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小學要籍引《國語》例價值探析

      2013-07-23 08:44:52郭萬青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玉篇引例音義

      郭萬青

      (1.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2. 唐山師范學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國語》的研究歷來比較薄弱,自漢至清總才10余家,近代以來研究者較多,但系統(tǒng)研究者仍然很少,我們以吳曾祺發(fā)表《國語韋解補正》的1909年作為起始,每十年一個時間段計算,至2009年,這一百年間里,前70年國內外《國語》研究論文共64篇,后30年共發(fā)表論文482篇,前40年沒有一篇碩博學位論文,20世紀50-90年代共11篇,而且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每十年只有1篇,而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一共發(fā)表碩博論文65篇。一百年來《國語》方面的專著就更少,臺灣一共有5部,大陸目前一共有2部。這些論著主要集中在文學、歷史、語言尤其是文法訓詁等幾個方面,文獻方面的研究開掘基本還處于空白。宋庠(996-1066)校訂《國語》時所據公私藏本十五六種,宋庠之后《國語》版本系統(tǒng)只有公序本系列和明道本。又許多傳世文獻有石刻、敦煌卷子、出土簡帛可以相互參證,并且有比較好的校注本傳世,《國語》則只有敦煌殘卷,且僅存802字,另外還有慈利竹簡《吳語》部分,而慈利竹簡迄今亦未公布。到目前為止《國語》尚無普遍認可的精校精注本行世。因為材料的缺乏,我們對宋庠以前《國語》的流傳脈絡和《國語》傳本的情況還知道得很少。而好的校注本必須在充分吸收前人既有信息數據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從宋庠以前和宋庠同時期甚至稍后一段時間的群書引用《國語》例中仍能夠尋繹到公序本和明道本之外的《國語》傳本的一些情況,也就是說,宋代以及宋代以前的傳世文獻中所引用的《國語》句段無疑會給我們提供一些現(xiàn)傳《國語》版本之外的信息,即便是和現(xiàn)傳《國語》完全相同的信息,也會在現(xiàn)傳《國語》版本源流方面提供給的參照。因此,考查宋以及宋代以前群書引《國語》用例對《國語》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語》的異文整理及其研究,清代有黃丕烈(1763-1825)、汪遠孫(1794-1836)、李慈銘(1829-1894)三家,現(xiàn)代則有鄭良樹、張以仁(1930-2009)等。黃丕烈、汪遠孫、李慈銘主要就公序本與明道本之異同進行比較,汪遠孫雖然已經參考到類書、小學書以及其它材料對《國語》本身進行勘校,但其目的仍然是比較明道本與公序本之異同。鄭良樹的《國語校證》在參照舊有成果的基礎上運用類書、史書材料和《國語》相比較,無論是在《國語》舊注輯佚還是在異文搜集方面都有一定創(chuàng)獲,但仍有所闕略。張以仁的《國語斠證》只是以黃、汪考求為基礎而廣之,他的研究并不是尋繹公序本、明道本之外的《國語》傳本脈絡。即便他們參照了一些類書,但是他們所據類書的版本也不是宋本或者較早的本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書引《國語》資料的準確性;另外,他們沒有搜集到《國語》的較好版本,如張以仁動輒稱明道本,實際上其所參據的明道本是湖北崇文書局重刻本,而非黃丕烈重刊明道本,而鄭良樹所參據的只是吳曾祺《國語韋解補正》。汪遠孫、鄭良樹、張以仁等人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能對群書引《國語》例進行全然性輯錄并與今傳《國語》各本進行一一比較。如根據我們的統(tǒng)計,《太平御覽》引《國語》252次,汪遠孫只涉及56處,其所缺略的《御覽》引例很多和今傳《國語》仍有較大的差別。這一點,在張以仁的《國語斠證》和鄭良樹的《國語校證》中也同樣存在。另外,即便是汪、鄭、張已經指出的歧異之處,或不出結論,或所出結論僅僅停留在校的層面上,而未進一步考鏡源流,且有些結論亦未能與《國語》相契合。

