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滬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100000)
中國幾千個大學,只有四五個大學有宗教系,而且很多只是掛名的,所以,大學生對宗教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我就想,應該講得全面些。所以,我在珠海校區(qū)講宗教與中國社會,在這里講宗教與西方文明。這是一個大問題。
我分成四個部分講。
第一,引言。包括三個小問題:1.后來居上、引領世界?2.科學技術、政治經(jīng)濟?3.宗教信仰?有些同學可能光看標題,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因為主語就是西方文明。在引言里,我要談西方文明值得思考的三個問題。
第二,宗教與古典文明。講的是古代宗教與古典文明的關系。大家都知道,講西方宗教必須講基督教,基督教同古典文明有什么關系呢?所以,我們要提到基督教的誕生和成長。這可能對有些同學來說是多余,他本來就了解。但是會有好多同學還不太清楚,包括剛才陳老師提到的,什么天主教啦,東正教啦,基督新教啦,這是知識性的問題。
第三,改造古典文明的原因。誰改造?同學們也能看出來,當然指的是基督教改造,它改造了古典文明。
第四,改造古典文明的結果。這也是最后一個問題,談到了“宗教與西方文明”,好像到這里,才到了主題。有些同學會有疑問,但是我相信,等一下你們就清楚了,會清楚古典文明與西方文明是什么關系。西方文明的特征,跟基督教是有關系的,就是說,跟它的宗教信仰是有關系的。
一
引言提出了三個問題:后來居上,引領世界?科學技術,政治經(jīng)濟?宗教信仰?
西方文明后來居上,這是公認的。因為它開頭是遠遠地落后于古老的中華文明、印度文明,甚至有些方面還趕不上它之前的古希臘、古羅馬,或者古埃及,或者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但是,它后來居上,而且正在引領世界文明的走向。
請同學們舉目四望,這些物質文明的成果,以及它里面攜帶的精神文明的內(nèi)容,大部分來自何方?沒有這些東西,我們現(xiàn)在簡直沒法生活。停水、停電就沒法生活,自來水系統(tǒng)從哪里來的?電燈電器從哪里來的?西方。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有些人覺得不太服氣,但是這是事實。
有時候有些中國人批判三權分立,說那是西方的,我們不要。但是中國現(xiàn)在的人民代表大會,掌立法權;國務院,掌行政權;各級法院,掌司法權。至少在形式上,我們已經(jīng)接受了西方三權分立學說。
第二點,科學技術、政治經(jīng)濟?至少在清朝末年或者是19世紀中期,我們不但是承認,而且是痛切地感受到,我們落后了,人家領先。那么原因何在呢?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他們船堅炮利,我們也要造堅船利炮。所以,張之洞、李鴻章他們要搞洋務運動,這是看到了科學技術的作用。
這種看法就好像兩個球隊踢球,踢輸?shù)倪@一隊總結經(jīng)驗說:我們?yōu)槭裁摧?是因為他們的體力比我們強,技術比我們高,所以,我們要鍛煉體力、要提高技術。這是比較膚淺的,在初期尚可諒解,往后就應該深入。認識應該更深入一點,國人應該更聰明一點。
到了19世紀末期,中國人聰明一點了。至少那些仁人志士,那些先進分子,比如康有為、梁啟超,還有孫中山、黃興等等,他們看到,球隊打贏不光是靠體力和技術,還有組織,他們的隊長組織得好,他們的教練組織得好,前鋒、后衛(wèi)、左翼、右翼等等組織得很好,戰(zhàn)略戰(zhàn)術很好,所以我們要學習人家的組織,就是制度。所以,中國的先進人物掀起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還有“新文化運動”。
在這幾個運動中,中國人看到了憲法政治、民主法制等等。你們知道,清朝末年搞了“立憲”,最后幾年,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搞立憲。可惜太晚了,大家說她是假立憲,因為她的“內(nèi)閣”多半還是皇族。所以,孫中山的號召起了作用,革命就發(fā)生了。
這時候看到的,是政治制度、經(jīng)濟制度。政治和經(jīng)濟活動自古就有,但是要有好的制度,使之有好的效益,使它變得合理。所謂現(xiàn)代化,馬克斯·韋伯說,就是合理化,是各方面都合乎理性。中國的政治是不是合乎理性?光緒皇帝懸在那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小人掌握大權,合理嗎?八國聯(lián)軍為什么打進來?因為慈禧太后不喜歡光緒皇帝,他搞戊戌變法,就把他抓起來關在瀛臺,軟禁起來,然后又想把他弄死。先傳謠言說,皇上得病了,很多大臣心里懷疑,但是不敢說。只有外國人敢說,駐北京的大使館敢說,法國公使就派醫(yī)生來說:太后你生病時,讓我們看病,那我們也給皇帝看看病吧。老佛爺不好拒絕。法國醫(yī)生看完病回來說:皇帝沒病。慈禧太后一計不成,再生一計——把光緒皇帝的侄兒弄成大阿哥,弄成個小皇帝,她好操縱。她的心里哪有什么中國,甚至沒有大清,只有她自己的權力,只要她掌權,什么都行。于是,她就立了個“大阿哥”,要文武官員來祝賀,發(fā)請?zhí)?,要外國公使們也來祝賀。結果外國公使集體抗議,不來。
大臣們即使心里不滿,都不敢說,都來了。外國公使都不來,慈禧大大丟了臉。小氣的老太婆要報復。怎么報復?向各國宣戰(zhàn)!大臣們大吃一驚——一個國家向好多國家同時宣戰(zhàn),這不是瘋子嗎,不是自殺嗎?太后偏要干,底氣很足,為什么很足?她相信小人的話:義和團刀槍不入;她相信義和團能夠打敗洋人,所以,她就宣戰(zhàn)。
義和團就到了北京,殺了幾百個外國人,包括小孩和婦女,殺了幾萬個中國人——你會說英語?該殺!你信教?該殺!鐵路?鬼子的玩意兒,拆掉!電線?鬼子的玩意兒,拆掉!這是義和團干的事兒,把外國使節(jié)也打死了。西方列強就說:哈,文明古國?很野蠻呀,殺小孩殺婦女?你們的祖先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我還沒同你打仗,你把使節(jié)都打死了?后來的事情你們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
當時的政治就是這么不合理性。所以后來,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同意搞憲政,就是要理性一點,按照憲法來行政了。慈禧太后可能是做做樣子,但是一些人可能是真心真意的,有些大臣真心真意要干,要把中國改造成現(xiàn)代國家。但是來不及了,全國人民等不及,要革命了。
直到五四運動,還是說民主、科學,不光講科學,還講民主。那么,西方為什么領先,是不是科學技術、政治經(jīng)濟就夠了?看到這些,就已經(jīng)很深入了?
