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瑞安市濱江中學 高振千
前不久,西安工業(yè)大學附中操場,1600 多名師生正在參加升旗儀式。主席臺上,高二男生小鐘正做著《感恩父母敬畏生命》的主題演講。突然,麥克風里傳出的聲音有些異樣:我喜歡一個女孩,而喜歡一個人,就要負責任……這位男生居然借周一早晨的國旗下演講之機,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向自己喜歡的女生表白。此事經媒體披露后,大家關注著這位男生。
這使人想起去年差不多同一時間發(fā)生的類似事件:江蘇啟東市匯龍中學舉行升國旗儀式,一名高二學生在國旗下發(fā)表講話時,在3000 多名師生眾目睽睽之下,將之前老師“把關”過的“如何樹立遠大理想”演講稿,悄悄換成另外一篇抨擊教育制度的文章《做美好的自我》:“我們不是機器,即使是機器,學校也不該把我們當成追求升學率的工具!……”這樣內容犀利的言辭,讓人們不禁為該學生捏一把汗。
“表白愛情”“討伐教育”,這相隔一年的兩次國旗下講話風波,或讓在場的師生目瞪口呆,或報以熱烈掌聲,更令傳媒及讀者為之議論紛紛,讓沉寂的教育界泛起一片漣漪。在如此嚴肅、莊重的場合,這樣敏感、出格的話題顯然不合時宜,難免有誤導受眾的傾向。不過,當今社會日益開明,兩位一時沖動的學生都得到了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寬容,新聞效應也終將漸漸平息。但是,不知道大家對長期以來學生國旗下講話的內容和方式注意了沒有,是否也曾疑惑過追問過。
天氣許可的情況下,估計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每周一上午都會有升國旗儀式,儀式之后緊接著有國旗下講話這個環(huán)節(jié)。一般由學校政教處確定主題,向輪值的班主任布置任務,班主任挑選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寫稿并審閱,各班學生輪流登臺照本宣科,一個學期也就那么十幾二十來次。內容無非就是配合一些紀念日說些應時的話:元旦前后說迎新年,新學期說新打算,三八節(jié)歌頌母愛……而且年復一年地重演,中小學讀下來,一個話題要聽講好幾遍。
再仔細地看看那些講話內容,大多是從網上扒下來拼湊而成,基本上是些無血無肉的空話套話、千篇一律的陳詞濫調;大多數只是對著講稿一字一句地念下來,根本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學生真實的思想感情,更談不上會有激情的演講,不知道臺下的學生能聽進去多少。國旗下講話似乎漸漸成為一種形式主義,實際效果如何有誰清楚?一旦流于純粹的應景,臺下的學生都無動于衷、心不在焉,那還有多少現實意義和價值?
既然如此,那就有必要對一成不變的國旗下講話內容與形式進行改革。能不能講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話?能不能選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能不能讓更多的學生有這個鍛煉的機會?能不能采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能不能摒棄枯燥乏味的說教?能不能生動活潑地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致于最終充分利用和發(fā)揮國旗下講話這個平臺,真正實現其教育目的。
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的國旗下講話值得借鑒。在校長李鎮(zhèn)西的倡導下,他們設計了不同的主題系列,以古典詩文為內容,進行經典誦讀,每次都讓三個班孩子們同時上臺吟誦?!按褐?、夏之韻、秋之光、冬之美系列”,“唐詩系列之李白、之杜甫、之白居易”,“宋詞系列之蘇軾、之李清照、之陸游、之辛棄疾、之范仲淹”,“秋之童話、情思、色彩、收獲”,愛國篇、友情篇、思鄉(xiāng)篇、送別篇等等,德育處和語文組的老師們根據這些美好的主題,或選擇傳統(tǒng)古典詩詞,或原創(chuàng)抒情勵志文字,然后在班主任和語文老師的組織、輔導下練習吟誦。
這樣的國旗下講話還真是一番創(chuàng)新,盡管會增加一些老師和學生的負擔,但應該物有所值。試想,每次國旗升至桿頂國歌唱完之后,就是孩子們的國旗下吟誦,或個人朗誦,或分班輪流吟誦,或全體朗誦,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下,優(yōu)雅悅耳、氣勢磅礴地呈現。每一次吟誦,都將是一次全校師生的精神大餐。更不用說老師們也加入了孩子們的隊列中一起吟誦,而且站在最前面,帶領著學生吟誦。朝霞吐蕊,旭日東升,師生們把美麗的詩篇送上藍天。即使在陰云密布的日子里,聲情并茂的吟誦也讓每一個學生和老師心里陽光燦爛。
相比之下,這般美妙的“國旗下講話”——吟誦,遠比那干巴巴的個人演說有感染力,而且豐盈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影響學生的志趣品性,潛移默化地抵達心靈。當然,國旗下講話內容和形式還有很多,相比于那些喋喋不休的宏大說理,具體的形象的更能打動人震撼人。變革原來的舊面孔老面孔,國旗下講話或將煥然一新,傳遞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