卻更比小說真實,更扣人心弦。

    作品有兩條演進線索:①從“高陶事件”切入,這一事件是中國抗戰(zhàn)史上的大事,也是這個家庭所經(jīng)歷的最大的事件,主題“刀口上”正是由此體現(xiàn)出來;②家庭史,從外婆萬冰如嫁進陶家寫起,寫了這個家庭的悲歡離合與曲折經(jīng)歷、外公陶希圣的成長與奮斗。這兩條線索交叉進行,到陶家大小姐陶琴薰成年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合二為一,結(jié)尾陶希圣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陶琴薰隨丈夫留在大陸,父女倆從此天各一方,再無相見。作品是以陶琴薰的視角敘述,陶琴薰沒有出生之前和沒能記事之前的事,當是以萬冰如的視角補記。凡是陶琴薰、萬冰如的視線所不及的內(nèi)容,都沒有出現(xiàn)在此書里。例如,陶希圣跟著汪精衛(wèi)從重慶逃到越南,也很緊張刺激,具有戲劇性,書中沒有交代。

    書中的主人公有三位:陶希圣、萬冰如、陶琴薰,尤以前兩位形象最為突出。因為陶琴薰在書中畢竟還年輕,居于從屬地位。

    在書中,陶希圣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呢?

    以時間順序,陶希圣最早出現(xiàn)在書中時是一位北京大學的學生。他1915年進入北京大學預(yù)科,三年后升入本科,1922年畢業(yè)。這一時間段,正值“五四”時期,他學的又是法律,對西洋法律、經(jīng)濟廣有涉獵,不可能不接受新思想。然而,基于自幼的家庭教育,他始終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人,舉凡忠孝節(jié)義、“文死諫,武死戰(zhàn)”、“士為知己者死”、“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等傳統(tǒng)士大夫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內(nèi)化在骨子里,他一生的行事原則,從未脫出這個范疇。

    就拿他的婚姻來說,與他同時代的知識青年,很少有不鬧婚姻革命的。印象中只有一個胡適是“從一而終”,那是因為其妻江冬秀很有手腕,胡適本人可是緋聞不斷。陶希圣則不然,他的婚姻是父母包辦的,婚前他從未見過萬冰如,甚至婚禮上都沒見著,因為當時他還在路上,沒有趕到家。他與萬冰如在文化水平上差距很大,一個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一個是沒有上過學的鄉(xiāng)下女人,基本上沒有共同語言,直到女兒長大后,陶希圣在家中才有傾談的對象。萬冰如相貌也很普通,大家出身,性格持重、本分,不是河?xùn)|獅吼,也不會籠絡(luò)人心。可是陶希圣遵父母之命娶了她,卻一生忠實于她。與中國傳統(tǒng)婚姻不同的是,他愛護妻子、尊重妻子,處處為妻子著想,從不把妻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而是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從沒有耍過大男子主義的威風。他對女兒比對兒子更加疼愛,對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意識深惡痛絕。他的長女驪珠正是死于家族對女孩的輕視冷漠中。為了讓他的次女不再受封建意識殘害,有好的生活,這位原本對政治沒有興趣、一心走學術(shù)道路的父親,竟然違背初衷,投身于社會革命。當然,這也是基于“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不然,僅僅為了他自己的女兒過好生活,他只做教授、編輯也可以達到。

    陶希圣忠于婚姻、忠于家庭,也忠于國家和人民。有人會對此說嗤之以鼻:跟著汪精衛(wèi)當了“半截子漢奸”,還談什么忠于國家和人民?

