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珍, 郝磊
層級管理是根據各類人員的管理、業(yè)務能力等條件,分為不同級別和層次的標準化和目標管理[1]。本院是二級甲等綜合性醫(yī)院,開放床位680張,兒科開放床位120張,包括4個護理單元。病房具有危重患兒多,病情變化快,周轉率高,風險高等特點。護理管理工作重點是加強對護士的科學管理,優(yōu)化護理資源,護理部為持續(xù)推進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臨床各病區(qū)先后施行護士層級管理。2011-05本科實施層級管理模式后,激發(fā)了護士工作熱情,護士、患者滿意度不斷提升,護理質量顯著提高,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05/2012-04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民醫(yī)院兒科住院患兒480例,其中男278例,女202例;年齡3個月至5歲。將2010-05/2011-04未實施層級管理護理的240例患兒作為對照組,2011-05/2012-04實施層級管理護理的240例患兒作為觀察組。
1.2 納入標準 (1)年齡3個月至5歲;(2)住院5~7d;(3)居住于城區(qū),便于隨訪;(4)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并積極配合。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轉入PICU患兒;(2)患有先天性疾病或遺傳性疾病患兒;(3)未完成療程或失訪者。
1.4 方法
1.4.1 問卷調查 對480例患兒及家屬進行出院隨訪和滿意度問卷調查。
1.4.2 層級管理方法 將實施層級管理前后12個月的護理文件書寫和護理工作綜合質量(包括基礎護理、危重病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及急救物品等14項護理工作質量檢查)評價表進行分組量化評分。
1.4.2.1 培訓學習,轉變觀念 首先轉變觀念,在思想上達成共識。組織全科護理人員認真學習層級管理的方法,讓全科護士深刻理解護士層級管理目的及意義,明確各層級護理人員的任職資格與崗位職責,轉變觀念,統(tǒng)一認識,積極主動參與。
1.4.2.2 構建層級護理管理框架 兒科護士共48人,年齡20~41歲;中專11人,大專29人,本科8人;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9人,護師9人,護士29人。根據護士不同的資歷和能力水平分為護理組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助理護士。實施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助理護士的層級管理。
1.4.2.3 調整上班時間,實行8h連續(xù)工作制 以患者為中心,實行彈性排班,體現(xiàn)人性化管理,做到合理搭配護理資源。護士實行8h連續(xù)工作制,增加治療高峰時段上班的護士,提高護理安全系數。日班8:00~16:30,晚班16:30~24:00,夜班24:00~8:00。根據工作量的多少彈性排班,如晚夜班工作任務多增加一個班次,上班時間為16:00~22:00。每日普通兒科日班保證7~8人,晚班2~3人;NICU及PICU日班9~10人,夜班每班4人。
1.4.2.4 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 護理組長要求具備護師以上職稱,10年以上護齡,從事本科臨床護理工作5年以上,??谱o理技術熟練,溝通交流能力強,具有一定的組織、帶教、管理等能力,工作責任心和安全意識強。負責護理技術和護理記錄的持續(xù)質量改進,帶領下級護士高質量地完成本班工作。責任護士實行全責制和管床制,負責一組患兒全過程,檢查護理效果,擔任教學,協(xié)助護士長做好病房管理。輔助護士協(xié)助責任護士完成各項治療工作和配合搶救工作,助理護士負責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工作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共發(fā)放調查問卷480份,收回有效問卷480份,有效回收率100.00%。觀察組滿意229例(95.42%),對照組滿意206例(85.8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3,P<0.05)。
2.2 實施層級管理前后護理工作及文件書寫質量比較 見表1。
表1 層級管理前后護理工作和文件書寫得分比較±s,分)
表1 層級管理前后護理工作和文件書寫得分比較±s,分)
注:與實施前比較,at=3.99,3.83,P<0.05。
項目 文件書寫 護理工作質量實施前97.13±1.76 95.51±1.90實施后 99.30±1.34a 97.48±2.72a
表1結果說明,實施層級管理后護理工作質量和文書書寫較實施前得分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施護士層級管理與連續(xù)性排班相結合達到了雙贏,護士連續(xù)性排班,加強了中午和夜間薄弱時段人力,進一步保障了護理安全。24h護理人力與層級配置相對均衡,不僅滿足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需求,還充分發(fā)揮護理組長的作用,在護理組長二級查房中促進了低年資護士專業(yè)素質的提高。通過護理組長負責制,實現(xiàn)護理質量的環(huán)節(jié)控制和管理,規(guī)范了交接班流程,加快了年輕護士的成長,真正起到了傳、幫、帶作用,使高年資護士的價值得到了體現(xiàn),為??谱o士的培養(yǎng)和護理專業(yè)的發(fā)展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兒科是一個風險較大的科室,患兒家屬對護士的健康知識咨詢較廣,層級責任護理保證了護理工作的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使護士責任心得到強化,主動巡視病房,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和評估患兒的需求,及時解決實際問題,調動了護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了護士的潛能,增強護士工作的成就感。
層級護理模式是由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對一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一個責任護士負責照顧一組患者,責任護士相對固定且實行8h連續(xù)工作制,在床邊工作的時間增多,與患兒及家屬的溝通時間相對增多,增加治療高峰時段上班的護士,讓患者得到優(yōu)質的、均衡的服務,滿足患者的各種需求。
責任護士對病情比較了解,護理記錄由責任護士書寫,能做到及時、準確、客觀地反映患兒病情動態(tài)變化[2]。實施層級管理模式后,患兒基礎護理得到落實,各種護理問題得到及時解決,發(fā)揮了護士的管理才能。護士分層級管理和連續(xù)排班,增加了薄弱時段護理人力,護士由單獨承擔責任變?yōu)橛尚〗M團隊共同承擔風險,護理質量由終末控制變?yōu)檫^程控制,將隱患消滅在萌芽中,完善了護理質量控制系統(tǒng),保證患者的安全,提升了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下的專科護理質量,為護士提供了成長進步的階梯。
層級管理是本院護理部實行的護理管理新方法。層級管理優(yōu)化了護理資源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滿意度,患兒得到更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有利于兒科??谱o士的培養(yǎng)和成長,提升護士的成就感。
[1] 王妮,文鋒華,張玉梅,等.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在護理人員分層次使用中的實踐[J].當代醫(yī)學,2008,2(3):105-107.
[2] 馮艮嬌,關瑩,葉柳紅.層級全責護理排班方法的實施與探討[J].護理管理雜志,2007,7(5):45-46.
[3] 曹敏.我國護士分層次使用管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2):863-865.
[4] 章曉軍,夏海鷗,徐彬彬.護士分層管理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下旬版,2011,25(12):3307-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