不是?,F(xiàn)在,從我這個專業(yè)的角度來看,還不夠。球隊打贏球,不光靠體力強、技術高、組織好,還靠一種精神。這個,大家現(xiàn)在體會很深,因為看中國足球隊,體會太深了!鄭也夫教授說得很有意思:外國足球運動員輸了球,如喪考妣,傷心痛哭;中國足球隊輸了呢,沒事兒一樣。那就是精神問題,體育精神問題。對于個人來說,精神涉及宗教或信仰,對于社會、對于文明來說,更涉及宗教信仰。
(你們看屏幕上,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張藝謀編導的。讓很多人穿上特殊設計的服裝,扮演活字,印刷書籍用的活字丁,一些人蹲下去,一些人站起來,表示活字印刷術。他用這個表現(xiàn)中國的四大發(fā)明,輝煌燦爛,對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這當然是歷史事實,即使有人說古登堡在德國發(fā)明了活字印刷,但是至少中國人也發(fā)明了活字印刷,還有指南針、火藥、造紙術等等。
但是我想,張藝謀先生以及我們的觀眾,是不是應該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呢——這樣一場輝煌燦爛的宏大表演,你用了多少別人的發(fā)明?可能你用的,有另外40種、400種、4000種發(fā)明!例如,演員服裝用什么做的?合成纖維。圖像效果是怎么來的?激光。什么人發(fā)明的呢?我們應該反思,不要盲目驕傲——甚至連運動會這個事兒,都是希臘人發(fā)明的!甚至連那種運動場,也是羅馬人的發(fā)明!
這種節(jié)目的主導思想,是不是應該站得更高一點,對中華民族才更有好處?“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屏幕上有幾輛“公共馬車”,這是表示制度的重要性,不光是技術重要。你看公共汽車、火車、飛機,技術的進步,令人驚嘆。但是,我們能坐公共汽車,僅僅依靠汽車發(fā)動機嗎?我們還要依靠一套制度——就是讓一般人買不起的運輸工具,按照一定的線路運行,走到一個居民點,就讓它停一停,讓買不起交通工具的,也能用交通工具。這是英國人的發(fā)明,這就是制度,公共馬車制度。100多年前就有了。
最該講的是專利制度。新的技術為什么能夠蓬勃涌現(xiàn)?專利制度鼓勵人發(fā)明創(chuàng)造,把人潛在的,可能一輩子、兩輩子、世世代代都沒有發(fā)揮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給激發(fā)出來了。這個制度太了不起,超過了所有的科技發(fā)明。
西方為何領先現(xiàn)代化?歷史學家們歸因于四大運動。屏幕上左邊是米開朗基羅畫的《創(chuàng)世紀》,表示文藝復興運動導致現(xiàn)代化的開端。第二個運動是宗教改革,所以第二幅圖是加爾文,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他的思想影響了全世界,不光是宗教制度,而且還有政治、社會制度。第三個是科學革命,所以往右是牛頓,我們不用多說,他是現(xiàn)代科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第四個是啟蒙運動,所以最后是盧梭的畫像。事實上,這四個運動都同基督教有關系,都同所謂前現(xiàn)代時期有關系,同中世紀的社會文化有關系。)
這就到了我們的正題:宗教同西方文明的關系。
二
第一個大話題:古代宗教同古典文明的關系。
古代宗教,我想大家不太容易誤會,即使不是宗教專業(yè)的同學,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大概也知道,古代宗教對于各種文明有大影響。按宗教學家的說法,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宗教,沒有一個國家沒有宗教,沒有一個時代沒有宗教,甚至在文明誕生之前就有了宗教。史前時代,野蠻時代,或者原始時代,就有宗教。
中國人3000年前就有宗教。信什么呢?信上帝。你會覺得奇怪,上帝不是基督教說的嗎?不對!“上帝”是中文,是地道的中文詞兒。它最早出現(xiàn)在哪里?出現(xiàn)在最古老的中國文字——甲骨文里面,最古老的中國書——《尚書》里面,最古老的中國詩集——《詩經(jīng)》里面。后來,我們是用這個古老的中國詞,來翻譯西方人信仰的對象——天地的主宰,英語叫God,德語叫Gott,拉丁語叫Deus,他們都不叫“上帝”。但是“上帝”這個中國詞,恰當?shù)胤g了他們的意思。
這個詞表達的觀念,是主宰天地、創(chuàng)造天地的神,后來漸稱為“天”。古代中國人就有這個觀念,同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類似的觀念。中國古人說,天作高山、天生百物、“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意思是老天(即上帝)創(chuàng)造大自然的一切,創(chuàng)造千千萬萬的人民,給他們各種各樣的事物,各種各樣的法則(就是規(guī)律)。
只不過,現(xiàn)在我們不太說上帝了,一說就覺得是外來的、基督教的。不對!今天你到北京天壇看一看,那最著名的建筑祈年殿里面最高處、最中央掛著一塊匾額,上書四個大字——“皇天上帝”。那是清朝時候的匾額,光緒皇帝絕對不會拿一個基督教的名詞掛在上面,慈禧太后也不會做這種事情!所以,“上帝”是最古的、最土的中國詞兒,最古的、最土的中國觀念,因為中國人自古敬上帝、信上帝,后來還制定了越來越復雜的規(guī)則來敬拜上帝。
當然,今天我不是在珠海,所以本該不談這個話題。但是有些同學可能會有疑問,后來中國人為什么不講上帝了呢?我可以告訴你們?yōu)槭裁床恢v了。
最大的原因是,中國從周公開始,宗教制度不平等。怎么不平等呢?因為只有統(tǒng)治者,最高統(tǒng)治者一個人可以祭拜上帝,別人不許。
周公的規(guī)定,用四個字可以表達——“不王不禘”。“王”就是國王的王,“禘”是示字旁,加一個上帝的帝。王、禘是動詞,王是統(tǒng)治天下的意思,禘是祭祀上帝的意思,所以,“不王不禘”四個字的意思是:不統(tǒng)治天下,就不能祭祀上帝。所以連諸侯都不能祭上帝,比如齊桓公、晉文公,他們都稱霸,但是他們不能祭上帝,他們膽敢祭上帝,就會被別的諸侯攻打,因為僭越了權利——公爵、侯爵等無權,要周天子才有權祭祀上帝。這套規(guī)矩傳了兩千多年,這樣,就把老百姓同上帝隔開了,這是最大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上帝”這個名詞,后來逐步變化,演變成“天帝”。上帝在哪里?在天上,所以就叫天帝。就像以色列人尊敬上帝,不敢直呼其名,周代以后就用他的方位來代表他的稱呼,所以就叫“天”,“蒼天、皇天、昊天”等等,“蒼、黃、昊”是形容詞,表示顏色,表示偉大等等。于是,“天”一詞逐步代替了“上帝”一詞。
古代各國都有宗教,印度、波斯、巴比倫、埃及,都有。我們現(xiàn)在是講西方,先講古代的希臘、羅馬。我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古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各種各樣的兒童讀物、課外讀物都有。它們是世界文學的瑰寶,馬克思對它評價很高。但是你們是否發(fā)現(xiàn),古羅馬跟古希臘的神話和宗教很接近?