    陶希圣跟隨汪精衛(wèi)是有原因的。1928年冬,國民黨內(nèi)部分裂出一個反蔣反共的政治集團“改組派”,宣稱以三民主義為信條,恢復(fù)十三年改組精神,改組國民黨。這一政治主張極具欺騙性,它既是汪、蔣爭權(quán)奪利的產(chǎn)物,也是大地主大資產(chǎn)階級與民族資產(chǎn)階級矛盾的反映。陶希圣當時的身份當屬上層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受孫中山影響,具有民主主義的進步思想,一方面反對蔣介石的獨裁,另一方面又認為馬克思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不愿跟共產(chǎn)黨走,而誤把汪精衛(wèi)看作左派,信奉汪精衛(wèi)的主張,幻想對國民黨做一番改組事業(yè),以恢復(fù)國民黨的本來面目,在中國走第三條道路。

    對陶希圣這類進步的青年知識分子,汪精衛(wèi)本身也極具個人魅力?!秵顓葻焿m》中,陶希圣就幾次提到汪精衛(wèi)當年謀刺攝政王載灃的壯舉。盡管汪精衛(wèi)此舉是一種不成熟的極端行為,也沒有成功,出獄后心態(tài)則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在一腔熱血的青年眼中,看不到這些,只視汪精衛(wèi)為當世大英雄。陶希圣每吟汪精衛(wèi)的獄中詩“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都心潮澎湃、敬仰無比。

    囿于“書生”“參政而不知政”的局限,陶希圣對抗戰(zhàn)非常沒有信心,他認為:“現(xiàn)代的戰(zhàn)爭,是科學的戰(zhàn)爭……科學雖然對于抗戰(zhàn)建國有如此的積極性,然而中國的科學并不發(fā)達……自然我們就應(yīng)付不了科學的戰(zhàn)爭,不能夠在科學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更不能在抗戰(zhàn)以后建立起現(xiàn)代民族國家?!逼娼邮艿奈ㄎ锸酚^也使他過于重視物質(zhì)的力量而看不到人的主觀因素。他說:“自武漢、廣州陷落以后,中國沒有一個完整師,打是打不下去了。財政一年二十七億,收入不到兩億。壯丁補充大大不足。這樣一個局面下,當然應(yīng)該考慮保存中華的辦法。我們主張從旁打開日本與中國談判的路,再勸重慶政論做和議。如果做不到,我們便退隱不問政事。我們一樣擁護蔣先生,不同的是認定再打下去,只有更加淪亡,更加無望,應(yīng)當及時謀求戰(zhàn)事的結(jié)束?!蓖瑫r,陶希圣對重慶政府的焦土抗戰(zhàn)策略非常不滿:“尚未開戰(zhàn),就先自己扒開黃河花園口,燒光長沙城,死傷多少中國老百姓。”(71)他參加“低調(diào)俱樂部”,主張“和平運動”,并非像周佛海等人那樣是為了個人的高官厚祿,其初衷的的確確是為了盡早結(jié)束戰(zhàn)爭,拯救蒙受太多苦難的中國人民。

    1938年12月29日,汪精衛(wèi)由林柏生代為發(fā)表致蔣介石的電報時聲明,表示其支持對日妥協(xié)的政策,時稱《艷電》。這一公開的賣國聲明一出,全國嘩然,輿論一致聲討與譴責。汪精衛(wèi)集團重要成員顧孟余勸阻汪精衛(wèi)無效,憤然決裂。陶希圣也滯留香港八九個月,面對汪精衛(wèi)招他去上海的催促,猶豫不決。此時,忠孝節(jié)義中的“義”字占了上風。他對女兒說:“我想過,或許我也應(yīng)該離他而去??墒沁@種時刻,汪先生特別需要有人幫助。朋友情誼為重,我不好看他孤自一人掙扎,狠心不去幫他一把。”(73)此時,他還對汪精衛(wèi)心存幻想,不認為他會出賣國家;同時對與日本和談也沒有完全死心,在他看來,既然不能戰(zhàn),和談則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最終,陳璧君親赴香港專程來請?zhí)障J?,促使他做出了去上海的決定。他去上海的目的肯定與陳璧君敦請的目的相悖,他不是像周佛海、梅思平那樣,“立志要送汪先生到南京建立新政府”,而是“立志要去阻止汪先生這樣做。我留在香港沒有用,勸不動汪先生,一定要親自到上海去,才可以做事。我要去告訴汪先生,劃清主和與投敵的界限,把和平運動與分裂政府兩件不同的事分開”(123)。他還說:“我既決定要去上海,就必須快,趕在汪先生決定到南京組織新政府之前,去阻止他。如果去晚了,汪先生已經(jīng)決定去南京,公開宣布組織一個新政府,那就遲了。我們的和平運動就完了,汪先生就完了,那時我跟著汪先生,只有死。不跟著汪先生,也只有死。我今天告訴你們,我不會參加新政府,更不會跟著新政府給日本人做事。所以一旦汪先生決定要組織新政府,那就是我的性命完結(jié)的時候?!保?24)

