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香蓮
【摘要】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于探索,善于競爭,富于創(chuàng)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guī)格的基本要求,而這些品質都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梢?,心理教育輻射、滲透到學校教育,不僅是時代發(fā)展對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眾多心理素質中,自信是心理素質的核心,因而,自信心的培養(yǎng)顯得尤其重要。自信是青少年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范德比爾特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yè)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yè)的門檻"。自信心作為成才的重要條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已越來越被社會各界人士所接受。
【關鍵詞】 培養(yǎng) 激勵 自信
什么是自信呢?自信是一種正確、積極的自我觀念和自我評價。積極意味著一種對自己的認同、肯定和支持的態(tài)度。與自信相對的是"自卑"和"自負",自卑是對自己的消極認識和評判,是自我貶低、妄自菲薄,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低,看不到自己的長處或優(yōu)勢,總認為自己不能或不會;自負表面上近似于自信,但與自信有著本質的區(qū)別,自負的人缺乏對自己的客觀、正確的認識,表現的多是夸張的自己,或是幻想中的自我角色,其夸張和炫耀,本質上正是不自信的表現。而在現今的學生當中,普遍存在著自我評價過低的現象,很多學生在能夠完成的事情面前,認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縮猶豫裹足不前,壓抑了內在能力的發(fā)揮。這種過強的自我否定評價就是通常所說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學生行為怯懦,處處依賴老師、父母和同學。那么作為教師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呢?
1.教師要用自己的自信心鼓舞和感染激勵學生
"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這句話道出了一個道理: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做學生的楷模。在生活中,人們大都喜歡自信的人。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了解自己有這樣那樣的弱點,有或重或輕的自卑心理。在面臨困難和險境時,自信的人常常是值得信賴并能給人以希望,即使他們不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至少也總是帶給自己信心和希望。與自信的人在一起,困難只是生活中的一次不同的體驗而非大禍臨頭。自信心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缺乏自信,影響的不僅是學業(yè),更是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師要用自己的自信心鼓舞和感染激勵學生。
每天教師都是充滿自信與激情的站在講臺上,用陽光般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鼓舞和感染,也時常信心百倍。每次參加活動或時事比賽時,我都會對學生說,我們一定能拿到獎而且我給同學們一句話就是"用自信鑄就輝煌,用努力打造品牌",這樣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有了自信,所以在每一次的比賽我們都取得了好成績。學生在自信中有了自己的信心,常說:"只要有夢,就可以飛翔。"
2.教師應通過充分信任學生來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學生是教師進行教育工作的對象。怎樣看待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采取什么態(tài)度,不能不直接涉及到教師的教育效果。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要充分發(fā)揮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的作用,是促進學生思想轉化和順利完成教育任務的關鍵。教師能否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是關系到培養(yǎng)人的質量問題。充分信任學生符合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我在教學工作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自信的。
2.1 用肯定性的評價來激勵學生
學生一般都具有渴望得到教師的信任、理解的心理需求。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的實踐也告訴人們,學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學習,與教師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只有信任學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上進的動力;只有信任學生,才能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能及時掌握學生思想脈搏;只有信任學生,才能產生"期望效應",防止"意義障礙"。當學生產生心理自卑,對學習沒有信心時,教師一定要相信學生存在智能優(yōu)勢,并及時讓學生的這種優(yōu)勢得到發(fā)揮,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得好,在每位學生的心底里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我所教的班有一位成績落后的同學,對學習極端的厭惡,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整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但是對班級工作非常熱心,熱愛勞動,組織能力強,榮譽感強,有一次我對他的這些優(yōu)勢大加肯定和贊賞,從那以后他好像換了一個人,每天都充滿了活力,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習和生活,并自信的說: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把地球給撬起來。可見,每位學生身上都有他們的優(yōu)勢,教師要隨時發(fā)現他們行為中的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優(yōu)點,并及時投去一個期待的目光,傳遞一句信任的話語,幫助他成功一次,讓學生在成功感中獲得自信。
2.2 珍視學生的成功感
美國有一位教育家說:"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自信,我們就必須相信他們。"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賴學生,他說:"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fā)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chuàng)造力。"因而,作為教師的我,時常給學生當家作主的機會,當他們根據我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我就用適當的贊美言辭或肢體語言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這樣,能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能讓學生享受深刻的成功感,能讓學生充滿自信心。有一次,我讓有表演才能的學生編演短劇,有主持能力的學生就承擔主持任務,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就介紹心得體會……嘿,別小看了這些學生,他們在我眼中真成了小英雄,得到同學們的贊揚,我也及時給予了及時肯定,學生們在贊譽聲中收獲了成功和自信。如果剝奪了學生的實踐,不僅會阻礙學生的能力形成,而且會使學生喪失獨立的生活態(tài)度和自信心。因此,教師不要壓抑學生躍躍欲試的愿望,而應鼓勵他們獨立介入生活中的"難題",珍視他們的成功,使他們充滿自信。
2.3 用賞識幫學生擺脫自卑,給學生樹立信心的機會
我看到一則這樣的故事:1975年母親節(jié),比爾·蓋茨給母親寄了一張問候卡,這年他在哈佛大學讀二年級,他在卡上寫道:"我愛您!媽媽,你從來不說我比別的孩子差,你總在我干的事情里尋找值得贊揚的地方,我懷念和你在一起的所有時光。" 比爾·蓋茨從母親那兒得到了什么?得到了一份可能被許多人忽視的東西--賞識。教師也應該賞識自己的學生,這賞識不是一般地對學生的鼓勵或贊揚,賞識是要真正認識到學生的才能和所做的事情的價值,并予以充分的重視和贊揚,由此支持學生按他所喜愛所擅長的方向發(fā)展,而不是按父母的或老師的愿望去發(fā)展。不論學生眼下處于什么狀態(tài),永遠不要對自己的學生失望。學生需要賞識,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fā)展前途,以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學生,因而產生了自身增值感,增強了學習的內部動力。
2.4 用發(fā)揮學生自身優(yōu)勢來點燃自信
我記得有一位名人曾說過:"每個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個人天生都具有獨特的視、聽、觸以及思維的方式。每個人都能成為富于思想與創(chuàng)造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一個成功者。"正因為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具有自身優(yōu)勢。教師在平時要細心關注學生的"獨特方式",一旦發(fā)現他的某種優(yōu)勢潛能,就滿腔熱情地因勢利導,運用肯定、激勵以及創(chuàng)設條件等手段正確評價它、強化它、發(fā)展它。有一位學生學習成績不太好,但是他讀書是聲音特別洪亮悅耳,每次上課我都上他讀書而且同學也愛聽,他非常高興、自豪。確實,當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別人強,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別人歧視自己時,自信和勇氣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一定要把自信的種子播灑給每一位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熱愛學生,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就要承認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潛力及優(yōu)勢,只是發(fā)展的契機不同,途徑不同、趨向不同。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發(fā)光點,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激勵評價,全面地、辨證地認識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