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自然轉(zhuǎn)向”的對稱性原則:問題、重建與評估——拉圖爾對布魯爾的批評及其哲學意義

    2013-09-27 08:32:28安維復
    關(guān)鍵詞:魯爾對稱性哲學

    安維復,崔 璐

    ?

    “自然轉(zhuǎn)向”的對稱性原則:問題、重建與評估——拉圖爾對布魯爾的批評及其哲學意義

    安維復,崔 璐

    (華東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上海 200241)

    對稱性原則是布魯爾提出的科學知識社會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拉圖爾從角色網(wǎng)絡理論的角度對布魯爾對稱性原則中的相對主義的思想弊端進行了清算,但其本人也墮入多元主義、機會主義的思想迷途。分析得出,我們接受對稱性原則在消解絕對主義等傳統(tǒng)哲學觀念方面的思想功能,也應警惕其相對主義的思想弊端;我們在反對相對主義的思想弊端的同時,也應警惕多元主義和機會主義的思想陷阱。

    對稱性原則;角色網(wǎng)絡理論;布魯爾;拉圖爾

    對稱性原則是社會建構(gòu)主義等后現(xiàn)代思想的基本原則之一,對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后現(xiàn)代的科技哲學、科學技術(shù)的綜合研究(S&ST)等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思想影響。

    對稱性原則堅持對真理和錯誤(包括競爭中的各種科學范例)、成功和失敗(包括不同路徑的成功或失敗)、權(quán)威與大眾(包括不同層次的權(quán)威或大眾)等范疇都用同樣的原因類型來解釋,反對認識論評價的“雙重標準”,即事件歸因或建構(gòu)的不公平性或不對稱性,例如,用自然原因解釋科學的成功,用社會原因解釋科學上的錯誤;或者用正確的理論解釋權(quán)威的正確行為,而用個人品行或社會因素解釋權(quán)威的失誤等。

    但是,不同的思想家對事件歸因或建構(gòu)要素的選擇以及各要素之間的建構(gòu)方式,各有不同理解,因而形成了波瀾壯闊的思想碰撞與理論融合,例如在自然與社會之間的網(wǎng)絡重建,在各種理論路徑之間的縱橫捭闔,展現(xiàn)了對稱性原則的學術(shù)價值和社會意義。

    一、問題的合法性

    對于哲學而言,問題的合法性不在于問題是否存在,而在于問題是否具有獨特的思想魅力和生長的空間,也就是說,這個問題是否經(jīng)歷了“原創(chuàng)或辯護—應用或發(fā)展—批判或反駁—調(diào)整或重建”的解釋循環(huán),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展現(xiàn)了它對人類理性思考時代精神的啟發(fā)意義。

    布魯爾在1976年出版了《知識與社會意向》,從理論和實證等角度系統(tǒng)地論證了對稱性原則。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布魯爾在這部著述中還對對稱性等原則進行了辯護和修正,令人信服地闡述了有關(guān)對稱性原則的“相對主義”、“唯心主義”等言論的指責。

    拉圖爾對對稱性原則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其中包括應用、批判與重建:1979年出版了《實驗室生活》();1987年出版了《行動中的科學》();1992年出版了《“阿拉密斯”或技術(shù)之愛》(,);2005年出版了《重建社會:角色網(wǎng)絡理論導論》(:--)等重要著述。特別是他在1989年發(fā)表的《社會轉(zhuǎn)向后的更多的轉(zhuǎn)向》()更是研究對稱性原則的經(jīng)典之作。

    布魯爾與拉圖爾有關(guān)對稱性原則的闡發(fā)與重建,引起了不同學術(shù)背景的關(guān)注與評估,其中主要有:來自社會建構(gòu)主義陣營內(nèi)部的闡述,如西斯芒多的《科學技術(shù)綜合研究導論》();來自于技術(shù)哲學陣營的評估,如伯雷的《技術(shù)哲學與社會建構(gòu)主義》();來自于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的評估,如芬伯格的《可選擇的現(xiàn)代性:哲學和社會理論的技術(shù)轉(zhuǎn)向》(:)等。

    一個學術(shù)大師提出某些學術(shù)理念之后,能夠得到另一位學術(shù)大師的應用與重建,已經(jīng)不易;如果再引起各種學術(shù)背景的人的關(guān)注和評估,則不難想象這種學術(shù)理念的深刻價值。鑒于此,對稱性原則值得關(guān)注。

