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永恩
鄭光祖所作的元雜劇《倩女離魂》以其豐沛的想象、綺麗的語言、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而成為元雜劇中的翹楚,歷來頗受好評。《倩女離魂》來源于唐傳奇《離魂記》,而《離魂記》則和前代諸多的魂形分離的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同時,《倩女離魂》也顯然對同時代的作品有所借鑒?!顿慌x魂》問世后,一時模仿者甚眾,成為了戲曲創(chuàng)作的一種類型。
一
《倩女離魂》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情節(jié)莫過于“離魂”,它以奇特的想象、浪漫主義的格調(diào)傾心歌頌?zāi)亲杂傻撵`魂,表達著對自由愛情的渴望。
中國人的靈魂信仰可以追溯到遠古,古人認為,天地萬物和人都是有精神魂魄的。葛洪在《抱樸子內(nèi)篇·微旨》中說:“山川草木,井灶污池,猶皆有精氣;人身之中,亦有魂魄;況天地為物之至大者,于理當(dāng)有精神?!比藗兤毡檎J為,人的靈魂如果離開身體,就會出現(xiàn)夢境、影子、失神、重病等情況。在這樣的觀念的支配下,描寫“離魂”的文學(xué)作品也不少見。靈魂出竅的故事最早大概在晉代《搜神后記》中出現(xiàn),書中記載了一個“魂形離異”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個人的身體和靈魂分離,而且兩者還同時出現(xiàn):
宋時有一人忘其姓名,與婦同寢。天曉,婦起出,后夫?qū)ひ嗤獬?。婦還,見其夫猶在被中眠。須臾,奴子自外來,云:“郎求鏡。”婦以奴詐,乃指床上以示奴。奴云:“適從郎間來?!庇谑前遵Y其夫。夫大愕,便入。與婦共視被中人。高枕安寢。正是其形,了無一異。慮是其神魂,不敢驚動。乃共以手徐徐撫床,遂冉冉入席而消滅。夫婦惋怖不已。少時,夫忽得疾,性理乖錯,終身不愈。
與此相似的作品還有《靈怪錄》中的《鄭生》:
鄭生者,天寶末應(yīng)舉之京。至西郊,日暮投宿主人。主人問其姓,鄭以實對。內(nèi)忽使婢出,云:“娘子合是從姑?!表汈?,見一老母自堂而下。鄭拜見,坐語久之。問其婚姻。乃曰:“姑有一外孫女在此,姓柳氏,其父現(xiàn)任淮陰縣令,與兒門第相 。今欲配君子,以為何如?”鄭不敢辭。其夕成禮,極人世之樂,遂居之。數(shù)月,姑謂鄭生可將婦歸柳家。鄭如其言,挈其妻至淮陰,先報柳氏,柳舉家驚愕,柳妻意疑令有外婦生女,怨望形言。俄頃,女家人往視之,乃與家女無異。既入門,下車,冉冉行庭中。內(nèi)女聞之,笑出視,相值于庭中,兩女忽合,遂為一體。令即窮其事,乃是妻之母先亡,而嫁外孫女之魂焉。生復(fù)尋舊跡,都無所有。
稍后,在南北朝的《幽明錄》中記載的龐阿故事,也是一個關(guān)于離魂的故事:
鉅鹿有龐阿者,美容儀。同郡石氏有女,曾內(nèi)睹阿,心悅之。未幾,阿見此女來詣阿。阿妻極妒,聞之。使婢縛之,遂還石家。中路,遂化為煙氣而滅。婢乃直詣石家,說此事,石氏之父大驚曰:“我女都不出門,豈可毀謗如此?!卑D自是常加意伺察之,居一夜,方值女在齋中,乃自拘執(zhí),以詣石氏。石氏父見之,愕貽曰:“我適從內(nèi)來,見女與母共作,何得在此?”即令婢仆,于內(nèi)喚女出,向所縛者,奮然滅焉。父疑有異,故遣其母詰之,女曰:“昔年龐阿來廳中,曾竊視之,自爾仿佛,即夢詣阿。乃入戶,即為妻所縛?!笔唬骸疤煜滤煊腥绱似媸隆!狈蚓樗校`神為之冥著,滅者蓋其魂神也。既而女誓心不嫁。經(jīng)年,阿妻忽得邪病,醫(yī)藥無徵,阿乃授幣石氏女為妻。