    女兒想阻止他去上海,建議陶希圣只做學問,什么都不要管。他說:“中國如果滅亡了,我做不成學問,沒有一寸土地可以給我做學問,也沒有地方去做教授。中國書不許讀了,中國字不許寫了,還做什么學問?我們,你們,你們的子子孫孫都不會有好日子過。”女兒說中國沒有地方,到美國去,英國去。他回答:“中國滅亡了,到外國去也不會有好日子過。我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我能想象得出,沒有祖國的人,走到天涯海角,一樣讓人看不起。沒有祖國的人,沒有尊嚴、沒有驕傲、沒有力量,所以也沒有幸福生活。我從年輕時就想出國,但是我不能在祖國生死存亡的關(guān)頭,丟下祖國而私下跑掉。待中國富強了以后,我都會出國去?!保?25)

    有這樣的思想基礎(chǔ),日后發(fā)生的“高陶事件”就是一種必然,而不是像眼下某些論者說的,因為陶希圣在汪政府沒有取得實業(yè)部長的要職,遂生悔意,才叛汪投蔣。

    陶希圣懷抱赴死的決心,與妻女訣別,到了上海,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救汪”只是一廂情愿,汪精衛(wèi)已經(jīng)陷入賣國的泥潭中不可自拔,而他本人“自投到山窮水盡的境地,又不肯做山窮水盡的想頭。譬如污泥中的一粒黃沙,自己不想做污泥,卻已是污泥中的一分子了”(179)。他參加了多次對日談判和會外私下商談,日本人吞并中國的企圖逐漸暴露,陶希圣與日本人的爭論越來越激烈。他認識到日本人的《日華新關(guān)系調(diào)整要綱》:“無異于一個非暴力之內(nèi)的小藍圖,大藍圖是德、意、蘇、日四國瓜分世界,以及蘇、日兩國對分中國。小藍圖是日本把中國的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和海南島劃分為一種‘地帶’,也可以說是五層,最深的一層是偽‘滿洲國’,第二層是偽‘蒙疆自治政府’,第三層是華北,第四層是華中,第五層是華南。而海南島是和臺灣一樣的軍事基地?!彼萑肓藰O端痛苦的狀況,寫了一封信給胡適,“沉痛地訴說一念之差,想和平談判,哪知落入日本全盤征服中國、滅亡中國的陷阱,現(xiàn)在無路可走,只有一條死路。當時七十六號已有打死我、嫁禍重慶的陰謀”。陶希圣還把“要綱”逐條向汪精衛(wèi)解釋,汪精衛(wèi)聽后落淚不止,想要脫身,但在日本人的軟硬兼施之下妥協(xié)了。陶希圣不再妥協(xié),他拒絕繼續(xù)參加談判,更不肯簽署“密約”,引起日本人的懷疑,七十六號對他嚴密監(jiān)視,他家里連司機與廚娘都是特務(wù)。

    在妻子兒女的掩護下,在杜月笙的秘密安排下,陶希圣與高宗武一道攜帶密約副本,逃離上海。1940年1月22日,香港《大公報》公布了日汪密約及附件,同時發(fā)表了陶希圣致該報和汪精衛(wèi)等人的公開信,揭露了日汪談判的全過程,把汪精衛(wèi)的賣國行徑和日本滅亡中國的野心公之于眾,引起國人的極大憤慨,使全國的抗日熱情高漲。兩天后,蔣介石發(fā)表《告友邦人士書》,正告世界各國,日汪政權(quán)如果成功,將會根本取消各國在東亞的地位。美、英、法等國立刻響應(yīng),宣布維護《九國公約》,不承認日汪政權(quán),并加派軍隊,協(xié)助增強中國防線。美國還兩度撥款四4 000萬美元,援助中國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高陶事件”。