    二、從認識論的“雙重標準”到“強綱領(lǐng)”的對稱性原則

    如何解釋認知,用什么原則解釋知識,是哲學的重大使命,是近現(xiàn)代哲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同樣也是后現(xiàn)代思想密切關(guān)注的理論熱點。

    愛丁堡學派的布魯爾提出“對稱性原則”之前,許多思想家,包括古代和近現(xiàn)代的思想家,在如何解釋知識的問題上,存在一個漫長的思想傳統(tǒng),即用自然原因解釋知識的成功,用社會原因解釋知識的失敗。如果我們的認識成功地發(fā)現(xiàn)了真理,那是由于尊重了自然規(guī)律;如果我們的認識誤入歧途,那是由于受到了社會因素的制約??梢园堰@種思想傳統(tǒng)概括為認識論評價中的“雙重標準”:用兩種不同的標準評價同類事物。

    弗蘭西斯·培根的思想最具有代表性。在他看來,真正的科學來自于實驗與理性密切結(jié)合,“經(jīng)驗主義者好像螞蟻,他們只是收集起來使用。理性主義者好像蜘蛛,他們自己把網(wǎng)子造出來。但是蜜蜂則采取一種中間的道路。他們從花園和田野里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他自己的一種力量來改變和消化這種材料。真正的哲學工作也正像這樣?!奔热贿@樣追求真理本不該出現(xiàn)錯誤,但為什么人類會犯錯誤呢?錯誤是社會原因造成的。培根把認識的失敗(引起認識錯誤)歸因于四種社會現(xiàn)象或“假象”,這四種“假象”即:1)族類的假象;2)洞穴的假象;3)市場的假象;4)劇場的假象。其實,用雙重標準衡量認識的成功和失敗可謂源遠流長。柏拉圖的“回憶說”,托馬斯·阿奎那的“兩重真理說”,洛克的“兩種性質(zhì)說”,康德的“兩種理性說”,甚至維特根斯坦的“兩種語言說”等等,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這種思想傳統(tǒng)的延續(xù)或變種。而這種思想傳統(tǒng)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xiàn)更是比比皆是。

    布魯爾提出的“強綱領(lǐng)”的革命意義在于,它揭示了以往的認識論評價奉行的是“雙重標準”,從而造成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在解釋知識問題上的不對稱性。布魯爾所說的對稱性就是,不僅要用社會原因解釋知識的失敗,而且要用社會原因解釋知識的成功。正如拉圖爾所說,“布魯爾所說‘對稱’原則,就是要求我們用同樣的社會學原由不僅解釋科學發(fā)展過程中的成功,也用同樣的社會學原由解釋科學發(fā)展過程中的失敗。這當然是一個重大的進步,因為在此之前成功的科學是用自然原因解釋的,而失敗科學的解釋則訴求于社會原因?!?/p>

    布魯爾指出,“關(guān)于科學知識的社會學應當遵守以下四條信條(tenets)。通過這種方式,它就可以體現(xiàn)人們在其他科學學科中認為理所當然的同一種價值觀?!陀嘘P(guān)對稱性的要求一樣,這種要求也是對人們尋求一般性說明的反應。它顯然是一種原則性的要求,因為如果不是這樣,社會學就會成為一種長期存在的對它自己的各種理論的駁斥?!?/p>

    與傳統(tǒng)的哲學思路相比,布魯爾的理論貢獻在于,他堅持用同一的原因(同樣的社會原因)來解釋真理與錯誤,或者是競爭中的各種理論,消解了認識論上的“雙重標準”;但是,布魯爾選擇了用社會原因解釋一切的“強綱領(lǐng)”,這就造成了社會原因與其他原因特別是自然原因的不對稱性。究其因,布魯爾陷入了社會學主義(sociologism)的偏見。