古希臘有一個主神叫宙斯,古羅馬也有一個主神叫朱庇特。宙斯的妻子叫赫拉,朱庇特的妻子叫朱諾。古希臘有美神愛神,阿芙洛蒂特,古羅馬也有維納斯等等。
為什么是這樣?因為古羅馬人覺得希臘人比他們文明發(fā)達,他們就虛心地學習,就像日本人學習西方一樣。他們后來稱霸,把地中海世界占領了,國家力量的強大,古希臘望塵莫及,真正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但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宗教,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并不教給人以良好的道德。那些所謂的神,自己就亂七八糟的,人所有的缺點他們都有,他們比人高明在哪里?本事大?有些強盜比普通人本事大,魔鬼比人的本事大,是吧?我不是說他們?nèi)菈牡?,但是?jīng)常很壞——憤怒、嫉妒、報復心、不公平、誘奸、亂倫,什么事情都能干!有些人,中國也有,西方也有,對古希臘羅馬文化,毫無批判,崇拜得五體投地。它的確非常輝煌(等一下我們要講),但是它有重大的缺陷,可以稱為患了癌癥的文明。
另外一種宗教,希伯來人或猶太人的宗教,在歷史上非常獨特。宗教學家公認,希伯來人在歷史上第一次創(chuàng)立了嚴格的一神教。他們信仰的上帝有時候也會發(fā)怒,也會嫉妒,甚至很殘酷,但是按照猶太人理解,這是因為他公正,因為有時候我們?nèi)藢嵲谑亲飷禾咸欤俗龅膲氖绿嗔?。世界上的宗教多半都是多神教。剛才講中國人信的上帝,后來變成了“五帝”,五個上帝,什么青帝、白帝、黃帝,后來又變出很多很多神。所以后來北京不光有天壇,還有地壇、日壇、月壇、先農(nóng)壇、社稷壇等等,祭祀好多神。是猶太人第一次提出一神。
從宗教哲學角度看,各種有神論里面,一神論比較能夠解釋世界規(guī)律的齊一性。因為世界是一個和諧運行的體系,如果有好多神來管,那就亂糟糟,不協(xié)調(diào)了。牛頓就認為太陽系是一個和諧有序的體系,所以上帝一定精通數(shù)學和力學,才能夠造出太陽;他還認為,創(chuàng)造耳朵的,一定精通聲學,創(chuàng)造眼睛的,一定精通光學,總之是一個單一的智慧。很多神都來管,一定亂套。
希伯來還是一個把災難歸咎于自己的民族,就是特別有自我懺悔精神、自我反省精神的一個民族。他們的國家先被亞述、巴比倫、波斯占領,后來又被羅馬占領;羅馬人把他們的圣殿燒掉,他們無家可歸,流浪全世界2000年;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被希特勒大屠殺,然后通過聯(lián)合國決議得到一小塊地方,恢復自己的國家;以色列剛成立,阿拉伯國家就向它宣戰(zhàn),它以200多萬人口對付幾億人口,打了幾次中東戰(zhàn)爭。他們經(jīng)歷的災難層出不窮,但是從來都不抱怨,特別在古代更明顯,老說這是自己犯錯,受到上帝懲罰。所以,你看《圣經(jīng)》里面,多有那樣的故事。
屏幕上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概念——今天不是講“西方文明”嗎?怎么來了個“古典文明”呢?打開地圖看,中國人認為希臘、羅馬在西方,講西方文明自然而然從古希臘、古羅馬開始。但是要注意,在西方的歷史學家中,基督教產(chǎn)生以前很長時間形成的文明,以希臘羅馬為代表的這種文明,叫“古典文明”。那么,“西方文明”指什么呢?一般是指基督教在歐洲、在中世紀建立起來的文明。
“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zation)這個詞,本來就有褒義。它真的曾經(jīng)非常輝煌。按照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的說法,歷史上所有的文明有二十幾種。其中,古代的中國文明、印度文明,還有古典文明,輝煌程度可以并列。
(屏幕上這個運動場,可以說是最早的“鳥巢”,高達三層,在沒有起重機的時代,完全用巨石拼起,地下還有機關,把人和野獸從下面送上來。羅馬帝國,古典文明的集大成者,它的土地,等于另外兩個文明的代表,印度的孔雀帝國和中國的漢帝國之總和;它的人口,按照歷史學家吉本的統(tǒng)計,等于漢帝國的兩倍。它延續(xù)的時間也是驚人的,中國沒有一個朝代,世界上沒有別的任何帝國延續(xù)這么久——帝國,不一定是皇帝統(tǒng)治,而是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統(tǒng)治很大的地區(qū)、不同的民族,不管是共和制,還是帝制,那么羅馬帝國至少存在了800年,即公元前3世紀開始,到公元后5世紀。如果說要有皇帝才算帝國,那么羅馬帝國從奧古斯都開始,到東羅馬帝國被土耳其占領,存在了近1500年。
它的經(jīng)濟非常發(fā)達,財富極其雄厚。它的政治,有高度發(fā)達的行政系統(tǒng),除了立法機構即元老院,還有各地的行政長官。它的法律現(xiàn)在還被奉為經(jīng)典,學法律的都要知道羅馬法,因為它很完備,相對來說很公平,甚至還有民法典。羅馬軍團號稱戰(zhàn)無不勝,它曾經(jīng)用不到2萬人,打敗英國的20萬人。屏幕上這幅圖,表現(xiàn)了當年的這個戰(zhàn)役。
它的文學、史學、哲學、法學、醫(yī)學、藥學、農(nóng)業(yè)科學、地理科學,甚至軍事技術,都有巨大的輝煌的成就。說到詩歌,人們會想起維吉爾、賀拉斯等等;說到歷史,會想起李維、凱撒大帝等等;說到哲學,有盧克萊修等等,還有皇帝的老師塞涅卡,皇帝奧勒留本人就是哲學家。
只是直觀地看看現(xiàn)在還在羅馬城里的建筑,我們就可以想象當年的輝煌——無數(shù)用大理石、云岡石建造的建筑鱗次櫛比。大劇場、大會堂、紀念柱、凱旋門、大神廟……連運水的渠道,都是在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用無數(shù)巨石壘成,像高架橋,現(xiàn)在還巍然屹立——你們?nèi)チ_馬,還可以看見,甚至在西班牙也可以看到(西班牙曾是羅馬帝國的一個省,我上個月去看了一個這樣的水渠)。還有非常豪華的澡堂——英國有個城市叫巴斯,英文就是bath,就是洗澡、澡堂的意思,那里現(xiàn)在還保留著羅馬的澡堂。你們剛才看到的運動場,有五萬個座位。還有一個馬戲場,可惜現(xiàn)在看不到了,長度有1000多英尺,里面的座位可以容納18萬人!這些都是兩千年前建造的!