故事中的石女因愛慕龐阿的“美容儀”,于是,她的靈魂離開了身體去找龐阿。幾經(jīng)周折,終于嫁給了龐阿。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離魂故事,這個故事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故事是因“情”而起。在整個故事中,沒有描寫男方對女方的愛慕,或者兩情相悅,而只寫了女方對男方的感情。由于無法抑制自己的情感,女方竟然靈魂和身體分離,自行去尋找男方。二是故事的離奇。囿于條件的束縛,石氏女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家里人也不會讓女兒隨隨便便去和男人交往的,于是,她一方面受制于客觀條件,另一方面她又可以讓她的理想自由地得以實現(xiàn)。石氏女的身體還在家中,而靈魂可以去見心愛的人。這樣的處理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極好地調(diào)和了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既沒有違背封建倫理道德,又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心愿,是一個折中的方案。三,故事的最終結(jié)局,不是靈魂和身體的分離,而是二者合二為一,且石氏女如愿以償?shù)丶藿o了龐阿。
《倩女離魂》及其前身《離魂記》顯然都模仿了《龐阿》的故事框架,《倩女離魂》就篇幅而言比《龐阿》和《離魂記》都要長許多,它把離魂的戲?qū)懽懔?,并由此建立起離魂故事的新的范式?!顿慌x魂》細膩地描寫了倩女離魂的原因,既是因為母親的干擾,同時也是擔(dān)心王文舉科舉考中后會變心。而現(xiàn)實中的倩女對此是無能為力的,因此,當(dāng)王文舉離開她后,她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中。由此,她的靈魂脫離了身軀,獨自去尋找王文舉?!顿慌x魂》在第二折中描寫了離魂如何去追趕王文舉,并說明他同意帶她一起進京。第三折中寫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倩女相思成病,備受情感的煎熬。第四折寫倩女的靈魂和軀體的再度重合。這樣的情節(jié)安排較之《龐阿》和《離魂記》顯然充實多了,而且作者采用強烈的對比手法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主張,那就是要求婚姻自主,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倩女離魂》問世后,其情節(jié)給了后世的劇作家很多的啟示,于是,這樣的文藝作品也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在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首推明代湯顯祖的傳奇《牡丹亭》。此劇寫南安太守杜寶之女麗娘因春日游園,夢見和書生柳夢梅幽會,醒后卻發(fā)現(xiàn)是一夢,尋夢不得,郁郁而終。杜麗娘死后,判官允許她自己去尋找丈夫,三年后她在梅花觀找到了柳夢梅。柳夢梅掘墳得麗娘的真身,使其還魂。最終,杜寶接納了柳夢梅,一家團圓。《牡丹亭》的精華部分在于杜麗娘的“夢”,她渴望愛情,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無法得到愛情,更糟糕的是,甚至連這種可能性都不具備。她的愛情只能在夢中,一個不受現(xiàn)實約束的條件下才可能得到滿足。杜麗娘因情感夢,因夢而病。最終是依靠了超自然的力量才得到了理想的愛情。
