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培強
【摘 要】在中國,實行抵押貸款制度,是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的,本文通過實際借貸案例分析,闡述了對一般借貸關系中的“抵押金額”的觀點看法。
【關鍵詞】擔保;抵押;債權
抵押,在銀行或地產界稱為按揭,是指提供私人資產(不論是否為不動產)作為債務擔保的動作,多發(fā)生于購買房地產時銀行借出的抵押貸款或在典當商折現(xiàn)非不動產的物品。一般,借款可以分為“有抵押借貸”和“無抵押借貸”兩種,而抵押就是屬前者。
1.案情案例分析
甲公司2011年向乙銀行借款500萬元,并由丙公司提供保證、擔保,之后,甲公司與丙公司簽訂一系列抵押、質押反擔保協(xié)議,其中,甲公司以其所有的一塊土地向丙公司提供抵押反擔保并辦理了抵押登記,同時,該抵押反擔保合同也一并由土地抵押登記部門備案,但是,在土地抵押登記辦理時,在抵押金額一欄寫有抵押金額為450萬元。
2011年底,因甲公司無力償還乙銀行的到期借款,遂向丙公司發(fā)函,申請由丙公司代償,丙公司遂履行了代償義務,將甲公司向乙銀行500萬元借款的本金及相關利息一并代償,丙公司遂取代乙銀行而成為甲公司的債權人。
2012年,因甲公司經營不善,其債權人某投資有限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請甲公司破產,人民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破產清算一案。經人民法院審查,認為甲公司因經營管理不善,企業(yè)嚴重虧損,已無力清償?shù)狡趥鶆?,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應當宣告其破產破產。遂作出裁定,宣告?zhèn)鶆杖似飘a,并指定丁公司擔任破產管理人。
2012年11月,丁公司制作并下發(fā)了《甲公司破產債權表》,確認丙公司的抵押債權(優(yōu)先債權)是450萬元,而丙公司認為其抵押債權應是債權本金500萬元和及于該500萬元主債權而產生的利息、違約金等,丙公司遂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其優(yōu)先債權是500萬元。
2.本案爭議的焦點
(1)登記抵押金額450萬元應該如何認定?
(2)雖然抵押金額450萬元經過了登記,但是抵押反擔保合同也經過了登記,且抵押反擔保合同明確記載甲公司以其所有的土地對500萬元的擔保提供反擔保,那么,應該以哪個為準呢?
3.司法界不同的觀點
觀點1:應在抵押登記金額450萬元的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即丙公司只享有450萬元的優(yōu)先債權),其理由是,甲公司對丙公司負有500萬元本金及相關利息的債務,盡管雙方簽訂有抵押擔保合同,但該抵押擔保合同與國土局在受理雙方申請抵押登記時填寫的抵押金額450萬元不一致,《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抵押物登記記載的內容與抵押合同約定的內容不一致的,以登記記載的內容為準,本案的抵押物是甲公司所屬土地,但抵押物登記記載的抵押擔保金額卻是450萬元,根據上述規(guī)定,丙公司應在450萬元的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
觀點2:丙公司應在該抵押土地及之上房產的變現(xiàn)價值的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其理由是甲公司與丙公司簽訂的抵押擔保合同明確約定抵押物是該整塊土地,且抵押登記申請表上登記的抵押物也是該整塊土地,雖然登記表上抵押金額為450萬元,但該金額并不是雙方對抵押權實現(xiàn)時優(yōu)先受償范圍的約定,而是抵押雙方對該宗土地的一個評估價值?!稉7ā啡舾蓡栴}的解釋第五十條規(guī)定:“以擔保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所列財產一并抵押的,抵押財產的范圍應當以登記的財產為準。抵押財產的價值在抵押權實現(xiàn)時予以確定”,因此,丙公司應在該抵押土地及之上房產變現(xiàn)價值的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