      本于此,著者希望通過搜求群書最早或較早版本以及相關版本參照,對群書所引《國語》用例進行全然性輯錄并一一辨正,現(xiàn)在完成的就是小學要籍引《國語》的研究。一共考查了十種小學要籍,包括《原本玉篇殘卷》、《切韻》殘卷與《唐韻》殘卷、《一切經音義》三種、《說文解字繋傳》、《廣韻》、《宋本玉篇》、《集韻》、《類篇》、《韻補》、《古今韻會舉要》??梢苑肿鬟@樣幾類:(1)標識為國語,引用確為《國語》各語者;(2)標識為國語,引用為《國語》注者;(3)標識為國語或就其引用位置應為國語而實即引用它書者。第一種是我們主要考查的對象,后二者也在相關條目進行了比較仔細地辨正。每一部小學書引用《國語》各語的情況可以通過表1比較清楚地體現(xiàn)。

      表1 分條目統(tǒng)計

      從表1可以看出,各個小學書對《國語》各語的選取是不一樣的。從引例上看,《類篇》、《集韻》、《古今韻會舉要》和前代小學書引例重復較多,而《廣韻》、《宋本玉篇》、《韻補》則重復較少,尤其《韻補》的時代已經是南宋,這里面反映了一定的小學書對于引例擇取的繼承性和獨特性。引例的多少和小學書的釋義、撰作目的有很大關系,《原本玉篇殘卷》、《一切經音義》、《說文解字繋傳》釋義宏富,尤其前二種每一注文廣引群書證之,顧野王(519-581)更明確表示“緫會眾篇,校讎群籍,以成一家之制”(《玉篇序》),進獻之處即經刪削,可見其征引之宏富,而《宋本玉篇》意在普及,只是列舉義釋,而少引群書,《切韻》與《唐韻》殘卷、《廣韻》、《類篇》、《集韻》莫不如此,故而引例較少。汰去重復,十種小學書引用《國語》正文字數在2 350字,按照前此統(tǒng)計的《國語》總字數70 399字計算,十種小學書引用《國語》字數占到《國語》總字數的3.34%,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同時也為引例和《國語》本文的有效比對提供了便利。

      除了和今傳《國語》各本語句完全相同者之外,大多數引例和今傳《國語》各本具有文字差異,這個文字異同又可以分為文字有增減和文字形體有異同兩類,文字有增減包括:一是引例為約略《國語》本文而言之,也就是不直接引用《國語》原文,而是復述《國語》原文之義;二是引例為了語義表達的明確性,有增字或脫字現(xiàn)象,比如為了明確性起見加上人名或者國名,在原文沒有語氣詞的地方添加語氣詞加強一下語氣,有的本來在《國語》原文中屬于上下兩個語段或者句子,此處為了引用上的便利脫去中間語句或者段落等等。文字形體有異同主要就是引例和今傳《國語》文字形體存在的差異,包括:二字之關系為古今字;二字之關系為異體字;二字之關系為假借字;一本字誤。凡此皆在相關條目中有所體現(xiàn),茲不例舉??偫ǘ裕缎W要籍引〈國語〉斠正》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引小學書各本進行辨正,確定各本引例之是非

      比如在《原本玉篇殘卷》有羅振玉(1866-1940)影印本、黎庶昌(1837-1896)摹寫本和日本東方文化書院藏寫本,《系傳》有《四部叢刊》影宋配補本和祁刻本,《廣韻》、《集韻》、《韻會》、《韻補》、《類篇》等都有一個以上的版本,像《玉篇》這樣的著作有胡吉宣(1895-1984)的《玉篇校釋》巨著以為參佐,《類篇》則有蔣禮鴻(1916-1995)的《類篇考索》和孔仲溫(1956-2000)的《〈類篇〉研究》、《〈類篇〉字義析論》等相關研究著作作為參照?!兑磺薪浺袅x》版本也有很多,而且徐時儀還出了合校本,這些本子在引用同一條《國語》用例的時候文字會有差別,孰是孰非,我們通過比照可以得出一個比較穩(wěn)妥的結論。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往往把每種小學書的代表版本都搜集到,并且進行仔細的比對,參照歷代的研究成果,再按下己意以定是非。凡此皆在具體斠證中有所體現(xiàn),茲不贅述。此外,還因此發(fā)現(xiàn)有的小學書的某些未被注意的地方,如對于《說文》“犓”字條注釋的探究,既梳理了《說文》各本在本條釋文上的不一致性,又把從“芻”得聲的字系聯(lián)在一起,為釋義的進一步明確性提供了依據。

