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芳 馮 萍
1.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人民醫(yī)院,山東東營 257000;2.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山東濱州 256600
長期化療的患者需要反復淺靜脈穿刺輸液給藥,長時期的輸液使得血管的彈性降低、血管逐漸變細,藥物容易外滲,再加上化療藥物對身體正常組織的破壞,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救治質量[1]。因此,臨床上PICC導管的應用解決了長期化療患者的輸液之苦。但PICC導也有其應用復雜性[2],如果管理不到位,處理不得當,也可造成嚴重并發(fā)癥,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影響治療效果。為探討留置PICC導管的管理方案,以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該研究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入住該院長期化療的患者120例,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觀察入住該院長期化療的120例患者,其中2008—2010年期間為對照組65例,2011年以后的患者65例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 35例,女30例,平均年齡(55±12)歲,其中肺癌12例,胃癌20例,肝癌10例,乳腺癌9例,惡性淋巴瘤6例,白血病3例,宮頸癌5例;觀察組中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齡(54±10)歲,其中肺癌 14例,胃癌 19例,肝癌 12例,乳腺癌10例,惡性淋巴瘤5例,白血病2例,宮頸癌3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疾病種類以及化療周期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所有病例均經(jīng)確診為血液腫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適用于PICC導管的應用。
所有患者均選用三向瓣膜式PICC單腔導管,穿刺時一定要嚴格無菌操作。檢查擬穿刺部位血管充盈程度,詢問患者有無凝血功能異常,查閱病歷以排除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異常及凝血功能障礙。選取穿刺部位,貴要靜脈:直、短、靜脈瓣較少。因90%的PICC放置于貴要靜脈,是首先考慮的穿刺靜脈。對照組中,右上肢置管32例,左上肢置管33例。觀察組中,右上肢置管 30例,左上肢置管35例。導管留置時間,對照組30~200 d,平均(150±23)d,觀察組(45~190)d,平均(175±40)d。輸液藥物有葡萄糖、生理鹽水、高營養(yǎng)液、化療藥物如5-氟尿嘧啶、長春瑞濱、吉西他濱、順鉑、艾素等。
1.3.1 傳統(tǒng)管理 對照組實施的傳統(tǒng)護理方案,操作人員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操作者置管技術應熟練,確保一次性穿刺成功,密切注意患者基本體征變化,穿刺部位的異常表現(xiàn),有無紅、腫、熱痛等炎癥。在導管留置期間,指導病人正確洗澡 ,保持良好個人衛(wèi)生,定期進行消毒以及穿刺手臂的安全放置,小心導管的移位。在每次輸液后,要認真的進行清管、封管,保持無菌。
1.3.2 加強管理 置管前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并有負責人對患者進行PICC導管應用做講解,讓患者充分配合。在住院期間,由責任人對導管的管理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詳細講解,特別是出現(xiàn)異常及發(fā)生并發(fā)癥時,該采取什么措施,減少最小的損害。
1.3.2.1 導管堵塞 PICC導管滴注變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血液堵塞,一般用溶栓藥物疏通就可以了。有時候由于患者的肢體狀態(tài)不利于液體的輸送,造成藥物滴注速度過慢,有些藥物在管內(nèi)結晶沉淀造成堵塞,這種就是藥物堵塞,目前沒有好的方法,一般只能重新插管。臨床上,導管堵塞12 h之內(nèi)疏通最好,時間越短越好[3-4]。穿刺成功后立即用肝素封管,預防管腔內(nèi)血栓形成。囑患者置管側肢體進行適度活動,避免長時間壓迫置管側肢體。注意藥物配伍,減少渾濁藥物的輸注,粘滯度高的藥物一定要徹底沖管,以免致使導管堵塞。
1.3.2.2 導管脫落與移位 導管脫出包括兩種情況:一種為完全脫出,即PICC導管末端完全從穿刺點脫離患者身體,需重新置管;另一種為不完全脫出,是指PICC導管部分脫出,在導管未被污染的情況下剪短多余導管,重新更換連接器后可繼續(xù)使用[5]。在置管期間,避免過度活動,牽動導管的移位,妥善保護敷貼,有松動時及時更換。在穿刺過程中如果護士感到有阻力、患者自感不適、導管出現(xiàn)彎曲打折、無法抽到回血,就有可能發(fā)生導管異位。為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穿刺前應準確測量和修剪導管,防止誤差。
1.3.2.3 穿刺處感染 合理的更換敷料時間是首要保證[6-7]。穿刺點局部炎性表現(xiàn)甚至化膿。按照醫(yī)院PICC換藥標準進行常規(guī)消毒,用棉質敷料貼敷,1次/d,增加了換藥的頻率。棉質敷料能增加透氣性,保持穿刺針眼干燥。醫(yī)護人員應注意穿刺口,一旦發(fā)現(xiàn)有紅腫、疼痛甚至出現(xiàn)膿性分泌物時,一定要及時換藥、換敷料。醫(yī)護人員一定要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嚴格物品的管理。在病人置管過程中要派專人維護。