這么輝煌的文明,竟然衰落了、腐爛了。什么原因呢?因為它得了不治之癥,好像一種癌癥。
就是說,它的社會有結構性問題,即制度造成的大問題。
第一,是貧富懸殊。奴隸主、貴族和所謂“騎士”,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生活極其奢華。而奴隸、隸農(nóng)、無產(chǎn)者卻極端貧困,一無所有。農(nóng)民的土地被占,只好流落到城里,做建筑工人。商人承包大量的建筑工程,包括國家的建筑,政府的建筑——羅馬政府很喜歡用宏大的公共建筑來鼓舞年輕人的愛國心。后來希特勒也深知其中奧妙,他說,鼓勵年輕人愛國心的最好辦法,就是建造宏大壯觀的建筑。
建筑工地容納不下這么多人,怎么活命?當小偷,當告密者——出賣別人的信息,出賣自己的靈魂。羅馬政府獎勵告密,羅馬政客鼓勵告對手的密。還有,依靠國家發(fā)放面包,也不會餓死。于是,這些被稱為無產(chǎn)者(這個詞來自拉丁語,就是羅馬人的語言)的人,就很自豪,為什么呢?因為可以吃飽飯,還可以免費看盛大的慶典——國家經(jīng)常舉行慶典、競技會、運動會、凱旋式,還可以看角斗士比賽。但是,被壓迫的人畢竟是會起來反抗的,我們都知道斯巴達克斯的起義,還有很多別的起義。
第二個結構性問題,是國富民窮。羅馬國家擁有以前的統(tǒng)治者不敢夢想的財富——比如,僅僅在西班牙打了一仗,就拿到一個很大的銀礦,于是,貨真價實的銀幣,給國家財政提供了雄厚的保障。所以,國家非常富裕,那些巨大的建筑是一個明證,同民眾的貧窮形成鮮明的對照。
第三個根本問題是改革受阻。因為這樣一來,羅馬政治家就分成了兩派:一派維護貴族、地主的利益,就是元老派;還有一派維護下層、騎士、農(nóng)民、城市平民的利益,被稱為民主派。羅馬從古代繼承了一個制度,老百姓可以選兩種官員,一是執(zhí)政官,有點像現(xiàn)在的總統(tǒng);還有一種官員叫保民官,應該像“最高法院”?反正,保民官的任務,就是保護人民的權利。
改革受阻的兩個例子,就是格拉古弟兄倆。格拉古弟兄兩人,在10年之內(nèi),連續(xù)當選為保民官。哥哥提比略要改革,限制貴族權力,為人民為下層人爭取一點權利,被貴族派暗殺了。后來弟弟蓋約又當選保民官,他繼承哥哥的遺志,要訂立一些法律,進行土地改革,把土地還給農(nóng)民。結果他又被暗殺了。
第四,依靠暴力。羅馬帝國改革受阻,統(tǒng)治就靠暴力了。政治家馬略搞了軍隊改革。本來羅馬軍隊是“三合一”,就是說一個軍人同時是農(nóng)民,又是士兵,又是公民。農(nóng)民,意味著他平時在家里種地;士兵,就是說國家有事的時候拿起武器,錢多有馬就是騎兵,錢少沒馬就是步兵;公民,意味著他有權利,有土地權,有選舉權——他是為保護自己的權利而戰(zhàn)。所以,羅馬軍隊“戰(zhàn)無不勝”有這個原因,即士氣高昂。但是馬略軍事改革以后,羅馬軍隊改變性質了——由統(tǒng)帥豢養(yǎng)的士兵,是職業(yè)軍人,專門為統(tǒng)帥奪權、保權賣命。統(tǒng)治者用這個軍隊,對外征服別的民族,對內(nèi)壓制農(nóng)民起義、奴隸起義,所以,是依靠暴力來進行統(tǒng)治。
這四個原因導致的結果,就是民變頻仍。這不僅僅是政治動蕩,而且是社會動蕩,不光是政治上換皇帝,而且有很多很多的起義,我們大家知道的斯巴達克斯起義之外,還有很多別的起義,像西西里起義就不止一次,所謂的“同盟戰(zhàn)爭”,實際上也是起義。
古典文明的衰落,是由于內(nèi)部的腐爛造成的。農(nóng)民起義、奴隸起義被鎮(zhèn)壓了,好像沒什么作用,但是,社會內(nèi)部已經(jīng)腐爛了。湯恩比說,任何文明的滅亡,主要是內(nèi)因導致。20多個文明,怎么沒有了?埃及文明沒有了,巴比倫文明沒有了,不見蹤影了。因為它們先是內(nèi)部爛掉,外邊再輕輕地一碰,就嘩啦啦像大廈一樣崩塌了。
古典文明內(nèi)部,剛才說的那些原因,都會對人性造成腐蝕。貧富懸殊,會造成富人驕奢淫逸,人性不健康,會使窮人嫉妒仇恨,也不健康。國富民窮,意味著國家太強大,人民太軟弱、沒力量,所以導致人的絕望、冷漠。改革受阻呢?改革本來就是調(diào)節(jié)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沖突,緩和一下,公平一點。改革受阻,必然形成集體自私——一個利益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損害別的集團的利益。最后,依靠暴力也會腐蝕人性,因為依靠暴力,會導致對生命的輕賤,漠視生命,殘酷無情。所以,羅馬人才會在斗獸場里面,欣賞人同獅子搏斗,以此為樂。
人性已經(jīng)腐蝕的社會,必然會腐爛。就像一棵大樹,里面腐爛了,必然要倒下,要傾倒。羅馬帝國、古典文明,就是這樣。
(至于腐爛的過程,我們只能簡單地提一提。我們都知道,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愷撒,他有一句名言:“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征服了?!蹦銈兪欠裰?,他還有另外一句名言,“共和國,空洞的詞,沒有內(nèi)容,沒有意義”?可見他蔑視共和國,他成了獨裁者。
他的侄兒屋大維,后來成了所謂“第一公民”,成了沒有皇帝之名的皇帝。他取了個頭銜,叫奧古斯都,就是神圣的意思。公元前27年,他說他要恢復共和,其實那是皇帝統(tǒng)治意義上的羅馬帝國的開始,因為他實際上埋葬了共和。為什么呢?他把元老院變成了橡皮圖章,把立法機構變成了他的咨詢機關;本來公民大會是選舉官員的,但是他的官員都是事先指定的,“選舉”變成了“選拔”——這兩個詞兒,在中文里都有“選”字,只差一個字,就差之千里!“選”就是多個里面挑一個,不能人人都做官,當然應該多里挑一。但是,“選拔”的意思是從下面往上拔,上面有人把你提拔起來,被選拔上來的官員,他眼睛只能看上邊,因為上邊一放手,他就掉下去了,所以被選拔的人,他只關心上邊,只對上邊負責?!斑x舉”呢?你是被下面抬舉起來,被舉起的人看哪里?只能看下面,下面一放手他也會掉下去了,所以他要關心下邊,對下邊負責。