明末吳炳的傳奇《畫中人》也有類似的情節(jié)。書生庾啟將自己意中的美人畫了一幅肖像,后得華陽真人指點,晝夜對畫中人跪拜,并以“瓊枝”之名呼之。刺史之女瓊枝,耳中日夜聞人呼喚,于是靈魂由畫中下來與庾啟相會,二人情意相投,相處甚洽。庾啟的表哥胡圖發(fā)現(xiàn)此事后出于忌妒告訴了庾父,庾父命將畫燒掉。庾啟回家后得此噩耗,立即哭倒,陷于自責(zé)。瓊枝真身于父攜她上任途中死去,父母將其靈柩暫寄于再生寺。庾啟上京應(yīng)試,經(jīng)過再生寺時與瓊枝的鬼魂相遇。庾啟的真情喚回了瓊枝,瓊枝在這真情的感召下終于起死回生,得到了幸福的結(jié)局。劇中的情節(jié)與《倩女離魂》更為相似。同樣是靈魂與身體的分離,只不過在此劇中,男方表現(xiàn)得更為主動,庾啟是情節(jié)的主導(dǎo)者?!懂嬛腥恕返南胂窀瞧嫣?,庾啟畫了心中的美人,朝夕跪拜、呼喊,直到把生活中鄭瓊枝的靈魂呼來,使得瓊枝的身體和靈魂分離。當(dāng)瓊枝的肉身死亡后,不死的靈魂一直在等待庾生,庾啟和柳夢梅一樣,破棺救人,深沉的愛使得瓊枝起死回生。
明末清初作家吳偉業(yè)的傳奇《秣陵春》寫南唐大學(xué)士徐鉉之子徐適和南唐后主李煜寵妃黃保儀侄女黃展娘的愛情故事。徐、黃二人通過寶物看見了對方的影像,于是產(chǎn)生了愛情。黃展娘思念徐適,魂魄飛到徐適洛陽的寓所。因仆人到來驚走了黃展娘的魂魄,即將相見的兩人又被分開。后黃展娘被選為宮女,其丫鬟裊煙代之入宮?;实圪p識徐適的才華,于是欽點徐適狀元及第。幾經(jīng)波折,二人終得團圓。這樣的情節(jié)處理顯然和《倩女離魂》不無相似之處。
劇作家們清楚地知道,在實際生活中,男女自由相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他們的愛情便只能用這種靈魂出竅的方式實現(xiàn)。《倩女離魂》是這樣,《牡丹亭》也是這樣,苦于在現(xiàn)實中不能遇合的才子佳人便都借助于身體和靈魂的分離來實現(xiàn)他們的愛情理想了。王元壽的傳奇《異夢記》本事出于《剪燈新話》中的《王生渭塘奇遇記》,寫王奇俊與顧云容的愛情故事,以二人的異夢開始,以完夢結(jié)束;范文若的傳奇《夢花酣》,寫書生蕭斗南與謝茜桃幽夢還魂的故事;王鑨的傳奇《雙蝶夢》寫書生沈端與璚蝶、若煙的婚姻故事,沈端與璚蝶就是在夢中相會的;浣霞子的傳奇《雨蝶痕》寫了書生白璧與桂韻如因蝶結(jié)緣的婚姻故事;采芝客的傳奇《鴛鴦夢》寫秦璧與崔嬌蓮因夢結(jié)緣的故事;龍泉山人的傳奇《夢中因》寫書生胡疊夢中和黃飛香的一段良緣。清代的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也有不少關(guān)于此類題材的描寫,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寶》。在《阿寶》中離魂的是男主人公孫子楚,他的靈魂借鸚鵡的身體飛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戀人阿寶身邊,終得以和阿寶結(jié)合?!绱朔N種,顯然濫觴于《倩女離魂》的身魂分離的情節(jié)。
二
《倩女離魂》不僅在“離魂”的情節(jié)處理上受到了前代諸多作品的啟發(fā),而且對《西廂記》也是有所借鑒的。但是它在借鑒的基礎(chǔ)上又有發(fā)展,絕不是刻板地模仿。從戲曲發(fā)展史上看,《倩女離魂》是王實甫《西廂記》“草橋店夢鶯鶯”的繼承與發(fā)展。在《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中,張生為赴試和鶯鶯分離。張生夜宿草橋,思念鶯鶯。他在夢中看到了鶯鶯,鶯鶯說:“長亭畔別了張生,好生放不下。老夫人和梅香都睡了,我科奔出城,趕上和他同去?!柄L鶯趕路的情景和倩女也有幾分相似:
【喬木查】走荒郊曠野,把不住心嬌怯,喘吁吁難將兩氣接。疾忙趕上者,打草驚蛇。
【攪箏琶】他把我心腸扯,因此不避路途賒。瞞過俺能拘管的夫人,穩(wěn)住俺廝齊攢的侍妾。想著他臨上馬痛傷嗟,哭得我也似癡呆。不是我心邪,自別離已后,到西日初斜,愁得來陡峻,瘦得來唓嗻。則離得半個日頭,卻早又寬掩過翠裙三四褶,誰曾經(jīng)這般磨滅?
【錦上花】有限姻緣,方才寧貼;無奈功名,使人離缺。害不了的愁懷,卻才覺些;撇不下的相思,如今又也。
【幺篇】清霜凈碧波,白露下黃葉。下下高高,道路曲折;四野風(fēng)來,左右亂踅。我這里奔馳,他何處困歇?
【清江引】呆答孩店房兒里沒話說,悶對如年夜。暮雨催寒蛩,曉風(fēng)吹殘月,今宵酒醒何處也?