綜上所述,筆者更加傾向于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1)土地抵押登記中的抵押金額450萬元僅僅是丙公司、甲公司對抵押權設立時土地的估值,并不是丙公司優(yōu)先受償?shù)臄?shù)額范圍,根據《物權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登記機構不得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而大多數(shù)土地抵押登記業(yè)務申請表中都會有抵押金額一欄,此時,抵押當事人為了順利通過審批,會在抵押金額一欄填寫抵押金額,抵押金額是目前不動產抵押登記的業(yè)務操作術語,不動產抵押金額不是法律術語,不具有實體的含義和法律約束力,不管是法律規(guī)定還是司法解釋中均只有抵押物的價值這一法律術語。根據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抵押人和抵押權人可以對抵押物的當前價值協(xié)商或者自行聘請第三方中介機構評估,因此,抵押登記中的抵押金額是抵押權設立時土地使用權的價值。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五十條規(guī)定,以擔保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所列財產一并抵押的,抵押財產的范圍應當以登記的財產為準。抵押財產的價值在抵押權實現(xiàn)時予以確定,第五十一條規(guī)定,抵押人所擔保的債權超出其抵押物價值的,超出的部分不具有優(yōu)先受償?shù)男ЯΓ瑩?,只有抵押物的價值在抵押權實現(xiàn)時低于擔保債權額的情況時,擔保債權超出的部分才不具有優(yōu)先受償?shù)男ЯΑ1景钢?,抵押土地的評估價值在抵押權設立時是450萬元,擔保債權本金是500萬元,但是在抵押權實現(xiàn)時,應首先將抵押土地通過拍賣等方式變現(xiàn),再確定主債權是否超出抵押土地的變現(xiàn)價值。
(3)《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抵押物登記記載的內容與抵押合同約定的內容不一致的,以登記記載的內容為準?!睋?,如果財產抵押經過登記,而抵押擔保合同未經過登記,則以抵押登記記載的內容為準,最高人民法院本條司法解釋吻合了民法“登記對抗”的原則,本案中,雖然不動產抵押經過登記,但是抵押合同也經過了登記機關的登記備案,因此,土地抵押登記金額450萬元不能對抗抵押合同擔保債權500萬元。
(4)隨著《物權法》的出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土部門意識到設立抵押金額的業(yè)務操作流程存在諸多弊端,漸漸摒棄了抵押金額這一業(yè)務操作術語,其一,行政法規(guī)、操作規(guī)范必須與法律、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一致,其二,避免再次因為抵押金額而導致爭議的發(fā)生,那么,對于抵押金額已經導致的爭議與糾紛,應該按照從事實出發(fā)、保護抵押權人的原則去處理,這樣,才能維護經濟的良性循環(huán)、促進經濟的平穩(wěn)發(fā)展。
綜上所述,本案中,登記抵押金額450萬元應認定為抵押雙方當事人對抵押權設立時土地使用權價值的評估,在抵押權實現(xiàn)之時,應在抵押土地使用權變現(xiàn)價值的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
4.法院的判決
最終,人民法院判決支持了丙公司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雖然雙方在抵押登記辦理過程中明確寫有抵押金額450萬元,但是,這僅僅是雙方在抵押登記行政審批過程中的業(yè)務操作流程,法律、司法解釋并沒有這一法言、法語,結合本案的實際情況及相關證據,可以推斷出該450萬元是雙方對抵押土地價值的評估,而抵押反擔保合同也經過了備案登記,因此,該“抵押金額”沒有相關證據予以佐證,其代表債權人優(yōu)先受償?shù)姆秶恼f法不予采納。
5.結束語
透過本案,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不排除丙公司是基于上述的目的來操作,但這僅僅是丙公司可能的動機而并不是法律事實,因此,丙公司的訴訟請求得到了法院支持,但其訴訟的行為仍然花費的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參考文獻】
[1]鄒海林,常敏著.債權擔保的理論與實務.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梁慧星.特別動產集合抵押.人民法院報,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