奧古斯都以后的皇帝,有一個叫塞維魯,他的一句話也很出名,出臭名:“讓士兵發(fā)財,別人可以不管”——財政困難的時候,收稅來只給軍隊發(fā)錢,別人埋怨沒關系,派士兵去打他就行了!剛才我說到連無產(chǎn)者原來都驕傲,還因為有公民權。公民權是什么意思?本來是選舉權,現(xiàn)在變成了納稅權。老百姓怎么辦呢?你不讓我投票,我就用腳投票!什么意思?一是跑到別的國家去住,比如到蠻族人住的北方去;二是“引狼入室”,就是說,外敵來侵略,不但不抵抗,還幫外國人指路、帶路,甚至起義,響應會合。所以,所謂的蠻族,匈奴人、汪達爾人、西哥特人、東哥特人等等,都打了進來。
貴族只管自己的家事,農(nóng)民不能也不愿種地。一個所謂“中興之帝”,叫戴克里先,很有本事,他居然采用國家管理經(jīng)濟的辦法(比蘇聯(lián)早很多年就干這個事兒,所以有人說他是“社會主義”)。他規(guī)定:抬高物價處死,貪官污吏處死;農(nóng)民子子孫孫必須種地,工人子子孫孫必須做工。他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了,統(tǒng)治鞏固了。他還設立了繼承制度,為避免皇位爭奪,東部和西部各有一個正皇帝,一個副皇帝,一個叫愷撒,一個叫奧古斯都,他認為這樣就天下太平了。結果他剛死,天下就大亂。最后政權歸到君士坦丁。君士坦丁和李錫尼共同發(fā)布一個歷史上很重要的敕令,叫“米蘭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
剛提到基督教,為什么就提到合法之類事情?因為基督教在公元1世紀產(chǎn)生,三百年都受到羅馬帝國的迫害。帝國政府說他們是無神論者,為什么呢?帝國政府說,因為他們不崇拜我們的大神朱庇特、戰(zhàn)爭之神馬爾斯、愛情之神維納斯等等。后來皇帝甚至要求老百姓要向他致敬,把他當神一樣。但是,基督徒認為,人間的東西怎么會是神呢?人只有一個主宰即上帝,耶穌基督說“愷撒的歸愷撒,上帝的歸上帝”,所以我們在政治上服從人間的權威,精神上只服從上帝。不過在這個地方,必須插一句話。因為比較了解基督教的朋友知道,保羅說過,要服從掌權的。其實,英國大詩人、思想家、政治家彌爾頓研究《圣經(jīng)》中保羅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服從秩序,服從按照法律來執(zhí)政的權威,而不是服從當官的個人。
一句話,基督徒不把皇帝當神來崇拜,所以他們被認為是無神論者。于是,由政府發(fā)動的迫害大的就有十次。很多基督徒被丟到斗獸場里面喂獅子。雖然有迫害,但是從下層到上層,很多很多,越來越多的人信了基督教。直到君士坦丁大帝,他覺得繼續(xù)逼迫基督教處于非法狀態(tài),對統(tǒng)治對安定都不利,所以宣布它合法,發(fā)還教會財產(chǎn)。這是公元313年的事情。到了公元380年,另外一個皇帝,狄奧多修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
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滅亡,“這不過是已經(jīng)滅亡的一個政權的終結”——北大的歷史學家周一良這么評價它。我們今天的話題是“文明”,所以我要說,滅亡的不僅僅是羅馬的政權,而且是由羅馬集大成的、曾經(jīng)輝煌的古典文明。
那么,基督教同這個古典文明又是什么關系呢?
關于基督教的誕生和成長,最簡單來說是這樣。在屋大維即奧古斯都統(tǒng)治的時候,耶穌基督誕生,你們都知道圣誕節(jié)的故事。按照基督教的說法,他就是上帝“道成肉身”,讓世人認識他自己。世人自己沒法認識上帝,太遙遠了,距離太大了,就像螞蟻不能認識人一樣的——螞蟻以為人的眼睛是一個鴻溝,人的嘴巴是一個深淵,如果人不幫助螞蟻,那么螞蟻永遠不能認識人。但是人沒有聰明到能夠教螞蟻認識自己。但上帝是全能的、仁慈的,所以按基督教的信仰來說,上帝就變成肉身到人間,親自顯現(xiàn)給人看,為人犧牲,愛所有的人,甚至愛仇敵,這就是上帝?!缎录s圣經(jīng)》福音書講了這個故事,關于耶穌的誕生,他30歲的時候出來傳教,33歲的時候被羅馬政府處以死刑,三天以后復活等等。在此可以提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人物,一般都是偉大的政治家,有很大的權力;或偉大的軍事家,有很強的軍隊和高超的指揮藝術;或偉大的學者,教出很多影響巨大的學生(孔夫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蘇格拉底教出了柏拉圖,隔代的還有亞里士多德)幫他傳揚;或者大富翁,像比爾·蓋茨家財萬貫,可以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等等。但是,一個巨大的帝國里面有一個邊遠的小村子,里面有一個小木匠,那木匠有一個兒子,活到了30歲還默默無聞,30歲出來在附近走了3年,就被當局當成犯人處死了。這種人能在世界歷史上產(chǎn)生巨大影響嗎?我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在笑,也許你們在說:當然不可能!也許你們知道耶穌的事情。
不僅如此,他一共有十二個門徒,其中一個是叛徒,是壞蛋,另外十一個,都是些打魚的,收稅的,小醫(yī)生之類。這些人不但沒有大學問、大影響,他們的老師被釘死的時候,他們都逃跑,一個都不在旁邊。那個大弟子彼得,為了保命,連老師都不認。就是說,他的弟子都是些膽小懦弱之人,社會底層,無權無勢,也沒有學問。
基督教產(chǎn)生以后,古典文明還是挽留不住,還是死掉了。按照一些歷史學家的說法,基督教的發(fā)展,是羅馬帝國崩潰的結果。羅馬皇帝覺得不行了,要收拾人心的時候,才把基督教變成國教,但帝國已經(jīng)腐爛,病入膏肓,活不成了。但是,還是在這塊土地上,還是這些人,怎么可能產(chǎn)生一個生氣勃勃、引領世界的文明?這也是一個大大的問題,世界歷史之謎!
三
應該說,這是基督教改造古典文明的結果。
這里列了兩個標題——改造的原因,改造的結果,是要說明兩點:它怎么能改造文明呢?改造的結果是什么呢?
