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摘要:職業(yè)學校普遍存在學生大多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較差,上課不愿意聽講,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效率比較低下的情況,為解決此類情況,可以從注重培養(yǎng)護生思想道德素質;采取有效方法,促使學生回答問題;提高德育課堂的語言藝術等途徑入手。
關鍵詞:高職護生;課堂效率;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0061-02
職業(yè)學校普遍存在學生大多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較差,上課不愿意聽講,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效率比較低下的情況,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成績很難提高,而且還容易引發(fā)更多的心理或道德問題,因此,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我校為例,大多數是五年制高職的護理學生,98%是女生,經調查發(fā)現,他們年齡小,初中階段成績不理想,幾乎不回答問題,還有被老師"遺忘"的現象,在進入我校后,他們發(fā)現所學知識和以往有很大不同,如生理學、藥物學、五大護等內容都很枯燥,難以記憶,這些因素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依舊習慣保持沉默或做自己的事情,課堂效率低下。和專業(yè)課程相比,德育課程的內容學生要了解很多,有時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是提高德育課堂學習效率的良好基礎。為了進一步提高五年制高職護生德育課堂效率,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五年制高職護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分析
學生在進入我校學習前,一直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忽略綜合素質教育。進入我后,有的認為可以松一口氣了,一切都行了,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有的因不了解護理工作本質,認為護理工作只不過是打打針、發(fā)發(fā)藥,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學習;有的因為中考未考好,喪失了對自己的信心,覺得自己不能學好護理專業(yè)……總體而言,五年制高職護生思想復雜,對學習護理專業(yè)的認識和態(tài)度有差異,思想道德素質不強,因此,加強對高職護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十分重要。
2提高五年制護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途徑
2.1抓好入學教育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我校的學生初中畢業(yè)后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yè)沒有太多的了解,我們要抓住入學教育這一機會,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學習毅力等方面的教育。認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要讓學生明確提高自身的各種素質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病患服務。只有明確了正確的學習目的才能具有學習信心,才能保持強烈的學習愿望,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有堅強的學習毅力,從而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2.2采取有效方法,促使學生喜歡回答問題。
1)提問內容要貼近學生實際。學生實習、生活中出現的成功與失敗、愉快與困惑,與學生距離較近,提問指向這些問題,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產生"聚焦思維",很快進入問題情境,促進思考并回答問題。如在講授職業(yè)道德內容的時候,我會利用流行電視劇《心術》里的劇情,請學生進行分析,了解護理行業(yè)的職業(yè)道德,再進一步指向學生在生活實際看到的現象,提問:我們還知道有哪些不遵守職業(yè)道德的行為呢?學生紛紛答出小商小販短斤少兩,學生會抄作業(yè)、考試作弊、瞞著老師與異性過度交往等,學生講出真話,教師開展教育也就有針對性了。
2)教學內容要具有時代特色。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世界各地、國內國外、每時每刻都發(fā)生著一些自然現象、科技現象、政治現象、經濟現象等,如生態(tài)惡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神舟"號飛船上天等。中學生對這些現實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課堂教學引進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現實,能夠吸引學生認真聽講、認真思考分析,產生想說說的愿望。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當學生的興奮點被激發(fā)時,就能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3)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在德育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滿堂灌"的現象。這種"填鴨式"教學方法無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育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夸美紐斯曾尖銳地指出:"滿堂灌"是強迫學生"用別人的眼睛去看,用別人的腦筋去使自己變聰明",其結果造成"大多數人都沒有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是外因,學生才是教學真正的主人,是變化發(fā)展的根據,是決定教育成敗的內因,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有可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深刻理解和善于運用知識。所以教師教的外因,只有在學生學的內因的積極作用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因此,教師要當好"導演",使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形成可變動的、多向的和多中心的互動關系,使學生從單純的"聽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來,同時扮演"思者"、"問者"、"論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敢于提出不同見解,在師生間營造起相互信任、積極合作的課堂氛圍,并進而積極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提高覺悟。
2.3提高德育課堂的語言藝術。
(1)課堂教學語言的生動性。
教學語言的生動性指教師能夠用栩栩如生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動的語言是教育方式的一種軟著陸.它以笑聲代替批評,以詼諧化解尷尬。教師語言的生動形象可以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正如心理學家所分析的,學生在上課時最佳狀態(tài)一般可以維持在15-25分鐘,超過這個范圍,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由此可見,教師語言的生動性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生動性的講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枯燥乏味的抽象理論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具體化。如在和學生一起設想工作后處理和病患之間關系時,我會用網絡流行語"傷不起"來提醒學生多加關注。
(2)課堂教學語言的幽默性。
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曾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人精神放松、情緒激昂,學生在笑聲中得到放松,疲勞隨之消失,提高授課效率。如:采取正話反說的方式、聯系漫畫,模仿漫畫人物的語氣等,這樣既進行了思想教育,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做到一箭雙雕。教學實踐證明:幽默感強的教師往往受學生的歡迎,同時在學生輕松歡快、樂于聽課的情況下,也能使教師變得瀟灑自信,更好地發(fā)揮授課水平,從而使教師的形象更具魅力。
(3)課堂教學語言的激勵性。
心理因素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學生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課堂中,教師一句可能自以為無意性的"評語",往往會左右此后學生的聽課情緒,甚至一生的命運,比如當某學生被提問時答案與正確答案出入較大時,教師簡單粗暴的指責及煩燥情緒只會使之更緊張,甚至思維停滯;倘能親切和藹地對他說:"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與這個問題的思路稍有出入,換一個角度想想,或許會有新發(fā)現的。"然后對傘體學生提醒說:"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實這個問題倘從某某角度考慮很簡單嘛!"這時,那位同學往往會成為第一個搶答者,其他學生也會紛紛踴躍思考。這種"評語"既激勵了被提問的學生,使他有了進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勵了群體,也促進了課堂提問的盡快解答。由此可見,教師課堂語言的激勵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學的。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使每堂課都上得生動活潑,要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都保持良好的心境,要使教師的形象更具魅力,就必須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采用適合學生的方法,使課堂真正的活起來,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