      (二)以《國語》各本和類書、群書引《國語》資料和引例進行比較,確定小學書引《國語》與今傳《國語》各本之是非

      《國語》的版本系統(tǒng)簡單明了,就是公序本和明道本兩個系統(tǒng),這兩個版本系統(tǒng)相較,明道本系統(tǒng)內部就更為單純,因為從1800年黃丕烈刊刻明道本行世到今天也才有200多年的時間,而古籍版本的問題在照相影印技術應用于圖書印刷之后就基本不會產生了,而照相影印技術應用于圖書出版印刷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事情,也就是說黃刊明道本系統(tǒng)內部的刻本的產生只有100年的時間,更何況由于乾嘉著名學者錢大昕(1728-1804)、段玉裁(1735-1815)對明道本的推崇,覆刻黃刊明道本的幾種本子也在很大程度上忠實于黃刻。公序本系統(tǒng)則相對復雜一些,如我們在引言中所提及到的公序本內部的各種版本有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十種小學書引《國語》用例大體上也都在這兩個系統(tǒng)之內,同時期或前后的類書以及其它典籍引用同樣的《國語》例句和明道相近還是和公序本相近,也應該作為一個考查對象,因為通過這些線索我們可以考查公序本和明道本的流傳脈絡以及流布廣度等等。當然在具體的小學引例問題上我們的對待方式也不盡一樣,比如在《原本玉篇殘卷》和《一切經音義》的引例上,我們的關注角度更側重于其引例和今本的差距而不是其引例和明道本或者公序本的哪個版本接近,而《廣韻》、《玉篇》之后也就是在宋庠校訂《國語》前后時期的小學書引例,我們更側重于其引例和明道本或公序本的接近程度問題;在具體的考察過程中,因為對現(xiàn)傳《國語》各本的比對還發(fā)現(xiàn)了明道本系統(tǒng)內部和公序本系統(tǒng)內部的子系統(tǒng)的一些問題,比如在公序本系統(tǒng)內部,由于張一鯤本把《國語補音》打散散入《國語》正文之下,從而衍生出了以張一鯤本為底本的諸多版本,如穆文熙《國語評苑》,文盛堂、綠蔭堂、書業(yè)堂、經綸堂等刊刻的《國語國策合注》,吳汝紀重刻本、綠蔭堂刻本,日本道春(1583-1657)點本《國語》、日本秦鼎(1761-1831)《春秋外傳國語定本》,都是張一鯤本的子版本。

      (三)對相關引例中的有可討論之處的文字、詞語進行文字字形上的辨正和語義疏通與訓詁

      這應該是本專題的一個著力點,所在從字形上,主要是系聯(lián)甲骨金文以及俗字等進行文字形體結構上的分析。語義疏通主要表現(xiàn)在:(1)小學書的釋文的前后繼承關系,比如漢代經注對后代小學書釋文的影響,我們往往通過引證小學書編纂之前的經傳故訓以明小學書的釋文的淵源。另外,小學要籍釋文本身也有前后的繼承關系,比如《說文》、《爾雅》、《釋名》、《方言》的釋文往往為《玉篇》、《一切經音義》、《廣韻》、《類篇》、《集韻》等小學書所轉用,后世小學書在釋文上往往有累加的趨勢,比如一個字,《說文》只釋一義,到了《玉篇》可能就會有二義或者三義,到了《廣韻》就會更多。訓繹并確證這些釋文的出處,實際上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當然,本書并非每一個條目都在做這個工作。(2)對于小學書的釋義進行探討,有的小學書釋義有未盡妥當之處,通過文字字形的、聲義系聯(lián)的方式進行辨正,如對“侊”這個字的辨正,即在于通過古今書證以及從“光”得聲的一系列字的探討從而得出《說文》等一些小學書釋為“小皃”是不確的,實應釋為“大皃”。(3)小學書釋文的輯佚,這方面的東西不多,本書所涉及到的也只有一條,就是《廣雅》“墾,理也”,這一條是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一“耕墾”注引用《廣雅》的釋文,不見于今傳《廣雅》,李增杰所著《廣雅逸文補輯并注》(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一書輯錄正文502條、備考149條,未見收錄《一切經音義》所引此條。