    三、拉圖爾對布魯爾的批判與重建

    拉圖爾曾經(jīng)是對稱性原則的堅決支持者和實踐者。他在1992年的著述《Aramis或技術(shù)之愛》(,)一書中指出,“如果我們不能堅持理解的對稱性,那么我們就不能研究技術(shù)設(shè)計。如果我們說一個成功的設(shè)計在構(gòu)想的時候就是成功的,而一個失敗的技術(shù)在構(gòu)想它的時候就是失敗的,那等于什么也沒說?!夹g(shù)設(shè)計的成功和失敗必須被對稱地看待。他們在不斷地得到或失去實在性的程度,以至于成功的設(shè)計就在于不斷地得到了實在性,而失敗的設(shè)計也在于不斷地失去實在性。這并不是在它們構(gòu)想階段或孕育階段就注定了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技術(shù)設(shè)計在初始階段都是可能的,存在性是日后不斷增加的,所以它們能夠強大起來,能夠增加支持者的信心,打擊反對者的信心?!?sup>

    但同時,拉圖爾也發(fā)現(xiàn)了對稱性原則存在著嚴重的理論問題。拉圖爾在《社會轉(zhuǎn)向后的更多的轉(zhuǎn)向》()這篇著名論文中指出:“然而,這種對稱原則卻非常成功地掩飾了布魯爾證據(jù)的不對稱性。社會被用來解釋自然!我們是在用一極解釋另一極?!钡浇裉觳剪敔栠€沒有意識到,如果不引進更激進的對稱,布魯爾的對稱原理就不能得到矯正。對布魯爾的對稱原則需要來個九十度的轉(zhuǎn)變,這種轉(zhuǎn)變就是我所說的‘社會轉(zhuǎn)向后的更多的轉(zhuǎn)向’。”

    根據(jù)這樣一種理解,拉圖爾設(shè)計了一個評價對稱性原則的方案(見圖1),這個方案是一個兩極之間的連續(xù)統(tǒng):一極是用社會解釋一切,另一極是用自然解釋一切,在兩極中間是各種溫和的折中主義者?!八^激進的那些人,就是認為科學知識完全是由社會關(guān)系所構(gòu)成的那些人;一個進步主義者則聲稱,科學知識偏向于由社會關(guān)系構(gòu)成的,但滲透著自然因素。在自然與社會的兩強激烈相爭的另一極,一個極端的保守主義者聲稱,科學之所以變成真正的科學,僅僅是因為科學家最終消除了社會建構(gòu)的任何痕跡;而一個保守主義者則認為,盡管科學擺脫了社會但依然存在某些社會因素滲透在科學之中并影響科學的發(fā)展。在這場爭論的中立立場上,就是那些首鼠兩端的學者,他們將某些自然因素和某些社會因素混合在一起,游離于自然與社會的兩極。這就是我們大多數(shù)爭論所依據(jù)的尺度(yard-stick)。如果一個人從左邊走向右邊,那么他就是社會建構(gòu)主義者,相反,如果一個人從右邊走向左邊,那么這個人就是私密的實在論者?!?/p>

    圖1 拉圖爾對稱性原則評價方案

    根據(jù)這種方案,拉圖爾設(shè)計了自己的對稱原則——用相同的自然/社會原因來解釋真理和錯誤?!拔覀兛梢砸环矫婷枥L出它的社會網(wǎng)圖(sociogram),另一方面描繪出它的技術(shù)網(wǎng)圖(technogram)。在這兩個系統(tǒng)中,你從其中一個系統(tǒng)中獲得的任何一條信息同時也是另一個系統(tǒng)的信息?!粋€盟友系統(tǒng)里的每一個修正都能在另一個系統(tǒng)里看到。技術(shù)網(wǎng)圖上的每一個變更都在社會網(wǎng)圖里造成對一種局限的克服,反之亦然?!币虼耍敖o我事物的狀態(tài),我就能告訴你人能夠做什么。這就是技術(shù)專家告訴我們的。給我人類的狀態(tài),我就能告訴你物是怎樣形成的。這就是社會學的真諦。把人和物最大化都是錯誤的。對于物而言,我們所尋找的不是人類的事物,也不是非人類的事物。而是在人中之物和物中之人中尋找一個不斷的轉(zhuǎn)換,一種交易,一種交流。人和物之間是互相轉(zhuǎn)換的。事物不過是人類視野之中的物;人也不過是從物的角度看到的人。二者是可以轉(zhuǎn)換的?!?/p>