我們還是看看圖片吧。左邊是查理曼大帝,他在9世紀的時候就搞了文藝復興。在位于現(xiàn)在的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法蘭克帝國,查理曼大帝要求那些名為貴族實為蠻族的部下去學拉丁文,去讀書識禮,學習基督教。以后,這些原來只知道打仗、喝酒、玩女人的野蠻人,按照歷史學家的說法,就被慢慢軟化、馴化,成了中世紀彬彬有禮的騎士,見了婦女要鞠躬,會跳小步舞,聽輕音樂,變成了有文化的人。
屏幕上這兩本書是《羅馬帝國衰亡史》和《世界文明史》,很值得看,兩本書觀點對立:前者說基督教是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后者說是結果。后者20多卷,威爾杜蘭夫妻兩人寫了一輩子。他們用大量史料清楚地說明了,為什么基督教能夠改造文明。
因為,基督教是一種宗教,具有精神性的力量。它要求每一個信奉者,每一個信徒個體的生命,都要發(fā)生改變。大量的個人生命改變之后,會導致社會精神的改變,然后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改造一個舊文明,創(chuàng)造一個新文明。
下面引用的《圣經(jīng)》經(jīng)文,它要求基督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這當然指的是羅馬帝國腐爛的、道德敗壞的、叫人同野獸搏斗來取樂的這樣一個世界。所以,基督徒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下一行,“從平凡懦弱到勇敢堅強”。什么意思?就是我剛才說的,十二個門徒里面有一個是叛徒,另外十一個平凡又懦弱。但是后來變了,很奇怪,變得勇敢而堅強,堅強到什么程度?他們寧可自己被釘十字架,也要傳揚他們相信的主。彼得被釘十字架,保羅在獄中被殺害,彼得釘十字架時,要求倒掛起來釘,因為他覺得不配同老師一樣死法。保羅以前的名字叫掃羅,曾經(jīng)積極地迫害基督教,人家去打基督徒,他去幫人家守衣服。后來他改變了,不但不迫害基督徒,而且熱心傳教。按照恩格斯的說法,他使基督教突破民族界限、變成了世界宗教,即普世宗教。
那時基督徒都面對迫害甚至死亡的威脅,但無數(shù)人都從平凡懦弱變成勇敢堅強。大名鼎鼎的蓋倫評價說,“基督徒追求正義不亞于真正的哲學家”。確實,大多數(shù)基督徒只是隸農(nóng)、農(nóng)民、平民、被壓迫的下層人,以至于恩格斯說:要了解早期的社會主義工人運動是什么樣子,你們可以看看早期的基督教,基督教(在羅馬)和社會主義運動(在德國),都受到當局迫害,但是都勢不可當?shù)亻_辟了自己前進的道路。
哲學家討論正義問題,老百姓會感受到正義和非正義,但是不太討論,他們也多半不敢去追求,因為這是要付出代價的。為什么蓋倫對基督徒有這樣的評價?因為《圣經(jīng)》教導他們說,不要害怕那些能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意思是只有上帝能殺靈魂,人間的統(tǒng)治者能殺身體,不能殺靈魂?,F(xiàn)在我們可以明白,為什么會有這個巨大的轉變,“從平凡懦弱變成勇敢堅強”。彼得還警告基督徒,不要“隨從外邦人的心意”,做荒淫、醉酒等等隨波逐流的壞事。
下面就是羅馬人即“外邦人”的評價了:基督徒很奇怪,他們不觀看我們的表演,不參加我們的游行!羅馬人經(jīng)常舉行游行,用盛大的儀式歡迎將軍得勝回國等等;經(jīng)常觀看角斗士表演,看人和人、人和野獸廝殺等等;還有荒淫的宴會等等?;酵讲粎⒓舆@種事情,他們當然不高興。但是,隨著基督徒人數(shù)越來越多,社會風氣也就逐步而穩(wěn)定地發(fā)生了改變。
四
公元310年、311年,皇帝相繼發(fā)布寬容敕令,讓基督教合法,并把教產(chǎn)發(fā)還教會。380年,又宣布它為全國宗教的標準,也就是所謂的國教。這就是改變的結果。
剛才不是在講原因嗎?原因就是:一個個人在改變,然后一個個人就改變社會。結果是什么呢?個人行為變好了,群體行為變好了,風尚變好了,習俗變好了,然后,這個世界就比以前變得更好些,更仁慈些,更美好些。非常鮮明的例子,就是幾個皇帝——他們信了基督教,結果羅馬帝國的很多壞事就開始結束了。請看:
以前有酷刑,奴隸逃跑是逃不掉的,因為在他臉上被烙鐵烙了印記,處死犯人是釘十字架,非常殘酷,讓他慢慢衰竭而死。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為合法,也廢除了這些酷刑。以前,男犯人和女犯人被故意關在一個牢房里,這對女犯人很殘酷,是君士坦丁二世,把這個惡法廢除了。以前,羅馬人殺死嬰兒是常事,拋棄嬰兒、墮胎,更經(jīng)常發(fā)生,人們把享樂和財產(chǎn)看得比兒女重要。瓦倫丁尼安二世宣布這是違法、犯法。還有,迪奧多修皇帝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他的兒子洪諾留宣布,廢除盛行了700年的角斗士表演。700年當中被大家認可的東西,把它廢除需要很大的勇氣。這些都是馬上看到的結果。
長遠的結果呢?就是西方文明。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滅亡之后,西方世界經(jīng)歷過所謂黑暗時期。有人說黑暗時期是1000年,這種說法不對,實際上后面500年是中世紀文明,即西方文明。連恩格斯都說,現(xiàn)代文明不可能憑空長出來,必須以中世紀文明為基礎。文藝復興哪里來的?科學革命哪里來的?如果以前是1000年的黑暗,一片野蠻荒漠,后來文明突然冒了出來,那就太奇怪、無法解釋了。所以,所謂黑暗時代,應該說頂多從公元5世紀到9世紀,那時候蠻族入侵,他們目不識丁,只知道打仗、喝酒、玩女人。古典文明的羅馬,從一個巨大的國際城市變成了一個小村莊,破敗不堪。剛才說到羅馬帝國末期農(nóng)民不種地了,貴族只管家事不管國事,還有市民,為了安全,怕匈奴人、哥特人、汪達爾人來搶來殺,就把自己的城市縮小,好修城墻,修城墻的石頭都沒有,就把羅馬城輝煌的建筑拆下來。城市生活變成了鄉(xiāng)村生活,連貴族都不識字,那么識字人都在哪里呢?在修道院里面,在教會里面,教士們保留了古代的抄本,有些還研究研究。這就為文藝復興留下了火種。剛才我提到的維吉爾、賀拉斯、李維、愷撒等作家,希臘文拉丁文的著作,保留在修道院里面。
公元9世紀開始,就有所謂加洛林文藝復興。查理曼大帝對貴族說,你們要去信上帝,你們要去學文化。哪里去學?教會開了學校,教拉丁文,還有“七藝”:語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后來還形成了大學。我們有些書上解釋,什么叫黑暗時期,就是教會統(tǒng)治,其實,教會正是古典文明的余緒,在所謂黑暗時期,文明的碩果僅存,就在教會里面。
以后的歐洲,越來越文明。意大利文藝復興是在12世紀、13世紀,就是說,才過了兩三百年,就有了這么輝煌的文化,沒有基礎怎么可能呢?沙漠里怎么可能突然長出大樹呢?那里肯定已經(jīng)有了很多小草,很多小樹,有生命力,有肥沃的土壤,是不是?我們能想到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的歷史書以及流行的說法,其實不對。認真地研究歷史,會發(fā)現(xiàn)事實不是那樣。
至少從公元9世紀開始,西方文明嶄露頭角,逐漸成形,后來居上。它同古典文明大不一樣,基本特點大相徑庭。因為它是我們所謂“改造”后的結果。何以見得呢?
屏幕上列舉了五個鮮明的對比——中世紀的西方文明,在這五個方面,越來越顯示出同古典文明有巨大的不同。
第一,對人類生命的態(tài)度。
在古典文明中,古希臘羅馬人認為,個人無足輕重,集體才是一切,個人的價值只體現(xiàn)為他是國家的組成部分,政治機器的組成部分,個人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國家強大。所以在為國家祭祀時,他們把嬰兒作為祭品,按照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的記載,嬰兒被殺的時候,母親站在旁邊,沒有眼淚,沒有悲傷。女孩經(jīng)常被殺被棄,所以古希臘有兩個女兒的家庭,不到1%。在斯巴達,小孩子生下來就要送給祭師去看,看是不是強壯,不強壯就扔掉。
希特勒很大程度上繼承了這種思想,他認為殘疾人不值得活。中國有些人也有這種思想。中國的思想應該越來越文明,我們前幾天才開了殘疾人大會,是不是?