      (四)凡涉及《國語》舊注之處對《國語》前后注釋的異同原由進行探討

      這個可以分兩個方面問題。

      (1)以韋注作為坐標,韋昭(204-273)以前的《國語》舊注和韋昭注的關系。韋昭自己在《國語解敘》里面講:“因賈君之精實,采虞、唐之信善,亦以所覺增潤補綴,參之以《五經》,檢之以《內傳》,以《世本》考其流,以《爾雅》齊其訓,去非要,存事實,凡所發(fā)正三百七事?!表f昭在《國語解》中引用了相當數量的前人舊注,汪遠孫《國語三君注輯存》從韋解中輯錄134條,使我們得見賈、唐等《國語》注解之一斑。而在韋解之中還必定有一些直接化用前注而未注明之處,小學書所引賈逵等人的《國語》舊注在這一方面給我們提供了便利,使得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保留下來的《國語》舊注和韋注一一比對,從而為梳理《國語》注釋的歷時比較做一些準備性的工作。當然,韋昭之后的《國語》研究工作也可以照此進行。在比對過程中,也會有是非的討論,其方法一如上面所說進行文字字形、音義系聯(lián)等等,以求得出確解。

      (2)《國語》舊注輯佚的歷時脈絡以及前后繼承關系。在本書的引言中,通過列表的形式把《國語》舊注輯佚的各家大體上按照時代作了一下統(tǒng)計,但是這個統(tǒng)計數據不是層層累加的。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劉師培(1884-1919)所謂的《一切經音義》收錄賈逵注600多條是重復計算的,汰去重復的話,《一切經音義》所引賈逵注大約也就是 300條左右,張以仁雖然是《國語》舊注輯佚方面的集大成者,他的《〈國語〉舊注輯?!肥珍浟饲迦说乃休嬝晒?,并且自己還有新的補充。但是《原本玉篇殘卷》所錄《國語》舊注也即王仁俊所輯錄的106條張以仁是沒有見到的,還有就是日本學者新美寬編、鈴本隆一補的《本邦殘存典籍による輯佚資料集成》所輯錄的條目有很多也是張以仁所失收的。另外一個材料,就是敦煌寫本《周語下》殘卷中的注,是誰的還不好斷定,但是完全可以斷定既非賈逵也非韋昭的,這也是張以仁所沒有參照到的。因此,雖然看起來張以仁的輯錄條目最多,但實際上還是不完整的,從本書引言所列的表中可以知道,張以仁《輯校》王肅(195-256)注1條,而比他早的卻輯了8條,比如《原本玉篇殘卷》所引《國語》舊注,王仁?。?866-1913)輯出103條,而陳鴻森卻只得90條。

      《國語》舊注的輯佚由于輯佚各家受到材料以及其它方面的限制,很難談到完整,我們今天來考察《國語》逸注,恐怕還要進行一番全面的整理工作才行,當然前提是:(1)要定好標準,就是什么樣的纔能算作是《國語》的逸注。張以仁定輯了很多賈逵《國語》注的疑似條目,這就不好判定是非,并且給資料統(tǒng)計帶來了麻煩,古書征引舊注,無論是標識“賈逵《國語》”“《國語》賈逵注”,都可以算作賈逵《國語解詁》條目,假如沒有這個名目,前邊征引一句《國語》的原文,后邊緊跟著“賈逵曰”,那也可以算作。就怕沒有上面說的這些標識,只有一個“賈逵曰”“賈逵注曰”,這就不好判定為賈逵《國語解詁》的注文,因為賈逵也注過《左傳》,有可能是《左傳》的,即便我們能夠證明這個字的這個用法或者意義只在《國語》中出現(xiàn)過,其它典籍當中都沒有出現(xiàn),這時候我們也只能算它作疑似,還是無法確定就是《國語》的佚注。因此《國語》逸注輯佚的標準要明確規(guī)定,張以仁基本上就是這樣做的,并且也提出了一定的標準衡度,但是有些條目亦如清人的輯佚一樣未能貫徹始終。(2)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輯佚工作是靠手工翻閱檢索,難免會有疏漏,所以才會有汪遠孫雖然參照了《一切經音義》,可是有遺漏,張以仁作《輯?!?,為之補充,《文選》注里面的《國語》舊注輯佚前人也做過了,可是有遺漏,勞格(1819-1864)補輯出了兩條。今天我們再做這種輯佚,靠電子檢索,這樣不容易遺漏,可以收到所參據的數據中輯佚條目完全的效果;(3)前人受到數據的限制,像馬國翰那樣徧輯群書的工作做起來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古籍電子檢索資源,像一些大型的電子古籍數據庫基本上收入了主要的古籍。而且在獲取較好版本典籍方面,比之前人,我們也有了很多便利的條件,可能也還會受到一些限制,但總比前輩學者所能獲取材料的途徑要廣泛得多。這樣就會輯錄得更為全面一些,對于韋昭前后一段時期的《國語》研究會得到更為清晰的認識。

