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毅
摘要:為了創(chuàng)造良好、活躍、富有成效的教學氛圍,設置科學的合理的生動的激活學生思維的教學導入,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關鍵。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化和發(fā)展,以及課改新理念的總體要求.課堂教學的導入尤其顯得非常重要。同時,它也是我們創(chuàng)新教學、和諧教學探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導入 問題情境 有效課堂
新課程呼喚 “新課堂”,這種呼喚是一種富有時代特色的追求,是一種急促而強烈的人心所向!而課堂開始的新課導入則可以看成是“新課堂”的“水之源”、“景之韻”。
我們知道,理想的新課導入,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氛圍,增進學生的課題意識,啟動學生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興趣,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參與欲望,從而使課堂教學順利地進入最佳態(tài)勢。我根據教學實踐及初中數學課堂的實際需要,總結出以下一些課堂導入的方法,供大家探討
一、引起好奇,實物導入
一件新的物品進入課堂,學生會感到意外。用展示物品的方法導入新課,學生摸得著看得見,有助于學生化抽象為具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這樣不僅可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而且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展示的物品可以是一張圖、一幅畫、一張表、一件實物教具等,只要運用得當都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扇形的弧長與面積教學時,正遇寒冷的冬天,老師拿把扇子走進教室,同學們感到很驚奇,大熱天教師上課從不帶扇子走進教室,為啥今日嚴冬一反常態(tài),帶扇子上課?這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接著老師把扇子打開倒掛在黑板上,提問:“哪們同學能算出這把扇子的面積與弧的長度”,點明今天授課的內容——弧長和扇形的面積。這樣的導入雖樸實卻不乏新意。
二、巧用故事,生動導入
在數學發(fā)展的歷史上,產生了許多值得頌揚、膾炙人口的數學故事。結合課本內容適當的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史或有趣的數學故事,利用這些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學習數學知識,領略數學家的人格魅力,接受高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講平面直角坐標系時,可利用歷史上笛卡兒在夢中見到蜘蛛網上蜘蛛的爬動,受其啟發(fā)發(fā)明解析幾何的故事來設計教學情景。這樣設置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應用性強的教學內容,讓數學背景包含在學生熟悉的情景中,學生會感到格外親切、自然、現實。由常識性、經驗性的東西逐漸上升為科學知識,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并且在生活中逐漸養(yǎng)成勤動腦、多思考的好習慣。
三、演示教具、實驗導入
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實踐和認識螺旋上升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應讓學生通過實踐去證明一個解釋或推翻另一個解釋?!痹诮虒W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去發(fā)現規(guī)律,主動認識。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印象會更深,掌握知識會更牢。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讓學生從多種不同的感覺渠道同時往大腦輸送相關的信息,有利于對相應的數學理論的認知和掌握。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時,可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實踐中總結出內角和等于180度的結論,使學生享受到發(fā)現真理的快樂。這種引入新課的好處在于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克服懶惰思想,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實踐活動,有利于誘發(fā)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讓他們自己發(fā)現問題,回答和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四、設置疑問,懸念導入
質疑是學生動腦的一種表現方式,還是他們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疑問和解決問題的形式。例如,在講圓的概念時,我一開頭就問:“車輪是什么形狀?”學生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便笑著回答:“圓形!”我又問:“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呢?難道不能做成別的形狀?比方說,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睂W生一下子被逗樂了,有的回答:“不能,因為它們無法滾動!”,有的回答:“不行,車子前進時會忽高忽低?!边@樣引起學生議論,進而引入所學課題“圓”。 這種懸念的設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興趣,從而及時打開思維閘門。
五、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激趣導入就是教師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利用一定的材料激發(fā)學生馬上要進行的學習任務產生興趣,產生求知欲,把注意入集中在學習上。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對老師的講解也產生興趣。生動有趣的導入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學習內容上來,.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引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學生迅速進人“角色”。例如,在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導入,一位教師是這樣進行的:指定兩名學生站起來,由其他學生描述二人的位置關系。生:東北方、左上方等。師:準確嗎?生:不準確。缺少距離。師:上述同學采用方位角描述,還有什么方式可以表達的更清楚嗎?生:后三排、左兩排。生:左上方,約3米。師:上述方法都不夠準確,使用平面直角坐標系可以準確描述位置關系。設置情境,將平面直角坐標系跟日常生活的位置結合起來,導入自然,學生也被情境所吸引。
六、巧用故事,生動導入
在數學發(fā)展的歷史上,產生了許多值得頌揚、膾炙人口的數學故事。結合課本內容適當的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史或有趣的數學故事,利用這些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學習數學知識,領略數學家的人格魅力,接受高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講平面直角坐標系時,可利用歷史上笛卡兒在夢中見到蜘蛛網上蜘蛛的爬動,受其啟發(fā)發(fā)明解析幾何的故事來設計教學情景。這樣設置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應用性強的教學內容,讓數學背景包含在學生熟悉的情景中,學生會感到格外親切、自然、現實。由常識性、經驗性的東西逐漸上升為科學知識,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并且在生活中逐漸養(yǎng)成勤動腦、多思考的好習慣。
其實,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溫故舊知導入法、銜接導入法、提問導入法、名人名言導入法、直觀形象導入法等等。總之,“導入有法,導無定法”,課堂導入形式和技巧都具有多樣性,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導入方法也要因人而異,具有多樣性,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根據所學知識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靈活選用,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先導,設計巧妙的導人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課的學習上來,能夠恰到好處地為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便有一種內在的力量推動學生自覺地、積極地去探究,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奚定華.數學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張守波.淺談中學數學教學導入新課的方法[N].數學通報,1996(1).
[3]胡慶彪.導入設計就在“燈火闌珊處”[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1(7).
[4]盛麗.漫談導入新課的技巧[J].教法研究.