在古典文明中,把小孩扔掉是很普遍的,對人的生命是很輕賤的。好多名人都是棄嬰。羅馬城的建立者,弟兄倆是被狼養(yǎng)大的小孩,就是棄嬰。著名的希臘故事中殺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特洛伊戰(zhàn)爭的帕里斯(他拐騙美人海倫引起了戰(zhàn)爭),這些人都是棄嬰。人們?yōu)榱讼順?,常常墮胎?jié)育,看重財富甚于孩子,還有一些哲學家為之辯護,不加譴責。
但是,基督教的《圣經(jīng)》同這些風俗習慣相反。重要的神學家如克萊門、德爾圖良、拉克坦修,都專門寫文章,譴責這些惡劣行為。教會從公元4世紀到12世紀通過400多種法律法規(guī),確認生命神圣。同時,教會開展這一類普遍的社會工作,比如開設孤兒院等等,把棄兒和孤兒養(yǎng)起來,又照顧病人、老人、殘疾人、垂死的人等等。通過這些行動,在幾百年時間中逐步地改變了社會的觀念。于是,整個社會對人類生命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
在中國開辦孤兒院,曾經(jīng)是引起宗教糾紛的一個原因。清朝有很多“教案”,很多老百姓打教堂,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地方的鄉(xiāng)紳、秀才在墻上貼傳單說:教堂怎會把這么多孤兒、棄兒收起來養(yǎng)呢?哪有這么好心?養(yǎng)這么多小孩,肯定是心懷鬼胎!然后就謠傳:他們拿小孩子的眼睛做藥,拿小孩子的心臟做菜。我是1950年生的,我小時候也看到街道辦事處在教堂門口貼了這樣的宣傳圖片——照片上是一個罐子,什么罐子?下邊的文字說:這是教堂里面的罐子,裝的全部是小孩子的眼珠子。做什么用?做藥用的。還有另一個罐子,又是什么呢?答曰:罐子里全是小孩子的心臟,是教堂用來炒菜的!所以很多老百姓就去打教堂!
一種新的觀念,另外一個文化中的人不容易理解,中國人以前曾經(jīng)不理解,古羅馬人也不理解。但是后來,教會長時間地辦孤兒院,辦慈善事業(yè),就慢慢地改變了人的觀念。當然,古羅馬人對人的生命的輕賤,同統(tǒng)治者有關系,比如一個皇帝,為了國家慶典,4個月中讓1萬頭牲口和野獸,同1萬個角斗士表演;還有一個皇帝,為了慶祝一個體育場完工,一天就讓5000個角斗士和野獸在場上廝殺搏斗!他們覺得很壯觀,但是基督徒為此震驚,基督徒的評價是:這些東西表現(xiàn)的,是“人類的壯麗浮華、光彩奪目、裝腔作勢背后的冷酷無情的靈魂,殘酷無情的靈魂”。
德爾圖良是個很出名的神學家,他專門寫作,譴責這種制度,論證它違背了神圣的上帝法律——“不可殺人”。這些神學家主張,人都是人,奴隸是人,戰(zhàn)俘是人,罪犯也是人(角斗士多屬這些人),同樣有人的尊嚴,不能虐待。所以,基督徒不看這種比賽,甚至不服兵役。最后,皇帝終于把這種表演廢除了。人類歷史上終于少了一種殘酷,世界變得仁慈一點、文明一點了。
第二,兩性和婚姻。
古典文明中的兩性關系非?;靵y。剛才說到他們的神的關系,人的性關系也很亂?;橐鰶]有尊嚴,通奸、亂倫很多,雞奸、同性戀很多;皇帝帶頭淫亂,很多貴婦人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妓女的名單里面。他們把淫穢場面畫在墻壁上、家具上,不避諱讓客人看見、讓孩子看見。而且,有些歷史學家說,他們到處都有澡堂,這就證明這個社會已經(jīng)不可救藥,因為社會道德崩潰了?;橐龅淖饑罀叩?,連政治家結婚、離婚都很隨便。
這方面也像中國——男女權利不平等。男人可以休妻,女人不能離婚;男人通奸不違法,女人通奸就違法,所以有些女人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妓女名單里面,那就合法了。
與此相反,形成對比的是,基督教很明確地,以《創(chuàng)世紀》為根據(jù),主張一夫一妻制?;浇桃笃拮右恼煞?,同時丈夫一定要愛妻子。非常關鍵的,是耶穌基督本人對待婦女的態(tài)度,同所有古代社會都不一樣,同羅馬人不一樣,同猶太人也不一樣。猶太人也重男輕女,也是男女不平等。耶穌同婦女說話,吃飯的時候有時席上有婦女,他對待婦女是平等的。有一個婦女通奸,大家說要打死她,你們知道這個故事很著名。耶穌說,你們要打死她,你們想一想,每個人想一想,自己有沒有罪?如果你們沒有罪,你們就打。那些人就想想,想想,然后全走掉了。耶穌對那婦女說,你以后別犯罪了,走吧。
一句話,既然中世紀的人都信基督教,羅馬帝國后期都信基督教了,他們對婦女的態(tài)度就改變了——連耶穌都這樣尊重婦女,我們能不這樣嗎?而且,剛才我提到耶穌死的時候,跑掉的門徒全是男的,他身邊剩幾個人都是女的,最先見證他復活的,也是婦女。這樣,婦女的地位,自然比古典時期高得多。
基督教又主張,性方面的事情,是私人的事兒,所以不應該公開,屬于隱私?;橐鰬撌菄烂C的,甚至是神圣的,所以不能隨便。因此,即使是剛才屏幕上兩本書中反對基督教那一本的作者,著名英國歷史學家吉本也說:是基督教維護了婚姻的尊嚴。
第三,醫(yī)療、教育和社會服務。
古典文明中是沒有醫(yī)院的,根本沒有這個制度。醫(yī)療服務主要是在戰(zhàn)場上,打仗受傷的人受到照顧,是為了讓他繼續(xù)打仗。古代也沒有慈善救助之類的事情。羅馬哲學家認為,同下層人打交道,是無聊、羞恥。國家給老百姓發(fā)面包,是出于穩(wěn)定考慮的政策,不是發(fā)善心,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同情憐憫。
但是,任何社會都有需要救助的人,社會是需要慈善、需要醫(yī)療服務的。最早做這些事情的,就是教會。教會很早就在成員里面登記,哪些人可以捐錢,哪些人需要幫助。教會還有一個傳統(tǒng),即接待旅行的人——耶穌自己旅行傳教,身邊沒有一分錢,誰收留他在哪家吃,他就在哪家吃,誰收留他在哪家住,他就在哪家住。這就形成了西方社會的這個傳統(tǒng)。
教會接待、照料行路的人,有些是生病的,有些是殘廢的,有些是沒人管的老人或者小孩。于是逐漸開創(chuàng)了孤兒院等等慈善事業(yè),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醫(yī)院及其制度。這是古代社會所沒有的。
剛才我其實已經(jīng)提到過教育。在古典文明中,不存在男女平等、有教無類、多學科教學的學校教育制度。中世紀開始有教會學校,有教無類,這又是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事情。后來學好了七種“自由的技藝”,即幾何、算術、天文、修辭、邏輯、語法、音樂,可以拿學位,叫“Master of Arts”。從此開創(chuàng)了學位制度。比這個高的,還有四種:醫(yī)學、法學、哲學、神學。掌握了可以拿博士學位。所以醫(yī)生叫Doctor,就是博士。學問的頂峰,當時認為是神學。大學、學位和學術制度,都起源于教會,基督教以前是沒有的。
第四,勞動和財產(chǎn)觀念。