      《國語》的研究向來薄弱,近幾年來有些起色,主要原因恐怕還是我在拙著《〈國語〉動詞管窺》自序中所說的:“固有的學術文本被挖掘得差不多了,所以就要往周邊蔓延?!边@樣,《國語》這部被冷落了很長時間的文獻慢慢被重視起來,其重視程度已從文首所列數據得見一斑。為了更直觀化一點,不妨列于表2。

      誠如拙著《小學要籍引〈國語〉斠正》引言中所述,和先秦其它傳世文獻的研究相比,《國語》的研究仍然還是相當薄弱的,其各方面的研究都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我在拙著《〈國語〉動詞管窺》的結語最后有一段話對《國語》研究有一個比較全面的展望。

      表2 分年度文獻統(tǒng)計

      “如果由《國語》的動詞擴展到《國語》的綜合研究,則應當包括《國語》的語言研究、文獻研究、文學研究、思想與文化研究。在《國語》的語言研究中,可以展開《國語》的文字研究、詞匯研究、語法研究與修辭篇章研究,從歷時和共時角度結合社會文化學進行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探討。在《國語》的文學研究中,可以對《國語》的敘事、《國語》中的人物塑造、《國語》中的對話描寫等各個方面開展,并就《國語》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進行歷時的比較研究。在《國語》的文獻研究中,可以將宋代以前典籍尤其是宋刻典籍中征引《國語》的文句與今傳《國語》比勘,并廣泛地求取宋以后各種版本的《國語》,得出一個匯校本。在此基礎上力求得出一個最接近《國語》原來面貌的本子。并對涉及到的《國語》各本與相關方面進行版本文獻上的研究。集合舊注,去同存異,做成匯注本,并就古注涉及到的典章文物、文字訓詁進行相關的探討。在《國語》的思想與文化研究中,首先要重新估價《國語》在先秦思想史以及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通過對《國語》所包孕思想的研究,從而為斷代思想史以及真正的社會思想史的撰寫提供有力的左證與材料。在《國語》的文化研究中,涉及到的典章制度、風土民情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傊?,要將《國語》從學術研究的邊緣地位解脫出來,恢復這一經典文獻的學術核心地位及其應有的價值。”[1]

      作者現(xiàn)在所做的工作只是上面這幾個方面的其中一個方面里頭最末梢的一小點兒。即便是在群書《國語》引例與今傳《國語》的比對斠證方面看起來是最末梢的一小點里面,也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發(fā)掘與深入進行,《小學要籍引〈國語〉斠正》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徐復觀(1903-1982)說:“我們現(xiàn)在處在一個亙古未有的危險與困難的時代。”[2]錢穆(1895-1990)說:“埋藏在我們心坎深處那一些文化積業(yè),思想傳統(tǒng),我們也該從頭再認識一番。垢刮磨光,釋回增美,是我們該下的功夫。”[3]前著引述的話,再引述在這里。

      [1]郭萬青.《國語》動詞管窺[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283.

      [2]徐復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5.

      [3]錢穆.中國思想通俗講話[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4:91.

      猜你喜歡
      玉篇引例音義
      一題多變之導數的幾何意義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睂W價值舉例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之“衰”字音義的詞源學解釋
      佛經音義同形字輯釋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一道高考解析幾何選擇題的解法探究
      《玉篇》與其他字書對比研究綜述
      如何求這類函數的取值范圍
      一個三角形面積公式s—1/2|x1y2—x2y1|的證明與應用
      “普洱”音義考
      西南學林(2011年0期)2011-11-12 13:06:08
      铁岭市| 桓台县| 花莲县| 织金县| 邹城市| 靖州| 东兴市| 昌都县| 清河县| 平乐县| 股票| 蓝田县| 固安县| 威信县| 南溪县| 富锦市| 仁化县| 交城县| 徐汇区| 朝阳区| 江源县| 灵璧县| 阳原县| 泉州市| 舞阳县| 海晏县| 泗阳县| 宣城市| 万山特区| 景东| 樟树市| 巴南区| SHOW| 扎囊县| 隆回县| 衡阳县| 洪洞县| 黑山县| 九寨沟县| 武义县|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