    陶希圣此舉賭上了他全家的性命,若不是其妻萬冰如和兒女們的機智勇敢,很難逃出日汪的魔掌。不僅如此,還陪上了陶希圣后半生的自由之身。杜月笙的救援,背后有蔣介石的指令,高宗武、陶希圣到香港后,呈上密約,蔣介石沒有立刻公之于世,而是壓下來等陶希圣兒女逃出虎口再發(fā)表,連陶希圣本人都難以相信,這位下令在花園口決堤,致使中國百姓死傷過百萬的總裁,會把他三個兒女的生命放在眼里,而蔣介石偏偏就是這么做的。蔣介石的做法,成為一條鎖鏈,綁住了陶希圣。陶希圣覺得自己欠中國人民的債、欠國民政府的債、欠蔣介石對他的不殺之恩和對他的兒女的維護之恩,從此任勞任怨,給蔣介石政權(quán)做牛做馬。盡管他厭惡政治,很想如在北京大學做教授時那樣瀟灑風流,可是,他認命地把自己綁在政治這臺戰(zhàn)車上走過半輩子。后來,他為蔣介石代筆,撰寫《中國之命運》。有人說:“該書深得蔣介石的重視。由此可見,陶希圣的政治思想在某些方面和蔣介石還是比較接近的,要不然,短短兩個多月就寫不出如此符合蔣介石口味的這么一本書來?!睂φ铡秵顓葻焿m》,萬冰如告訴女兒:“蔣委員長要自己寫一本書,可是寫不出來,要你爸爸替他寫,他講意思,你爸爸寫出來,署蔣委員長的名,算他的書”,“這本書是替蔣委員長寫,每天要去見他,只怕一句話講錯,丟了全家人性命,伴君如伴虎”,“你爸爸每天晉見蔣委員長,聽他講一段意思,回上清寺,絞盡腦汁,按蔣委員長的意思,寫成文字,又要照應(yīng)前后文章,連貫一氣,不出矛盾。所以常寫了一段,免不掉又重寫前邊的文字?!保?25—726)陶希圣也說:“好壞不是我寫的,蔣委員長親筆一個字一個字改過,是他寫的。這樣改改抄抄七八次,不,我想有十幾次,反復(fù)修訂增刪?!保?28)由此可見,這本書的政治思想不能說是陶希圣的。以《嗩吶煙塵》妻女的視角可見,他的寫作過程極為痛苦與不安。

    綜上所述,《嗩吶煙塵》中的陶希圣,是一個尊崇儒家信條,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書生”形象。書生往往把思想囿于自己的知識局限里,過于相信書本知識的作用,忽略了人的因素,經(jīng)常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書生性格上的弱點是愛面子、重感情、遇事猶豫不決。這些特點陶希圣都有。然而,盡管他“以書生論政,論政仍是書生”、“參政而不知政”,但為人的底線是明確的,錯了也勇于承認和改正,在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并且反戈一擊,立下大功。

    《嗩吶煙塵》中,外婆萬冰如的形象也非常生動。這個沒有讀過什么書的鄉(xiāng)下女人,表面上很木訥、冷淡,卻正直、善良、重情、吃苦耐勞,更兼深明大義。初嫁時,丈夫在外求學,她倍受婆家欺侮,都默默忍受,不發(fā)一言、任勞任怨,也任打任罵,從不給丈夫增加精神負擔。丈夫貧窮時,她精打細算,一分錢掰兩個花,苦苦撐起一個家,支持丈夫在外打拼;丈夫聞達時,她仍然保持樸素、低調(diào)的姿態(tài),以至于外人都以為她是陶家的傭人。但是,每到生死關(guān)頭,她都是全家的精神支柱,沉著、冷靜、機智,指揮若定,而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當她聽說丈夫在上海,受到七十六號的嚴密控制,陷入幾欲尋死的困境,立即帶著五個兒女趕赴上海,造成全家團聚的假象,騙得日汪的信任,放陶希圣回家居住,使得日本特務(wù)機構(gòu)對陶希圣監(jiān)視有所放松,從而為他的逃脫創(chuàng)造了便利條件。

    在日汪密約簽字之前與之后,夫妻倆各有段對話,鮮明地展現(xiàn)了兩人的思想和性格。第一段是簽字前陶希圣回到家中:

    外婆說:“你準備簽字嗎?”