在古典時代,基督教以前的時代,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是被人瞧不起的。哲學家們?yōu)檫@個觀念辯護,鄙視體力勞動,要過“沉思的生活”、“高雅的生活”、舒適的生活,但是靠什么過呢?靠的是奴隸、隸農(nóng)、工匠等等的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各種服務。這樣形成的社會風氣,是鄙視勞動,享樂第一。我剛才提到,為什么墮胎,為什么丟棄嬰兒,同這種風氣大有關系。鄙視勞動,但是又剝削勞動,這是古典文明崩潰、腐爛的一個重要原因。我提到過,后來連農(nóng)民都不想種地了。
在這方面,基督教又唱起了反調(diào)。首先,耶穌自己就是木匠,剛才提到的保羅,傳教家、神學家,他的職業(yè)是做帳篷的工人?;浇虝o信奉者的教導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所以,修道院的修士必須勞動,體力勞動,種莊稼等等?;浇躺踔劣幸粋€說法:勞動不是為了生活,生活是為了勞動。為什么呢?因為每個人都有上帝賦予的才能,有些人是潛在的音樂家,有些人是潛在的建筑家,有些人是潛在的好詩人,有些人是潛在的好木匠。但是音樂家也好,木匠也好,都需要去通過練習,才能把才能磨煉出來,顯現(xiàn)出來,渾金璞玉需要雕琢。你是天生的音樂家,但是你永遠不拉小提琴,你怎么何義了呢?你是天生的好木匠,但是你永遠不拉鋸子,你不做木工活,你就不可能成為好木匠。所以,要顯示上帝給你的恩賜,你的天賦,那你必須要勞動。所以,生活是為了勞動。相反,要吃飯不是太難的,一個稍微合理的社會,一般是不會餓死人的?;酵綄趧拥倪@種態(tài)度,同以往大不相同。
他們早期被羅馬人討厭,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比較勤奮,喜歡勞動。所以,他們也致富,本來是窮人,后來很多變成富人,后來羅馬帝國有很多上層人士也加入了基督教會。后來,修道院還在歐洲開墾荒地,發(fā)展農(nóng)業(yè),發(fā)展手工業(yè),對經(jīng)濟作出很大的貢獻,這也是重要的歷史事實。
還有財產(chǎn),私有產(chǎn)權的觀念他們非常強調(diào)。雖然產(chǎn)權不是絕對的,因為一切財富的終極來源是上帝,人只是管家,財富要為人類服務。但是,基督教認為,人勞動應該取得合理報酬。剛才吃飯的時候,有些老師就談到了這個話題?;浇陶J為勞動掙錢是合理的,應該的,不是什么羞恥的事情,更不主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認為賺錢就不道德。事實上,韋伯就論證了新教倫理促進資本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另外,古典哲學家如亞里士多德認為,奴隸是會說話的工具,是主人的財產(chǎn)。但是,基督教反對這種觀點。保羅,還有拉克坦修、奧古斯丁等等神學家,都專門論述過反對奴隸制度的理論,認為奴隸制度是不人道的,因為奴隸也是人。在實踐中,有些基督徒開始釋放奴隸,或者用錢贖回奴隸,使之自由。到14世紀的時候,奴隸制度在歐洲終于結束,盡管世界上有些地方至今還存在。
最后,第五,自由和正義觀念。
在古代,人民的自由毫無保障,社會正義更談不上,因為民眾根本沒有人權和民權觀念,統(tǒng)治者的意志就是法律。皇帝或國王的權力應該受到限制,這個觀念是由中世紀的基督教法學家、神學家提出并發(fā)展的。例如阿奎那等人論證,人定法要符合自然法,而自然法則符合神律,總之,人定的法律不是正義的標準,相反,是它必須符合正義的標準。
最后幾張圖片值得一提。這是米蘭主教安布羅修,他曾給大神學家奧古斯丁很大的影響。他還有一件驚人之舉,對后來歷史影響很大。那位宣布基督教為國教的皇帝叫狄奧多修,他的首都在米蘭,說起來基督徒應該感謝他。但是這個米蘭主教安布羅修,有一次居然禁止這位皇帝進教堂,站在門口阻擋他說:不許你進去!為什么?你必須向全國人民懺悔,你做了一件壞事?;实圩隽耸裁磯氖?他自己知道。他派駐一個小城市的總督,民憤太大,老百姓把他殺了,而且把尸體拖來游街;皇帝勃然大怒,派士兵去報復那個城市的老百姓。他很快覺得后悔,再發(fā)一道命令收回成命,第一道命令卻已經(jīng)執(zhí)行了,士兵已經(jīng)殺了許多百姓。安布羅修知道以后,也是勃然大怒,對皇帝說:你必須向全國人民認罪!皇帝不干:我是皇帝,哪有皇帝認罪的?安布羅修說,那你就不能進教堂,準備被上帝罰下地獄吧!皇帝思想斗爭很久,最后終于道歉、認罪。
這件事情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歷史。一個普通的主教,一個知識分子,讓皇帝的權威屈服于正義,這是一個先例。所以,后來還有日耳曼帝國皇帝被開除教籍,然后向教皇求饒的故事,即著名的卡諾薩城堡事件。還有英國國王要娶另一個女人,請求教皇批準同王后離婚而教皇不準的故事。國王想娶另外一個女人,還要人批準他離婚,在“后宮佳麗三千”的中國,聽起來不可思議吧!
在中國,為國家立功的忠臣岳飛無罪被殺,大約那前后不久,英國國王約翰簽署了《大憲章》,承認老百姓的權利,約束自己的權力。其中規(guī)定,老百姓如果沒有代表在國會,國王就不能征稅,因為稅就是老百姓掏錢,該用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不同意、不查賬,怎么行呢?所以老百姓必須派自己的代表,討論、認可、查賬,才能征稅。還有,國王拿老百姓的東西,必須交錢;老百姓沒有被證明犯罪之前,不能逮捕;老百姓有權自由出國回國等等。
早在八百年前,英國就能這么做,其中的原因,《大憲章》第一條就透露了。第一條是,保證教會的自由或獨立,即神父、主教等的任命,國王不能管。所以,當時是教會同貴族聯(lián)合起來,迫使國王就范。國王違約怎么辦?憲章規(guī)定,人民可以懲罰國王,搶他的莊園。老百姓哪有這力量?有的,因為老百姓包含那些貴族,他們有軍隊,有刀槍。所以,約翰王雖是暴君,居然簽署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
基督教會的制度性存在,改變了整個西方的政教關系、社會結構。很多神學家,德爾圖良、奧古斯丁、馬丁路德、加爾文,都論證了國家權力應該關在籠子里面,論證了法律的基礎、政府的限度,這就為現(xiàn)代政治的自由和公正原則,奠定了理性的基礎,造出了歷史的樣板。因為基督教特別強調(diào)個人的價值,而古希臘羅馬強調(diào)國家的價值,這兩種文化是完全不一樣的。自由和公正是現(xiàn)代文明的核心,西方文明后來的科學技術、社會政治、教育學術、文學藝術,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就,都與之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總而言之,今天講的,一個是古代宗教和古典文明的關系,另一個是基督宗教同西方文明的關系。就后者來說,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靈魂,這種文明的興盛,它的精神因素是基督教。這就回到了我們最早提出的問題,要追究西方文明現(xiàn)在成就的原因,我們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追究,最后看到的,是它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