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林
摘 要:《機械制圖》課程是機械類專業(yè)的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專業(yè)技術基礎課程,是機械類專業(yè)學生非常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為適應現(xiàn)代制造行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必修的職業(yè)課?!稒C械制圖》教學不同其他課程,它的應用性和空間想象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應該形成自己的課程教學模式。采用多媒體教學是當前職業(yè)學校大力推廣的教學手段,能否在機械制圖的課堂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機械制圖》的課堂效率,本文作者對此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課堂效率;機械制圖;實踐能力
《機械制圖》教學目的和任務是:學習正投影的基本理論;掌握閱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空間想像的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風及工作態(tài)度。制圖課中對空間分析和想象能力的要求是:在接受物體的二維和三維信息后,經過聯(lián)想和判斷、想象和推理等思維活動,確定物體在空間的位置和幾何形狀的能力。
一、什么是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指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與預先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即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 Assited Instrument,簡稱CAI)。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課堂上除文字、公式和語言外,還有豐富的圖片、動畫等多種信息,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擴大了學生視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教學中獲得廣泛應有,成為一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是否采用多媒體教學也變?yōu)樵u價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當前《機械制圖》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傳統(tǒng)的《機械制圖》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弊端:例如重理論、輕技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偏重于點、線、面,基本體投影和傳統(tǒng)零件手工繪圖,與技能型、實踐操作的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不相適應。具體表現(xiàn)在
1、傳統(tǒng)的機械制圖教學模式是粉筆與黑板式的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往往要書寫大量的板書,畫大量的圖,重復勞動多,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往往無法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互動性差。
2、傳統(tǒng)教學課前準備工作量大:需要準備一些教具、掛圖、及板圖,占用了教師大量的備課時間,降低工作效率。
3、分析幾何形體的結構以及講解機件的表達方法時,缺乏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例如在講解組合體的讀圖時,各種類型的組合體視圖的分析過程,以往教師都是利用徒手繪制軸測圖的方法,來展示視圖所表達的形體的形狀,這對教師的徒手繪制軸測圖的能力要求較高,尤其是新教師很難掌握,影響教學效果。另在講解剖視圖的時候,對兩個相交的剖切平面的剖視圖的畫法,利用掛圖也較難講清楚。
三、運用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的好處
1、利用多媒體進行《機械制圖》教學可有效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運用各種繪圖軟件講解制圖知識時,學生可以直觀的通過投影看到虛擬的三維世界,并根據(jù)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想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應運用繪圖軟件將學生的想象變?yōu)樘摂M的現(xiàn)實來驗證學生的想象。這樣可以在學生思想中激起強烈求知的欲望,與研究制圖學的極大興趣,使學習的內因與外因有效的結合起來,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認知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2、多媒體能有效建立視圖與三維立體模型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機械制圖》所研究的對象是具體的三維立體,包括各種基本幾何體、組合體、零件、裝配體。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各種木制教具來做現(xiàn)場演示。這種模式有其局限性:其一、木制模型往往與教材相脫節(jié),教師不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教具;其二、木制教具的體積較小且造型單一,在教室中演示時,只有部分學生能觀察清楚。且可選造型有限,不利于學生全面了解空間型體的結構;其三、對于大型的零件與裝配體,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即使在車間中參觀實物也不可能隨意進行反轉、拆卸、剖切使學生觀察內部結構及裝配關系。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種三維立體模型在課堂教學中演示。優(yōu)點有三:其一、電子三維立體的真實感完全與現(xiàn)實中的零件一樣,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對其點、線、面、體等不同要素設置不同的顏色來加強對所講內容的表達。其二、教師在AutoCAD、3DMax、CAXA等環(huán)境中可以隨意旋轉、剖切、拆卸、放大電子三維立體。其三、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意改變對模型的觀察視口,并把該視口與視圖建立聯(lián)系。
3、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機械制圖中的難點和重點突出地表達出來,使學生把握重點,理解難點課程教學設計應注重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知識結構中的一些經驗,去分析和理解當前學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為學生構造良好的學習情景。因此,通過多種媒體的設計,展現(xiàn)幾何形體的結構特征,以此來使學生在這種特殊的“情景”中,將大腦中的各種簡單形體的認知聯(lián)系起來,形成對復雜幾何形體的認知,從而正確理解和利用二維圖形對三維幾何形體的表達。
4、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突破教學難點,增大課堂教學容量,省時省力
專業(yè)課教材中的某些內容和知識點比較抽象和復雜,學生感到茫然,教師很難以用語言講清。而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技術,可變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建立想象能力,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難點,增大課堂教學容量,省時省力的效果。如在講授組合體的尺寸標注時,規(guī)則紛繁復雜,需要記憶的要點多,傳統(tǒng)教學是教師在黑板上寫、標注,同學在下面看,既復雜又枯燥難懂。通過實物展示,由學生觀察總結有代表性形體的特征,并將這些形體的尺寸標注制作多媒體課件。
四、運用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
1、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做筆記比較困難
課堂上做筆記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教師通過板書一筆一劃地表述出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所在,有利于學生做筆記。而在多媒體教學中,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是整行文字或整幅圖形一起出現(xiàn)在屏幕上,這就給學生做筆記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2、多媒體課件代替教師的講解,減弱教師的師范作用
在傳統(tǒng)的制圖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的大量板圖都是邊講邊畫的,學生聽后自然學會了圖樣及各種線型的畫法。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基本不再作圖,甚至在黑板上連一個字也沒有。因此在機械制圖教學中教師的這一師范作用也就隨之消失了。
3、多媒體教學易造成課堂容量過大,導致學生“消化不良”
制圖教學圖形多,應用課件時圖形一閃而過,學生沒有思考的過程和時間,雖然加大了課堂知識量和信息量,緩解目前教學內容多與課時相對較少的矛盾,但課堂容量過大和教學速度過快均不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和后續(xù)內容的學習。如果把握不好,就會使學生來不及充分理解、掌握和鞏固全部已學知識,并且直接影響后續(xù)課程內容的學習,出現(xiàn)“消化不良”的現(xiàn)象。
五、小結
當前在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時,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注重師生這間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傳遞的雙向性,保證多媒體播放進程與學生思維進程的一致性。這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落到實處,在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時必須“適當”地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互滲透,以入為主,以機為輔,揚長避短,相輔相成,才能使機械制圖教學達到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劉鳳格.多媒體與多媒體技術[J].科技信息,2006(12).
[2]許暉.多媒體技術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