    拉圖爾用相同的自然和社會原因來解釋真理和錯誤的對稱性,較之布魯爾用單純的社會原因解釋真理和錯誤的對稱性,確實更富有新意。這是因為,拉圖爾不僅堅持了像布魯爾那樣用相同的原因?qū)ΨQ地解釋真理和錯誤,而且還超越了布魯爾在原因類型上的不對稱性,即在社會原因和自然原因之間保持對稱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布魯爾只用社會原因解釋真理和錯誤并非不可取,因為用社會原因解釋真理和錯誤并不意味著否認真理和錯誤的自然原因,只是思想的重點和理論旨趣不同而已。但確實有必要警惕因為注重社會原因而貶低自然原因的思想潛能。

    四、學界對拉圖爾的評價

    學界對拉圖爾的評價主要有三種聲音:肯定的,否定的和調(diào)整性的。

    西斯芒多(Sergio Sismondo)對布魯爾和拉圖爾的爭論做了肯定性的評價。他說,“拉圖爾的理論就是超對稱的,它把社會世界和物質(zhì)世界都看作是網(wǎng)絡的產(chǎn)物。用同樣的關(guān)系術(shù)語表述人類的和非人類的角色,把它們看作是同一的,就是這種超對稱的充分分析,這種超分析并不歧視任何角色在形成科學事實和技術(shù)客體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作用?!?/p>

    伯雷(Philip Brey)在《技術(shù)哲學與社會建構(gòu)主義》(-)指出,“通過對角色網(wǎng)絡的分析,任何實體都被看成是一個先驗的建構(gòu),但實體本身并不是社會 的建構(gòu),因為技術(shù)的定型并不只是社會因素的結(jié)果?!边@就是說,關(guān)于建構(gòu)的建構(gòu)本身,依然值得懷疑。

    芬伯格從社會批判理論的角度對拉圖爾理論進行了“合理重建”。在他看來,“正是因為構(gòu)成主義的高漲與不斷增長的對技術(shù)專家治國論的反抗是如此密切相關(guān),這也許是無意識的,但它加強了對立的思維。”這就是說,角色網(wǎng)絡理論可能并不公正,技術(shù)精英占有更大的話語權(quán)。

    學術(shù)評估不是外在的議論,而是學術(shù)思想發(fā)展的重要形式。從社會建構(gòu)主義看,知識的社會建構(gòu)性并不僅僅是指知識對象的制造過程,而且還意味著,知識是由它的原創(chuàng)者、改進者和評論者甚至批判者所溝通的“綜合命題”。上述三種不同學術(shù)背景的評價,打開了對稱性原則自我發(fā)展的三條路徑:

    (1) 從西斯芒多對對稱性原則的評價看,對稱性原則經(jīng)歷了布魯爾的原創(chuàng)和拉圖爾的重建之后,其思想魅力和解釋能力依然存在,對稱性原則依然是社會建構(gòu)主義思想體系的核心理念。

    (2) 從伯雷對對稱性原則的評價看,技術(shù)哲學可能是推進對稱性原則的重要理論框架。這是因為,技術(shù)哲學不僅能夠充分體現(xiàn)對稱性原則的思想內(nèi)涵,而且還能夠修正對稱性原則的內(nèi)在矛盾。

    (3) 從芬伯格對對稱性原則的評價看,社會批判理論可能是重建對稱性原則的學術(shù)資源之一,這是因為,社會批判理論需要對稱性原則解決自身的問題,如馬爾庫塞的“單面思維”等;而且,對稱性原則也需要利用社會批判理論開辟民主問題的新路徑。

    五、未盡的思考

    綜上所述,有關(guān)對稱性原則的研究,是一個富有哲學韻味的問題,鑒于上述分析,可以做如下思考:

    (1) 維特根斯坦曾經(jīng)告訴我們,哲學應該把有意義的對象說清楚,但對于不可說的應該沉默。然而對稱性原則卻告訴我們,為了保證研究的公正性,我們應該對真理與錯誤、成功與失敗、民主與專制等相關(guān)聯(lián)的研究對象進行同時研究。為了把真理、成功和民主等范疇說清楚,我們還應該開辟對錯誤、失敗和專制等范疇的研究。