張生見到匆匆趕來的鶯鶯,十分感動,道:“難得小姐的心勤!”憐惜她:“繡鞋兒被露水泥沾惹,腳心兒管踏破也?!柄L鶯表示:“想人生最苦離別,可憐見千里關(guān)山,獨自跋涉。似這般割肚牽腸,倒不如義斷恩絕。雖然是一時間花殘月缺,休猜做瓶墜簪折。不戀豪杰,不羨驕奢;自愿的生則同衾,死則同穴?!钡齼汕闈馇r,張生醒來,發(fā)現(xiàn)這不過是一場夢,推門一看,只見“只見一天露氣,滿地霜華,曉星初上,殘月猶明?!薄熬G依依墻高柳半遮,靜悄悄門掩清秋夜,疏剌剌林梢落葉風(fēng),昏慘慘云際穿窗月?!柄L鶯卻杳無蹤跡。張生更感:“舊恨連綿,新愁郁結(jié)”,并怨恨道:“都則為一官半職,阻隔得千山萬水?!?/p>
通過兩相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倩女離魂》與《西廂記》雖然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它們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王實甫把張生和鶯鶯的團聚安排在夢境中,鶯鶯和張生盡管都深深地思念著對方,但他們并沒有勇氣敢于私奔,也就只能用夢中相會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愿望。而《倩女離魂》則不同,現(xiàn)實中的倩女無法擺脫羈絆,但她卻可以用靈魂出竅、一分為二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王實甫描繪的夢境在這里變成了藝術(shù)境界中的現(xiàn)實,這是運用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描寫男女愛情主題的重大發(fā)展。這樣的描寫對于此后的愛情描寫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明代高濂的傳奇《玉簪記》寫書生潘必正和道姑陳妙常的戀愛故事。該劇描寫金朝兀術(shù)南侵,大家閨秀陳嬌蓮在戰(zhàn)亂中同母親失散,來到金陵城外女貞觀出家,法名妙常。觀主潘法成的侄兒潘必正,來女貞觀看望姑媽,與陳妙常一見鐘情。二人經(jīng)過茶敘、琴挑、偷詩等一番曲折后,終于私自結(jié)合。不久觀主發(fā)覺了此事,便逼潘必正赴試。潘登程之日,二人未及話別,陳妙常雇了一葉小舟,追上潘必正,以玉簪和鴛鴦扇為訂情之物贈給潘必正。后來潘必正狀元及第,迎娶陳妙?;丶覉F聚。
陳妙常追別潘必正是一場精彩的戲,當(dāng)他們的關(guān)系被觀主覺察后,觀主馬上逼潘必正前往臨安赴考,不給他和陳妙常單獨相處的機會。雖是當(dāng)著眾人的面,陳妙常仍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再三地叮囑潘必正路上小心。潘必正被觀主親自送上船,不容他和妙常話別。由于潘必正走得倉促,二人不及互訴別情,于是陳妙常趕到江邊,雇了小舟要去追趕潘必正。此時江上風(fēng)大危險,陳妙常也全然不顧,一心要追上潘必正。在追趕的過程中,陳妙常抒發(fā)了被迫和潘必正分離后的痛苦心情:“奴好似江上芙蓉獨自開,只落得冷凄凄漂泊輕盈態(tài)。恨當(dāng)初與他曾結(jié)鴛鴦帶,到如今怎生分開鸞鳳釵。別時節(jié)羞答答,怕人瞧頭怎抬。到如今悶昏昏獨自個枕著害。愛殺我一對對鴛鴦波上也,羞殺我哭啼啼今宵獨自捱?!倍藭r的潘必正同樣也沉浸在相思中:“我只為別時容易見時難,你看那碧澄澄斷送行人江上晚。昨宵呵醉醺醺歡會知多少,今日里愁脈脈離情有萬千。莫不是錦堂歡緣分淺,莫不是藍橋滿時運慳。傷心怕向蓬窗兒見也,堆積相思兩岸山?!闭欠饨议L分開了他們,造成了他們的痛苦。陳妙常要去追趕潘必正,為的就是向他表白自己的心跡:“別時節(jié),眾人面前,有話難提,有情難盡。因此上趕來送你、只是我心中千言萬語,一時難盡?!比珓〉母叱本驮谶@出膾炙人口的《追別》中,陳妙常對潘必正的情感也在這時全爆發(fā)出來了。陳妙常之所以急著追趕潘必正,就是擔(dān)心潘必正會變心,自己的愛情變成一場春夢,她需要一個承諾。