1.3.2.4 院外留置處理 出院時,囑托患者導管留置的用途,交代患者置管的上肢的注意事項,無負重,無水浸,及時更換敷料,定期沖管,保護好導管。觀察穿刺部位的情況,有異常時及時與醫(yī)院聯(lián)系。責任護士也定期隨訪詢問。
該文就對PICC導管的管理情況,分析并發(fā)癥情況(導管堵塞、移位或脫落、穿刺口感染);以及導管的使用壽命,患者PICC導管相關知識知曉率,患者的滿意度調查。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 x2檢驗。
兩組患者PICC導管的應用比較分析,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導管的使用壽命明顯長,對照組(1150±23)d,觀察組(175±40)d,兩組比較(t=4.37,P<0.05),在患者對疾病用于PICC導管知識的知曉率和對護理管理的滿意度較高,見表1。
PICC是一種經(jīng)肘前靜脈置入中心靜脈的導管,可較長時間留置,用于輸液、輸血、取血等。具有防止回血、進氣,使用安全、操作快捷、維修簡便等優(yōu)點,可以消除反復靜脈穿刺的痛苦,有效保護外周靜脈,應用上不會影響肢體活動,日常生活也不受影響,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腫瘤患者需要長期化療,行PICC化療,PICC導管的應用等于給病人建立了一條生命通道,確保輸液安全,幫助病人輕松完成各項靜脈輸液治療,大幅度提高患者生活、治療質量。有效的減少了反復穿刺的痛苦,PICC較深靜脈穿刺簡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腫瘤化療患者應用PICC后可減少頻繁穿刺所致的局部出血和感染,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率,避免刺激物外滲導致的嚴重后果,為患者提提供長期治療和營養(yǎng)的途徑。臨床上常用的PICC導管多采用醫(yī)用高等級硅膠材料,導管非常柔軟,不管是穿刺過程中還是長期留置時,都不會損傷血管內(nèi)膜,降低靜脈炎或血栓形成的可能,更不會造成血管壁穿透[8]。PICC導管的維護主要是包括更換PICC穿刺點處的敷料,更換導管的肝素帽以及沖洗PICC導管[9]。目的是預防導管的感染,保持導管通暢,如上文所說的加強管理。
表1 兩組患者PICC導管應用情況比較
當病人完成該階段治療回家休養(yǎng)時,需對此管加強護理。在PICC導管置管留置期間,各種靜脈治療藥物,都可以通過導管輸入,從而大大降低因反復穿刺或藥物刺激造成對血管的損傷,確保輸液安全;同時顯著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穿刺前認真評估患者雙上肢穿刺部位情況(首選右側上肢),包括血管走向、彈性、靜脈瓣及皮膚狀況等。穿刺時注意動作輕柔,避免穿刺針的外套管卷邊及損傷血管壁內(nèi)膜層,如果一次穿刺不成功不可在皮下反復找血管。選擇合適的病人及穿刺前全面的評估。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消除緊張情緒,配合操作順利完成。醫(yī)護人員要嚴格遵守封管原則,掌握藥物配伍禁忌并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術。對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應嚴密觀察[10]。
在該研究中,對照組中,導管堵塞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置管肢體的擺放和沖關不徹底造成的,這與醫(yī)護人員的責任心有很大的關系,醫(yī)護對導管的管理及對患者的教育不到位。對照組中的移位主要是因為活動度過大,穿刺口的感染主要是因為敷料換藥不及時,不注意衛(wèi)生。觀察組患者中,有1例因為天熱出汗而沒有及時更換敷料而造成感染,1例的導管堵塞是因為患者的血液較稠,加上藥物的沉淀而致。因此,加強對PICC導管應用的護理,特別是在置管時,患者應注意保護導管,避免感染和導管損傷,下一步治療提供更有利的機會,贏得搶救時機值得推廣。而護理人員則要掌握PICC置管技術并能熟練操作及應對PICC的常見并發(fā)癥,重視對PICC導管的加強管理,可以有效延長導管的使用壽命,提高患者應用PICC導管化療的價值。
[1]王海燕,劉英菊.PICC導管的日常維護和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06, 8(16):110-111.
[2]楊浩義,丁蔚,喬美珍.腫瘤患者化療中 PICC置管常見并發(fā)癥的原因及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30(18):2324-2325.
[3]于紅衛(wèi),單金花,都靈燕.PICC導管堵塞的預防性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2):353.
[4]王恩艷,劉素杰.PICC導管感染的防治[J].吉林醫(yī)學,2008(12):1010-1011.
[5]趙芳.PICC置管在乳腺癌化療中的臨床應用[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1):140-141.
[6]鄒賽琴.PICC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35):298-299.
[7]段秀麗.PICC在腫瘤護理應用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5):636-637.
[8]高玲.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哈爾濱醫(yī)藥,2012,32(6):498-499.
[9]王曉蕓.健康教育在PICC帶管出院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2 中旬刊):133-134.
[10]林麗仙.PICC常見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36):4902-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