    (2) 傳統(tǒng)的哲學思考大多對真理與錯誤、成功與失敗使用不同的解釋理論,用一種理論解釋真理或成功,但卻用另外一種理論解釋錯誤或失敗,即在真理與錯誤,成功與失敗等問題上使用“雙重標準”,從而造成“成者王侯敗者賊”的輝格主義偏見。對稱性原則告訴我們,對于真理與錯誤、成功與失敗等相關(guān)問題,我們要用同樣的理論框架加以分析。應該說,從“雙重標準”到“對稱性原則”是人類理性設(shè)計的某種進步,但是,姑且不論真理與錯誤、成功與失敗之間的界限如何界定,在少數(shù)的真理與大量的失敗之間進行對稱性研究,其可行性值得探索。

    (3) 用同樣的原因解釋真理與錯誤、成功與失敗,在原則上似乎沒有問題,但是,如何選擇并確定這些所謂的“同樣的原因”?布魯爾主張用社會原因同時解釋真理與錯誤、成功與失敗,拉圖爾主張用“更多的轉(zhuǎn)向”同時解釋真理與錯誤、成功與失敗。孰是孰非似乎一目了然,但仔細斟酌,問題不少:如何選擇并確定一種理論解釋而又不陷入絕對主義?如何設(shè)計“更多的轉(zhuǎn)向”而又不陷入相對主義?

    (4) 用同樣的一種或多種的原因同時解釋真理與錯誤、成功與失敗,這里的“解釋”是什么意思?是尋找其原因還是“再現(xiàn)”其過程?而且,即便是尋找其原因,是內(nèi)部原因還是外部原因?是決定性原因還是影響性原因?是直接原因還是間接原因?如果是“再現(xiàn)”其過程,是“發(fā)現(xiàn)”過程還是“辯護”過程?是“制造”的過程還是“協(xié)商”的過程?是“追隨”其過程還是“參與”其過程?

    [1] 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西方哲學原著選讀[M].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1: 358.

    [2] Latour B. One More Turn After the Social Turn: Easing Science Studies into the Non-Modern World[M]//Biagioli M. The Science Studies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1999.

    [3] 大衛(wèi)·布魯爾.知識和社會意象[M].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1.

    [4] Latour B. Aramis, or the Love of Technology[M].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78-79.

    [5] 布魯諾·拉圖爾.科學在行動[M].劉文旋, 譯.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5.

    [6] Sismondo S. 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4: 69.

    [7] Brey P.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social constru- ctivism[J]. Society for Philosophy & Technology, 1997(2): 3-4.

    [8] 芬伯格.可選擇的現(xiàn)代性[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42.

    The Principle of Symmetry of “Natural Turn”: Problem,Re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Bruno Latour’s Criticism of David Bloor and Its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An Weifu, Cui Lu

    (,,,)

    The principle of Symmetry put forward by David Bloor is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sociology of knowledge. Bruno Latour has launched an attack on relativism in David Bloor’s principle of Symm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le-network theory. But his criticism falls into pluralism and opportunism. While we attempt to eliminate absolutism by relativism of the principle of Symmetry, we need to guard against the problem of relativism and the trap of pluralism and opportunism.

    ;-;;

    B023

    A

    1009-895X(2013)01-0055-05

    2012-09-18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12AZD070)

    安維復(1960-),男,教授。研究方向:科學哲學史。E-mail: wfan1960@163.com

    猜你喜歡
    魯爾對稱性哲學
    一類截斷Hankel算子的復對稱性
    巧用對稱性解題
    橫向不調(diào)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對稱性
    菱的哲學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巧用對稱性解題
    點贊!英國無腿男子成為健身教練圓夢
    感謝那個絆倒你的人
    職業(yè)(2014年7期)2014-05-30 10:48:04
    晾衣哲學
    視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
    幽默哲學
    視野(2009年6期)2009-03-10 09:50:30
    扎赉特旗| 黑龙江省| 南靖县| 乐安县| 五指山市| 堆龙德庆县| 本溪市| 彭山县| 盐山县| 色达县| 乌兰浩特市| 贡觉县| 汨罗市| 罗山县| 施秉县| 鸡西市| 天等县| 宁津县| 垫江县| 海城市| 高雄县| 杭锦旗| 定南县| 湘潭县| 中方县| 武胜县| 永靖县| 饶阳县| 舞钢市| 东台市| 忻州市| 曲周县| 拉孜县| 丹寨县| 益阳市| 清水河县| 屏东县| 衢州市| 滦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 怀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