她見到潘必正后,再三囑咐他:“只怕你新舊相看心變,追歡別院,怕不想舊有姻緣。那期間拼個死口含冤,到鬼靈廟訴出,燈前和你雙雙發(fā)愿?!薄芭珓e君家,自當(dāng)離卻空門,洗心待君,君家休得忘了?!蹦凶拥霉俸笞冃牡墓适虏⒉簧僖?,正因為如此,陳妙常的擔(dān)心不是沒有緣由的,實際上這也表現(xiàn)出了當(dāng)女性處于弱勢地位時的不安全感。陳妙常追趕潘必正,并要得到潘必正不變心的保證,正是為了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這樣的表現(xiàn)和倩女追趕王文舉的心態(tài)是十分相似的。
而湯顯祖的《牡丹亭》也同樣有這樣的情節(jié)。杜麗娘死后,經(jīng)判官許可,杜麗娘可以在天地之間自由地去尋找夢中的情人。在第二十七出《魂游》中,杜麗娘也這樣追尋著柳夢梅。死后三年,杜麗娘的鬼魂來到了梅花觀,這是她昔日的住所。這也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夜晚,還帶有幾分“鬼氣”:
【水紅花】則下得望鄉(xiāng)臺如夢俏魂靈,夜熒熒、墓門人靜。原來是賺花陰小犬吠春星。冷冥冥,梨花春影。呀,轉(zhuǎn)過牡丹亭、芍藥闌,都荒廢盡。爹娘去了三年也。傷感煞斷垣荒徑。望中何處也?鬼燈青,兀的有人聲也!。
【小桃紅】咱一似斷腸人和夢醉初醒。誰償咱殘生命也。雖則鬼叢中姊妹不同行,!地的把羅衣整。這影隨形,風(fēng)沉露,云暗 ,月勾星,都是我魂游境也。到的這花影初更,一霎價心兒!,原來是弄風(fēng)鈴臺殿冬丁。好一陣香也。
杜麗娘忽聽有人叫她的名字:“不由俺無情有情,湊著叫的人三聲兩聲,冷惺忪紅淚飄零。呀,怕不是夢人兒梅卿柳卿?俺記著這花亭水亭,趁的這風(fēng)清月清?!痹瓉硎橇鴫裘肥暗枚披惸锏拇喝輬D后,日夜想念,時時呼喚,他的癡情深深打動了杜麗娘:“那聲音哀楚,動俺心魂?!薄笆撬袉镜膫樵蹨I雨麻,把我殘詩句,沒爭差。”杜麗娘經(jīng)過三年苦苦地尋找,終于找到了朝思暮想的柳夢梅。她不能再和柳夢梅錯過了,她要和他“完其前夢”。杜麗娘主動地找到柳夢梅,誠摯率真地表白了自己的愛情:“奴年二八,沒包彈風(fēng)藏葉里花。為春歸惹動嗟呀,瞥見你風(fēng)神俊雅。無他,待和你剪燈臨風(fēng),西窗閑話?!薄坝墓群?,你為俺催花連夜發(fā)。俺全然未嫁,你個中知察,拘惜的好人家。牡丹亭,嬌恰??;湖山畔,羞答答;讀書窗,淅喇喇。良夜省陪茶,清風(fēng)明月知無價?!绷鴫裘芬姰嬛忻廊苏娴某霈F(xiàn)時,只疑是夢:“小娘子夤夜下顧小生,敢是夢也?”杜麗娘說:“不是夢,當(dāng)真哩。還怕秀才未肯容納?!绷鴫裘废渤鐾猓骸皠t怕未真。果然美人見愛,小生喜出望外。何敢卻乎?”苦苦尋找的感情終于有了著落,杜麗娘甚感欣慰:“這等真?zhèn)€盼著你了。”
孟稱舜曾將《倩女離魂》與《西廂記》、《牡丹亭》相提并論,說它“酸楚哀怨,令人斷腸。昔時《西廂記》、近日《牡丹亭》皆為傳情調(diào),兼之者其劇乎?!赌档ねぁ犯裾{(diào)原祖此,讀者當(dāng)自見也”。此語甚有見地,一語道破了彼此間的承繼關(guān)系。
《倩女離魂》的故事從僅有寥寥數(shù)語的萌芽狀態(tài)到成為一個有豐富內(nèi)涵的復(fù)雜故事是經(jīng)歷了一個較長的周期的,而這個故事成熟后又對其他的戲曲創(chuàng)作提供著養(yǎng)料。從這個角度來看,《倩女離魂》在戲曲發(fā)展史上正扮演了一個承前啟下的角色。
[1]馬倡儀.中國靈魂信仰[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2](宋)李昉,等.太平廣記·三百五十八卷[M].北京:中華書局,1961.
[3](明)孟稱舜.古今名劇合選·柳枝集·倩女離魂·評[G]//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古本戲曲叢刊·第四集.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