    外公說:“不簽字就死在此地。七十六號已經(jīng)計劃好,殺了我,再開追悼會。”

    外婆說:“簽了字比死好嗎?”

    外公喃喃道:“我原以為前途尚有一絲曙光,斷不致竟落于奸人之手,所以心存生機,只要良心自問可以無愧,不必強求旁人諒解,終必為人所諒解,一天陰云或可由此而散開?!?/p>

    外婆站起身凜然說:“我把我的性命來換你逃走。如果走不出去,我們一家都死在這里,那字萬萬簽不得?!?/p>

    ……

    外婆走進來,端了一杯茶,冒著熱氣,放到床頭小柜上,說:“唉聲嘆氣,有么用,要想辦法離開上海。明天開始,不去愚園路了,留在家里?!?/p>

    外公說:“怎么可以,人家會來問?!?/p>

    “生病,問么什?!蓖馄怕曇舴浅詻Q而又鎮(zhèn)靜,“所有出門的事,都由我去做。辦法總能想出來,我們從日本人手里逃脫過一次,這次為什么要坐在這里等死?!保?35—237)

    第二段在陶希圣稱病沒有出席簽字儀式,并與高宗武商量決定要把密約公之于天下之后,心中忐忑:“我曉得,重慶政府不會饒我,中國人民也不會饒我。我只有到海外去,吃學問飯,再不論政,希望他們不派人追到海外去殺我。只怕重慶、上海兩方都要殺我?!保?39)他想以公布密約來“將一點微功,抵我們的死罪”(239)。

    外公說:“中國還有些人對日本人有幻想,像我過去一樣,國際上也有人以為日本人沒有滅亡中國的意圖。我們把這些日汪密約一公布,天下人便都明白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中國人抗戰(zhàn)意志會更堅強,國際上也會更加支持中國反對日本。那么我們算是對國人敲響警鐘,喚起警覺,只不知這樣是不是能夠抵我們脫離重慶的罪過。”

    外婆接著說:“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不管哪種辦法,不管靈不靈,都只有試一試。不試,是個死。試了,頂多不成功,還是個死罷了?!?/p>

    外公說:“這樣一來,就把汪先生得罪到底了,這是我心里非常難過的。我參與了這次談判,就有義務(wù)保守秘密?!?/p>

    外婆問:“一是汪精衛(wèi),一是中國,你怎樣選擇?”

    外公說:“這個我自然明白,所以我死也不會在那密約上簽字。日本要滅亡中國的企圖,汪先生也不可私為秘密,以求自己一時成功。如果他們成功了,就是中國的失敗。我既已了解日本野心,就必須警示國人。為了中華民族和子孫萬代的獨立、自由和生存,我對汪先生的道義責任當然不復(fù)存在。不過我私心里,還是覺得對不起汪先生,他對我一直很敬重?!保?39—240)

    在全書中,外婆萬冰如給人的印象是沉默寡言,恐怕數(shù)這里說的話最多,卻每個字都擲地有聲。正是她的深明大義,促使陶希圣下了最后的決心。陶希圣逃脫后,萬冰如又深入虎穴,只身面見汪精衛(wèi)、陳璧君,以勸丈夫回上海為由,要求帶孩子去香港,當陳璧君提出要她把三個大孩子留在上海讀書,實際上是作為人質(zhì),她毅然點頭答應(yīng),打消了汪精衛(wèi)夫婦的疑心和猜忌。這是何等的智慧和勇氣!后來,密約公布于眾,汪精衛(wèi)驚慌失措,陳璧君失聲稱自己栽在一個“鄉(xiāng)下女人”手里。

    陶希圣的女兒陶琴薰在書中的形象也很鮮明。我們看到的這個女孩美麗、聰慧、堅強,而又心性純良,惹人愛憐。她自幼的成長過程經(jīng)歷過苦難與貧窮,也因為自己這一總是處在“刀口上”的家庭,經(jīng)歷過多次出生入死的磨難。在“高陶事件”發(fā)生前后,她的性格也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示。她敬愛父親,卻不盲從,曾經(jīng)企圖阻止父親聽從汪精衛(wèi)所召去上海,也與母親一樣反對父親在日汪密約上簽名。她不顧個人安危,掩護父親登船逃走,又臨危不懼,在杜月笙、萬墨林的精心安排下,帶著兩個弟弟,機警地擺脫了日汪特務(wù)的嚴密監(jiān)視,秘密登上了去香港的輪船。人說她深得其母的真?zhèn)?,的確是的。后來,因為政治原因,她與父母天各一方再無相見,也因為政治原因,她半生不得志,因病早亡,讓人無比痛惜。不過,筆者還是羨慕她的,有父母的疼愛,有兄弟的親情,有讀書的權(quán)利,有婚姻的自由,有才貌相當、心心相印的丈夫,有出色的兒女,即使在今天,也不是每個女人都能得到的。生于亂世的她,能有這樣的一生,應(yīng)該是幸福和幸運的。

    總之,《嗩吶煙塵》這本書,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甚至有些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jié),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陶希圣和陶氏家族。通過這一人物和這一家族的故事,揭開了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展現(xiàn)了民國50年的鐵幕風云。通過個人的、家族的真實經(jīng)歷,展現(xiàn)一個民族的歷史,是這本書最大的成功之處。

    注解【Notes】

    [1]何華東:《半截子漢奸——陶希圣》,載《人物春秋》2006年第1期,第23頁。

    [2]陶希圣:《抗戰(zhàn)建國綱領(lǐng)的性質(zhì)與精神》(1938年5月15日),載《政論》旬刊第1卷第11期。

    [3]沈?qū)帲骸秵顓葻焿m》,新星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72頁,出自該書的引文不再一一作注,只標注頁碼。

    [4]陶希圣:《潮流與點滴》,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年版,第171—172頁。

    [5]范泓:《書生論政是書生》,載《書屋》2005年第8期。

    [6]何華東:《半截子漢奸——陶希圣》,載《人物春秋》2006年第1期,第27頁。

    The sona book dust, distinctive characters, plot twists and some soul-stirring, restoring a true Tao Xisheng and Dow families. Through this character and this family story, reveal the history of it sat gathering dust for years, showing 50 the iron curtain. Through the real life of the individual, family, show the history of a nation, is this book's biggest success.

    Shen Ning suona and dust Tao Xisheng Gao Tao events

    劉紅林,女,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Title:

    Through individual and family's experience shows national history—Read craft Shen Ning of the suona and dust

    猜你喜歡
    汪先生汪精衛(wèi)嗩吶
    停車擋道影響他人出行,要負法律責任嗎
    新傳奇(2022年47期)2023-01-09 12:15:31
    小汪先生與閆七爺
    汪精衛(wèi)叛國后中共“擁蔣反汪”方針的確立與實施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38:46
    又聽嗩吶
    尋蹤汪曾祺
    上海文學(2019年6期)2019-06-05 04:40:43
    汪精衛(wèi)“七一五”政變“武力清黨”之商榷
    “顏控”陳璧君倒追汪精衛(wèi):彪悍的愛情不需要解釋
    那些吹嗩吶的孩子
    幼兒100(2016年35期)2016-03-11 19:47:09
    嗩吶(短篇小說)
    紅豆(2016年2期)2016-02-16 07:34:32
    談嗩吶演奏中不同氣息運用
    人間(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8
    高邑县| 永泰县| 灵寿县| 八宿县| 三门县| 奉新县| 西乌珠穆沁旗| 揭阳市| 汕尾市| 宜阳县| 安吉县| 巩留县| 涞源县| 东莞市| 延庆县| 晋宁县| 通榆县| 岗巴县| 家居| 甘德县| 洪洞县| 呼图壁县| 香河县| 浦江县| 周口市| 林口县| 台湾省| 防城港市| 瑞金市| 祁连县| 灵丘县| 大竹县| 牡丹江市| 资溪县| 东至县| 确山县| 灵璧县| 双桥区| 罗田县| 上林县| 额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